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敌友难辨 A Spy Among Friends(2022)

简介:

    BritBox UK限定剧《敌友难辨》开拍,Damian Lewis正式签约加入,Guy Pearce则顶替了Dominic West。

演员:



影评:

  1. 1. 冷战年代英式充满nuances、heavy implications的风格,就喜欢这种看破不说破的含蓄,明明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用一点点线索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满足了观众动脑的欲望。

    2. 一度觉得Nonfiction也太夸张,比如穿越柏林墙的相见,看来还是改编了不少的。虽然看的时候就能知道女主角不可能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英国情报圈,看到片尾郑重打出“Lily Thomas never existed”一行字还是很伤感。从各种维度来说,小说永远比真实世界理想主义得多,也完美得多。

    3. What are friends? 再次,虚构的情节无论怎样努力,所塑造和呈现出的人物也不过是现实故事的某一个侧影。对于两者彼此了解对方、算计对方的处理太好、太完美了,可惜永远是高于生活一分的。现实中的人很难超越自己的ego,思绪更意识流因此更难捕捉。所以好像虚构人物怎么嗑都不过分,可现实不行,人不但太不完美,且太有缺。

    4. 有天真的英国朋友——或者像这部剧解读的,没有多天真(毕竟已经1960s了),只是太想获得超越其它人的精英感的机会主义者——也有天真的美国朋友,接下来一场猎巫的风暴即将在大西洋彼岸展开。被伤害的诗人变成过于敏感偏执的人,实在于情于理很说得过去,只是这种过于完美的片面解读又不像现实了。那句台词有趣得很,——我气的是一整个阶层的Englishmen,——听起来几乎像是个共***者了!

    5. 戳了一下情报圈顽古不化的构成和文化,当谈论Philby的行为出格时,有必要反问,这种above everyone else的优越感难道不是情报机构存在本身的意思,Aren't we all?

    6. 派Elliot去Beirut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只有他才能报复自己的好友,只有他才能看穿对方的低级谎言,因此避免牵扯到Sir Roger的一场猎巫——or so we know,毕竟到1979英国才被迫承认这种丑闻,大概所有建制都只能这样。

    7. 设定在1963年1-2月,于2023年1月看完,刚好隔了七十年,同一个冬天。

  2. 刚开始厌烦最近英剧的耍小聪明,就又陷在《敌友难辨》(A Spy Among Friends)里,六集短剧几乎等同六部上品电影,光影运镜一绝凡尘,让我看后丢魂地到处搜寻残渣反刍。

    很多人联想到《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我觉《敌友》更象致敬蒙太奇的宗师片《德黑兰43年》,有大量自然声的白天街景和室内高光摄影的反差,配合的声效很绝,会在车辆往来、电报哒哒声中突然消声,那一刻仿佛世界在背后轰鸣,人瞬间被放大透视到骨子里,只觉又吓人又迷人。2022年的SPY少些沉重、更有流动感,画面似梦似真,有时象看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走远、自斑驳的老照片内回望我们,有时又象隔着一条街眼看衣冠楚楚的他们笑语酬酢。

    谁说“沉闷晦涩”啊?它就是化二战间谍风云为二人兄弟基情(not)的故事,被渣得彻底的尼克·艾略特(戴米恩·路易斯)一把辛酸泪啊!就是以他的视角侧写金·菲尔比(盖·皮尔斯)这个剑桥五杰之首的人生下半场,那段历史本来就惊涛骇浪,何况A Spy又拉开了这群贵族天才之间心理交战、人生悲欢的大幕。戴米安·路易斯和盖·皮尔斯都有神发挥,艾略特明明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却华丽嚣张得象他来审别人;“澳大利亚人”盖·皮尔斯的贵族腔比某些不点名的英国演员好多了,个子不高的他却俨然那个高大潇洒、颠倒众生的间谍之王,这让这部剧美味之极。

