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后街男孩:二十年全记录 Backstreet Boys: Show 'Em What You're Made Of(2015)

后街男孩:二十年全记录 Backstreet Boys: Show 'Em What You're Made Of(2015)

又名: 后街男孩全记录 / 后街男孩:告诉他们你是什么做的

导演: 史蒂芬·卡嘉克

主演: 尼克·卡特 凯文·斯科特·理查德森 霍伊·多罗夫 亚历山大·詹姆斯·迈克林 布莱恩·利特尔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美国

上映日期: 2015-01-30(美国)

片长: 101分钟 IMDb: tt2712154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A behind-the-scenes look at the popular boy band, Backstreet Boys.

演员:



影评:



  1. London, Surrey Queys Odeon。我今天做的最难忘的事就是去看了一部电影。虽然出发之前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是怎么就花了12镑大洋买了一场Backstreet Boys的Live纪录片。他们的确是我少女时代的爱,可今天走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时我就琢磨着,完了,估计是2个小时的演唱会实录。电影院里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美国人,他们都在大声说笑,激动的要命。就连我也被检票员问,你是来自美国吗?我当时还不明所以的说,啊?我来自北京。

    可是结束后,我真的要感谢上天。感谢上天。感谢上天我出于不管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买了这张票。

    电影叫做[告诉他们你们是用什么做的],时长145分钟,契于后街男孩20周年纪念,2013年的新专辑和全球巡回,内容丰富得快要溢出来。五个人销声匿迹多年后在2013年重聚,探访每个人出生的地方,再次经历每个人最难熬的故事,将纽带重新系紧。电影自然有它歌功颂德的部分,那些闪亮那些辉煌,带我们回到每一首金曲。可它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场面,真实的令人惊讶。

    Kevin可以九年来都当个解决问题的家长,也可以到最后毅然甩手离队,让BSB土崩瓦解。AJ可以从小跳芭蕾,做活宝,也酗酒嗑药,不参加团队活动。我从来不知道Kevin曾经一脚踹开酒店的大门对着迷失自我的AJ说“对我来说,你已经死了”。我从来不知道Nick的初吻给了Howie的侄女,就在Howie家后面一条路的灌木丛里。我从来不知道挖掘他们的人也一手打造了他们的竞争对手(N'sync),同时骗了他们的钱,最后锒铛入狱。我也从来不知道Brian的嗓音出了严重的问题,那让人一听就眼眶湿润的歌声。他是我的最爱,甚至小时候除了刺猬索尼克以外他是我唯一想嫁的人(到今天我才知道即使是当时我也晚了,他与他的挚爱相逢于1997年6月15日,as long as you love me就是描写他们俩的歌)。

    Nick和Brian,他们本来如同亲兄弟,却也会恶语伤人。2013年的巡回筹备会上Nick不顾众人的阻拦大声的辱骂Brian,就因为他们在选曲和和声上争执不下。他大喊,你的嗓子到底他妈的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避而不谈,可我偏要问,你知道吗制作人多少次私下找我,问我到底你他妈是出了什么毛病?做专辑OK没问题,我们有设备我们可以编辑,可是当我们到舞台上呢?你准备拿你的声音怎么办?

    我身后坐了不知道多少美国姑娘,她们都掉了大牙,我也傻眼。后来我听见Nick还在说,而声音已经低了很多。他说,我只想要你的声音回来。就像我想让迈克尔乔丹回来一样。我想让迈克尔和皮蓬回到赛场上来。而你,你就是我的迈克尔。我太想念你的声音了。在座的都沉默了。Brian只是望着他,也说不出一句话。

    到后来我再看到Brian唱歌,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不是因为那再也不一样的声音,而是因为他还在唱,即使钻石失去了光泽。他们依然完成了巡回。他们依然发行了新专辑。五个人谁也没有丢下谁。

    在整个影片字幕走完以后,又演出了一幕电影刚放映时某剧院里的场景:他们从荧幕后走出来,给那一场座无虚席的台下完成了一个小现场。两把吉他,五把高凳。他们说,20年了,后街男孩回来了。

    他们刚出道时无人问津,直到他们选择来到英国,在偶像团体的发源地生根发芽。如今20年过去了,他们又回到伦敦来录制新专辑,拍电影,做了这一切。英国第二次如同降落伞一样接住了他们,这让人感慨万千。他们不是披头士,滚石,不是摇滚传奇。他们只是在上个世纪末出来的最幼稚,最低龄化,最市场产物的能歌善舞男孩偶像团体。可20年过去了,他们比我以为的要执拗的多。

