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用欢笑,来博知音的赞赏…
伴着《热血合唱团》片尾仓促流出的字幕表,《谁能明白我》的经典旋律随刘德华的沧桑唱腔得以卖力重现。
36年前,林子祥在与洪金宝合演的《猫头鹰与小飞象》中创作并献唱了这首深藏悲怆意味的理想赞歌。那部表面癫狂的港片黄金时代动作喜剧,讲述的却是两个有着不堪过往的“罪人”在金盆洗手后被迫教导不良少年的深刻故事。
从主题曲到人物关系设定,《热血合唱团》都可看作是对《猫头鹰与小飞象》的直白致敬(或新时代翻拍)。
而这一次,片内片外均春风化雨、奔忙不息的刘德华,却显然没能被观众和这个时代所明白。
热闹,失控,繁杂。
对于一部港产电影而言,收获如上切合其“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传统的评价并不出人意外。但在观罢普通话配音版《热血合唱团》后,这样的想法还是令笔者说不出话。
顶着“港版《放牛班的春天》”名头,将一切教育问题都归于“有教无类”口号及“音乐选择了你”鸡汤的《热血合唱团》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在影片前三分之二的冗长篇幅中,一群“筐底橙”问题青少年被莫名其妙打包融合为一支校际参赛合唱团,在由刘德华饰演的国际知名合唱团指挥家严梓朗“空降”指导下解决了一系列人生难题。
至于他们为什么而“战”?问,就是“有教无类”。
即便对比渗透帮派元素的《猫头鹰与小飞象》,《热血合唱团》中被救赎群像之“类”都相当惊人:
一再盗窃的小男孩,逢失恋便自残的恋爱脑女孩,将劝阻其追车的恩师一拳打翻在地的“暴戾”少年,和他背后家暴成性、酗酒成瘾的废柴父亲……
与上述法制版奇情问题配套的“教育”方案,却只有“被音乐选择”的孩子们彼此的拥抱及自我的谅解;为之辅助的,也无非是严老师无谓的笑容鸡汤及“考到70分才能归队”之类的俗套桥段。
而在影片最后,此前师德与温暖的绝对化身严梓朗惊人地摊牌了自己跨国酒驾逃逸犯的身份——表演与叙事上的双重铺垫缺失,更令全片本就脆弱的“有教”陷入更为混沌的“无类”困境。
比起“原版”《猫头鹰与小飞象》,“罪人教师”身份的揭晓被《热血合唱团》当成了一则叙事反转“惊雷”。
不过,当这张王牌揭晓后,观众并没有跟随编导的思维与华仔一并得到自我解脱,反而纷纷疑惑:这原来是出反酒驾公益片?!
就像结尾那场煽哭很多人的机场指挥戏一样,对着手机直播屏幕空洒感动与生命的刘德华,与周围围观的群众间能够达成的,唯有难以互通却相对垂怜的寂寞。
对于港乐迷而言,汇集“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与作曲名家卢冠廷、雷颂德的《热血合唱团》,其音乐性的匮乏是令人发指的。
正片之中用到的五支歌曲,除担负台词表意的原创说唱《筐底橙》外,都堪称“偷懒”的流俗选择——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谁能明白我》和《When You Believe》《You Raise Me Up》两首英文金曲还贴合着影片的理想、感恩主题,那么作为香港精神主题曲的《狮子山下》能与之关联的,恐怕只有香江的哺育之情。
但换重思维反观作为香港本土电影的《热血合唱团》,你就会发现《狮子山下》唱予的对象不是片中合唱比赛的评审,也不是合唱团中的每一位少年,而是面对港片现今的破败,依旧选择逆流推进、令其延续生命的刘德华和他的老伙计们。
写出《一生所爱》的卢冠廷,在片中以老校长的身份为这份特殊的教育默默掌舵;现已罕有音乐作品问世的“金曲制造机”雷颂德,变身与刘德华相对照的“敌团”魔鬼教练;曾经风靡亚洲的银幕情人谢君豪、李丽珍等纷纷不顾容颜祛魅、“憔悴”上阵出演家长;而一代型男关礼杰更以一抹绝望的泪,令暴虐父亲形象有了可被原谅的人味儿。
在各种渠道流出的剧组消息中,各路名家“戏骨”几乎都是一听到影片的题材及导演关信辉、监制刘德华的名字便欣然前来助阵,丝毫不计片酬多寡与角色大小。
至于逢监制必出精品的华仔,想必在挑选剧本及实际拍摄之时,并不会对影片最终的呈现结果完全没有概念。
但面对难得的真·港片及其背后的现实意义,“无畏更无惧”的刘德华们选择了比片中孩子们更为坚定的相信,将“罪”都留给自己,而伴着孩子们的歌声,让爱与希望有了即便不令人信服也能顽强延续的生机。
在上一部同样展现教育主题的导演作品《可爱的你》中,导演关信辉凭借对真实原型事件的准确把握曾收获不俗口碑。蛰伏五年方推出并不精致的《热血合唱团》,除对半架空命题的迷失之外,恐怕这位在曾经快节奏的香港影坛摸爬滚打近30年的导演,也更多体验着创作环境转变带来的现实无奈。
