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卡布里尼 Cabrini(2024)

简介:

    影片改编自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克里斯蒂安娜·德朗娜 Cristiana Dell'Anna 饰)争取平等与幸福的真实故事。18世纪末,意大利修女卡布里尼到了纽约后,发现当地的外来族裔受尽政府逼迫、教会漠视和社会偏见之苦。卡布里尼因此决定投身帮助这些弱势族裔,誓言要让所有人充满希望。

演员:



影评:

  1. 《卡布里尼》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意大利修女卡布里尼在1889年从意大利到美国——意大利人刚驻扎的贫穷,混乱,不受待见的环境里建设孤儿院,后来发展到开设经营医院凝聚意大利文化,因为威胁到当局被赶回去,又重新集资返回美国的故事。

    虽然卡布里尼是绝对主角,电影其实讲的不只是她个人传奇经历,是整个意大利新移民的发展群像,卡布里尼只是典型代表。其次。她的职业虽说是修女,但卡布里尼是个实业家,她能在平民窟里从有到无建立起有照顾加教育功能的孤儿院,给失去父母的在美意大利小孩一个庇护所,和良好氛围的成长环境。还能受委托建设一个更大的医院,她是女性创业者或者说任何想在以男性为绝对多数时代有所作为的典范。

    所以基于这两者的历史延展性,电影从讲故事方面就非常有看点。其中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很多卡布尼里上门求助的大人物都说她非常有野心,雄心勃勃,好像来到美国想和各个方面掰腕子。其实,卡布尼里的野心是和她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前瞻性密不可分。她第一次去找罗马教皇申请外派的时候,提到的是想去东方,去中国。是教皇改变成了美国。在当时很多人对东方神秘古国不了解的情况下,卡布里尼很有魄力和想法,这一点被后面发生的故事印证。

    如果深入分析她行为的原动力,除了她的信仰以外。电影很早就交代了她得肺癌的情况,乐观估计存活五年,到美国发病后压缩为三年。卡布尼里得知后说那我要更抓紧时间工作而不是去休息。所以她坚韧,勇敢,执着都和知道自己时间有限有关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时间有限,除去幼年成长期和晚年衰老期,每个人也就是比卡布里尼多几个五年,危机感应该不能比她低很多。

    伴随着精致的历史还原复古的画面和古典音乐,停留在被修女卡布里尼所作所为感动的层面远远不够,要试图回答:卡布尼里之问: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为此如何抵达?

  2. 黑袍子的修女,怀揣着拯救世界的梦想,拖着病重的身体,带着伙伴们前往美国去就住在那里被不公正对待的意大利移民们。她从小事做起,救妇女救孩子,建学校,教孩子英语,筹款,和当地的教会和政府打交道,游说各方,被拘留被遣返,再次在意大利努力,拿到资金回到美国,创办医院,给更多的人工作机会也给大家福利,让意大利人真正的融入美国,也让救助真正的在各地实现……她是一位意大利人,是一位女性,是一位宗教工作者,但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

    根据真实事件描述的她就是一直靠一股想要拯救世界救助更多人的力量支撑着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都不退缩。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勇敢的问出是不是因为我是女人就不相信我,坚持沟通,不气馁也不放弃。从救助,到搬进城市,挖井寻水,建立医院,关关难过关关过。一路看着她一次又一次的被男权击倒,阻碍,又一次次看她站起来,重新出发,我由衷的佩服和感激。也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和坚持,她成为了真正改变世界的人。

    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可以看到美术和摄影的用心。大量逆光的镜头,圆形的使用,光影的叠加,既符合主角宗教角色的身份,也代表着她是一个很有圣光的人物,增加了很多的故事性。同时也让故事的年代感更加符合当时的环境和氛围。配乐非常棒,情绪很饱满,一种有种宏大的史诗感。事实证明也确实是一部诗歌一般的历史片,女性的力量在恶劣的环境下得以彰显。

    这不只是女性的影片,我更认为它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片子,只是以前的英雄们男性居多,而这位英雄是女性。她勇敢聪慧,有魄力有远见,有韧性有爱心,这些属于人类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一一呈现,也因此十分的动人和激励人。关于她的一切的故事都因为她是一个优秀的,有人格魅力的人,而染上了格外的光辉,这也是影片值得我们观赏的部分吧。

  3. 电影《卡布里尼》是导演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的最新力作,它不仅讲述了修女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的个人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意大利新移民在美国奋斗的辛酸历程。通过银幕的镜头,观众仿佛与那些历史时刻不期而遇,穿越时空的迷雾,体验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与冲击。电影是一门探索可能性的艺术,它不会简单地复制文字,也不会将现实世界完全照搬到荧幕上。在某种意义上,电影传达的是一种态度。

    《卡布里尼》不仅仅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它还映射了某个特定时期人类命运的缩影,反映了集体记忆的片段。它作为一段历史的注释和见证,印证了历史正是由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所构成的这一真理。

    1.

