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美好生活 The Good Life(2007)

美好生活 The Good Life(2007)

导演: 斯蒂芬·贝拉

编剧: 斯蒂芬·贝拉

主演: 马克·韦伯 佐伊·丹斯切尔 哈利·戴恩·斯坦通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美国

上映日期: 2007-01-20(美国)

片长: 90分钟 IMDb: tt0790676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父亲自杀、恶疾缠身、贫穷、身边朋友的不幸都让男孩遇到,被一个神经病欺负,遇到一个神经质的女孩并相伴,女孩欺骗并离开了他,他又该往何处去呢?

演员:



影评:

  1. 如果没有Frances的出现,没有离别前Gus的终老,没有球队夺冠后电视中偶然出现的一幕,没有父亲遗物中的“死亡祝福”,没有Jason万念俱灰持枪走向狂欢的人群,就没有最后一刻的大彻大悟。虽然我不喜欢大彻大悟或者奇迹这类的字眼,但是在片中这些事情的的确确发生着,就像武林奇才历尽千辛万苦未能得偿所愿,却终于在某种奇毒刺激下打通任督二脉,它的合理之处在于,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所以这个结果的不同寻常也变得正常起来。
    看本片之前吸引我的只有迷人的Zooey,看过之后对片中几个主要人物及潜在的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妨先从比较明显的线索入手。
    Robbie在本片结尾想要在平安夜安慰Jason受伤的心,细腻的察觉到了Jason的孤独、恐惧、绝望并希望开车送他。他在车上接听了一个男人的电话并“不得不”回家等待这个人,在家中他着重强调了自己如何崇拜Judy Garland。对于这个大多数人陌生的名字,网络上可以找到她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标签,美国同性恋的偶像。从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Robbie是个同性恋,他在等自己的男性同伴。这个结论的得出并不突兀,因为Robbie对Judy的“事迹”不但耳熟能详,还着重提到了同性恋的话题,叙述过程中包含着深情,毫无做作或生硬的感觉。当然这也进一步引出了更扑朔的下一问题:Frances的真实身份。
    首先,毫无疑问,她是夺冠足球队教练的女儿,也就是片头那个号称只进攻不防守的家伙的女儿。问题在于,她的婚姻到底经历了什么?什么使她的精神和行为如此不正常?
    Frances通过电话向Jason求救,可以看到她家正在热热闹闹的开party,而且显然这个家庭条件不错。因此至少从物质上她并不像Jason一样匮乏,而父母、子女的四口家庭从构成上应该也是非常稳固和正常的。那么在这种家庭中Frances无法适应的是什么?
    在拯救Gus的时候,Frances哼唱起Judy的歌曲,这首歌最终唤醒了“沉睡”已久的Gus,可见Judy对于Gus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从网络上可以看到这位Judy不仅是歌手,还是出色的演员,所以不难理解终身热爱电影的Gus的可以被这样的歌声唤醒。这样,我们可以认为Frances曾经是歌星的叙述是基本属实的,而且她八成是以Judy为偶像,举手投足几乎完全在模仿她。这点从片尾Robbie的叙述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Robbie和Frances同样对Judy耳熟能详甚至身体力行的说着她的口头禅,按照她的行为模式生活,如此细致的了解和精细的模仿不得不让我得出一个我并不喜欢的结论:Robbie和Frances都是同性恋。
    在这样一个结论下,我想Frances的种种诡异行为变得可以解释,她偷窃并不是因为所谓的被丈夫所骗,因为她有完整(至少是表面上完整)且殷实的家庭,也不是因为丈夫是同性恋,而是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行为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同性恋崇拜Judy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在普遍歧视同性恋的年代公开表示自己不歧视他人。)恕我直言,男主角的模样、个性、家境、身体状况从“正常人”的角度看不出任何吸引人的地方,相信Frances也能看得出,当然越是无用的人也越是无害,我想Frances既然落到了靠精神药物支撑的地步,Jason八成也被当成了精神药物,一种相对而言毒性更小,成瘾性也更小的药物。当然Frances与Jason发生了关系,同性恋和双性恋在本质上没有啥区别。
    关于Frances是同性恋还有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她无名指戴着戒指。我们知道这个手指上的戒指代表着已婚或订婚,假如真如她所说丈夫跟另外一个男人被她捉奸在床(实际上是Jady的经历),而她性取向正常,那她应该早就离婚了,至少要把这个代表耻辱的婚戒摘掉,我想这个戒指应该属于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如果这些推断还不能令您信服,请去再搜一下The Harvey Girls,也就是三位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电影院播放的影片,不错,主角正是Judy Garland。
    最后说一下结语。看了一部同志电影是我完全始料未及的,找到这部电影之前对其一无所知,只是为了看Zooey。不过我对于男主人公最后能彻底摘掉假发,踏上人生新的里程还是深感欣慰的,无论过程如何,至少结果是让人满意的。另外,虽然本人不是同志,我对同志没有啥偏见。
  2. 作为一部台词大于一切的片子,可见台词的打造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有多么重要。
    除了大家都赞许的结尾部分。我觉得片中片的一段也不错(就是Gus 死是看的那部片子,不知道是不是希特勒在说的):

