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卫视企鹅影视Figure联合制作,王圣志导演执导的《中国这么美》播了第一集之后,我看到有人说,这个节目有点奇怪。
似乎,直接说它一点都不奇怪,也有点奇怪。那就打个比方吧,你可以把这个节目,看做一张胸片。
不是普通照片,不是沙龙照,不是糖水片,而是胸片。
某一年,某一天,某个瞬间,摘下首饰,被照透了身体的你。那个瞬间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早一秒,你年轻一秒,晚一秒,你老了一秒,而那个瞬间的你,就是当时的你,你来不及修饰自己肺叶的脉络,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结节,就被拍下了一张最基本的影像。那之后,时间之河滚滚向前,你也知道了如何修复自己的瑕疵,但你再也不是那一瞬间的你。
那样一张胸片?美不美?美。
我之所以悟到这一点,是因为我在王圣志导演的两部作品里出镜,一部是《文学的日常》,另一部就是《中国这么美》,我和张尕怂以及李敬进搭档,去了临夏松鸣岩花儿会,和张尕怂的老家靖远。
▲画家靳今很喜欢张尕怂,听说节目开播,为我们画了张贺图。
对被拍摄的人来说,这两部纪录片是很轻松的,因为,王圣志的这两部作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几乎没有设计。
这种“没有设计”并不是建立在全然的随机,全然的放纵的基础上,而是精密的设计,加上一点无为而治的个人性格的结果。
和别的纪录片一样,王圣志导演和《中国这么美》团队,也做了大量的调研,作为一个以音乐人为被摄体的纪录片,他们先确定乐队和歌手名单,了解他们的作品和来历,反复商谈,然后大致确定拍摄地点,走纪录片必须要走的流程,勘景、调研,跟乐队反馈。
但是等到真正开始拍摄,所有这些都隐藏了,给到被拍摄者的,是一个大致的主题,和大致的地理环境,以及大致的曲目,和为这些曲目要做的准备。没有提任何要求,没有要求穿什么衣服,必须要做什么事,必须要说什么话,都没有,约定的时间地点,碰头,上车,走人。就开始了。
剩下的就交给天与地了。
▲导演王圣志和联合出品人张悦在工作中。
在参与拍摄《文学的日常》之前,我其实不知道他们需要我做什么,如何呈现。我也看了《文学的日常》第一季,作为参考,熟悉了他们的语势:一位来访者探访担任主咖的著名作家。但播出的成片里,节目中的两个主人公,作家和他的好友,他们之间的提问、回答,那些结构性的东西,都已经被剪掉了,剩下的就是交谈,和自我的呈现。
所以我就那么去了,我想,仗着我对李修文的了解,完成这个过程,应该不难。但到了机器开动,我的准备失效了,因为我了解李修文,所以我不知道如何表现出,“我不了解李修文”,因为我和他很熟,所以我不知道如何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让他们来熟悉他。
▲我和李修文在敦煌的旷野里聊文学。
即便我不了解他,不熟悉他,我也做不到,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就是会井井有条地提问,有理有节地走进对方世界的人,一句话,是个没有戏的人。
王导演于是上场了,担任那个幕后的提问者,行动的驱动者,这么一来,整个结构,以及整个趋向就变了,这一集,不是我探访李修文,而成了我们一起行脚,一起被了解。我的戏份无形中增加了,我和李修文的主次结构就变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但王导接纳了这种状态,在那时,他要的就是我这种状态,就是我这样一个人,以这样一种方式,去探访李修文。
就是那一瞬间的胸片。
▲导演王圣志和摄影组在玉门关。
因为,那时那刻的我,的确就是这样的,如若修改,如若掩饰,那时那刻,和那时那刻的我,都成虚妄。
到了《中国这么美》,情况又变了,我和张尕怂和李敬进,其实并没有那么熟,熟到可以及时对他们的行动作出反应,于是我就成了一个较为突兀的存在——在现场。但是王导还是接纳了这种存在。
那么,我是不是了解纪录片或者这种偏生活美学和行动发生的节目呢,我是了解的,我做过纪录片,也做过真人秀,那些作品,通常要有精确的设计,并且精准地贯彻执行。
▲《中国这么美》在张尕怂老家的黄河边。
而不论《文学的日常》还是《中国这么美》,贯彻的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都是放羊式纪录片,王导是在精确估算了羊群的构成、性格、行动轨迹,以及草原的草种、风向、地理环境之后,把羊放到了草原上,只告诉他们,你们就在这里活动,其余的就交给天与地了。
镜头里的人,是被摄体,而不是被写体。
但是,经过这两次拍摄,我发现这种放羊式记录里,有另一种真谛,于是我套用“只要活着就有好事发生”做出了总结,“只要出门就有邂逅”。只要能走出去,还怕遇不到人?还怕没有好事发生?只要走出去,只要伸出手来,就有人和你握手,只要给出笑脸来,不怕没有人回个笑脸。