    在1898年,年仅39岁的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携带着简朴的行囊,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抵达美国。她所抵达的这片土地上,意大利移民正面临着政府的压迫、教会的忽视以及社会的歧视。他们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新来的移民群体普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环境恶劣,资源稀缺,难以把握到优质的发展机遇。当卡布里尼尝试向市长寻求援助时,她所得到的回应,却是与她所遭遇的困境如出一辙的态度。

    如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修女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勇敢地与当时的不公现象作斗争。然而,影片的叙事并不局限于卡布里尼个人的成就,而是通过她的故事,描绘了整个意大利新移民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在《卡布里尼》中,导演用非常富有诗意的镜头营造出时十八世纪的年代感,同时又巧妙地运用光影和色彩,让电影拥有了油画般的质感。大量逆光的镜头、圆形的使用以及光影的叠加,既符合卡布里尼宗教角色的身份,也代表着形象的神圣性,同时,这种美学风格也让电影更加符合当时的环境和氛围。

    2.

    导演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来自墨西哥,这个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而著称。它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艺术形式的融合,对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墨西哥移民在美国所面临的不公待遇与意大利移民的经历颇为相似。

    在19世纪末,美国迎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这自然催生了对劳动力的庞大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大量墨西哥移民跨越边境,寻找在美国的工作机会。他们主要在农业、矿业和铁路建设等行业工作,这些行业往往劳动强度大且薪酬较低。然而,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本土一些工人的不安,他们认为墨西哥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和资源,从而产生了对墨西哥移民的不满和歧视。这种由经济竞争引发的矛盾在不同社会群体间扩散,加剧了对墨西哥移民的偏见。

    1910年,墨西哥爆发革命,随之而来的动荡导致大量墨西哥难民涌入美国。这一突然增加的移民潮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在就业、住房、教育等领域造成了压力。美国政府和部分民众对此感到不安和不满,这种情绪最终转化为对墨西哥移民的歧视和排斥。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约翰逊-里德法案》,该法案根据移民的国籍设立了配额制度,这标志着美墨两国自由移民时代的结束,并使得墨西哥非法移民问题变得日益严重。随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墨西哥移民问题,包括加强边境执法、对雇主进行制裁以及修建隔离墙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墨西哥移民的不友好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上对墨西哥移民的歧视现象。

    3.

    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并非首次将镜头聚焦于社会边缘群体。在以往的作品中,他已展现了对这些群体的深切关注。例如,在《贝拉》中,他通过一个简单却感人至深的故事,揭示了爱情与人性的光辉;在《小男孩》中,他采用了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战争、家庭和信仰等深刻主题;而在《自由之声》中,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前国土安全部探员蒂姆・巴拉德在政府无法派遣军队的情况下,孤身前往南美,与几位当地伙伴合作,卧底拯救被拐卖和遭受虐待的儿童的故事。

    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的特殊身份使他倾向于避免宏大的叙事手法,而是保持了一种克制而平稳的艺术风格。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既不过分浓烈,也不显得平淡,始终聚焦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他并未将事件的因果逻辑和人物的过往经历作为主要叙述线索,而是更倾向于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人们对社会秩序、人性的弱点以及精神自由的深刻反思。

    然而,《卡布里尼》并非一部完美的传记片。导演刻意淡化了矛盾冲突,关于意大利移民生活的描绘寥寥无几,修女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显得过于简单,故事的维度不够丰富,使得观众难以全面理解时代的全貌以及各种力量对卡布里尼的影响。在叙事节奏上,某些情节的进展显得过于缓慢或仓促。例如,在描述卡布里尼建立孤儿院、医院等过程中,叙述可能过于冗长,导致电影节奏不够紧凑。

    尽管影片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意大利移民等群体的歧视现象,但在深入挖掘歧视根源、社会结构因素以及其长期影响方面,影片可能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它仅仅呈现了歧视的表象,而没有更深入地剖析背后复杂的社会机制,使得对主题的探讨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未能完全展现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的智慧和勇气。

  4. Cabrini 正面写的是Saint Cabrini的作为女传教士,在教会,社会的重重困难下实现一个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事业。她是一个实业家。女孩子,要有些勇气才行。

    暗线则是新移民平权的困境。我们都是一样的,但是此时彼时的阴霾会让大家以为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过去的大家只能在阴霾中挣扎,现在在网络上呻吟。不过永远不缺乏的,是那些勇士,坚持奋斗的人们,相信事情总会变好。有些人称之为野心,但是回头看,其实很多事情只需要去做。

    在卡布里尼的时代,在草坪上开一场意大利音乐会都是被禁止的,市长的秘书都可以用蔑称来称呼修女,只因为她是意大利人。而现在,任何人这样做都是难以想象的。卡布里尼奋斗平权的时候,大家称她为“野心勃勃”,称平权“难以实现”,但是现在这是如呼吸般正常的时期。

    技术方面,真诚与演讲技术,真的是所有人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