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前门前 A Disappearance Foretold(2008)

前门前 A Disappearance Foretold(2008)

又名: A Disappearance Foretold

导演: Olivier Meys 张亚璇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中国

上映日期: 2008-06-15

片长: 86分钟 IMDb: tt1381040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一個小小的末日
           ───看完張亞璇《前門前》

      海嘯來臨前
      我們就已經失去家園

    我的貓在胡同裡吃魚
    我的孩子在胡同裡跳房子
    余二爺在收拾行李
    他把健康打包在皮帶裡
    他把青春打包在退休證裡
    他把和余奶奶的愛情打包在棉被裡
    不要了 誰還使這舊皮帶
    不要了
    不要了 不過就是張退休證
    不要了
    不要了 厚棉被不適合新的小區
    大家都熱著呢 迎接新的日子呢
    不要了
    我的鍋子炒著昨天的青菜
    我的菜刀剁著去年的豬肉
    建設者衝進我的家 綁起我的父兄
    抵著他的頭
    不許動!
    他們舉起槌子 強姦我的房子
    我的炕不再給我溫暖
    我的門擋不住小偷
    我的屋頂承接星空

    我的貓在廢墟裡吃魚
    我的孩子在廢墟裡跳房子
    我的愛人看著被砍殺的老軀體
    那是我的家
    被強迫閉幕的小島嶼

    天上放起煙花
    客人被熱烈歡迎
    他們是富人是外國人是懷念過往的新主人
    他們唱歌 他們放煙花 他們做運動 
    只為了紀念一個已經消失的
    小小的末日
  2. 《前门前》太好了,记录的是07年前门拆迁的事,这片子一下子把我拉回到02年我们住的大杂院拆迁的时候,到处都是巨大的白漆画的拆的标志。每家每户都思量着之后去哪,以及再添多少钱能回迁…

    开头第一个画面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长镜头。一辆推土车开过一条狭窄的胡同儿,街坊们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聊天,做着自己的事情。听老街坊们在胡同里聊天是有魅力的。一个磨刀的大爷说了个段子“二环住的是党干,三四环住的贪污犯,五环外住着穷光蛋”

    有的人买了房子就搬走了,但总觉得楼房少了点人气。还有一些钉子户,因为没钱买房,所以只能不搬走。但为了让大家尽早搬迁,zf停水停电赶走卖菜的小贩们,甚至片子里还提到一些强拆偷拆的现象。

    一户人家回到被拆后的极其破败的“家”,一下子就哭了。“这就是我们家呀,住了一辈子的家呀”

    在这个片子里我看到了那些,我以为只会出现在记忆里场景。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才是我记忆中的北京。

  3. 今去参加了瓢虫映像在西安组织的观影活动,我的思绪随着之后的观众讨论也打开了很多。

    首先我特期待导演能够对这些被拆迁群众的生活进行后续拍摄。譬如那没有工作的九口之家在家园最终被拆迁后何去何从,以及那些搬到楼房里的人在事情经过了这么多年后心境有没有什么变化。
    我的大姑曾经住在宣武区,二环里。因"城市建设”之名她也经历了被拆迁,如今搬到了南三环边上。在事情过去五六年后,每当我去她家的时候,总有一个话题亘古不变——“搬回去”。即使在明确得知她当年家那块地的房价已经翻到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支付的起的如今,她也始终在琢磨怎么样才能搬回去。每当这一时刻我都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身为平凡老北京的无奈和悲哀。
    而大姑只是万千被拆迁的北京人之一。我想知道现如今,除了她这样搬迁到远不及曾经便利的社区而始终不能放下的人之外,那些搬到了更高档的小区享受正规物业管理的居民对曾经居住环境较差但充满人情味的老胡同的感情是否也依然充满怀恋?还是往事已成为过往云烟他们已经完全适应如今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参与拆迁的民工面对这样的局面心理有什么样的想法。片中有几个片段是民工谈到正在建筑的鸟巢以及未来的奥运开幕式。当他们在猜测票价是如何如何高昂时,其中一个人说“那和你有什么关系”,另一个回答“那和我确实没关系”。也许他们对于拆迁这件事本身也是这样的看法?一方面他们在拆迁中不断和当地居民接触,多少也了解到他们的苦楚;另一方面,他们也因此赚到了自己一年的工钱(BTW其中一段是被拆迁的居民在和民工攀谈时询问他们是否拿到工资并告诉他们如果拿不到应该如何维权,那一刻我觉得这些居民倍伟大)。那就假设他们的心态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了。但在当前形势下,每个人也许都有可能和被拆迁挂上联系——于是我开始猜测,你说,会不会这些民工中的一些人在随后的日子中也经历了被拆迁或者被征地?如果真的有,那这些曾经的拆迁者在转变为被拆迁者后,他们又会怎样去看曾经这段拆迁的经历?

    片尾时刻,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在前门大街两旁粘贴的整修后效果图。不得不说中国建筑队还是很牛逼,效果图基本100%变成现实,成为如今的前门。镜头还特意在效果图中的几个点多停留了几秒,其中包括那些悠闲走在大街上的外国人。是在暗示这里已不再是北京人的北京么?这样的前门不禁让我联想到西安的大雁塔,法门寺还有最近引起争议的兴教寺。这样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官商屡试不爽。而同时,这些地方也已经逐渐脱离了曾经的味道,变成了统一的充满金钱味道的复制出来的商品。我想,对于这样的现象,做为热爱这片土地的我们,需要时刻报以警惕。
  4. 电影上映的时间是2008年,但实际看内容是2007年左右拍摄的,记录了 在前门附近的一起胡同拆除的一些片段性记录。

    正值08年奥运会前期,具体在前门哪里开始拆迁不确定,但看到有祈年大街,还有一些老胡同的名字。纪录片是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剪成的,刚出现的老头大声说着老北京胡同叫上名来的3600,胡同如牛毛,真正保存下来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07年到2018年,真正站在前门附近的建筑脚下,有多少是当时人留下的眼泪呢。

    我不懂得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如果按照现在的技术来说,这个纪录片肯定不会向我们看到的那么精美画面经过修饰,这个纪录片真的就体现了真实,这些影像在今天来看可以算是珍贵的记录了。虽然只是记载胡同拆除的事情。

    保护就等于拆,在老百姓的心中应该是这么想的。07年前门那个地方,拆除的房子按照每平8020元来换算,当时07年的房价我不得而知,不知道这个价钱如果去换算是否合适,但多多少少老百姓的心里还是有怨言的。

    还有一部分人说当时拆除的建筑是为了建四合院,之后卖给港商。

    现在也无从考证这一部分拆迁的房子具体在什么位置,但在一座城市一些地方要去改造,势必会有这种冲突出现,如果是世世代代住着的老房子,一下子就拆掉了,心里肯定是酸楚的。

    胡同的文化演变成楼房与楼房之间,像影片中的一位先生说的,我 看着天花板就觉得“孤独”因为身边都是年轻人,哪有功夫和我闲聊,大家都在创业。(他住在珠江帝景)

    还是有点庆幸的在每次去前门的时候,还保留着很多老胡同,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好多胡同

    对于历史的保护及老北京文化的保护,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许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存的这一部分。也许在新建的很多地方,脚下踩着的都是以前人的眼泪。

    在城市变革中,旧与新势必会发生冲突,冲突也会带来新的变化,但好与坏就无从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