好在狮子山下,总是欢笑多于唏嘘。
【原载公众号《今日影评Mtalk》20201117】
先要说好这个电影,稀碎,作为香港电影来说,实在是使人唏嘘。但是我又不争气地流下了我廉价的泪水,宛如看了一个巨大的过气HK黄金时代演员拼盘演唱会,用我的钞票为我不值钱的情怀买单。
荧幕上老去精瘦的刘德华依旧在做着活力四射又夸张的动作,但是掩盖不住自己衰老的关节已经不灵活了,哪怕他那么努力保持了如此好的身材和状态。吴岱融在我脑子里还是天若有情和郑伊健要死要活的样子,结果转眼满头白发。谢君豪南海十三郎的样子早已不在,瘦到脱相。卢冠廷更是老得胡子都白了,关礼杰家暴已然痴肥的李丽珍(我永远的心头好白月光李丽珍)……每一个都在告诉你,时代变了,他们老了,变了,虽然你还愿意为他们买单,虽然他们依旧全情投入依稀旧日身影,但他们已经不能变出黄金时代的影片了。
对比原版《放牛班的春天》,这版本土化得非常成功,因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成功,而分外失败。我找遍整个北京没有粤语版,就离谱,然后看到片尾显示这是上海官方基金项目电影,默默明了。电影里只要你稍微会点粤语就能处处看出违和感,甚至可以对着口型把词配出来。里面手机聊天截图还是粤语对白,变成气泡对话框连北京话都出来了????这就是不用心啊,或者说是一种投诚吧,就希望获得大陆票房。那你怎么不把狮子山下、谁能明白我、筐底橙全都改成普通话啊,何必呢。
这个电影里香港那种被规训太久的乏味,得益于冲鼻子的精英味,他们拥有合唱团和搞合唱比赛合情合理。结果呢,所有的矛盾都被柔光处理,自闭症随随便便就能开口、自残的姑娘一下子好了、劏房家暴好像是一个镜头晃过去,只要色调明亮一点就能解决。精英们早早把孩子送去英国等着上剑桥牛津……李丽珍那个酷似方力申的崽可能演技好一点,显得他人物完整一点。这些尖锐的矛盾比一点就到家的困境还好解决,很难说是不是一种审查下的不努力。
年轻人对着唱狮子山下的合唱团扔易拉罐,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富有隐喻(拍得倒是相当不怎么样)。当年狮子山下听着罗文歌声白手起家的香江人已经成为了过去,年轻一代哪里都一样,在卷不完的内卷里沉浸在小世界。正如这个年轻一代的电影,所有人努力,老人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大家一起自我感动,整出一个稀碎又他妈的感人的作品。
情感确实很厉害,刘德华最后在机场候机室指挥的片段可以说演得非常好,他演绎生涯中罕见的演技高光时刻,甚至第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前面的铺垫到这个感情爆发是一点也不顺,所以获得我廉价的泪水不能说明任何事,只能说确实有高光时刻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人生中极重要的一部电影。我至今会唱其中的每一首歌,马修离去时候,漫天的纸飞机和死亡诗社最后那些站在桌子上的朗诵惠特曼的学生一样,照亮过我的青年时代。我们的电影里,坏孩子不如何坏,好人自然也不如何好。我为刘德华的努力动容,但那些绵软无力又混乱的故事线实在是不痛不痒。一个合唱电影,最好听的部分是林子祥版本的谁能明白我,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片尾我要再次哭号,珍妹啊!!!你怎么就这样了呢!!!!!!虽然你还是我的白月光,但是珍妹啊!!!容颜不似彩楼前了……
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的原因,我感觉我最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不能像原来,很多事情都能规划好,有条不紊的去打钩。
我前两天在学长的引荐下认识了洪浚嘉,之前我是在《破冰行动》里知道的他,这次他在《除暴》里和吴彦祖一组。
加了之后,他表示最近比较忙,可能都不能第一时间去看自己的电影。
我小脑瓜一转。
上次不是知名电影公众号“Roy的电影圈”说这周有《除暴》点映吗?
于是我就说
然后,我今天跋山涉水的邀请了朋友一起看电影...
买了饮品,我还火急火燎的跟朋友说,我先去上个厕所,免得到时候错过剧情。
取完票,我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再一看...
