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生之欲 Living(2022)

简介:

    1952年的伦敦,担任公务员多年的威廉已经成为战后英国重建的官僚体制中的一枚螺丝钉,办公桌上堆积起无尽的文书工作,而此时这个疲惫的男子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便开始想在死去之前,为灰暗单调的生活寻找一些意义。他尝试了纵欲,忽视家人和工作等,随后,威廉被同办公室年轻的女同事玛格丽特吸引,她本人似乎就代表着生命和生机,和威廉人生中路过的东西。两人的友谊逐渐加深,她不经意地向他展现了如何去面对人总有的一死,如何累计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奉献最后一次全心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去推动一个被推迟已久的项目,帮助动伦敦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演员:



影评:

  1. 观看这部翻拍简直是对我的精神折磨,我讨厌这种虚假的精致感。而且为什么编剧只写了石黑一雄/黑泽明啊?明明还有桥本忍和小国英雄好吗...... 原作是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一起闭关完成的,要是被小明知道只写了他的名字,肯定会很生气。没有桥本忍和小国英雄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原版《生之欲》都不会这么精彩。

    一、优点

    先说优点吧。本片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比原作多,就是给长镜头让你看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但其实原作里,表演的细腻在快节奏里也展示了细节。

    二、剧作失败

    剧情98%照抄。

    (一)时代背景

    《生之欲》的故事和日本的战后图景是非常吻合的,但是不符合英国的特点,所以英国如果需要拍摄《生之欲》,要和国情、时代背景、社会习惯等紧密结合。拜托,二战后日本是战败国,而且被扔了两颗原子弹。而二战后英国是战胜国,没被扔原子弹。你看看,这能直接套用吗???如果像本片一样直接硬套,结果就会十分违和牵强,整体透出一种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感。

    (二)啰嗦

    嗯,石黑一雄,那啰嗦就很正常了。但这和黑泽明的风格就是相反的,小明最讨厌啰嗦了。

    (三)场景

    再就是主要场景基本都是照搬。请你想想,在日本看脱衣舞女郎,和在英国看脱衣舞女郎,哪种突破性更大?日本作为保守的东亚国家,一位拘拘儒儒几十年的人去看脱衣舞和在英国开放性观念的环境里的人去看脱衣舞,哪个更有“巨大改变”的说服力?(而且还删掉了很重要的找妓女的剧情)所以,剧情不能照搬呀。要结合国情!

    (四)剧情删减

    删减了很多戏,比如帽子、妓女、男主和女职员一同游乐、造公园的层层阻碍等戏份。于是显得男主的转变说服力很弱。

    这几场都是重场戏,对于人物塑造很重要。全给删减,就是“去其精华”。

    (五)剧情更改

    女职员和男主的交流戏份改得太差劲了。把男主弄得很烦人,感觉在强人所难。而且二人感情的进度也太快了。

    三、选角和人物塑造失败

    (一)原作的父亲形象是很典型的东亚式父亲,还有着日本人骨子里的谨小慎微,所以鲜活地深入人心。而本片的男主就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和胆怯懦弱无关,他只是高高在上而已。开头的戏完全没有突出他的这种麻木和木讷,反而显得他像高傲的“教父”。

    后面的性格转变也塑造得很牵强,说这说着看到女职员的泪水就性情大变了,请问是童话故事吗?女职员的善良的泪水的力量,能够让心灵起死回生。

    关于男主病变的痛苦的描写很少,后期基本也就腰痛了点的样子。

    (二)本片的父子关系也被塑造得很融洽,所以男主害怕拒绝告诉儿子真相的动机很突兀。你们是英国,不是日本诶,自己国民什么性格特点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三)一开始妇女前往市政厅要求修建儿童游乐园(电影中说是playground,就是儿童游乐园,有滑滑梯的那种)的情节毫无说服力。我直接被无语住了。三位女士的造型非常资本主义,精致的着装和妆容,完全没有那种急迫感和无产阶级感。请问你相信这是贫困地区的装扮吗?而且她们的理由是:孩子们没地方玩。笑死啦,不愧是资产阶级!这些就导致她们急迫需要游乐园的动机很弱。(后面有给到臭水沟的镜头,你管那叫臭水沟??就是扔了一些木条,有点积水而已)而且,整个寻求帮助的过程也很冗长且啰嗦。原作几个镜头就解释清楚了。

