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谁在那儿歌唱? Ko to tamo peva(1980)

谁在那儿歌唱? Ko to tamo peva(1980)

又名: Who Sings Over There

导演: 斯洛博丹·希扬

编剧: 杜尚·科瓦切维奇

主演: 帕夫莱·武伊西奇 德拉甘·尼科利奇 达尼罗·巴塔·斯托科维奇 亚历山大·贝尔切克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南斯拉夫

上映日期: 1980-06-30(南斯拉夫)

片长: 86分钟 IMDb: tt0076276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故事发生在1941年,德国军队横扫欧洲期间。由两个即将前往贝尔格莱德的贫穷少年的歌唱开始,又从他们搭乘的公共汽车展开故事。形形色色的人坐上这部汽车,退役老军人、两个富人、新婚夫妇、司机父子。各种各样的意外引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叙述和活动:在一个路口被军人拦住;在另一条陆上又被收取买路钱的农夫扎破车胎;在湖边休息时,又碰上了行进中的一个本国小分队,汽车被征用,回来后司机的儿子已经被强迫参军;退役军人的钱包掉在路上,乘客们却怀疑两个清贫的少年并把他们拳打脚踢。最后在德军飞机的轰炸下,汽车焚烧、倾倒,但两位满面污秽的少年仍然从车窗爬出,继续歌唱……贝尔格莱德之旅由此艰难地结束。

演员:



影评:

  1. 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
    写这样一句,并非想白话一通最后证明这个世界本是有希望的。
    我仅想说,这就是一个纯粹绝望的世界。
    这是一种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的真实。

    如果你那时生活在一个大兵压境的国家,你所做的一切,只能归于荒诞。
    有人要死了,有人要扛枪打猎,有人要唱着歌儿走上路,还有人随处收集石子、故作绅士,不论是去杀掉神父还是被神父的子侄追杀,还是一路敲诈、跟人组团观看树林里的现场性爱表演,所有人所作为看上去似乎都摆脱了那个令人沮丧的大背景。
    当然,不止是看上去,导演实际上也并没有说明这些人跟近在眼前的战争有过多联系的意图。
    写到这里,我联想起当年日军进攻卢沟桥的时候,老百姓要么关门,要么登高观看战局,更多是飞奔着往高墙之内的北京城进发。
    实情就是这样,战争远在贝尔格莱德,跟他们没有关系。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国家跟他们更没有多大的关系,何况是著名的南斯拉夫。“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地下》(《underground》)里的开篇语,南斯拉夫,不论是从地域还是从民族、从历史来说,本身完全是一个悲剧。
    于是,《谁在那儿歌唱》置于德军轰炸的背景下,就只能是一个荒诞的悲剧。

    当然是一部很难评论的电影。
    我想大多数人打分的时候,点到四星五星,一定没什么底气。
    我想导演不至于不想讲一个完整一点儿的故事,但是他一定知道,一个完整的、伴随着强烈倾诉欲的故事,必然会导致如神父之侄在墓前的演讲所遭遇的窘况。
    神父被枪杀,凶手是“他们”,他侄子非常悲痛,讲述着貌似崇高的大道理:“总而言之,你是被带走了……走向一条光明的道路……”
    他说要杀死那些凶手。便一直哽咽,抒情,直到人们陆续走散,仅剩寥寥数人。
    对的。若是讲述一个故事,便会遭遇这样一种听众寥寥的危险。对于他人的死亡,一般人都是漠不关心,何况是一部没有故事的公路电影。那么就讲述一种状态吧,完全摒弃了故事,或者说完全摒弃了那些故事所具有的起承转合,导演在这部电影里面,便只是记录了一群人如何要赶到贝尔格莱德。
    导演的聪明可见一斑。
    所以从故事来说,这电影也必然无聊。
    但是基于欧洲风格的叙事传统下,这种并不显深意的语气,在缓慢的镜头里却给了我很多提醒。
    比如,战争是不是真实你现象的那样子?世界是不是真是你想象的那样子?