    历史上的金·菲尔比就是魅力大到把英国军情六处搞成筛子,艾略特只是他的“忠粉”之一,他把本国人搞成这样苏联人都不解,菲尔比半嘲半叹地解说“这群治人者又自大、又意气用事,他们就不相信自己人的目标不一致。” 剧里经常提到“high order”,贵族六处的艾略特理直气壮地欺负来审他的平民军情五处的托马斯夫人,Solomon夫人虽最后揭发了菲尔比、但对他当年信共产主义有同为剑桥人的理所当然,至于菲尔比最后终老苏联,就超出even本贵族阶层理解的order了。

    剧中反复引用Ezra Pound的诗:

    He cried no cry when they drave the nails, and the blood gushed hot and free.…… 他们拔他指甲时他一声不出,鲜血炽热喷涌 A master of men was the goodly fere, a mate of wind and sea 伟大同伴,人类主宰,风之友,海之伴 If they think they'ha slain our Goodly Fere, they are fools eternall. 如若以为已然杀戮了伟大同伴,实乃十足笨蛋

    剧最后对菲尔比有点精神胜利法之余、对他“沦落”前苏还是有怜惜。两人注定永远分离后,艾略特恍惚间仿佛看到菲尔比对他笑闹地边舞边歌,一如往昔风华少年时,不觉潸然泪下。真诚的爱和迷恋必然悲伤,献身的代价从来昂贵,前提是献得起,信念和迷恋需要足够奢侈。

    p.s.,

    在现在极端保守的世界环境下,虽有立场,但SPY对菲尔比的写照依然深入,尽量客观真实到毫发,本英剧迷乐得继续傲娇。

  3. Very well orchestrated and fabricated indirectly, with some stunningly direct lyrical expression of feeling. But, not the simple or careful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book. They create something more beautiful for the camera and its narrative rhythm, and pretend to keep it remain so literary like a book for reading on TV.

  4. 正如六集中大量文本被分割成的多个回环那样,标题a spy among friends事实上也构成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回环:对于Elliot乃至整个英国情报部门来说,Kim Philby是众多"friends"中来自敌对阵营的"spy",可是在冷战岁月中身边这些冷酷无情、利益投机和构成"the chaps"的间谍当中,Philby对于Elliot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唯一真正的"friend"呢?那么a spy among friends是否也就变成了a friend among spies呢?

    起初我还以为是我的同人情节作祟,在脑补一些话没有说满的空间,但是编剧已经编到这个份上了,已经不属于观众意淫的范畴,大概是有意地去刻画E和P之间的柏拉图式关系:台上四人喜剧幻化成形单影只的挚友凝视着台下的E;在异国他乡的小酒馆里以烟雾埋没自己的P看到E的影子在远远地望着他,进而引出那些good old days,那个可以不同“阵营”的朋友们可以一起在酒吧吟诗作乐的glorious day;在Beirut安全屋的门口E脱口而出的那句"poor dear";当然还有最后一集雪夜送伞(然而现实中是E从未接受过与P再见一面的邀请),所有罪恶与光荣的足迹被北境的大雪覆盖,同样被隐没于战争与历史的大雪之中的是两人之间二十三年的友谊。

    那么反观导演为什么把安全屋里的对话拍摄得如此暧昧不明和支离破碎也就理解了:56个小时的监听记录代表了属于政治和敌友的间谍同盟生涯,只有那没有被录进磁盘的3分钟是属于两人的私人情感,友情也好、爱情也罢,短暂却足以证明乱世中是有一丝真实的情感存在着。那份情感不来自于ideology,不来自于country,不来自于upper class,当然也不可能来自于intelligence service。它来自于“我恨你,我无法原谅你,我不会再去见你,但我相信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至少有一个瞬间你曾经信任过我”。

    P把E抛来的救命线解读为把自己吊死的绳索,可观众看到最后,看到那把伞,看到E借着Lily的无言所表达的那些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不是吗:凭着二十三年里那最后三分钟的真实,P决定让E活下去。就是如此,再复杂的旗帜口号和利益较量也敌不过这一点,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