原来是我提前一周到了电影院。
但“贼不走空”,来都来了,我就直接买了一部,这周我并没啥期待的
你见到这篇推送的时候,时间可能比较晚。
因为我真的是六点多开场,看完回家八点多才开始写的推送。
新鲜出炉。
这个电影其实和我在“每周观影指南”里面写的差不多,它就是一个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故事。
刘德华饰演的知名指挥家受朋友之托回到香港教一群废柴学生练习合唱。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是能感受到,它的立意是好的。
不同的废柴学生,有着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又能引入到每个家庭存在的原生问题。
通过集体活动的合唱,培养集体精神,配合着老师的“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说的是,这部电影立意是好的呢?
因为除了立意之外,这部电影的其他方面基本没啥别的可取之处了。
如果我们以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为及格线的话,这部电影是,即便是加上刘德华和港片情怀,也带不动的那种。
我们不拿这部电影对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任何一部电影,如果我们都拿同类的顶尖标准来衡量可能显得过于严苛。
既然是《热血合唱团》,那么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应该怎么拍呢?
首先主角应该是遇到了一些成长的挫折和困难吧。这种困难最好是被动的,也就是他是被命运所裹挟,被迫的进入窘境。被命运所裹挟,是所有芸芸众生的共同点。
所以这样的角色一出,观众即便没有完全的代入感,也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情绪。
那么如何热血呢?
当然,这个被命运所裹挟的人要去做出突破,去突破芸芸众生的限制,去成为英雄,至少是自己的英雄。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
所谓一波三折,在做得过程中肯定要再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简单处理,就塑造一个大魔王就行。复杂点可以挖掘下角色身世背景,引出相关人物丰富剧情也行。
总之,困难一定要有,主角遇到了,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
此时的努力过程主要用来压抑观众情绪,在最后才好爆发,才好煽情催泪。
再次之后,电影之后,一场比赛,紧张刺激,争分夺秒,BGM高燃或抒情,点燃情绪,热血收官。
常规思路就是这样,热血电影之所以热血,就是要让身为芸芸众生的观众看到芸芸众生去努力拼搏成为英雄的可能。
只要将以上的这些东西完成的八九不离十,一部及格线左右的热血片就能完成。
那么《热血合唱团》到底差在哪里呢?
其实它哪里都不差,它是按照模板在拍,但是哪里都有点多。
全片只有九十多分钟的剧情。
电影却想要细化到五六个小孩的,甚至想要呈现他们每个人的家庭。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一些群像来体现有教无类,但主体应该还是落在一两个主要角色身上,这样才能较为完全的呈现角色成长,方便观众进入剧情。
毫无重点的人物剧情,不仅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影响了电影的剧情时间。
让很多本该花时间处理的事情都变得非常突然。
比如说废柴学生为啥能一下子都开始听话?
电影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只能通过某一个家庭的转变来引起所有人的变化。
这就非常的尴尬突兀和无语。
类似于A同学家里好了,所有同学家庭就都跟着父慈子孝起来...
多少是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了。
这样的负面效应是连续的,电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开始崩了节奏,后面也就乱的一塌糊涂。
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一开始来势汹汹的大魔王后续却毫无踪影、刘德华忽然成为逃犯...
剧情情绪的混乱已经让电影不可控,所以大男主刘德华只能靠着一大段一大段的鸡汤把破碎不堪的剧情一一拼凑。
本应该是群戏的合唱团俨然成为刘德华一个人的配角,而这个主角又只能说鸡汤,毫无灵魂,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而电影最悲惨的莫过于,它用着香港的老演员,配着老歌。
影像里却是一个又一个哭戏都哭不出来的年轻演员。
时代的割裂感,和香港电影的后继无人扑面而来。
让人一声叹息。
四分吧,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知识的人,我想说的是。
这片子的剧本,真的是我上我也行。
换个逻辑,刘德华就像是带了一群完全不会做电影的人拍了部片子。
那是真的带不动啊...
几十年来第一部完全哭到停不下来的电影,却只有4.6分的评分,真的替主创觉得委屈
打低分的,估计是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既体会不了问题学生背后的绝望无助,也体会不了老师们几年如一日一点一点把他们拉出泥潭的用心
真实的生活远比电影里更残酷,这些问题少年的境遇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没有太难
即使是没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压力之大也很难想象,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学业,也来自于对自我的困惑
2020年全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抑郁率高达24.6%,这就意味着全国有四分之一的16-18岁的孩子因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原因,而饱受精神上的折磨。而这仅仅是抑郁的数据,其他常见心理疾病如焦虑症等,都还不算在内。影片中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就是这些心理问题的外化而已。而严老师之所以能够帮到他们,也仅仅是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而已
这一切,并不虚假,都是真实在发生的,每一天……
作为一个老师,一直关注后进生和问题学生,只想说,有教无类,是事实
也想说,这些孩子也一直在教我如何做人
满分?,给努力上进的学生和耐心支撑他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