这也是行走的真谛。
▲张尕怂和李敬进在和政县松鸣岩的六月六花儿会,说唱就唱。
一切的前提是,只要走出去。
在《文学的日常》里,我们就是那样放羊式地走出去了,却每每有喜出望外的发现。
关于这段经历,我写在了另一篇文章里:
春天的敦煌的田野,杏花有点寥落,梨花正喧闹,杨树和柳树,远看是雾蒙蒙的绿,近看,只有初萌的万千芽点,杨柳迸芽时候那种特别的油香,扑鼻而来。而旷野里,到处都被一种来历不明,似有还无的金光笼罩。
最难忘是,在敦煌城外的小村子里,几个男人搭着梯子,在榆树上采榆钱,一个人登梯子,另外几个人掌着梯子,一把长镰刀在树上那个人手里,轻轻一挑,就割下些细枝,落在地上,跳跃着,带点苦香。我们在旁边围观,一位大叔说,走,旁边就是他家,去他家喝茶。我们对视一下,就跟着去了。
在大叔家里,他搬来小桌子,摆了椅子,请我们坐下,又端上小白杏杏干,焦枣,给我们讲他的生平故事,当过民办教师,开过厂子,做过生意,还给我们唱了一段秦腔。他的院子里也有榆树,不高,结着小小的榆钱,树枝在风里弹跳,干了的榆钱,变成蝉蜕一样的薄壳,透明,轻软,不断地落在地上。
拍完了,我们离开小院,回头看,那棵榆树还在风中弹跳,我有点遗憾我不能在这样的院子里留得再久一点,也有点遗憾,应该再抓一把焦枣的。
▲ 武威黄羊滩的杏花林。
而在《中国这么美》里,也是这样。
临夏松鸣岩,正逢六月六花儿会,我们在那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个老爷子,每年都和家人一起来看花儿会,有个歌手,平时就在临夏的茶园里唱花儿,遇到花儿会,就来和别人对歌。
▲张尕怂和和政当地的花儿歌手交流。
靖远,张尕怂的家,他的亲戚们全都赶来撑场子了,全家人在院子里,煮羊,包饺子,做流水席。
靖远,张尕怂的老老家,那里的住户几乎全部搬到山下了,留在村子里的,只有三四户人,其中有一户,是张尕怂的远房亲戚,老两口,守着两间房子,和一群羊,和檐下的一窝燕子,我在他家吃了午饭。吃完饭,嫂子说,那边山上有一大片苜蓿地,花开的时候很好看,她想带我们去看看,我们绕过一片残垣断壁,到了山坡上,看到了那片苜蓿地。
▲张尕怂的亲戚,守着这栋孤零零的房子。
嫂子说,她觉得孤单的时候,就来这里看看苜蓿花。
另一户,也是张尕怂的远亲,那天,他们一家正在给绵羊剪毛,我们乐呵呵地在一个废弃的荒园里看他们剪羊毛。
而在张尕怂家的老园子里,他很自然地讲了他往日生活的点滴,在这块草地玩耍,那时候,他们觉得那块草地很大很大,在这棵树上摘枣子,这棵树上有杏子,他也很自然地跳上墙头,弹着三弦唱了一首歌。要是搁在以前,上墙头是会被爹妈骂的吧,但这一次,没有人骂他。
▲张尕怂和李敬进在家乡的麦子地边上开唱。麦子地边上种的是大豆。
在我们到靖远的前一天,靖远下了今年最大的一场暴雨,去张尕怂家的山道异常泥泞,我们集体下来推车,顺便踩泥巴。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片芒草坡,坡的尽头是悬崖,悬崖前面,就是淡绿色的茫茫群山,和飞速流走的云。在那里,张尕怂唱了《击壤歌》。
那是我有生以来看过最激动人心的现场。
▲张尕怂面对群山,唱起《击壤歌》。
我想,对王圣志导演和这支庞大的团队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这样,所以,王导假装(一定是假装的)这遍没有航拍,这遍有瑕疵,总之找了各种借口,让张尕怂唱了好几遍。
张尕怂唱完的时候,突然静下来的片刻,我听到风吹芨芨草叶的声音。
全都是偶遇,全都没有设计,就像……一张随遇而安的胸片。
一张四月二十五日的敦煌的胸片,一张某时某刻,作家李修文在敦煌荒野里,说出“人民”时候的胸片,一张六月六日松鸣岩的胸片,一张靖远县城的胸片,一座被荒废的小村的胸片,一张在风云流转的芒草山坡上,唱出《击壤歌》的本乡本土的歌手的胸片。
一张中国某个瞬间的胸片。
这样的胸片,美不美?美。
▲《中国这么美》摄制组,准备收工的黄昏。
这张胸片,也可以有另一种拍法,更靠近综艺,结构也作为片子的一部分直接呈现出来,而不是隐在幕后。
但那不是王圣志,也不是痛仰乐队、五条人乐队、九连真人、康姆士乐队、低苦艾乐队、张尕怂、李敬进、小河、陆晨、钟立风、莫西子诗、蛙池乐队,他们不应该是被写体,他们只要作为被摄体,就已经足够了。
也不是某个瞬间的真实中国。
▲靖远县孤独的守桥大叔,给我们讲大桥的故事。他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年,即将退休。
这个瞬间的中国,因为真实而美,因为拍摄者最小的干扰,最隐蔽的设计而美。
因为放羊人和被放羊的人,都兴尽而归而美。
就像豆瓣短评里有人说的:
本来以为听了那么多年的痛仰的歌再听会腻,但发现在政和空旷的屋顶上、在村口唱这些歌又是另一种化学反应。
歌回到了歌出生的地方。
这样的瞬间,这样的胸片,美不美?
