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月球旅行记 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

演员:



影评:



  1. 在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之后的第三年,1898年,巴黎的一家叫做“义卖市场”的上层娱乐场所发生了火灾,某个蹩脚的放映员不慎打翻了放映机用的酒精灯,致使200多位上流人士丧生火海。因为这个,电影一时间被视为“危险的娱乐”,遭遇重创;也因为这个,30多岁的乔治·梅里爱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他以前是个魔术师,现在改行做拍电影的。

    这个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家伙,刚刚在不久前学会了用摄影机变戏法,发明了“停机再拍”的技术,这是电影史上首次使用特技,他后来还发明了“多次曝光”、“合成相片”等技术,也同时占据了很多个首次,比如第一个使用了摄影棚,再比如,成为科幻电影的鼻祖,在1902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月球之旅》。

    全片只有14分钟,拍得很简陋、很粗糙,现在看起来,从形式到内容都老掉牙了。但这部片子当年达到了爆棚的效果,其所带来的视觉震撼远远超过现在的《加勒比海盗》之类的大片。我一直在想,那是个怎样惊心动魄的瞬间啊!所有的人都被这魔术般的电影艺术所打动了,全场惊呼起来!那枚射入月球之眼的炮弹,也同时射入了观众的眼睛,射入了他们关于未来的幻想的维度。在散场之后,他们奔走相告:太不可思议了!于是,这个瞬间也间接地拯救了刚刚诞生的电影艺术,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想象力和科幻电影拯救了第七艺术。

    我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们会不会产生些许的恍惚感,发出“明天会不会就是这样”的慨叹,进而陷入迷思,但在10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宁愿相信那就是个这样的瞬间。梅里爱比同时代的其他电影人更伟大之处在于,他所关注的不再是对过去的胶片式的记录与在此之上的回忆与感伤,他所迷恋的是创造一个或许可能的明天,哪怕这种暂时仅仅存在于大幕落下又重新拉起之前的那一点点可以流连和怅惋的时光,那个光辉的瞬间。

    以上我之所以絮絮叨叨地陈述这些过于久远的历史,是在感叹那个瞬间的科幻魔力,是在使自己陷入一种深刻而又恍惚的情绪,因为我所关注的科幻电影也是同样类似的东西,它的场景或许并不眩目,特技也并不好看,但它能给你在现实之外带来一些沉醉的幻觉,那个瞬间你被震懵了,产生了类似庄生梦蝶的迷思,尽管在三分钟之后,你很可能会立即缓过神儿来,但那个瞬间,足以让你对现实有一些从未察觉过的意识,对未来有一点兴冲冲的顾念。

    因为这个,我始终认为科幻电影实际上是个范围极窄的类型,并同时执拗地把某些约定俗成的科幻经典排除在这个领域之外。《金刚》、《异形》之类的惊奇险怪,算不上科幻,因为它们既没有“科”,也没有“幻”;相似的,多少有点幻想成份的,但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想法的,还有《黑衣人》、《独立日》、《第五元素》、《人猿星球》等外星人入侵的主题,甚至包括《12猴子》、《生化危机》等惊悚片,以及类似《终结者》、《X战警》、《蜘蛛侠》等等,变相地弘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动作片;此外,还包括《回到未来》、《侏罗纪公园》这样不乏足够的想象力,但缺乏足够深刻性的娱乐片。

    而与之相对的,我甚至更愿意把《罗拉快跑》、《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蝴蝶效应》、《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这样的几乎没有任何科幻形状的片子归类其中,尽管,我也知道它们并不完全是。但至少可以肯定,它们会给你带来了一些恍惚,带来一些时空间交互,多重可能,在梦境与现实间滞留的错觉。

    这样之后,给我留下偌多回味的,只剩下足够纯粹和足够伟大的科幻电影,它们在科学层面有着超前的预言性,在幻想层面,有恍惚的寓言意味。它们的魅力在于预先展现了未来或者未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恰恰切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潜意识里的神秘主义倾向。谁又知道,它们所给你带来的幻觉,会不会是另一种真实;它们所给你带来的片刻遐想,会不会正是与异域空间沟通的一种途径。就像你在看完《银翼杀手》之后会陷入伤感,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个复制人,情感究竟是模糊的还是建筑在足够经历之上的实体;在看完《黑客帝国》之后,High了半天以后,开始带着些许恐惧陷入疑惑:我会不会只是一个程序?而在另一个莫名的空间,才生存有自己的真身?

    在从科幻所带来的震撼中冷静下来之后,发现沉淀下来的真正有分量的科幻片其实很少,只是寥寥的几部,它们包括:弗里茨·兰的《大都会》(1927)、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里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1982)、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1977)、《ET外星人》(1982)、《人工智能》(2001)、《少数派报告》(2002)、约瑟夫·鲁斯尼克的《十三阶梯》(1998)、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1999),以及与科幻或者是伟大挨边的《时间机器》、《发条橙子》、《巴西》、《死亡幻觉》。继而你还会发现,决定这些科幻电影的走向和深度的往往是几位伟大的小说家,把21世纪以前的可能说了清楚的是儒勒·凡尔纳,而操持着未来世界话语权的是菲利普·K·迪克。当然,我们已经习惯叫库布里克、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大师了。

