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主持三十年前是一位青年高手,特别牛X,夺得武林盟主时被少林找出一个太年轻的理由给否了,然后这位青年一没闹事、二没报复,居然去出家少林,更牛的是少林集体失忆不记得这人了,还让他做了掌门。。
最后高手看着儿子被打死,发飙扬言血洗少林,打的成龙无还手之力。。。咳。。这说明甭管七煞拳还是五形拳,高手完全不放眼里,您拿出家的功夫教儿子,他早威震天下了
电影本身素质不高,但有些问题要放在历史的放大镜下看,之前的功夫片基本上都是李小龙式的热血格斗,而成龙的招牌就是滑稽加打斗,这个成龙风格逐步形成的。 一开始也是模仿李小龙,比如少林木人巷和新精武门(连片名也是借鉴),但票房不好。之后楚原导演古龙编剧狄龙主演的一系列古装武打片走红,成龙也拍摄了风雨双流星和剑花烟雨江南这两部模仿之作,仍然不起色。 从“一招半式闯江湖”开始尝试喜剧风格,只是这部电影大老板罗维看不上眼,拖了两年才上映。“拳精”算是过渡期,直到吴思远借来成龙拍摄了一部“蛇形刁手”,成龙的搞笑打斗风格正式形成,下一步”醉拳“一炮而红,其中既有袁和平吴思远的发掘功劳,可是成龙自己的努力也不可忽视。
小时候看过,,现在重看。居然是1978年的电影,大陆当时还是只有样板戏的时代。从这部40多年前的电影,让我看到的香港动作片的秘密。
第一,剧情是及格甚至优秀的。少林寺故事线和陆青的故事线同步推进,代表黑白两道。少林掌门作为陆青父亲、元凶大恶,藏在少林寺里,完美连接起两条故事线。最后才揭开,充满悬疑解谜、发现真相的快感。剧情短小,却不失精致。
第二,感受到香港早期武打电影的魅力。78年的电影,今天看,动作设计完全就是幼稚儿戏。但是这套生产系统,却在电影界存在了几十年。为什么呢?我感受到一点,就是动作的节奏。动作伴随着嘿哈的后期音效,节奏非常规律,大概是4/4拍的,阅兵音乐一样的拍子。这提供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