    这样一部特别的纪录片把我感动了,虽然我并未真正把它当成电影,因为它太私人,它是我记忆里的一部分。它属于每一首我喜欢的歌我都能记住歌词的时代。它属于我遇到什么都求助于这些歌的那个时代。我以为那些都随着我的长大而翻过去了,成为了停留在原地的回忆。然而它们还活着。它把20年里他们五个人心里长出来的东西都呈现了出来,那些迷惘、不堪、难以言说的东西。我没有意料到。因此它充满了诚意。如果你爱过他们,你不可能不被感动。

    还有就是,新歌也真的好好听。虽然我永远怀念Brian的歌声。
  2. 2015年,这部纪录片里提到的这场20周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开到了吉隆坡。

    忘不了我买不到演唱会入场券时的遗憾, 忘不了自己第二天破天荒买了当地报纸细细阅读关于前一晚演唱会的报道。

    而看到这个纪录片的时候, 年过三十的我,仍然热泪盈眶。

    很高兴我仍然可以热泪盈眶。

    这不是一部拍的很好很用心的纪录片, 结构松散 , 没有高潮。但是对于老粉来说, 却又是真实、饱含真挚情感的、令人动容的。兄弟20年, 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的还要多, 怎麼可能沒有一点点嫌隙, 所以我看到大家讲述自己各自曾经的年少轻狂、堕落迷失,看见Brain 和Nick争执的时候一点都不吃惊,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为我知道时间推着人长大,我知道最后两个人还是会在其他兄弟的劝说下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把事情摊开, 把裂痕抚平。如果真的不爱了、或者不再喜欢一起唱歌了, 自然会分开。坚持到现在, 怕是爱过恨过哭过笑过再也分不开了。

    曾经在超级男孩大火的时候为他们担心, 曾经私心为他们没有任何一个出类拔萃到贾老板的程度无法成功单飞而暗自开心, 曾经为他们质量很高的后期几张专辑《蓝与黑》《never gone》《Unbreakable 》没收到应有的关注而伤心……到今天,这么多年了, 一切都变得很轻, 我们和五个人一起成长,最幸运的莫过于,回头看时我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他们,居然还在。

    我是在12岁开始知晓这个男孩组合,13岁- 30岁成为他们忠实的粉丝,我在家乡卧室的床头到今天贴的还是五个人的海报。每一两年回家一阵子, 房间里的电影海报换了好几批, 他们的海报每次回家、在不同的年龄看到,都有不同心境,舍不得摘下。

    记得初高中学习成绩奇差、大学里不通初识人性的寝室政治, 如果不是他们的歌,自己不懂是不是还能熬得过来。因为他们的歌, 开始下功夫学英文, 20岁那年的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心血来潮把积了灰的VCD放到DVD机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自己低头跑了这么多年,终于实现了小学时的心愿:听懂他们所有的歌词和采访, 不再疑惑与他们在演唱会上和歌迷互动时在说些什么。冥冥中我知道, 他们将会继续陪伴我很久很久,我们(自己和那五个人)都不会止步于此。

    意料之中地离开家乡工作、意料之外地漂泊到能直接看到他们演唱会的城市,却因为工作缠身错过了买票的时机,这个是我在吉隆坡这些年唯一后悔的事情。

    很难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了他们, 少女还会不会努力地学英语,只是为了能听懂心爱的人的歌唱。 很难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了他们,少女还会不会成为她现在的样子。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感谢你们陪我成长,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

    前天(2017年5月17日), 少女时的梦中情人Nick Carter的父亲去世了。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 才了解原来当年看来最阳光的Nick , 身世最为悲惨:充满家暴的童年、缺少朋友的学生时代、成名后家人搜刮他的钱财以至于他和家人硬是决裂了10年。这位刚刚过世的父亲, 并不是他情感上的至亲,他学生时代唯一发觉他才华的英文老师才是(想不到连这点我们都这么相像。)