    PS:再过7天,也就是5月25日,将迎来《星球大战》首映30年庆典,这段时间,希望能找到乔治·卢卡斯早年的那部《五百年后》,估计不会失望。卢卡斯这家伙太早熟了,那么早就能拍出让一票电影人仰慕一万年的巨作,这里面还包括詹姆斯·卡梅隆和彼得·杰克逊,而又始终孩气,30年就始终忘不了星战的排场,彻底从导演走向一个特技狂人;他从来不排斥娱乐性,你会发现他的电影里始终融合着所有的商业片元素,但又不露痕迹;同时又满脑子都是古典主义情结,看看那星战的浩瀚气魄和那镜头用的,还有古希腊式的议会制,以及古典音乐的雄浑有力。这诸多矛盾混合出这么一位电影大师。

  2. 1902年,在历史上是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大日不落列颠帝国刚刚结束旷日持久的布尔战争,殖民南非,又马不停蹄地与日本结盟,瞄准俄国和东亚。

    大清帝国刚刚从《辛丑条约》的习惯性阵痛中缓过劲来,开始木然接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活。

    新疆地震,东北霍乱,台湾鼠疫。天灾和人祸还在对天朝进行夹击。

    这一年,卡里尔发明了空调,百老汇第一个剧场开始营业,刚刚成立的皇马也许已经在十岁的弗朗哥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一年,活在自己梦中尽有不测神威的天朝上国在遍体鳞伤之后终于开始慢慢清醒,与西方世界眉来眼去时也少了些许源于无知的鄙夷。

    梁启超第一次把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汽车,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还与西方合作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慈禧太后》。 1902年,中国人刚刚开始打量这些新鲜玩意的时候,在电影的发源地法国,魔术师梅里爱已经在尝试用人工布景拍摄电影。他毫不谦虚的自评“这一创造曾给予将要死亡的电影事业以新的生命“。

    借助凡尔纳和威尔斯的文字,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使得人类几千年来对月球的想象第一次以如此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的画面得以呈现,对后世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梅里爱第一个告诉世界:电影不止能拍工厂大门,火车进站,车水马龙,更可以去拍伊甸园,理想国和昨晚让你百感交集的梦。

    短短这十二分钟,启发了一个时代,催化了一批灵感。这才有了弗里茨朗,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詹姆斯卡梅隆们的前赴后继。 天马行空的想象,荒诞不经的情节,轻松幽默的桥段,锦上添花的特效,全部集萃于12分钟。

    这部110年前的长篇巨制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部出色的短片。2001,人类漫游太空,1902,人类漫游月球。

    人类在此片上映六十余年后真的登上了月球——这个陪伴人类过夜几千年,陪伴我熬夜许多年的伙伴。阿姆斯特朗说:“我向前走了一小步,这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时至今日,男厕所里都还在纪念这件事:“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人们的认识和想象总是如此的冲突。在登月成功后,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月球,了解月球,就越来越少的想象月球,于是便越来越具体的描述月球。爱因斯坦却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即便是《卑鄙的我》里的极具想象力的偷窃月球计划中的那颗月球,都已经是写实的月球了。

    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在想象月球上发生的事,也不愿意再去多想象月球。

    相较之下,我更愿意从碎瓜脱胎于此片的MV《Tonight,tonight》中回味一下这些可笑又可贵的想象。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人类在荧幕上的第一次登月,是怎样一头扎进月亮的右眼的。

    (微信:cxtrouble)



  3. 《Le Voyage dans la lune[月球之旅]》从舞台到电影
    by @xinl.ve 090312

    1902年,12分钟不到的电影,被称呼为科幻电影的始祖,儒勒·凡尔纳的原著。以现在眼光来看待,一部非常粗糙的电影,黑白的画面,可能会出现像放映机一样的抖动,镜头内的人物没有对白,倚靠后期的旁白解释剧情,人物夸张的动作,看似不值得花一丁点时间。

    但若想了解电影如何从舞台表演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那便不容错过Georges Méliès[乔治·梅里爱]在本片里的魔术表演,只需要课间休息那么长的时间。

    为了表示人物的运动,现在电影的做法是让人物在镜头前真正走动,而源自舞台的做法是让背景移动,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还无法做到移动摄影机,或者后期剪辑多台摄影机之间的画面。电影的场景视角,以舞台下的观众位置为准,架设好摄影机后,让人物和背景(构图)进入表演舞台,《A Trip To The Moon[月球之旅]》中的科学大会、筹备登月和月球历险中地球升起的几幕主要场景便是如此。

    特技的采用,尤其是人物的消失,借用了舞台手法—-一阵烟雾,这种技法依然保留至今,《歌剧魅影》和日本忍者的遁走还在使用。而一系列的象征性表现,如登月、繁天星辰等,既意义明确又不失乐趣。叠影和淡进淡出等属于划时代的电影技艺,明确本片属于电影而再非舞台。

    对《Le Voyage dans la lune》只能拜服。

    A.Trip.To.The.Moon.1902.DVDRip.XviD-AEN
  4. 那首歌的mv就是根据这部电影拍的。因为非常喜欢那个mv,所以下了这部片子。
    其实这电影只有10多分钟,不过好歹是100多年前的作品,很具想象力的布景,剧情也满好玩的。想想现在的很多电影,我看还不及这个。
    旁白大概是法国人,英语说得很那啥……不过本来就是默片,听不听得懂都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