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表达一下我对这部剧的爱,原先只是为老邓看这部剧,没想到迷上了安德烈男神,怒刷赫本版苏联版电影以及原著,结果彻底被托翁圈粉,进了原著的天坑。写本文一来力挺BBC版,二来安利原著,拖你们一起进坑。当然对于啃不动原著的亲,本文也能帮助你校准剧情。文中我会标注原著中卷-部-节的序号,文末是原著在线阅读地址,方便亲们空降。 --------对于两版的整体观感,先容我吐个槽--------- 对BBC版我主要的不满就是拍得太短,六个小时拍两块砖那么厚的原著,怎么可能,方方面面都尽量去拍,但每部分都不够充分。原著没十集真拍不了。同样只六个半小时的苏联版也一样,男女主角感情都没交代齐全,皮埃尔娜塔莎的戏基本全省了,尼古拉和玛利亚索尼娅的戏也都没拍,愣是拍成一部又!红!又!专!的主旋律战争大片。而原著在我们某!特!殊时期是被!禁!的。(你懂的) 其次,选角方面,我个人觉得bbc版卡司大体完胜苏联版,尤其一众配角,无论是瞎眼将军库图佐夫,老公爵,多洛霍夫,海伦一家,虽然无法完全依照原著,但个个形神兼备,贴切有说服力,可圈可点。原著中娜塔莎并非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原著开头就说她一张大嘴巴,不漂亮,后来又形容她恋爱时不高兴时显得丑,高兴时容光焕发。BBC版lily james除年龄以外还是挺妥帖的(人家已经尽力装嫩了),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女,但她方脸的棱角和那种粗相反而比较符合我心中的俄罗斯女人(看至暗时刻就觉得她不像腐国人),她时丑时美那种真实感和活力也比较符合原著。苏联版女主美轮美奂精巧的瓷娃娃小萝莉,360度无死角,美得不真实,又纤弱,演技又用力过猛,不是我的菜。 BBC版安德烈是我的心头好。他演出了安德烈压抑之下横流的情感。苏版洪奇诺夫的安德烈虽说是银幕经典,但年近四十又太矮(原著只是说安德烈不高而已,也不至于如此矮富帅)苏联版着重刻画了安德烈战争英雄的一面,全程面瘫感情刻画太少。(原著里心理戏很足,多次失态的好吗)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年近50岁的导演亲自披挂上阵出演20出头的皮埃尔,偏偏苏联版女主萝莉无比,两人站在一起宛如父女。BBC版皮埃尔除了不够原著所谓的丑胖以外其他还好,他把原著中皮埃尔的懦弱六神无主表现得还行。 苏版配角同质化的可怜,包括海伦在内的所有女配角一律高贵典雅,男配角一律帅气让人傻傻分不清谁是谁,哪怕他们互换角色也没问题,我脸盲完全分不清尼古拉和多洛霍夫。所以看过bbc版以后就难以接受苏联版了。另外还有一个硬伤,苏联版电影全程采用旁白的形式交代主角内心,配合老电影那种放不下拍电影包袱的表演感,全程让我无法入戏(旁白总在提醒我我在电影)。我并非贬低苏联版,苏联版的优点在于拍出了俄国那种阴郁神秘的氛围。只是麻烦那些把苏联版捧上天的人能消停一下吗?装逼也要有个限度好吗?良心不会痛?真要吹苏版,先解释一下皮埃尔得救是怎么拍成这样的,说好的忠于原著呢:
––杠精自重。懒理立马删帖。––
------------------言归正传,梳理原著:------------------- 首先要交代一个原著中很重要的设定,两版影视都没有交代,就是在当时的俄国当时的风俗是小姑不能嫁给嫂嫂的兄弟。一对兄弟不能娶一对姐妹。也就是说如果安德烈和娜塔莎结婚的话尼古拉就不能娶玛利亚。原著所有人对这一点都心照不宣。影视中不交代这一点的话对尼古拉玛利亚这段就比较难理解了。 原著开始于1805年,二十出头的皮埃尔经历了十年留学回国,在安娜(皇太后的女官,宫中红人)的宴会上出洋相,二十七左右的安德烈帮他圆场,会后安德烈表示对上流生活不满,劝皮埃尔不要结婚,后悔自己的婚姻,表示如果能恢复单身宁可失去一切。宴会上鲍里斯他妈托瓦西里公爵走关系,想进近卫军做军官,还想做库图佐夫的副官,未果。安娜对安德烈太太丽兹提出要帮阿纳托利和玛利亚相亲。 之后皮埃尔去了娜塔莎的命名日,娜塔莎十二三岁,抱着洋娃娃在自家花园里看到十五岁的索尼娅和准备入伍的大学生尼古拉kiss,于是叫来从小寄住在她家的鲍里斯kiss(鲍里斯母子没钱没地位长期寄住,连500卢布制服的钱都没)。家里还有一个不受宠欺压弟妹的大姐薇拉。之后尼古拉鲍里斯安德烈参军,皮埃尔继承遗产、结婚。 军中,鲍里斯托安德烈走关系想做副官,安德烈去找鲍里斯的时候正好碰见尼古拉斯在装逼,安德烈果断打脸,尼古拉见到沙皇狂热崇拜,见安德烈是沙皇随从,于是放弃了找安德烈算账的打算。战争中安德烈身受重伤,躺在草地上仰望苍穹思考人生,被拿破仑所救并称赞,军医说安德烈伤势过重救不了,于是放弃治疗留给当地人。(老公爵一口咬定安德烈已死,气呼呼买了墓碑每天骂骂咧咧,安德利回来他像老虎钳一样钳住他大哭,这是老公爵唯二的真情流露的第一次,第二次是临死前对女儿,剧中加了书房独自哭泣一幕,个人觉得一般)原著第一卷毕。 ------------ 第二卷前两部是战争结束后复员回家以后的事,恋爱季,杰尼索夫娜塔莎,多洛霍夫海伦,决斗后多洛霍夫求婚索尼娅被拒报复尼古拉赌赢4万3(43是多洛霍夫和索尼亚的年龄之和),大姐薇拉嫁了个势利的小军官别尔格(陪嫁两万加八万期票,大家可以有个概念)皮埃尔进共济会,海伦搭上鲍里斯。鲍里斯恋上娜塔莎但嫌她穷,难以自控整天上娜塔莎家,被娜塔莎妈妈劝退。