    I'm sorry. But I don't want to be an emperor. That's not my business. I don't want to rule or conquer anyone. I should like to help everyone, if possible. Jew, Gentile, black man, white. We want to help one another. Human beings are like that. We want to live by each other's happiness, not by each other's misery. We don't want to hate and despise one another. In this world there is room for everyone, and the good Earth is rich and can provide for everyone. The way of life can be free and beautiful. But we have lost the way. Greed has poisoned man's souls, has barricaded the world with hate. It has goose-stepped us into misery and bloodshed.

    We have developed speed, but we have shut ourselves in. 我们发展了速度,可我们彼此并不了解。Machinery that gives us abundance has left us in want. 机器产生财富,而我们缺衣少食。Our knowledge has made us cynical, our cleverness hard and unkind.知识使我们乖僻,我们的才智冰冷无情。We think too much and feel too little. 我们想得多而感受太少。
    More than machinery, we need humanity. 我们要机器,可我们更要爱。 More than cleverness, we need kindness and gentleness. 要有才智,可我们更要有仁慈。 Without these qualities, life will be violent, and all will be lost. 没有这些品质,生活是凶残的,一切都将失去
  3. 黑眼圈第十九观影日,加拿大导演史蒂芬·贝拉作品《美好生活》。 影片是好莱坞拍摄手法,讲述了小镇青年杰森困顿生活,烂桃花,和逃离的原生环境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总体观感还是比较闷的,这种生活就是让人感到无望和无力,要想振作起来也许迈出向前的这一步是最好的选择,尽管也挺难。 片中杰森照顾的老人是斯坦通,他演这种角色太合适了,那张老脸写满了故事。 杰森搭顺风车的那个男人提及的朱迪·嘉兰,是好莱坞早期的大明星,《OZ国历险记》演过桃乐丝。还有老电影院里放的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也都是黄金时代那段时间的人和事。(特别表扬下排片的小伙伴儿,本届开幕影片提及了卓别林,闭幕也提及了卓别林,算是首尾呼应吧,哈哈)。 影片如果没有最后的五分钟将会是非常无聊的片子,最后的一段话写的还不错,还有铺垫了整部影片的枪声,最后是射向了天空,稍微把片子压抑的调子扬起来那么一点儿。 一部并不太触动人的片子作为闭幕影片也挺好,平淡些,不会让人有烟花散去的感觉。 黑眼圈,明年见!

  4. 光光男的苦逼遭遇完全可以是个悲剧电影。只要简单地把影片前后几个镜头拿掉,还是很完整的。不过就是这简单的几个镜头直接改变了整体的论调。一个貌似是180°的反转。还好导演厚道的在开头便有个铺垫,并且最后生化的效果胜过很多义正言辞的苍白励志片,不然估计我还是得闲着蛋疼的吐糟。
    zooey带着光光男夜里捅自动售货机的情节不管是从实际操作层面还是表达的效果上来看都是成功的。当然我是属于看重实际操作的内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