    (四)作家角色像学生假装流氓。原作中作家的那种书卷气、风流感、敏锐感,这部电影是一点不粘,真厉害,直接就是一个用电影烹饪“三不粘”。

    (五)女职员的活泼乐观感不够。与时代相对抗,与市政府格格不入的那种感觉没有塑造出来。而且她和男主之间的交流戏份,塑造得跟成为精神伴侣一样,没抓住原作的精髓。

    四、镜头普通

    笑死啦哈哈哈哈哈,导演连镜面的镜头也要抄。您是真一点不思考创新啊。而且抄也就只抄到了个表面。我觉得原作酒馆里弹琴时的镜面镜头是为了展示战后那种虚实相交、沉迷娱乐的颓废国民性。但是本片就只是单纯用了镜子。不过也合理,小明的镜头就算照搬也拍不出那种飒气。

    哦,也是有点创新的,搞出来个万花筒一样的镜头。

    总体而言,在原作的衬托下,本片的镜头真的好普通好啰嗦。

    五、结尾

    1952年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共同编剧的《生之欲》是天时地利人和,无法超越。扎实深刻的剧作,大胆的叙事创新,无法复刻的镜头剪辑,志村桥的表演妆造,作为热爱生活的化身的女孩,还有那首《ゴンドラの呗》,所以《生之欲》一直是我心中最爱的影片之一,前天面试的时候还向老师介绍了这部电影。当今天看到它被翻拍后,第一反应是“WTF?”,就是单纯的愤怒,因为很怕新作会毁了原作,也害怕它会偷走本该属于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的成果,自此根植在某一代人心中,渐渐取代1952年的版本。怎么会有人敢翻拍《生之欲》啊?我还是忍不住想。

    *如有缺漏和不足,敬请指出。

    一张图送给下面的蝻。

  2. 《生之欲》翻拍自黑泽明导演的同名电影,二者相似度极高,时间前后相距70年(1952-2022),从豆瓣评分和影友评价看,应该算是“狗尾续貂”之作。

    老威廉是政府公共工程部的负责人,他不苟言笑,拒人千里,三十年来保持着全勤的“完美”纪录。

    这天,威廉收到医生的面谈通知,回家后一直默默地坐在沙发上——他被告知还有半年的时间……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得悉此类噩耗之后,会经历“否认、愤怒、挣扎、抑郁、接受”五个阶段。

    威廉好像并没有“进入”这样的流程,而是十分强烈地意识到——我白活了。

    他安排好部门的工作,取出一半的积蓄,下决心要好好的享受生活。

    开始,他在一个剧作家的带领下,出入各种风俗场所,很快就发现这种肉欲的享乐并不能让他快活。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刚从自己部门离职的年轻女职员。

    老威廉是个鳏夫,他没有把自己的“困境”告诉和他一起生活的儿子儿媳,却毫不犹豫地告诉了那位单纯、善良的女孩。

    应该说两人的相处是令人愉快的。很多包括我在内的中、老年男性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一些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女人,其内在的动因大概就是寄予通过这种关系,逃避死亡的阴影,驱除内心的恐惧。(充足的理由,完美的借口,对不对?拿走不谢)

    这样的交往——即便是正常交往——其实也很难为世俗和社会所“接受”。

    威廉选择的第三条道路是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亲力亲为,推进一个被他搁置的贫困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审批工作……

    项目落地,威廉升天。前来吊唁的人群多出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肉体的快乐,精神的愉悦,以及所谓的建功建业,都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幸福和满足,然而真正有效果的元素在我看来只有二个字——忘我。

    当你总是只关心自己,很难持久地欢乐;

    当你把关注的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会更容易收获喜悦和安宁。

    ——你有多忘我,就有多快乐。

  3. 这片看过的人好少啊。 自从下载下来到现在可能有几个月了才看,主要是因为这个不那么吸引人的名字:living生之欲。今天实在不想看那几个小时长的影片,才重新点开这个107分钟长的生之欲。 下载的版本字幕翻译很差,因此不时地会往前翻一两句重看英文字幕,尤其是一开始根本不明白他们的工作的时候,不停出现什么park公园,cesspool污水坑,市政之类的,太迷惑了,后来逐渐清晰,原来他们是一群公务员。 主角确诊自己癌症之后告诉的第一个人,那个人带他体验了喝酒、夜店等娱乐场所,还导致主角献唱了那首经典抒情歌曲,真的非常好听。 然而这段生的过程很短暂,影片没有给太多,接下来就是主角频繁地与自己原女下属散步谈心娱乐,完全享受最后活着的时光。 经过该女下属的鼓励和激发,男主重新打起精神,排除万难,终于深情投入完成了他最后的功绩也罢,遗愿也罢——一个能造福一个小社区的小游乐场。至此他的生live到此结束。