    还记得他回到学校、看到老师珍藏的录像后感动地捂着脸,说其实除了这个老师,BSB就是他逃避所有伤心的避难所,他就是唱唱跳跳这么多年逃避掉家庭矛盾和孤独。

    我想起自己坚持学英语的那几年,发现BSB这五个人以及爱戴他们并且一路奋斗过来的我们, 从不曾孤单。

  3. 那些脸在面前浮现出来仿佛恍如隔世,仔细看其实每个人都没怎么变,再仔细看其实也是变了。AJ胖了,尼胖早就是尼胖了法令纹也重了,howie头发白了,等等。

    然后他们说起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Denniz Pop,Max Martin。这些名字几乎都像bingbong那样我都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来了。

    然后他们唱起那些不曾火过,过了十多年我竟然能不过大脑就记起全部歌词的曲子。

    然后放起他们那次滑板入场的演唱会。天哪当时上中学的我们没有网络资讯没有billboard,这些信息都不记得是怎么收集来的了。只记得那次自顾自地激动觉得真是帅爆了,然而八年之后才看到他们第一场也是我有生以来唯一一场演唱会。我这么喜欢音乐和现场的人,somehow每次都没能下决心再去看任何一场。

    然后他们到了我心心念念的佛罗里达,到坦帕。说起来也是小时候最牵挂最想去的一地儿,现在全世界跑了这么多地方 -- 昨儿写英国签证申请写过去一年去的国家写了十几个然后没地儿了。结果佛罗里达倒是从没去过。

    还记得那时候英语作业每天自己写两句句子,我都会用复杂的句式写去坦帕玩之类的。

    看到尼胖小时候住的屋子,也知道他叫nickolas而不是nicholas是因为妈妈拼错了,也知道父母带着6个孩子在全美国搬来搬去,只是没有想过他们住在那样的屋子里。他说到那时候和他hang out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在监狱,要么在on drugs,真的是很震惊。然后他回到小时候的学校,看到小时候的录像,说起如果不是那位老师,他真的没有今天。然后尼胖竟然哭了。看到小时候他的录像,真的是乐感惊人才华横溢。

    其实他们长得都没怎么变,只是过了这么多年,他们回到AJ小时候练芭蕾的地方,女孩子们跟在他们后面跳起everybody却说没有听过,AJ自嘲的说哦他们太小了,那时候还没出生呢。只是他们现在在门口耐心地和人合影不再有当年我们还在喊encore他们已经从后台坐加长车走了的大牌。而我在飞机上,平静地看着他们。

    然后又放了他们那时候在路边给巴士里的人唱歌在广场上给人唱生日歌。其实我以前不知道他们曾经也是那样一步步走上来的。

    他们都没什么大变化,但却感觉大不一样了。和喜欢一个人也一样,那时候他们全身都在发光。其实也就是一群普通人而已。也许某天迎面碰到,心跳都不会加速。

    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想象一下暑假了,去佛州玩,偶遇他们然后和每个人还有AC都成为好朋友。其实看到video,才知道他们之间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然后他们吵起来,真的没什么substance,就是不停的互相curse.

    竟然特别失望。其实他们真不是什么特聪明的人,也许根本没法交流。他们之间也不像我想象那样的brotherhood,各种争斗小心眼一直在上演。想到几年前大概是看某集america's next top model,赢了的俩姑娘获得见JC的机会,俩姑娘见了他就不停问Justin Timberlake的情况,JC则好脾气的一一作答。所以其实这种竞争在所有boyband都一样吧。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reality show,我们都把一切想的那么美好。

    什么叫距离才是美。懂了。

    但是他们唱起歌来,尼胖拿起吉他,kevin坐在钢琴前,才觉得和一群音乐狗在一起真好啊。他们不会编词作曲,他们也说那时候制作人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傻傻的,后来被Lou骗了。但也不能掩盖他们的才华。

    这一生也许也不会真的有那样的偶像了。姐也年轻过。在那所有当年欧美流行乡村摇滚只要能买到的我都能会在回家路上的小音像店里买一张10块钱的盗版CD的年代,坚持他们家的我就只买正版,傻傻地认为我要支持他们再拿一张白金唱片。

    那么多的CD,塞了整整一柜子,估计也是再不会听起了。

    他们的每一个MV,尼胖的每一个动作都记得住。还记得i want it that way出来的时候那真叫舔屏啊,当时没有那个词,太他妈生动了。那一年尼胖还被评为全球最美50人呢。

    那时候每天放学一丢书包就看MTV English,朱珠现在都混那样了。

    在The age of adeline后面看到这部片,真是唏嘘。

    聊BSB能洋洋洒洒写一本书。毫无逻辑的那种。

    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