(海伦常写带有责备意味的信给鲍里斯并嫉妒娜塔莎)尼古拉输钱后回军队准备洗心革面却被告知俄法已经联盟。杰尼索夫遭遇冤案尼古拉奔走伸冤,遭鲍里斯无视,尼古拉试图面圣却看见沙皇和拿破仑手拉手好基友,尼古拉风中凌乱怀疑人生。安德烈丧偶隐居乡村,心灰意冷地接待来访的皮埃尔,讨论人生信仰生死... -------------第二卷第三部开始,主角的感情主线开始------------------------- 安德烈和娜塔莎订婚前原著中有五次会面。 第一次见面是1809初夏,31岁的安德烈去他们家,路上看见欢快奔跑的娜塔莎,好奇她为什么幸福。他注意到她但两人没说上话。晚上安德烈住宿他们家,在窗前听见娜塔莎说要飞上天去,他希望她提到他,然而并没有。从此安德烈枯木逢春重新入世任职。(2-3-2) 第二次见面是1809除夕,彼得堡高官家的舞会(两版都拍成了宫廷舞会)舞会前她并没有像剧里那样期待看见他,原著里她都没提他。舞会上娜塔莎看到安德烈于是当作熟人指给父母看。皮埃尔答应娜塔莎帮她找舞伴,于是叫安德烈去请她跳舞,安德烈请了第一支和最后一支舞,中间不停地有人请她跳舞,他跟自己打赌说如果她跳完先跑去表姐那再去找别人的话他就娶她,她果然跑去找索尼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感到惊讶。他跟她提到第一次见面晚上偷听到的她的话,她脸红着为自己辩解。(2-3-16) 第三次见面是舞会之后第三天,他应邀去他们家,他请她唱歌,她唱的时候他热泪盈眶,晚上回家后他失眠并且意识到已经爱上了她,决定要幸福,开始计划未来。(2-3-19) 第四次见面是薇拉家的晚会上,皮埃尔发现娜塔莎丑丑的,但安德烈一来跟她讲话她立刻容光焕发。薇拉发现安德烈对娜塔莎殷勤,搭讪安德烈拆娜塔莎的台,问他觉得娜塔莎是不是对感情忠贞,安德烈发窘,薇拉表示女孩容易被被追求的乐趣迷惑,压倒真正的感情,说娜塔莎在感情上容易冲动,还告诉安德烈娜塔莎曾和鲍里斯有过童年的恋情,说表亲是危险的关系。安德烈红着脸为掩饰窘态跟皮埃尔开玩笑叫他当心他表姐,他想跟皮埃尔谈话却欲言又止。(2-3-21) 第五次见面是晚会后第二天,安德烈又去他们家,全家人都看出安德烈是为娜塔莎而来(全家人都害怕紧张),他也不掩饰整天和娜塔莎在一起,问她家将去哪里、问到鲍里斯。他的腼腆使她惊奇。家人都很不安,晚上娜塔莎和母亲床上夜谈,谈安德烈,她又兴奋又恐惧,说她和他在一起总感到害怕,她妈妈也害怕,她觉得舞会重逢是命中注定,她觉得她第一次已经对他一见钟情,问她妈做填房是不是丢人。于此同时安德烈在皮埃尔家诉衷肠,表示哪怕迫使父亲同意也要娶她。(2-3-22)两版影视剧都没拍出女方全家对男主和这桩婚事的害怕,拍成仿佛很高兴这场婚事。
之后三周他往返童山找父亲谈话,老公爵内心气愤,表面装作冷静地先分析再提条件,三周里娜塔莎坐立不安,想忘掉他又无法平静,最终他来了。他一到就请求和她妈单独谈话,娜塔莎知道命运将至,他征得她妈的同意然后告知一年的条件,她妈惶恐不安地答应了,然后叫来娜塔莎,他表白,她激动流泪,犹豫了一下然后吻他。这时他心态突然变了:“原来对她富有诗意的神秘爱情没有了,却产生了对她女性幼稚的弱点的怜悯,面对着她的忠诚与信任的恐惧,和一种同她生死与共的又沉重又快乐的责任感,他现在的感情,虽不像以前那样明朗和充满诗意,却更加严肃和强烈。”(2-3-23) 注意这一段心理很微妙,剧里拍不出。 没有举行订婚礼,安德烈坚持对外不公开(然并卵,全世界都知道了),给娜塔莎自由,不以未婚夫身份自居,讲话用“您”,只吻她的手。订婚后安德烈每天去她家和家人混熟。她努力让家人不怕他。他出国前一天带来皮埃尔让她凡事问他。他走后她消沉了两周后复原了。(2-3-24) ——到这里,苏联版和BBC版都只拍了两次见面,情感铺垫都不够。BBC版补了一段雪中拥吻的镜头,但这不符合原著,私下求婚也不符合安德烈的为人。只有看原著才能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基础。各位看官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安德烈家反对(包括玛利亚),娜塔莎家也忧虑怀疑这桩婚事。BBC剧里以及苏联版电影都没有明确交代—— 接下来是安德烈出国以后一直到娜塔莎弃婚,同样只有看原著才能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两版电影都没充分交代阿纳托这段始末。 安德烈出国以后老公爵脾气越来越坏,折磨玛利亚,并且开玩笑说既然安德烈要给孙子找后妈,那么他也要给安德烈找个后妈,他要娶法国女人布里安。(所以有了后面玛利亚对布里安的指责)安德烈出国后才写信告诉玛利亚订婚的事,并请求父亲缩短一年期限,老公爵大发雷霆,说等他死了再说。(2-5-1) 娜塔莎愉快地度过了开始四个月,之后开始烦闷自怜,尼古拉因为家道中落,回家整顿家务,觉得娜塔莎没什么变化,依然愉快,他怀疑这段婚姻,他发现他妈也在怀疑,她妈直觉觉得女儿身上有什么东西太多,怕会招来不幸。之后秋季猎狼、小木屋舞蹈、圣诞节化妆会、谷仓占卜(原著这段太美好,另外夸一下BBC版的小木屋舞蹈简直不能更好,舞曲非常俄国,欢乐中有忧郁,舞蹈很即兴,完胜苏联版)(2-4-7) 圣诞节,娜塔莎先是哭闹着要安德烈,然后兄妹们讨论轮回转世哲学问题,然后化着妆的家仆们进来玩,于是兄妹几人也加入化妆队,索尼娅画了粗眉和胡子非常漂亮,尼古拉惊艳,仿佛重新认识她,化妆队去了邻居庄园显摆,索尼亚去谷仓占卜,跟尼古拉斯一吻定情。