    正感叹这种戛然而止让人觉得很空洞,他的葬礼续写了他的生ing。

    从他的几个下属嘴里,我们得知了他为这座小游乐场所付出的诸多努力。在此,对于常人来看,他不过是稍微委曲求全,甚至迎合恳求几个平级部门和他的上级领导,并利用自己不低的职务便利,才使得项目获批。但考虑他那高傲的绅士风度以及他绅士风度来源时,这,已经是他最大的牺牲了。(想那不肯和下属坐同一趟车,被儿媳妇看不惯,说话总有半秒停顿,言谈举止等那么多绅士表现。。。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绅士,而是那个时代偏爵士一点比较高冷的绅士那种)

    到豆瓣来看才发现原来这部是个翻拍,日本那个是原版。日本版本据说对官僚描写比较多,而bill这一版明显偏人性,加上bill出神入化的表演,很难让人不共情、不感慨——人之将死,一切回归于善——赶在最后办一件利民好事;还有就是不把自己的癌症告诉自己的儿子,称儿子有儿子的生活需要照料。

    我们很难评判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毕竟在他人生的大部分阶段,他扮演了我们大部分人当前比较羡慕嫉妒恨的公务员角色,然而仅仅因为他最后办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应该为他树立一座功德碑吗?显然不是,但也很显然,我们大部分人在感动的时候通常会自动忘记或原谅先前的恨,我愿称之为人性的弱点,但这又何尝不是人性的强大了,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充满恨和报复的世界里。

    关于这个,即冤冤相报何时了,很多影视剧其实都有演绎,观众对此也有一定的争议。最近看的一个动漫《国王排名》结局就是如此,原谅来的太轻易,但,不原谅又能怎样呢?

    跑题了,本剧主要还是偏重人性的描写,主角临终向善,下属火车上立誓言,而后在办公室马上抛之脑后,只有那个年轻的职员还记起当时的誓言,但对此又能如何?

    引用一位豆友的精辟点评(大意):昨天的誓言很快将湮灭在今天巨型国家机器的洪流中。

  4. 威廉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生之欲》是一部侧写电影,因为威廉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或者说他正准备停下反思的时候,就得病离开,离开人世。所以他活在周围人的描绘中,议论中,交谈中,甚至葬礼的怀念中,让我们能窥视一个人,以全然的视觉。

    比如《红楼梦》式的开场,威廉作为领导还没有出现,他的下属就在车站告诫新来的同事,威廉的喜好,一个不喜欢越线的人,必须让他走在前面,其他人才能挪步。

    他知道自己生病命不久矣,从医生那里听到消息回家后,呆坐在家中一楼,光线逐渐昏暗,儿子和儿媳回来,威廉听到他们在吐槽自己,也没有任何反应,想和儿子交流,却欲言又止。

    他第二天没有去上班,在一家餐厅失魂落魄地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病情,拿出一大堆安眠药,还有自己的存款。

    他开始频繁约见已经要离职的前手下,一个勇于开始新工作的年轻女孩,在她身上似乎看到那个从来没有展开过的可能的自己。

    他决定要推动那个卡夫卡式的案子,在一个下雨天带领自己的部下考察。在葬礼上我们知道这个成功的工程很多人感激他。甚至在他的后任中都得到共鸣。

    于是接替他的副手在火车上给众同事发表了一段经典的演说,大意是威廉如何如何值得尊敬,我们要宣誓以他为榜样,处理手中的工作。

    一众官僚面无改色看了看激动的新上任的领导。下面结尾镜头和电影开始威廉工作时,没有知道自己得病命不久已时一样,案子被送来,被搁置在文件柜上,新上任的领导动作娴熟,很快匹配了巨大的机器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