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皇室风波 L'échange des princesses(2017)

皇室风波 L'échange des princesses(2017)

又名: 王妃的交易 / 王室风波 / The Exchange of Princesses / The Royal Exchange

导演: 马尔克·杜甘

编剧: 尚塔尔·托马 马尔克·杜甘

主演: 朗贝尔·维尔森 安娜玛丽亚·沃特鲁梅 奥利维埃·古尔梅 凯瑟琳·蒙切特 卡西·莫泰·克莱恩 伊戈尔·凡·德塞尔 朱莉安娜·勒普罗 格温德林·古弗内克 文森特·隆迪兹 安德烈亚·费雷奥尔 玛雅·珊萨

类型: 剧情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比利时 英国

上映日期: 2017-12-27(法国)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6350304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721年,法国摄政王为了维护与西班牙之间的和平,向西班牙国王提出让法国的王位继承人,11岁的路易十五,迎娶4岁的西班牙公主玛丽亚。摄政王还提议将他的女儿,12岁的德蒙邦西埃小姐,嫁给14岁的西班牙的阿斯图里王子。西班牙积极响应了这两桩婚事,并迅速组织了交换仪式。交换公主的仪式将在与两国接壤的河流中的一个小岛上盛大举行。一切就绪,就等待孩子们展现出最好的一面,但没有想到所有的计划都是徒劳的。

演员:



影评:

  1. 本篇为「和观云影院 x 芝麻课堂」共同放映《皇室风波》的映后文章,本片曾获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可DIY的票根?

    皇室风波

    赵天娇:事实上,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很少,几乎是一笔带过。影片更多是导演根据历史资料、艺术想象、时代背景,创作出来的。其中不乏一些艺术创作的成分。

    影片的中文译名为《皇室风波》,而直译过来的法语名为,交换公主,更直白地传递出这段故事的内核。定档海报中两位公主站在两国边境相互对视,也有一层暗语。

    △《皇室风波》海报

    导演在访谈中也透露,边境会面这一场景,是全片造价最贵的一个场景,因为角色众多,并且每个人的服饰都是订做的。

    △《皇室风波》海报

    洛可可,路易十五的代名词

    赵天娇: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大约在1720年,那个时间,洛可可并没有真正的产生,但已经可以看到趋势,比如颜色种类丰富,配色饱和度低,服饰开始出现纹路、蕾丝,不再是传统的对称式。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

    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艺术,即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皇室风波》海报

    皇室配色指南

    赵天娇:一般而言,皇室贵族有属于他们的颜色,比如经常用红色,以示权力。但同样是红色,法国和西班牙的皇室有着各自的偏爱。

    当镜头对准凡尔赛宫时,用光也会更加大胆,呈现出鲜艳、亮丽的观感,包括法国宫廷的服饰的颜色也更加明媚。下面这张色卡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四种被高频使用的皇宫颜色的共同点是,饱和度偏低,同时让人感到轻快、舒爽。

    △ 18c 法国皇室服饰配色

    而当镜头转下西班牙皇室时,用光更加克制,大家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画面偏暗,颜色低沉。我们看到下图的西班牙皇室的四种高频颜色,尽管也用到红、黄、绿,但整体上暗沉许多。

    大约1750年,法国洛可可风传到西班牙,但并没有在西班牙发挥极致,西班牙的艺术风格还是以规矩、对称的巴洛克为主。

    △ 18c 西班牙皇室服饰配色

    艺术作品获悉一二

    赵天娇:下面是两幅18世纪法国与西班牙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大家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两者艺术风格,特别是用色上的差别。

    这一副是让-安东尼·华多的作品,描绘了法国贵族圈的生活,并没有刻意端坐,反而是很轻松、随意,甚至有些奢靡。

    让·安东尼·华多 《舟发西苔岛》

    而下一副,描绘的是西班牙贵族的家庭画像,与前一副有着非常强烈的对比,配色是相对偏深的,构图延续了巴洛克时期的对称性。

    Fagoga Arozqueta 家庭画像

    时尚冷知识

    赵天娇:法国当时的财政大臣Jean-Baptiste Colbert曾说「时尚之于法兰西,犹如秘鲁宝矿之于西班牙。」

    18世纪,法国贵族们开始追寻时装的改变,对于爱美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说,18世纪至20世纪,是法国时尚艺术最辉煌的时代。

    在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比较流行大裙摆、袖口蕾丝、刺绣、绸缎等设计。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公主玛丽亚的衣着,法式长袍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有几个元素可以特别注意:丝绸、蕾丝、刺绣、金线、阔袖、束腰、裙撑(篮子)、腰腹线

    △《皇室风波》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皇家审美认为,身材纤细是为美。因此,贵族女士需要从小穿束腰。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公主上衣穿了五六层,却丝毫不遮腰身。然而,从小穿束腰,追求纤细腰身的美,会造成对内脏等正发育器官的移位,喘不过气也是家常便饭。

    甚至有时候,还会在胸口放一个像木板一样的东西,以保证线条笔直。

    有人会问,既然穿着如此不舒服,为什么还穿呢?