(Bbc把两段合并了令人难以理解尼古拉为什么突然爱上索尼亚)回家后娜塔莎和索尼亚用镜子和烛光占卜,索尼亚在镜子里看见躺着的安德烈的形象。(2-4-12) 圣诞节后尼古拉提出要娶索尼亚,家里闹翻,和他妈几乎决裂,娜塔莎调停,尼古拉回团,妈生病,全家愁云惨淡,这个时期她越来越痛苦难熬,“安德烈的来信常常使她生气,她日夜思念他,他却充实快活,想到这一点她就委屈,他写得越有趣她越生气,她不擅长写信,无法用文字表达感情,她把写信当成义务,还要她妈帮她改正拼写错误。“(2-4-13) 一月底她爹带两女去莫斯科卖房产筹娜塔莎的嫁妆,住在娜塔莎的教母家。教母安排她父女去拜访也在莫斯科的安德烈家结果悲剧。(玛利亚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嫉妒娜塔莎得到了哥哥的爱,见娜塔莎衣着华丽觉得她爱慕虚荣,又担心老爹做出奇怪举动所以心事重重,娜塔莎看穿玛利亚欢迎自己是违心的,觉得她很假。双方尬聊,娜塔莎憋屈)娜塔莎回家大哭,down到谷底,(2-5-7)当晚教母让她去看戏散心,在剧院遇到阿纳托利。 老司机阿纳托在女人面前向来很自然很随便,跟娜塔莎讲话像老朋友一样,她觉得跟他之间毫无距离感,她觉得很神奇很惊讶很困惑。当天皮埃尔也去看戏了,还跟他们聊了天,海伦也提到安德烈,一切发生得很自然。(他邀请她去游艺会的时候碰了她的花束,告别时扶她上马车,并没有剧里拍的那样碰她手)事后她觉得对安德烈的感情已经变质了,只要想到安德烈就会同时想到老公爵父女和阿纳托利。(2-5-9~10) 第二天娜塔莎被海伦邀去了晚会,晚会上发生的就跟剧里的基本一样,跳舞、表白、更衣室里的吻。她迷失了,一晚上没睡,想不明白爱谁。(2-5-13)早上起来教母说起她又去找过老公爵,再次被暴捶,劝娜塔莎父女回乡下等安德烈回来让他处理。她爹打算如果能搞定就再上门拜访,搞不定只能在乡下结婚。教母给她玛利亚的道歉信,娜塔莎不知道该怎么回信。之后收到阿纳托里的密信,信里除了剧里的那句“要么被你爱,要么死”以外还说他知道她父母不会把她嫁给他,其中原因只能告诉她一个人,但只要她说一个是字,爱就能战胜一切,他要带她去天涯海角。然后就像剧里那样她跟索尼亚冲突,之后果断给玛利亚回信解除婚约。(玛利亚没亲自回访,剧里编的)(2-5-14) 接着就是私奔未遂事件。索尼亚告密教母阻止。阿纳托利的打算是先带她去莫斯科外小村,由一个免职牧师主持婚礼,两个退伍兵证婚,然后逃出国外。(问多洛霍夫和海伦各借了一万卢布)阿纳托里曾在波兰搞上一个地主家的女儿,被地主强迫娶了她,后来他给了岳父一笔封口费。(2-5-16) 然后教母通知皮埃尔(皮埃尔惊呆了根本不信她会爱上这蠢货),皮埃尔给阿纳托里一笔钱打发他离开莫斯科,以免安德烈或者娜塔莎父兄找他决斗。(2-5-19~20)皮埃尔痛惜安德烈,蔑视娜塔莎,但一见到娜塔莎又恨不起来。娜塔莎得知阿纳托里已婚后死心,吃砒霜自杀未遂大病一场。 就在这时安德烈回莫斯科,第一时间得知了被拒婚和私奔的传闻(传的满世界都知道了)。皮埃尔去他家,发现老公爵和玛利亚对这事挺高兴的,而安德烈假装没事,跟人激烈争论国事,皮埃尔流露出同情,使安德烈很恼火,坚决让他退还娜塔莎的东西表示无法宽恕堕落的女人,听说娜塔莎重病,冷酷一笑,还打听阿纳托利下落。(2-5-21)从此埋头工作逃避痛苦。 皮埃尔安慰娜塔莎并表白如果自己是最优秀且自由的人,会向她求婚,她多日来第一次流下感激的泪,回家路上皮埃尔在感动中仰望1812年彗星,(2-5-22)第二卷毕。 安德烈-娜塔莎-阿纳托利的感情主线到此基本结束,再见就是永别了。 ---------------安德烈的重逢和死亡------------------------ 第三卷一上来拿破仑越过国界,1812年卫国战争打响。 安德烈为了不影响娜塔莎名誉,准备找阿纳托利先碰个瓷再决斗,先去了彼得堡又去了土耳其都没找到人,他努力工作以掩饰内心痛苦,参战前回了一次童山老家,这是他最后一次见他爹。家里分成敌对的两派,安德烈为了玛利亚和老公爵吵翻,临走拒绝了玛利亚宽恕娜塔莎的劝告。(3-1-8,想了解安德烈失恋心境和心路历程的看这篇) 娜塔莎的康复3-1-16、17,康复以后仍然不快乐,觉得自己很坏,虔诚祈祷使她解脱,又活泼起来,战争开始,她在报上看到安德烈的名字,问皮埃尔会怎么样,安德烈会不会原谅自己,皮埃尔意识到爱上了她,于是决定保持距离,不再去她家。(3-1-20)战时尼古拉活捉了法国军官被授予勋章,他同情对方并后悔。 战火逼近童山,安德烈全家迁居,3卷2部2到5节 老公爵之死第8节,玛利亚一度幻想过老爹死后自己能过上轻松愉快的生活,潜意识里有一点希望他早点死,但又为这个念头负罪不已,临终前父女和解,第9到11节,农奴造反扣留玛利亚,第13、14节,尼古拉从天而降英雄救美,绑了造反头子逼农奴交出马车,护送玛丽亚离开。尼古拉有礼有节没有趁机搭讪,对她的遭遇热泪盈眶,玛丽亚在路上意识到爱上了尼古拉。(这两节很萌,喜欢这对cp的必看) 波罗季诺战役前夕,意识到明天随时有可能阵亡的安德烈愤愤不平地想起娜塔沙,皮埃尔来前线找他,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安德烈并没有像剧中那样对皮埃尔谈起娜塔莎,而是冷淡又敌意地只谈打仗。打发走皮埃尔之后,安德烈独自想起娜塔莎曾经在树林中迷路,幸得养蜂老人指点迷津一事。他微笑觉得自己爱她的灵魂,又想到安纳托里还活着,想到自己即将死去,像被烫了一下,霍地跳起来。(第24、25节) 皮哀尔上前线,30到32节,安德烈中炮第36节。