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凌晨看完啦现在才来打卡
首先夜校这个主题就特别触动人心,相比较学校2,每一个学生都有交代(当然学校2每个学生都交代肯定会有重复感),每一个人都真实到像身边的朋友一样,代入感实在是太强了,再加上剧情又全中我的泪点...有泪感的地方一个接一个... 看绿的第一眼就知道是一个有故事的不良少女果然,虽然之前好惨但后面变成了一个爱学习又依旧酷酷的女生,很羡慕;荻原和另外一个女生骑摩托去KFC那里超级棒,大概是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的神仙爱情了;神户浩全程萌萌哒,四人开车去海边旅行那里他探出头唱歌真的好开心又让人觉得有些伤感... 会去夜校上学的人都是过去有过遗憾却又对生活充满期待的人吧,他们不幸又幸运,白天辛苦地工作挣钱,晚上可以去熟悉的教室和没有竞争压力的同学一起上课。避开了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琐碎甚至不堪的家庭关系,夜校就像是他们的家。
反观现在我还有身边同龄人的生活,相比之下就觉得少了点什么,遗憾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那个可以规律作息,可以真心交谈,可以自主选择,可以受伤又依旧坚强,可以问“幸福是什么的”时代。
稍有遗憾的地方是如果每个人能够均分这个电影的长度或许会更好,均分的话还能看到更细致的每个人的成长变化。还有的话就是结尾感觉好伤感的结束了,还想看看之前全班学生约定的快乐的毕业典礼呀!
谢谢山田洋次先生,遇见学校2又遇见学校1,真的很幸福
如同《黄昏清兵卫》开场的短促尺八,配乐的富田勋再次用上了单乐器(笛子?),由此定下了一个略带感伤的调子,后来往复出现,抒情且煽情。《学校》时,渥美清只能再拍一两年的《寅次郎故事》,松竹以及山田洋次好像意识到了危机的到来(片头打的是松竹100周年),试图重启一个系列(西田敏行和渥美清有神似之处)。不料只是拍到2000年的第四集,《学校》也就暂告段落了。那之后就是广为流传的时代剧三部曲,引发了藤泽周平热潮。如今,《母亲》、《弟弟》之后,赶拍《东京家族》的山田洋次试图再造一个”家族三部曲“(电影人三部曲或者其他),追赶时间,不愿退出几十年的长跑竞逐。 但可能是由于通俗剧的常年累月限制,可能是谐星和喜剧演员的约定俗成,总而言之,很长一段时间,山田洋次好像被框在那里了。好在进入新千年,突然又焕发了光辉(《黄昏清兵卫》的效应)。然而就是这样的导演,他伴随了几代人一路走来。就像一直到今天,即便我不怎么喜欢《弟弟》,身边却有一堆人尽力热捧。 《学校》有说老师,说得更多的是学生。有老有少,有失足少女有中国籍男子。几个人物,几段故事,交叉开来,最后落到了一个缺席的人和一张明信片上。 中间去看海的一段,想起了好多90年代的日影片段。沙子堆起的小山,海水一遍遍冲刷,终于消失。不知怎么,那时起了一阵伤感。 快到结尾,众人的追忆思绪有如窗外大雪,洋洋洒洒。电影在好几个地方好像都可以结束了,然而还是等到出了一行说明字幕,关于日本的夜校和义务教育,它才真的结束了。 有笑,说奈良、优秀的日本人血液和伟大的中国人血液。 有泪,突然的吻、告别东京回到山形老家。 什么是幸福,电影说,人要学习,才能知道幸福何在。 我想,看这样的电影,应该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