    总有一批类似的作品,让人觉得手足无措。
    比如下面这首诗。

    《坛子轶闻》史蒂文斯
    我把坛子置于田纳西州
    它是圆的,立在小山顶。
    它使得散乱的荒野
    都以此小山为中心。

    荒野全都向坛子涌来,
    俯伏四周,不再荒野。
    坛子圆圆的,在地上
    巍然耸立,风采非凡。

    它统领四面八方,
    这灰色无花纹的坛子
    它不孳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的一切都不同。

    这首诗是出名的难以阐释的作品。在我看来,或许就是戏作。当然,你尽可以凭自己的看法引申出任何你想要的结果。这种作品给了我们开放性阐释的可能。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样。
    可是毕竟电影在很多地方给我们各种提示。那些比一首诗容纳更多的细节,令人着迷。

    甚至在这部电影里面,我还看到这样一个对比,那就是隐身幕后从未出现的德军进攻步骤如此明确与乡下人们生活如此之涣散。“看,就他们能抵抗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个总是替德国人说话的,怎么也死不了的乡绅,对退役军人这么说。
    当然,结局就是贝尔格莱德的大轰炸。轰炸之前,汽车里被炸死的人们还殴打了一顿那两个“唱着歌儿走着路”的罗姆人。
    这是最后一幕荒诞戏。

    悲剧的轻巧在于背景的宏大。那些奔向贝尔格莱德的人,死在一辆公车中。这死亡过于轻巧,因为,背后是一座崩溃的城市。甚至,在电影中,连他们死亡的镜头都没有。
    两个罗姆人便又开唱了——
    “……这次疯狂又彻底的进攻,他们要吧一切都毁了,然后重新建立一个世界。礼拜日消失了,法西斯毁灭了一切生灵,我是如此的不幸,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怀揣着所有的悲伤,我只有把歌儿唱,祝福吧,啊,妈妈,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

    跟等待多戈的流浪汉一样,真正懂得了生活真谛的人(哈哈,这句话真JB矫情!!其实我也认为他们俩是傻逼,什么都不懂~),仿佛就只是那两个时刻唱个不停的罗姆人。

    (写得此文的间隙,我煮了一碗饺子。因为我饿了,这或许是对绝望的一种安慰。)

    当然电影中还有一种安慰,那位可以蒙眼睛开车,喜爱猴子、兔子跟小猪的年轻人,他是唯一一个“欢喜”的灵魂,因为他是傻子。
    他也是唯一一个在牧师坟前哭泣的陌生人。
    可惜也成为了一个军车司机。我觉得让天真如斯的他进入军队,去参加那种恐怖的对抗游戏,简直是导演的恶毒。
    呵呵,可这也是真实。谁叫我们都是那些被拦养在公车尾部的猪仔。