安德烈安纳托利医院重逢,在第三卷2部37节,安德烈看见阿纳托,一时愣没想起来他和自己是什么关系,等想起了一切之后,感到幸福,心中充满怜悯和友爱,两人握手言和。(感动了无数人的这一段,建议看原著) 安德烈娜塔莎重逢,在第3卷第3部31-32节。安德烈之死在第4卷第1部第15节,16节。安德烈重伤以后本来生无可恋坦然等死,但遇到娜塔莎以后,又对人生产生了眷恋,生存意志跟死亡做了最后一次搏斗,他做了一个梦,先是梦见他和别人说着无关紧要的话,别人一个个消失,死神在门外,他要去把门关上,他挡不住死神破门而入,于是他死了,然后他想起他在睡觉,于是他醒了。他顿时豁然开朗:"我死了,我醒了。死亡就是觉醒。"娜塔莎问他怎么了,他奇怪地看看她,从这个梦以后,他病情恶化,淡漠超然,没有了人类的感情,玛利亚两天之后赶到,放大招想用儿子唤起他的求生欲,他微微一笑,玛利亚立刻看出这是温和的嘲笑,他同人世间已经疏远了。(可惜bbc剧里都省了拍成了普通人之死。安德烈可是托翁的精神化身啊) 能把死亡写到这种境界的神作屈指可数,简直突破天际,立马成为我的最爱的小说,它太震撼以至于没有哪一部剧能够拍好这段(苏版拍了但没拍好),安德烈之死这篇你们一定得看看: 这篇的前一篇是玛利亚到访时的他的临终状态,这两篇建议一起看 安德烈死后,娜塔莎和玛丽亚消沉了很久,娜塔莎回想和安德烈的对话,觉得当时并没有充分理解他,给到他足够多的支持,重新脑补当时应当对他说的话。直到小弟彼嘉死了以后,她整天守着崩溃的她妈,她对家人的爱使她的创伤渐渐愈合,她又累又瘦,跟玛利亚回莫斯科疗养。(4-4-1﹋4)她们之间一直很默契的小心翼翼的不提安德烈,直到在获救归来的皮埃尔面前(她又瘦又丑,皮开始没认出她),娜塔莎才首次完整讲出了陪伴安德烈最后的日子(这讲述对她来说很治愈,皮埃尔全程关注她的心境历程),皮埃尔讲了他的传奇经历,也讲出了本剧的结尾那段话:感恩一切遭遇,活着就会有幸福,好日子来日方长。这次见面之后,娜塔莎终于恢复了笑容。(4-4-15﹋17)苏联版就结束在两人重逢那一照面,连对话都省了orz... 皮埃尔的求婚是由玛利亚转告的,求婚之前玛利亚已经发现了娜塔莎的新感情,开始还为安德烈不平,后来还是原谅了她。原著太多内心细节,剧和电影都无法展现...4-4-18﹋20 --------------------接下来轮到尼古拉和玛利亚的情感线--------------- 第一次邂逅,尼古拉英雄救美,由于不久前娜塔莎刚刚拒婚安德烈,这使得他俩在一起成为可能,所以两人都有一种命运感。尼古拉觉得这是一次浪漫的奇遇,觉得玛利亚温柔高尚,想到玛利亚是不能更理想的妻子,而且婚姻会使玛丽亚幸福,他开始烦恼索尼亚的问题,战友一开玛利亚的玩笑他就生气。 第二次见面是战时后方的一个省。省长家的舞会上尼古拉还在勾搭有夫之妇,省长夫人有意做媒,尼古拉开始是拒绝的,但还是忍不住说出了关于索尼娅的困扰,省长夫人晓之以理安排见面。(4-1-5)见面时,玛利亚担心安德烈的情况,别人一提安德烈她马上岔开话题,尼古拉看在眼里感在心里,他以非凡的洞察力看清了玛利亚身上种种品质,觉得她不同凡响。他逗安德烈的儿子玩,玛利亚投来温柔的眼神,尼古拉懂得其中的含义,高兴地涨红脸。(4-1-6) 第三次见面是在教堂,省长夫人叫他去表白,他觉得不能违背索尼娅的婚约,拒绝表白,但还是去见了面。他看见她祷告的样子很动人,马上过去安慰她说安德烈应该没事。回家以后,尼古拉无法平静了,玛丽亚的哀伤打动了他,激起他满腔同情,他后悔那么早和索尼亚订婚,他觉得她是精神世界深沉的人,不同于索尼亚,尼古拉虔诚地向上帝祈求自由,刚做完祷告就收到了索尼娅的分手信,激动不已,更觉得宿命感。(4-1-7)分手信来的同时还收到了他妈寄来的信,得悉安德烈没死在他们家由娜塔莎照顾着,尼古拉马上带信通知玛利亚,两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心照不宣,这件事拉近两人的关系,两人突然变得像亲人了。第二天玛利亚在尼古拉护送下去他家见安德烈最后一面。(4-1-14) 索尼亚曾在圣诞节占卜时看到安德烈躺着的画面,安德烈重伤重逢时,索尼亚和娜塔莎觉得占卜应验,所以沉浸在强烈的命运感里,同时索尼亚寄希望于安德烈娜塔莎复合,尼古拉就可以不娶玛利亚,又迫于尼古拉老妈的压力,所以写信放弃婚约。(4-1-8) 1813年,娜塔莎皮埃尔结婚,婚后她爹去世,家里彻底破产,债务比财产多一倍,债主威胁要把尼古拉送去坐牢,皮埃尔借了三万,尼古拉仍然一筹莫展,尼古拉以分手信为由,跟索尼亚划清界限,终日郁郁(尾声-1-5)玛丽亚来访,他冷淡高傲地回避她,恼怒她来访。尼古拉被他妈逼着回访玛利亚,玛利亚忍不住哭着问他为什么疏远他,哭着要走,尼古拉竭力拦住她,于是本来遥不可及的事就那么成了。(尾声-1-6,定情现场不容错过)剧里改动了对话。 ---------------婚后生活,好日子才刚开始------------------------- 1814年,尼古拉和玛利亚结婚,婚后带老母和索尼亚等人迁居童山,没有变卖田产,三年就还清了债务,又过了几年赎回罗斯托夫家乡下老宅(安德烈第一次去他家的庄园),尼古拉成了一个勤劳成功的地主,爱上读书,妻奴女儿奴,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叫安德烈,一个叫娜塔莎,玛利亚怀第四个的时候作,抱怨自己不漂亮,嫌他不爱她,尼古拉对玛利亚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托翁名言:女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的。