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魔窟中的幻想(1986)

魔窟中的幻想(1986)

又名: 小萝卜头 / Visions from a jail cell

导演: 王冀邢

编剧: 周密 傅晓明

主演: 夏竟 王春子 孙淳

类型: 惊悚 恐怖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86

片长: 78分钟 IMDb: tt13932406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童年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回首往事我们忘记了童年的许多片段,却从不否认她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温暖气息。然而对于置身战火和压迫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童年则是冰冷残酷的。小萝卜头是一个从出生那天起就生活在监狱里的可怜孩子,他的妈妈是共产党员,所以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迫害。他是国民党的囚徒,沙地上的甲虫则是小萝卜头的玩物。死亡和杀戮锁住了孩子的脚步,却无法封印他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在他的脑海中,学校和监狱没有什么两样,老师笑声尖利刺耳令人无法忍受。

演员:



影评:

  1. 不要说影片放映时的1986年,就是现在来看,此片仍然十分小众。虽然它以孩子作为主角,但这绝不是一部儿童片。而作为成人来说,如果你期待的是剧情,或者其它娱乐元素,那恐怕也要失望,因为此片的故事只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就能概括,说的就是一个"小萝卜头"的梦。影片风格压抑,色调灰暗,台词很少,加上大段的静止镜头,观众一定会觉得很闷,甚至犯困。

    其实我在观看时也很压抑,不过我还是想就影片本身来作讨论。此片名叫魔窟中的幻想,顾名思义,片中主要说的是幻想,以及梦境。全片以四个幻境构成,当中穿插交代故事发展。我觉得导演处理的很好的一点,是对梦境的细节表现。

    由于男孩认识了女学生,萌生走出监狱见识世界的念头,这很自然成了接下来梦的主题。但因为他从未离开过监狱,对外界没有概念,连一些最起码的事物都不知道,所以他的梦注定不会光明。在各个梦境中,导演将男孩身边的事物重新排列组合。比如第一个梦,他身穿女学生的衣服,爬楼梯,看见一群身着囚服的学生,明显是对白天遇见女学生这件事的印象残留。第二个梦发生在囚犯集体绝食后,因此梦中自然而然出现大盘米饭、菜、疯子。第三个梦依然是出牢门,但外面的世界不是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场景,还是囚犯、警犬这些老三样。连做梦都梦见不到美好的事物,这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导演这么拍,主题到底是什么。因为关于战争背景的题材,80年代后其实拍的并不多。第四个梦(也可能是幻想,因为没有男孩做梦的镜头)中,男孩因为过生日点蜡烛,所以出现钢琴、天使,这个场景特别是俯拍的一些镜头很美。片尾两个孩子的死以及男孩画的大太阳,属于点睛之笔。字幕显示“献给和平年”,非常明确得交代了主题。

    在拍摄方面,影片也有一些尝试,并不局限于同一视角,比如多次出现俯拍监狱的场面以突显局限感,狱警的好几个镜头给的都是眼睛以下的部位,让人有种憎恨的感觉。

    顺便看了下导演王冀邢的介绍,这是他的处女作,后来基本都拍主旋律影片。虽然这部作品也是主旋律,但我觉得它没有过强的说教,纯粹以孩子的视角完成表达。当然,对于小萝卜头这个角色,我还是先入为主得觉得方舒最好,谁叫我最早接触到这次词就是看的《烈火中永生》呢。演员方面,我只认识孙淳,他演的还是挺棒的,把典狱长那种阴险诠释得很到位。
  2. 神片,我真的完全不后悔看了这部片子。虽然说可能明天醒来眼睛会很肿,因为我哭得很惨。竟然是1986年拍的电影。为什么现在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呢?

    镜头画面绝美,有种现在我们流失了的中式审美。真的太美太美了,台词很少,完全是靠镜头和画面说话的。查了下电影是关于历史上真的存在过的一个小烈士的故事,叫做小萝卜头,名字是宋振中。然后哭得更惨了。我真的好恨战争,我觉得不应该有任何事情值得人们去做出这样的事。但是我又好悲观,世界好复杂。

    电影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角讲述了残忍得不敢让人细想的故事。孩子从来没有出去过那个魔窟(监狱)所以完全想象不了美好的事物。在听到学校、世界这样的存在,孩子梦里想象的也只能是怪异到令人害怕的画面,因为他从来接触的、看到的就只有令人恐惧的画面。但是即使如此在狱中人们依旧极力地想要教他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令我真的为之震撼的一个镜头是囚犯们聚集在监狱的院子里,希望狱警让孩子出去上学,双方对峙着,孩子躲在妈妈身后,突然看到天空飞过一个蝴蝶,然后大喊,“蝴蝶!”所有人都抬头望着那只飞舞的蝴蝶,孩子在抬头看着蝴蝶的人群中跑着笑着,包括那个狱警,也深深地、沉默地看着那只蝴蝶。

    我觉得世界存在一种东西,只是感受到它的那瞬间,就会让所有的纷争、仇恨都停下来,让所有人只想看着它、感受它。它没有实体,是全人类都可以感受到的美好事物,就像那只空中飞舞的蝴蝶,即使是被异化了的教官也会抬头向往的存在。它有时候很容易见到,有时候很难发现,但是要一次性让全人类都感受到,是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去发现它的人,用他的眼睛,告诉我们,它就在那儿,抬头看看吧,请大家多多去发现、感受这些存在吧。

  3. 《魔窟中的幻想》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属于八十年代的精神气质。

    "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文化语境和历史意识(精神原点)(传奇性)

    曾经上过一学期杨庆祥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他介绍八十年代文学的课件以此为题。高度控制的社会结束了,历史的幻灭感萦绕在大众心头。思想迎来了个人主义的转向,80年代是经济社会变革,也是中国人的自我重建。因此,八十年代是一个背负着失落和痛苦,向上向外求索的年代,有无限的哀愁和屈辱的释放,也有负重前行的决心和勇气。因而那个时候的作品涌动着一种生命意志,人们“就像唐吉柯德,敢于试错”。八十年代所谓精神原点体现在,在压抑过后,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开阔的胸怀热烈地拥抱世界,追赶潮流,这才有了先锋小说、实验性电影的诞生。

    杨老师说,他读大学的时候立志要做世界公民,非常抗拒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文学作品,都是在研究外国文学,后来发现人的根就在那了,对于古典之美会有一种感应......我觉得,他提到的世界公民,其实现在依然吸引着很多人,但是八十年代那种决绝和奋进的姿态,可能早已消逝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其实刚开始一直处于较为平静的心态,但到了最后喊出“世界”,红日升起,我突然就感受到了那种喷薄而出的复杂情感——在苦难中绝叫,呐喊,与此同时是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世界”,我来了!

    *我不是专业研究文学或电影的,并且第一次写长影评,若有异见,欢迎大家提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