    就是这么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瓦砾中城市崩溃,那些神父侄子口中的“令人尊敬跟敬仰的城市人:医生、律师、建筑师……”恐怕都不能自保。
    一切都没有逻辑,只有事实。
    所以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电影中轻巧的镜头语气,跟看似连贯却毫无起伏、一点儿也不具备故事性的故事,对观影者是莫大的挑战。
    但是我看到了摆脱文学性的故事后纯粹镜头语言的成熟。
    电影里也并未放弃探讨。
    “我知道,神父,因为我身患重病,没有人再爱我了。每个人都赶我走,躲开我。”面对神父递来的吃食,我认为是象征着南斯拉夫的那位快死的病人这样说。
    神父这么安慰:“你知道,人们都害怕疾病。”
    他咳嗽得很厉害,并且不相信圣经:“……这一切,我都看到过,经历过,这车,这些人、这条河。每件事!这个世界跟另外一个世界并没有区别……你看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人们像野兽一样,互相残杀。”
  2. 本来就是周末随便找个喜剧片打发时间的,结果看了以后完全和预想的喜剧片没有一丝一毫的相似,就好像一粒超级怪味豆,一开始还能笑笑,后面就进入荒诞剧,魔幻现实主义之类的领域了。 唱歌同时拉手风琴的和口弦时不时也跟唱的两个人,越看到最后,越不觉得是人了。 因为他们一成不变的那个单调曲调节奏,还有一成不变的表演动作表情。即使歌词不一样,也是完全脱离剧情的,脱离了地点的限制,无论是在荒野,还是在一个人的葬礼,还是在河畔帮司机父子卖肉和面包青蒜,还是被怀疑偷钱包汽车遭到轰炸爬出来,表演都是重复的,重复的热情洋溢的表演。 太荒诞了。以至于都不感觉那个小孩是小孩。因为没什么孩子特征。他自己也好像没有把自己当小孩。 而那其他人,更像是人类千奇百怪的大大小小的弱点的象征。酗酒,幼稚,贪吃,好色,逃票,受不了别人说自个穷,杠精,蒙着眼睛开客车,欺软怕硬,背后丢石头,装上等人秀优越感,偷窥,欺骗,容易被骗,手贱,有传染病还凑近卖的吃食,手残党,粗心,诬陷,盲从。应该还有别的吧。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全是大傻逼。 我不一一贴图指出哪个弱点是谁,是哪一群,看了都知道。难得的是,这些弱点都演得特别像人。还有一堆意外,或者来自这些弱点互相碰撞,或者来自外界不可抗力。 最后,陷入一个巨大的荒诞中,如此明显糟糕的弱点,他们被真正的飞来横祸炸死了,看了还是一阵空虚。他们也曾经拉着手儿跳舞呢,一起给陌生牧师送葬呢,那个教士还拿点吃的给被轰走的得肺病者呢,在两个表演者被诬陷挨揍时刻,那个女子还站出来说那是孩子呢。 如此糟糕微不足道的一群人。如此毫无意义的无妄之灾的死亡。如果这是人类的命运,有没有两个机器人家伙热情洋溢的,职业精神属于超级敬业的,在废墟上踩着残砖破木,加上表演,再次对着虚空好好的播放一遍神曲呢。就好像小石子扔进水面,还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回音。 如果这是小型诺亚方舟,因为车上还有几头小猪。它沉没了,希望上帝不要笑,真的不要笑,你能信吗,这是亚当夏娃之后。 20231020

  3. 是一部南斯拉夫电影。1980年上映。

    (先提醒一下,观后感中有严重剧透!)

    背景是1941年4月6日,德军空军进行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饱和轰炸。此时,在几十公里外的一辆长途汽车,载着各色人等往贝尔格莱德驶去。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正常和非正常的事件,却仍然晃晃悠悠不慌不忙的向着死亡进发。

    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简陋逼仄的车上,动力是木炭,道路是乡村小路。车上的乘客有衣冠楚楚的绅士,有乡村流浪歌手,有新婚夫妇,有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有东正教神父,有肺病晚期的苟延残喘者,有开车的傻儿子,他的老爸则是精明强势的售票员。

    一路上,他们遇到的事,如买票查票和逃票,以权谋私的售票员夹带私货,色鬼和新娘一路调情,路边的送葬队伍,与农民过路的争执。这些都是咱们这里也同样能看到的场景,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要是没有这些事,一路顺畅的到达终点,那才是奇怪了。

    还有些事,是战争临近的场面,如被士兵阻断的道路,炮车经过毁掉的桥梁,长途车被征用,老售票员的儿子被强迫入伍。这些事在乘客们的意料之外,可是从乘客的心理上,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战争要来了,毕竟这些事只是一些小小的骚扰,虽然有所耽误,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最终旅程。

    而到了临近终点,真正的恐惧才来临。当车上的人们还在为谁偷了钱包而争执的时候,天上的飞机轰鸣声响了起来。这时,镜头依次对向每个人的脸,我们看到他们先是惊讶后是恐惧的目光。紧接着几颗炸弹落下,一切都结束了。想想在这辆车上曾经发生的所有事情,和死亡相比,都算得了什么?