(索尼娅和尼古拉老妈嫉妒玛丽亚,希望他们不和,然并卵,婚姻很美满,这对cp太有爱,我看书时全程脑补老邓的美颜)(尾声第一部7到9)索尼娅始终无私奉献但不被感激,娜塔莎对玛利亚说索尼亚是不结果的谎花。 娜塔莎婚后发福,洗尽铅华回归家庭不修边幅,连生三个女儿,最后一个小儿子叫彼嘉。作为抠门主妇,把皮埃尔钱袋子管得紧紧的,皮埃尔很享受妻管严。娜塔莎还嫉妒,生怕皮埃尔喜欢玛利亚。冬天全家去童山和尼古拉家一起过冬,皮埃尔倾向于革命,尼古拉传统保守,两人争执,娜塔莎护夫心切跟尼古拉吵,安德烈的儿子小尼古拉已经长大,和姑父不和,跟皮埃尔夫妇亲密......(尾声第一部10到16,原著完毕)想要看结局的美好生活只要看尾声第一部就行了,短短没几篇。 原著在线阅读地址(应该是盛震江的译本): ------------附录一,无关主线的一些零碎------------ 1、海伦的几段艳情,原著中并没有正面写交代:海伦和安娜托里的绯闻是皮埃尔婚前听说的,海伦和多洛霍夫的事是皮埃尔的表姐写匿名信告诉他的,后期原著中交代了海伦有两个暧昧对象,一个是外国亲王,另一个是本国高官,海伦高调地为了离婚改了宗教信仰,准备嫁给两人中的一个。最后海伦的死因,原著是这样的:外界的说法是她死于心绞痛,而知情人所知的是,她找了国外宫廷医生开了只能小剂量服用的药,她不慎大量服用结果致死,她爹找医生理论,医生给他看了什么信件他爹就不追究了。原著中模糊略写的事情,剧中给拍实了,还拍她身败名裂,原著中是不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她要离婚,反对者也很少。(实际上以前欧洲因为很少有离婚,婚外情高发,大家看剧时理性一点,不用太顶针。托翁自己就有私生子,很多文艺巨匠包括普希金都有梅毒,普希金死于婚外情决斗。在当时很平常。) 2、第二集里面,尼古拉和杰尼索夫嫖妓的事,原著没有,心疼尼古拉,就这么被bbc黑了...原著里尼古拉挺好的,救济过波兰穷人,同情战俘,赌输了钱自愿扣生活费... 3、可怜的普拉东,死的时候离获救只差一天,皮埃尔并没有像剧中拍的那么好那么照顾他,艰难的生存之下,皮埃尔满脑子都在想形而上的东西,他回避普拉东,普拉东临终前看着他让他过去,他都无视了。皮埃尔是被杰尼索夫和多洛霍夫的游击队里的小兵救的,并不是被多洛霍夫本人所救。 4、瓦西里公爵除了海伦和阿纳托以外,还有一个长子,剧里没拍,他也没有像剧里结局那么惨为丧子女悲伤啥的,原著里战后他混的挺好的 5、原著里我没看到鲍里斯加入共济会,BBC篇幅那么短,完全可以把共济会的东西简略,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6、原著中安娜的圈子是抗战派,海伦的圈子是亲法议和派,bbc淡化了这些 7、原先俄国上层的第一语言是法语。俄语是草根的语音,直到普希金之后才渐渐变成主流。原著中他们讲话都是法语夹杂俄语 8、漏了一点,库图佐夫战后第二年就失势死了,另外1812战争开始的时候被沙皇派去的信使不是鲍里斯,信使有被拿破仑拉耳朵。 9、私奔事件原著里皮埃尔拿起东西要砸安纳托里的时候,马上又放下了,安纳托利自认为没错,要皮埃尔道歉,他也道歉了,剧里把皮埃尔拍爷们儿了。原著里对安纳托利的评价并不很坏,他只是天生就觉得那样理所当然而已。 10、安德列临死前并没有把圣像传给儿子,上文已经讲了,安德烈临死前是冷漠超然的状态,尽管别人叫他做的事,他也会去做,他吻别了儿子为他祝福,不过主动提出要传圣象的话,不太符合原著。看过安德烈之死的两节会明了。玛利亚原以为安德烈临死会像老爹一样真情流露,她会受不了,结果没想到他淡漠得让她震撼。 11、重看剧发现漏了一点,娜塔莎索尼亚讨论的女孩如蜉蝣论,以及尼古拉多洛霍夫比剑两段应该是剧里编的,原著里我没看到过,个人觉得编得还算不错。尼古拉赌输回家讨钱,听娜塔莎唱歌的时候忘记了烦恼,唱完才继续烦恼,他家人很活在当下的。原著里舞会之前海伦和鲍里斯那段对话也是编的,她叫他去找漂亮的有钱女孩,原著里鲍里斯根本不需要她提醒。
其他我漏了什么你们跟帖问哈,篇幅有限难免疏漏请多包涵。 ------------附录二,原著人物原型即托翁家族史考-------------------- 托翁的父族和母族分别就是原著中罗斯托夫家族和保尔康斯基家族的原型。托翁父母就是尼古拉和玛利亚的原型。 托翁父亲的名字就叫尼古拉.伊里奇.托尔斯泰,托翁母亲叫玛利亚.沃尔康斯基 托翁的祖父叫伊利亚.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跟原著中娜塔莎她爹仅仅是姓氏的差别。 托翁的外祖父叫尼古拉.沃尔康斯基,原著中安德烈老爹叫尼古拉保尔康斯基, 托翁祖父,就是剧中老伊利亚.罗斯托夫伯爵的原型,温和善良但奢侈,从不打骂孩子,对外有求必应,花完家产欠下巨债(50万卢布)而亡,托翁父亲尼古拉是长子,参加过1812卫国战争还因军功得过勋章,(原著中尼古拉也在卫国战争中得过勋章,剧里没拍)。战后很穷,全靠娶了富有的托翁母亲(他28她32)。婚后带母亲、妹妹和表妹一起住到托翁母亲的庄园(托翁就出生在那里,后来继承了它,它就是童山庄园的原型,现在是托翁故居),托翁父亲婚后重振家业,不仅赎回旧产还新买了几个庄园分别给托翁的兄弟姐妹们,爱打猎和读书,都跟原著里尼古拉几乎一样。 