我想很美。
大型户外音乐纪实节目《中国这么美》每周四晚21:00在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同步播出。Figure联合制作,完整版音乐人物故事,请关注节目。
每集都看了,最喜欢的两集是:<陆晨/小河x上海>和<五条人x大南坡>。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喜欢<陆晨/小河x上海>是基于个人经历,对大城市更有共鸣,体会不了小镇/田园的内里。但昨晚看了<五条人x大南坡>,却被“乡建”的人和事深深触动。
其实每一集的模式大致相同:从乐队的角度进入被拍摄地,进而展示当地的人和事。但为什么只有这两集打动了我?
后来想想,应该是因为在这两集中,乐队不再单纯是作为旁观者的存在,而是融入其中,成为了风情画的一部分。其他几集也不错,但就像最后一集里张天师说的,“拍得太美了”;仿佛开了滤镜,虽美,却少了几份烟火气。
最后感叹一下,镜头好爱仁科啊(感受到了导演对他的爱bushi
在腾讯视频里浏览,无意间点开了这个节目。本来只是想随意看一眼(毕竟一集是1个小时的进度条),却不知不觉看完了一整集。完全被打动了,忍不住在豆瓣献上我的人生第一篇长评。
很期待看到之后的节目,也想把它安利给大家。相信我,在这个节目里,你不仅会得到音乐现场的享受,更会在这个裹挟着我们前进的内卷时代里,得到难能可贵的精神休憩。也许,你还会得到更受用的东西:一种无关物质的、愉快的生活方式。
《中国这么美》这个标题,乍眼看宏大而正气,字面首先引发的想象是,这大约是个各种美景航拍叠加字正腔圆的正经解说词的纪录片。可在第一集首播的预告里,怎么会是个土地、平凡百姓和摇滚乐队的组合呢?再者,乐队与乡野大地,是否气质太过迥异?
而仔细看完第一集之后,我开始理解了节目组的立意。惊叹于节目组表达手法的大胆新颖和情感传达的细腻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表达中国式生活之美的诚意。我明白,再没有比《中国这么美》更合适、更切合于这个节目的名字了——
中国这么美,美在名山大川,美在雕梁画柱,而更重要的是,美在不起眼的凡俗人间。
解读这个节目的内核,首先要理解,乐队为什么而歌唱。
乐队,用乐符和歌声传达情感,与聆听者共鸣。他们常年辗转于各个舞台,被灯光与人潮包裹其中,然而这一次,他们出发前往中国的不同角落。在旅途中,他们是体验当地生活的手,是丈量中国大地的脚,是观赏地方美景的眼睛,是品尝地域美食的嘴巴,是倾听老乡个人生活的耳朵,更是认真共情老乡的心。最终,与当地人产生的情感共振抵达喉咙,他们将歌声送给旅程中的相知相遇。
这个节目的第一大亮点是真诚。
节目通过篇章化的方式,在第一集里,分别呈现福建政和乡村里的四种普通人生活:两对不同的农民夫妻,一位乡村教师,一位茶农。平平常常的人,平平淡淡的生活,痛仰乐队与他们不期而遇。吃天然蜂蜜、采草药、采茉莉、做茶叶、下水捕鱼、玩木制滑板车、吃吃当地的农家便饭和乡宴……老乡们热心真挚,实实在在地带远来的客人走入自己烟火气十足的生活,痛仰乐队也实实在在地打开五感,去融入,去交流,去体会。
于是,观众得以在这些当地人的琐碎与日常里,穿行至中国的另一片土地,领略地域限定性的各种细微美好;同时,看见在旅程中丝毫没把自己绑在“明星艺人”壳子里的痛仰,乐队成员们在和老乡的交谈中打开心扉,谈起养孩子的琐碎烦恼、谈起母亲与故乡、谈起乐队首演、谈起过去生活的捉襟见肘,原来他们的悲欢与平常人并无不同。
因为真诚,这个节目的第二大亮点得以实现,即歌声与素人个人故事的巧妙结合。
