Jane Seymour(简·西莫),她并非容姿出色但据说温柔贤淑,对于当时疲于应付国内叛军和国外压力的亨利,无疑她成功地对症下药,成为了第三位王后。有了前车之鉴,简 处心积虑地温顺、拉人缘,在时刻担心中产下了男孩,然后便永远地松了口气(较之被放逐甚至处死这也是种幸运)。终于有了标准继承人的亨利八世自然毫不吝啬地追称她为自己此生最爱。后来年幼的爱德华六世当了几年傀儡也因“孱弱的体质”死去,最终统治英国的仍然是女性,对亨利来讲实在是个讽刺。汉普顿宫关于亨利八世鬼魂出现,估计就是他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这位德国公主Anne of Cleves,被当时急于在国王面前求功的Thomas Cromwell夸得美若天仙,加上皇室御用画家Holbein的亲笔操刀(估计他当时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画得比真人理想了一点点)。当亨利见到准新娘时,称她为“肥胖的弗兰德斯母马”并宣告自己绝不看她第二眼,其实他也不...照照自己(肥胖臃肿、步履蹒跚);然后的退婚事件除了导致英国损失一大笔费用外,就是先前的大红人Cromwell掉了脑袋(亨利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小学徒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操练了几次)。 好在喜怒无常的亨利面子上还是作足了功夫,给克里夫斯公主赐了封号、赏了地(一边呆着)。相比其他几位妻子,安老终年的她似乎是最幸运的。
King Henry VIII: [to Anne] And what would you know of great men? Anne Boleyn: I'd know one, if he were before me. King Henry VIII: Do you see one here? Anne Boleyn: [walks about the hall, surveying the men] Looking, my lord. Anne Boleyn: [stops in front of the King and smiles] Ah, found one.
值得提一下的是她的微笑,那种眼珠看定了你的微笑,很魅惑。
Johansson演Mary也不错啦。Mary和Girl with Perl Earring里的Griet性格相似。这个低眉顺眼啊,深明大义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居家好女人。当然历史上的Mary是什么样儿的,没有人知道。Ann Boleyn更为人知晓,因为她好歹也算作Queen,虽然只有3年而已。Mary相比而言是一个隐藏在历史背面的人物,这类人物最近总被小说家看好,因为有的是空间可以想象。这里的Mary是个绝对的主角,所谓的正面人物,片名(也是小说)的The Other Boleyn Girl指的其实是她。嗯。虽然作者的说教意味有点浓,反正是电影嘛。
另外值得一提的人物:
Kristin Scott-Thomas! 很少看到她出现在好莱坞银幕上了。有气质的女人唉。Lady Elizabeth这角色很不错的。她从来都作为一个明智的反对者:反对自己的女儿和国王搞上瓜葛。担心这会给他们家遭来横祸。她是对的。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她说的:What IS treason? 顺便说,这片子的总体台词水准比较平平。
Juno Temple 嗯!这个小女孩1989年出生啊!这个嫩的。这里她演的是Jane Parker,就是原来在Catherine of Aragon下边作lady-in-waiting的后来嫁了George Boleyn最后向国王告发Ann和George的那个。是个惹事儿的主儿。去年她在Atonement里边演那个开始被巧克力工厂老板强奸最后却嫁了他的表姐,也是个惹事儿的主儿。再之前她在Notes On a Scandal里演Cate Blanchett的青春期叛逆女儿,还是个惹事儿的主儿。笑。
当然,可怜的还是女人们,生个孩子真是难啊!生个儿子更是难啊!在这个问题上运气好的,如Mary,得了宠,怀了孕,然后就给关在黑屋里,终日卧床,跟囚禁差不多,等到儿子生出来了,也失了宠,连孩子一块给赶到乡下去;运气不好的如Ann,或Catherine of Aragon,生产那日撕心裂肺的大叫一通,之后精疲力尽的,或失望的抱着女儿,或生出死婴痛哭流涕。更惨的是Ann夜里好好的睡在床上,孩子就没有了(上帝!)。古人们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