现实中托翁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对子女要求严格,写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等,跟小说里玛利亚一样。只不过托翁两岁丧母,十岁丧父,对母亲印象不深。托翁的外祖父就是剧中坏脾气的老公爵的原型,做过叶卡捷琳娜女王的中将,非常显赫,丧偶后独自抚养玛利亚这一个独生女。他严厉,督促女儿学习,包括数学。另外托翁父亲有个表姐叫塔吉亚娜,长期寄住在他们家,并且毫无希望地爱着他,她就是索尼亚的原型。这个表姑跟托翁关系不错,终老在他的庄园里。托母亲去世六年后,父亲曾向她求婚,她谢绝了。(喜欢尼古拉索尼娅的也可以满意了) 安德烈的原型是战死于1812战争的巴格拉季昂亲王,原著中也有他,剧中也拍过他,在前两集奥斯特里茨战役和后面的庆功会上。同时托翁把自己和大哥身上理想化的一面寄托在安德烈身上。 托翁的爹有个私生子,托翁自己婚前也混乱过,也有私生子,这个私生子给他们家当马夫。婚前好赌输过不少钱。托翁三十好几娶了18岁的他夫人,婚后开始写战争与和平,写了六年,写完觉得自己要死了。多年里生了一堆孩子。托翁夫人索菲亚和托翁的小姨子塔尼亚是小说中娜塔莎的原型(他小姨曾被不合适的人追求)。索菲亚和托翁三观不合,矛盾很深,中年时还出过轨,托翁八十多岁跟老婆赌气离家出走死在火车站。
补充:托翁虽然伟大,但是本人却有不少争议,对他老婆不太好,不顾她身体硬是要她生孩子和哺乳。老年时反对女儿出嫁,活成了小说中老公爵的样子...
后补充:托翁母亲玛利亚会五种语言,还写过农奴女子得自由身,自由恋爱的小说 多洛霍夫的原型是托翁的一个浪荡的叔叔,他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受过伤得过勋章,他好远游打斗赌博娶吉普赛女子,去过美洲。 (在看托大传,回头补充) 看完给个好评点个有用吧
我简直爱死了这样的角色——《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
皮埃尔懦弱,罗斯托夫轻浮,鲍里斯奸猾,多洛霍夫粗野,其他的角色,各有各的愚蠢,各有各的庸俗。安德烈是唯一思想与毅力兼备,雄心与同情心兼具,富有男子汉气质的角色。
书中所展示的安德烈的生命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以一位形象体面、且心怀雄心壮志的贵族形象出现。作为博尔孔斯基家的代表人,老公爵唯一的儿子,他的贵族身份赐予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
他初时的形象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窥见:
皮埃尔认为安德烈公爵是一切美德的典范,因为在他身上最完美地结合着的正是皮埃尔所缺少的、可以用“毅力”这个最恰当的概念加以概括的那些品质。皮埃尔一向叹服安德烈公爵在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时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他那种非凡的记忆力,博学多识,尤其使他叹服的是他的工作和学习的能力。皮埃尔常常为安德烈公爵缺乏哲学的幻想力而感到吃惊,那么他认为连这也不是缺点,而是一种力量。
但是当时的安德烈对自己的生活有另外一种看法,上层社会日复一日的交际舞会和无聊的人际网络,通通让他感到腻烦,就连身边的妻子,在婚姻初期的喜悦褪去以后,也使他感到不可忍受。他内心有另外一种渴望,脱离父辈留下的屏障,选择另外一种更惊心动魄的生活,亲自投入战场以建立丰功伟业——
“你提到波拿巴,但是波拿巴,当他进行工作,一步步向他的目标走去的时候,他是自由的,他心目中除了自己的目标再没有别的,所以他达到了目标。可是把自己和女人拴在一起,像一个戴上脚镣的囚犯,你就失去一切自由。你所有的希望和力量只能使你感到沉重,使你悔恨交加。客厅、流言蜚语、舞会、虚荣、琐碎小事——这一切就是我无法逃出的迷阵。……可惜你不知道,那些体面的女人和所有的女人是什么东西!我父亲说的对。自私自利、爱好虚荣、愚昧无知、毫无价值——当女人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就是这样。……千万不要结婚,亲爱的,不要结婚。”
可惜皮埃尔没有听进他的话,后来被海伦的美貌所迷惑结了婚,绿帽子一顶又一顶。
这个时候的安德烈批评他所在的环境和他的妻子,有偏激之处,然而后来他上了战场,亲身经历流血战争,亦冲锋在前,立下了标杆,拿下了功勋。
其中有一著名场景,是安德烈公爵在普拉茨山上擎着旗杆倒下去的那一段。傍晚时分,他停止了呻吟,陷入神志不清的昏迷状态,就在这时候,拿破仑携同部下巡视而过,特地将他打量了一番。这时候他在意识昏沉之际,仰躺在地上望着他期盼已久的偶像,心里却是另外一种想法——
他的头像火烧似的,他觉得他的血就要流干了,他看见他上面那个遥远的、高高的、永恒的天空。他知道这是拿破仑——他所崇拜的英雄,但是此刻,与他的心灵和那个高高的、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浮云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相比,他觉得拿破仑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安德烈足够幸运,他的伤势虽然严重但不足以致死,被当地的医疗队救了回去。在热病的时候,他开始说胡话,怀念起往昔的幸福来:
在他的想象中出现了童山的宁静生活和恬适的家庭幸福。正当他欣赏这种幸福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拿破仑……快到早晨的时候,一切幻觉都搅合在一起,融合成一片混沌和不省人事的黑暗状态。
“这是个神经质和多胆汁的家伙,”拉雷医生说。
这是他人生经历、亦是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从一般青年人对英雄的盲目崇拜转向了更深思熟虑的状态,对战争的意义进行反思。
当他从战争中脱身,跋涉回到家,正好碰上妻子难产而死。她为他留下了一个男婴,安德烈面对她的尸体懊悔不已,之后他迁居到博古恰罗沃田庄养伤。这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
其中有一段我很喜欢的,他与皮埃尔对于农庄改革的对话,对人性善恶的辩论。两个气质迥异的人,因为共同富有思想性和慈悲心肠走到一起,然而皮埃尔的幻想过甚,性格过于软弱,不比安德烈具有果决的判断力。
“你提起学校,”他屈起一个指头,接着说,“教育,等等,你是想把他,”他指着一个脱下帽子从他们身边走过的农奴,说,“从禽兽的状况挽救出来,并且满足他精神的需要,可是我认为,唯一可能的幸福就是禽兽的幸福,可是你呢,偏要剥夺他这种幸福。我羡慕他,而你想把他弄成我这个样子,可是又不把我的财产给他。你说的另一件事情是要减轻他的劳动。可是在我看来,体力劳动对于他,正像脑力劳动对于你我同样的必须……我在思索,而且不能不思索,正如他不能不耕地,不能不割草一样;不然的话,他就会在酒馆里进出,或者在病榻上呻吟。”接下来他又谈了医院问题。
安德烈公爵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得如此明白、确切,看来他曾不止一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他的论调是十分悲观的,这建立在对人性的洞察上,他是一个严厉的社会批评家,一个现实主义的思想者。
怀着这种悲观的思想家的心情,他在田庄里休养了两年,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遇,在去拜访罗斯托夫家的路上,看到了花田里同女伴们一起嬉闹的娜塔莎,他的第二次爱情才开始。
十六岁的娜塔莎,聪明,俏皮,在老罗斯托夫夫妻温柔的呵护下养成了纯真的心性,她好唱歌跳舞,浑身上下充满生气,一派自然之态。这种天真的少女魅力,能轻易地使周围人爱上她,这种无邪的自恋情结,亦能吸引许多男人的倾慕。安德烈借宿在罗斯托夫家的那一晚,他听到她在楼上的窗台前同女伴的谈话,听到她甜美的嗓音在唱一首歌,那份希望骤然扑进安德烈心里,将他从长期忧郁中拯救出来,唤醒他开始一段新生活的念头。
向所有在上流社会长大的人那样,安德烈公爵喜欢在上流社会中看见那些不带有上流社会共同烙印的事物。娜塔莎的惊奇、喜悦和羞怯的神情,甚至说语法时的错误,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他对她的态度和同她谈话时特别温柔和小心。他欣赏她那眼睛和笑容流露的喜悦的光辉,她满面笑容不是因为听了什么可笑的话,而是出自内心的幸福感。
之后他们在舞会上共舞,安德烈开始频繁地拜访罗斯托夫家,和这一家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既然生活以及生活的全部欢乐已经摆在我面前,我何苦还要在这狭隘的、闭塞的框框里奋斗和繁忙呢?”他自言自语。“皮埃尔说得对,他说,要想幸福,就应当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现在相信他的话。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而我活着一天,就应当生活,而且生活得幸福。”
那一段时间他的确是幸福的,忘却了战争的阴影、妻子的去世,为宫廷法律繁忙似乎也并不重要了,新生活的幸福念头一股脑地涌进了他的心胸。这份幸福,是娜塔莎唤起的。后来他向她表白,两人订婚,老公爵反对,决心依然,然而由于伤势缘故,安德烈不得不去外地修养一年。于是他做了一个谨慎的决定,请求娜塔莎等他一年,这一年的分离中,能考验两人爱的决心和耐心。一年之后他就回来同她完婚。
正是这一年的延期,把两人的事拖垮了。
在分离初期,娜塔莎一心挂念着他,以书信互诉思念,她一直专心致志地等待着。后罗斯托夫家来到彼得堡参加一场由皮埃尔妻子,别祖霍娃伯爵夫人、著名的交际花海伦所主持的舞会。之前提过,海伦是出了名的放荡风流,这时候皮埃尔已经与她分居多时。而她的弟弟阿纳托里,亦是继承了库拉金家族固有的狡猾和轻浮,之前他在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玛丽亚小姐那里吃过瘪:老库拉金看重了博尔孔斯基家的势力和金钱,鼓动儿子去勾引玛丽亚公爵小姐,然而老公爵识人眼光毒辣,一眼看破这父子俩的打算,最终如意算盘落空。