作为痛仰乐队的听众,第一集里的歌曲我都很熟悉,也知道它们的词曲都出自主唱高虎有感而发的创作。但奇妙的是,当了解了每个篇章的平凡人故事之后,音乐一旦响起、跳转、循环,便与老乡的个人故事紧紧交缠,和谐地融为一体。我愿意相信,这些歌曲是痛仰乐队出于和老乡相交时的共情,为每个人的故事精心挑选和献唱的。
四首歌,每一首的歌词都与当篇故事相贴合。
第一章《再见杰克》里,老宋夫妻砍竹为生,文化有限、金钱匮乏,可是,虽囿于深山,却因葆有童心得以自由——山野、树木、溪流,大自然就是老宋的游乐园,即便生活再苦,也要“让我欢乐一点,让我欢乐一点,不要让疑问留停在心间”。
第二章《为你唱首歌》,是对木金夫妇再贴切不过的歌,以至于高虎直言评到,“她就像他的萨菲娜”。木金喜爱书法却没钱学习,还未过门的妻子便拿出做新娘服饰的钱供他进修。听到痛仰像替木金给妻子唱情歌一般,“每一个天使都热爱美丽,所以我才懂得你珍贵”,我感动得几乎落泪。一个年轻的新娘怎会不爱美丽?可她更想帮爱人的梦想发光。如今的他们,依然住着简朴的土房,木金依然一边干农活、一边迷着不赚钱的书法,可也许正如歌词所唱,“我要和你平静地生活,去看看天边日落,或许幸福就是紧握的手,甜蜜的笑,哭泣时的拥抱”,一切已足够美好。
第三章《愿爱无忧》,毕业返乡支教的年轻女老师,几乎包揽下村小学的所有课程,只为保住这个留守学生稀少的小学不被取缔。“愿爱无忧”,在她身上是对家乡的爱,是期望尽己之力给学生一个无忧的童年。
第四章的《不要停止我的音乐》,是高虎在事业沉寂时写的歌。当年他在北漂的现实困窘下动摇了音乐理想,最终,却发表这首坚持做音乐的宣言。茶农杨丰致力于收藏和保存好中国老茶,可却因此一度陷入砸锅卖铁的经济困窘,这种“继续的力量,总是在碰撞,黑夜还在左右四周”。然而正如音乐之于高虎,尽管有一天“华丽的外衣全部都会褪去,但请不要停止我的音乐”,茶之于杨丰,也同样是再困难也不放弃的初心。
第三大亮点,是幕天席地的歌声之美。
第一集痛仰的深山音乐会完全震撼了我。旷野是舞台,群山作听众,夕阳的辉光替代了万人体育场的绚丽灯光,感染力十足的歌声以风为介质,传向更远的空阔,强有力地在天地间律动。这才是音乐的本来面目,它本就源自自然,也属于自然。去除人工舞台的繁杂装饰和Livehouse的围墙,乐队像一个人世间虔诚的歌颂者,在最简单的舞台上,将最纯粹的音乐献给中国大地上的广袤山河与万千生灵。
美在山河湖海,亭台楼阁;美在芸芸众生,烟火人间——美在景,美更在人。即使平凡如你我,渺小如尘埃,也都会因平常日子里的一丝生趣而灿若星辰。在这片土地上,贩夫走卒、凡夫俗子,每一个懂得生活的人都值得被歌唱,我认为,这就是《中国这么美》最别具一格且难能可贵的美。
张尕怂这期好朴实和真实感,甘肃大西北的荒凉空旷,从这里走出来的音乐人作家们在儿时是怎样一种体验,一种孤独感却又自由,是都市里的人都无法能体会到的……
拍了当地的放羊夫妇,孩子都外出打工,常年就夫妻两人过着简单枯燥的重复的放羊生活,但是女人却把简单的两间房和门口的小院子打理的很干净,上节目也简单的自己化了个妆,说这是她的爱好,在野花丛中摘花的样子,突然觉得她好美……
一个看管大桥铁路的东北人,常年一个人,工作却从不怠慢,没有无聊时的手机族,工作时不看书,不看报,不看手机,只专注于铁路和大桥的运行状况,没有无聊,没有精神的分散,永远还是精神抖擞,认真工作,独自一人在这工作了块30年,马上就要退休了。他说这就是他的一份一辈子的职业,要干好它……退休离开后还会回来,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已经是生命的一部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