    一个人的生活中,会碰到许多事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结婚离婚,生儿育女,富贵荣耀、穷困潦倒、艳遇和孤独、打人或挨揍,出席葬礼或别人出席你的葬礼。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正常的生活状态,几千年了,人们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人们也早已习惯的接受了死去活来悲欢离合。如影片中一位乘客对那个老头说:“不管怎样,你过完了你的一生。”老头则怒答:“所以我就可以去死了?”他们彼此都知道所言是实话,只是出于礼貌不该把这实话吐露出来。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管怎样”,每个人也都平静的等待着那些个“所以”。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一辈子无忧无虑的生活,渴望着永久的和平。唯独不能接受又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战争。尽管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摆脱过战争。从石器棍棒,到航母和原子弹。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一旦战争来了,人们毫无准备的脑袋中必须硬塞入这样的问题:如何迎接这场战争?

    在影片结尾我们看到,硝烟散处,两个流浪歌手灰头土脸,艰难的从废弃的车中爬出,哥哥奏响了手风琴,用一如既往的旋律高歌起来。依然是哥哥先唱几句,弟弟跟上和声,接着是弟弟口弦的伴奏:“我是如此不幸,只是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怀揣着所有悲伤,轻声把那歌儿唱……”

    战争带来了死亡,带来了不幸。可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去参加铁托的游击队,他们中的多数只能在这接近毁灭的环境中生活下来。也许他们没有去和敌人面对面的去战斗,他们只是用“老子就是要活下去”的信念去和命运抗争,在顽强、坚忍、乐观的“轻声把那歌儿唱”中活下去。这是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影片的一些细节拍的很细致。如烧木炭的汽车,烧木炭的炉子还可以兼任烧烤。汽车停在倾斜的道路上,车内也是同样倾斜的。还有那个色鬼吃鸡蛋的情景,拿一个尖尖的树枝敲开一头,再敲开另一头。然后一头用嘴吮,手指在另一头控制蛋青的流速,非常老道!在车尾迅速垒出来的猪圈,也可以看出这司机父子对这个早已是轻车熟路了。再有就是那个强收过路费的老农民,看似木讷,却是个老油条。他儿子给轮胎放气的动作也非常麻利。

    我一向不喜欢影片中或某些观众强加于影片的那些隐喻。以我愚钝的头脑,没看出来这部电影中有什么宏大的历史叙事,更看不出这辆破车就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我看到的就是一些普通人所遇到的普通事。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启发一些思考就足够了。

    本人评分:7.5。

  4. 先说片长。谁说电影一定要90分钟以上的。不说阿基大叔的一个小时多一点,他太特别了,还搞了个烟瘾的噱头。一大堆的东欧、南欧电影都是7、80分钟。这部83分钟,去掉片头片尾大概就80分钟。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讲个好故事了。
    这部被评为战后最伟大的那斯拉夫电影,我觉得原因在于影片超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讲的是人,是民族,是历史。
    一辆破旧的老爷车,固执甚至古怪的父子司机,一种形形色色的乘客,向着一座确实存在的城市开去。就像未来确实存在,每个人都坚信。未来有什么就不确定了。儿子的城市有动物园,小新娘的海,把妹的混子的歌厅,退伍军人的儿子……路人告诉他们有战争……那怎么样?
    这一路的行程中,展现了一众乘客的善良、天真、愚昧、恶毒、淳朴、虚伪、欢乐、单纯……人就是这样吧。如果到中国来翻拍,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欢乐气氛。这是天生的,也是民族中与生俱来的。
    整个电影看起来松散不经意的情节,其中的设计很精巧,处处埋有伏笔。打猎的猎人独自离开,出现在下一站,中途要买五张票的退伍军人,一直咳嗽的病人最关键时刻在偷看小夫妻云雨时发挥了作用。还是他在城里骗子勾搭小新娘时候大喊发现了落水的绅士,破坏了骗子的好事。
    所有这些浑然天成,看不出搭建的痕迹,镜头也朴实平和。
    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