阿纳托里风流成性,被娜塔莎的纯洁之美所吸引,便借着姐姐引见而勾引她——娜塔莎没能扛得住猛烈的求爱攻势,两三天就沦陷了——她到底是个未经世事的愚蠢姑娘,被花言巧语迷了心肠,激情陡然而起摧毁了理智,撕毁了和安德烈公爵的约定,奋不顾身地要与阿纳托里私奔。这场幼稚的私奔计划泄露出去,被帕夫洛夫娜制止,然而事情已经传出去,娜塔莎的名声坏了。
当初我看到这一场时,心里异常愤怒,嫉恨娜塔莎的叛变,疼惜安德烈被背叛以后破裂的心——他是性情高傲的人,绝不会把伤心愤怒表现出来,然而他的新生活的希望,他重新燃起的对幸福的渴求——说到底是毁了。他选择将自己再次投入战场。
这是安德烈人生的第三阶段,亦是直接通向死亡的不归之路。怀着破碎的爱情,重新铸就的坚硬的理智,投身战场,最后如愿以偿:献身于卫国战争。
许多读者读过这部分的,对娜塔莎的变节感到愤怒,对这个角色由喜爱变成厌恶。然而托翁刻画角色并非刻板一成不变的,他抓住这个人的内心来推演出其行动来。那样一个纯洁的未经世事的少女,突然被推入繁华的舞会中央,各种打量的目光投射过来,因为美丽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虚荣心,着迷于阿纳托里漂亮外表,而不知其本性险恶,她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说到底,娜塔莎是一个单纯的、有善心的姑娘,在头脑清醒以后,对自身的罪责的心理惩处,对安德烈无止境的愧疚,使她寝食难安,一改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娜塔莎不再唱歌,而是以黑衣将自身美貌遮掩起来,日日去教堂祷告以赎清自己的罪孽。
安德烈公爵二度从战场上被担架抬下来,机缘巧合将他送到了娜塔莎面前,这是彼得堡已经乱了套,罗斯托夫一家从城内往外迁徙,沿路来到救护站。女眷们下来帮忙救护负伤者,此时的娜塔莎已然模样大变,她听闻安德烈在伤员之列,于是怀着激动的赎罪的心来到他的病榻前,然而这时的安德烈已经触摸到了另一世界的边缘——
“一种超越物质的力量,不受外界物质影响的幸福,一种纯粹精神的幸福,爱的幸福!人人都可以懂得它,但是只有上帝才能认识它和制定它……我所体会到的那种爱,那总作为灵魂本质的不需要对象的爱,所现在就体会到这种幸福……人类的爱可能转化为恨,而上帝的爱永无变化。没有任何东西,甚至死亡都不能够破坏这种爱,它是灵魂的本质。在我的一生中我曾恨过那么多人,而在这所有的人中间,像对她那样爱和恨的人,一个也没有。”于是他生动地想起娜塔莎,但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想她使人喜悦的迷人魅力;而是第一次想到她的灵魂。于是他明白了她的感情、她的痛苦、耻辱和悔恨。他现在第一次懂得了他的拒绝是多么残忍,看出他和她的决裂是多么无情。
两人的相见极为梦幻,含有神圣的意味,在死神气息笼罩的病榻之上,在静默无声的暗夜里,她抓住了他的手放在胸口,让她感受她的忏悔的热泪。
“我比先前更爱你,更知道怎样爱你了”,安德烈公爵说,用手托起她的脸来看她的眼睛。
这是一份脱离凡俗,升华为神性的大爱,他原谅了她的一切过错,因为神的慈悲存在于他的心胸,他爱整个充满谬误的世间,而非单独的个体——他的生命已经不长了,托翁不肯让这个角色草草死绝,于是他一再将他临死前的过程延长、再延长,借着安德烈的眼睛,托尔斯泰窥见了灵魂穿越人间和阴间的交叠之境。
“是的,这是死。我死了,于是我醒了。是的,死就是醒,”他心里忽然亮了,那张至今遮着未知世界的帷幔在他的灵魂视线前面揭开了。他觉得,先前束缚他内心的力量仿佛解放了,那种奇异的轻松感从此不再离开他了。
自那天开始,安德烈公爵在睡醒的同时,也从人的一生中醒来。他觉得人生的觉醒对人的一生来说,并不比一觉醒来,显得更漫长。
故事的终局,渐渐显露出托翁本人朴素的价值观来,他质问战争的意义,怀疑一般的历史规律,肯定底层人朴素而坚韧的心性,亦向宗教寻求答案和解脱。所有问题最后都落到“人的幸福”上来——战争是无意义的,拿破仑不值得崇拜,历史多由偶然性造成,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所有人都在斗争、互相残杀,而最朴素的感情往往存在于最卑微的小人物上——皮埃尔在监狱中遇见的老头子普拉东,一个将土豆分享给他以果腹的老农人,他认为他身上具有最伟大的心性——淳朴的同情心。
不少人能从皮埃尔身上感同身受,这个心肠柔软、幻想力充沛的老好人,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常常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因为善良而受人愚弄,老是想做点事情却又做不成——一个既倒霉又幸运的人,使人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陷和软弱面。
托翁在这两个角色身上灌注了大量心力,他把幸福的结局给了皮埃尔,将悲剧的荣光给了安德烈。
我喜欢皮埃尔,但是我更爱安德烈——爱他坚强的心性和饱受折磨的灵魂,爱他忧郁的孤独岁月苦苦思考着生命的意义,爱他因为爱情破灭后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不能够享受一般的人世幸福,又无法容忍庸碌地苟活,所以宁愿飞蛾扑火,追求更高层面的生命价值。
弥留之际的安德烈了悟了吗?我想是的,因为他已经习得了最高的真理:同情心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