    然而,比好看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贵族地位。毕竟,穿着束腰难以动弹,自然不能干活,那家务活如何处理?交给仆人去做便是,贵族们不吝惜任何彰显财富的时刻。

    时尚小八卦

    1)腮红好感暗示

    赵天娇:当时,妆容以白为美,因为有钱的贵族,才可以不用做重活,不被晒黑。

    腮红则以涂抹厚厚一层为宜,当时流传一个说法,如果女士涂了很厚的腮红,意味着她看上了某位男士。

    2)假发贵族代表

    赵天娇:路易十五时期,头发隆起,梳到后面,没有太多鼓起的造型。

    传闻,路易十四谢顶,为了彰显英俊,因此戴起假发来,却被人觉得这不失为贵族象征。

    3)美男子画像

    赵天娇:男士的服饰,同样以绸缎、刺绣的设计为主。男士一般穿中长五分裤,配高跟鞋。领口处放有丝巾的垂坠装饰物。如有重要场合的话,都会佩戴假发。

    △《皇室风波》剧照

    4)美男子风尚的消逝

    赵天娇:穿高跟鞋,最早是方便男士骑马时登马蹬。而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百姓觉得五分裤、高跟鞋这些搭配很不接地气,认为贵族们不知人间疾苦,纷纷拒绝了这种搭配。因此,路易十五心爱的花样美男风格,逐渐消失了。

    奢靡是有代价的

    赵天娇:凡尔赛宫震撼与辉煌的背后,也是路易王朝走向灭亡的印证。

    洛可可风,我个人觉得,是很奢靡的。它的油画作品里,会出现非常多绚烂的色彩,不再讲述政治、宗教,而是描绘人们快乐的生活。在当时的宫廷,有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追求美。但同时也象征着当时的社会里,皇宫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公爵更专注于享乐,不顾政事。

    △《皇室风波》剧照

    路易十五本身也很有争议,在执政初期,他被称为「大家都喜爱的男子」。可到了执政末期,民声怨声载道。

    他对于艺术的发展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他的情妇们都是在法国的文学、艺术、潮流作出很大贡献的人。

    路易十五最后也是死于天花,和西班牙的阿斯图里王子一样。两位公主的下场,伊丽莎白消身匿迹,小公主玛丽亚后来成为葡萄牙的女王。

    △《皇室风波》剧照

    原文详情可参看:

  2. 周末在家看完了《皇室风波》这部法国电影,这是一部很小众的电影。小众到什么程度呢?只有300多个人评分。但是确实一部很好的电影。

    电影海报上,是两位远嫁的公主

    和几乎所有的宫廷电影一样,这部剧也带着淡淡的悲剧色彩。

    我很喜欢这种电影,没有撕心裂肺、哭天喊地,没有车祸、堕胎这种激烈的矛盾场景,所有的都只是

    主角是四位孩子,但是看了电影的名字就知道,这绝不是一部讲述孩子们之间纯真故事的电影,因为这四位孩子分别是两位王子、两位公主,也是未来的两位国王和两位皇后。

    他们的一生无疑都需要活在政治的阴影之下。

    故事发生在18世纪初的法国和西班牙。法国摄政王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向西班牙国王提出让法国王子11岁的路易十五迎娶4岁的西班牙公主玛丽亚,并将他自己12岁的女儿德蒙邦西埃,嫁给14岁的西班牙王子阿斯图里。西班牙同意了这两桩婚事,并迅速组织了这两场政治联姻。

    小公主刚得知自己将要嫁入法兰西,十分开心,可她还不知道前路的坎坷和悲伤

    但这两场联姻都以悲剧结尾,路易十五整日活在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被谄媚权贵控制的恐慌中,最终决定将西班牙公主退回;在另一个国家,德蒙邦西埃在西班牙王子临死前终于爱上了他,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丈夫的性命。

    并不是只有两位远嫁的公主是政治的牺牲品,只要卷入这场互换联姻中的人,包括两位王子,王子们和公主们的父母家族,甚至是两个国家,都是悲剧的。

    政治的联姻并没有能够像两国原本所想那样带来长久的宁静和平。影片的最后,当西班牙得知公主被退回,西班牙国王决定重新向法兰西宣战。

    可爱的小公主面对法兰西王子的冷漠,虽然很悲伤,但是依旧乐观坚强地坚持自己的爱

    小公主在出嫁的路上,看到马车外面有一只乌鸦,她用娃娃挡住了窗户。“不能看乌鸦的眼睛,因为我不能把厄运带到法兰西。”

    “我听说一个孩子死了,肯定能进天堂,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现在就死,这样就不会引来魔鬼了。”

    “我能跟你分享我的喜悦吗,旺塔杜尔妈妈。我相信国王全心全意地,爱着我。”

    王子说:“要是我就是喜欢她呢?”

    “你,喜欢那个小孩?”谄媚的权贵觉得不可思议。

    “好像有一丝迹象。”面对小公主毫无保留的爱,王子在重重压迫中终于回应。

    幼年的王子日夜恐惧被别人操纵变成傀儡,终失良缘,送走了安静典雅却又天真善良的小公主。小公主以后一定会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死后去到天堂吧,毕竟她曾经那么可爱。

    西班牙王子和桀骜的公主一起用餐,公主一直争锋相对

    “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真的来日方长吗?却是世事无常吧。

    “求求你,不要离开我,我才刚开始爱上你。”

    “是真的吗?”

    “真的。”

    懦弱却坚毅的西班牙王子刚刚驯服了桀骜的公主,就因为天花而离开人世。

    电影的灯光与布景都很用心。

    电影的整个色调都极其灰暗,衬托出一种厚重感,在这种感觉下,即使电影中曾出现过一丝小小的雀跃,也无法让人心情暂时变得明媚。

    就像人们所说,内心有大悲伤的人,是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的。

    电影的台词也很精致,人物的话语不多,多的是大段大段的沉默。

    年幼的王子眼中总是充满了忧郁,他总是抱着猫从窗外看向皇宫的花园,一句话都不说。

    年幼的王子的眼里总是充满忧郁

    如果问我看完这部电影会不会觉得很伤心,我觉得应该谈不上伤心,毕竟这不是一部花大量篇幅去描绘悲剧的灾难片,也不是讲述亲情爱情的文艺片,更不是凸显人间疾苦的纪录片。我只是觉得悲伤,也有同情。

    这世界上值得伤心的事情太多了,伤心是因为本可以不必这样,本可以有更好的结局,觉得后悔,才会伤心。

    而电影中,18世纪的两个国家,只要是在这种宫廷,似乎出生就免不了悲剧的命运,所以不会有更好的结局,因此更多的不是伤心,而是无奈和同情。

    年幼的王子沉默了良久,良久。最终妥协,同意了摄政王提出的联姻。

    桀骜的公主从刚开始就反抗自己的父亲的提议,之后嫁入西班牙也一直带着幽怨和敌对的心态,与西班牙王室格格不入,不参加宴会,不遵守规矩礼仪,仿佛一场闹剧。

    这场闹剧,终究还是以妥协为结束。

    “会有人为了王位杀一个孩子吗?”影片刚开始时,年幼的王子问。

    “类似的先例不胜枚举,殿下。”年老的元帅回答道。

    或许。

    或许不是真正的提刀杀戮吧,而是完全地操纵,剥夺他们的一切,爱情、自由。

    直到他们的人生丧失了活着的意义。

    这才是杀戮。

    图片:源自电影截图。

  3. 看到一半的时候异想天开,如果两对的年龄对换该多好。

    路易十五和小公主再无后嗣之忧,路易十五不会再是个日日夜夜恐惧死亡为人摆布的傀儡国王,不再被阿谀的媚臣所惑,不再为外邦的野心所挟。

    懦弱的西班牙王储可以慢慢学会去与叛逆不羁的小姐相处,学会在原始的渴望以外真正地给予爱与尊重与理解,两人携手同行抵抗酸腐老朽的陈规成说…

    的确,我的想法很天真,的确,政治联姻哪有人会奢望真情。

    可历史剧毕竟不是历史,再影评中单单强调史实未免不妥,而且即使是再冰冷的历史,也都是活生生的人走过的路途。

    我从来无意透过影片洞悉古今,只浅薄地在此看到太多无奈而无处安放的真情。

    我愿意相信路易十五在重重压迫中的那句“有一丝迹象”是为小公主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爱恋的回应。

    我愿意相信西班牙王储第一次反抗父母意愿超越了简单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为两人共同成长的开始。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相信会有真挚的情感生发某地,即使没有结果,也不能抹杀它的存在。

    我承认,悲剧终归悲剧,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公主的最后一句台词“他错了,我总有一天会长大。”

    四个孩子,短短几年的生命,由两国众宾隆重开场,又小道晨雾中草草结束,与其说是风波,到更像是一场闹剧。

    可是,几人早早在与生俱来的环境中,知道自己必定身不由己,却仍能生出真情,或许,这就是人性闪耀处。即使无疾而终,即使终归悲凉,也比那些毫无生气的形式婚姻更能获得人们的同情,更能打动人心。

    我在凌晨四点多刚看完这边影片的时候,敲下这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也不知脑子是否清醒,也不知补完觉再看这段话时,是否只感到可笑和无力。

  4. 感觉片子的主调是王室人在政治和死亡威胁下的身不由己与恐惧,即使有点点温情也只是点缀。不过小王后除外。摄政的女人果然从小就不一般。感觉互换联姻对她的影响也就是“国王原来不爱我”然后一夜长大。小演员简直绝了。影片末尾的三场戏印象最深体现小演员演技。被告知要被退回时“国王不爱我”的落寞以及随之而来的“他错了,我会长大”的坚决,告别法国嬷嬷时那种一夜长大后的疏离,回程马车上仿佛在说我会长大的坚决神情,都含蓄而微妙的表现了出来,下面隐藏着或强烈或复杂的感情。关键人家才九!岁!诶!诶!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