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黑寡妇 Black Widow(2021)

简介:

    一部充满动作戏的间谍惊悚片。娜塔莎·罗曼诺夫/黑寡妇遭遇与她的过去相关的一场危险阴谋,将直面自己那些更为黑暗的经历。一股不惜一切要击倒她的力量袭来,娜塔莎必须面对自己在成为复仇者的很久之前那作为间谍的过往,和曾远离的破碎关系。

演员:



影评:

  1. 《复联4》有很多泪点,最受关注的当然莫过于钢铁侠的牺牲。

    但黑寡妇的牺牲同样让人意难平。

    更扎心的是,她不仅牺牲了,而且还没有葬礼。

    《黑寡妇》导演凯特·绍特兰对此的解释是,她和斯嘉丽约翰逊谈过这件事。

    斯嘉丽说黑寡妇不想要葬礼。

    黑寡妇太私密了,反正人们真的不知道她是谁。

    所以我们在《复联4》中所做的是让结局成为个人所感受到的悲伤,而不是一场大规模的公众倾诉。

    观众仍然不会在《黑寡妇》中看到任何大规模的情感告别,这样的东西不适合这个角色,所以仍然将展现个人悲伤的时刻。

    黑寡妇生前就总是一个人,去世以后还是一个人。

    安安静静地出生,安安静静地离开,仿佛从未存在过。

    作为一个特工,她是极其专业的;

    但作为一个人,她的一生就太让人心痛了。

    《复联4》没有拍人们为黑寡妇告别的镜头,于是导演用了一整部电影来向黑寡妇告别,整部电影就相当于是一场迟来的葬礼。

    黑寡妇之所以选择牺牲自己,保全鹰眼,起初我们以为这是出于两人的友情。

    后来我们得知《复联4》之后还有一部《黑寡妇》单人电影,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讲述黑寡妇这么做的原因。

    事实也的确如此,《黑寡妇》的确讲了这件事。

    但副作用是,看完《黑寡妇》再看《复联4》,更意难平了。

    两人的友情的确是黑寡妇牺牲的一个因素,但还有其它因素。

    当年黑寡妇想加入神盾局,而加入神盾局的最后一项测试,就是杀死德雷科夫。

    在这个过程中,德雷科夫的女儿安东尼亚也遇难了,这也成了伴随黑寡妇一生的阴影。

    顺便说一下,《复联4》中黑寡妇和鹰眼再次提到了布达佩斯,黑寡妇的反应是笑了。

    有人说这和《黑寡妇》的剧情是矛盾的,因为回想起布达佩斯的事,黑寡妇的反应不应该是笑。

    其实这里没有问题。

    《复联1》中洛基说过这件事,黑寡妇瞬间就破防了。

    我们知道黑寡妇是装的,是为了套洛基的话,但她并非完全是装的,也有一部分是她的真实感受,因为那时她仍然以为安东尼亚真的死了。

    直到《黑寡妇》中,她终于知道安东尼亚并没有死。

    而且最后她还解除了安东尼亚的精神控制,并且向她道了歉。

    虽然安东尼亚被毁容了,但黑寡妇让她重回自由了,虽然功过不能相抵,但她也尽力了。

    人生没有圆满,只要尽力就好。

    所以后来《复联4》中她笑是合情合理的。

    于是她再也没有遗憾了,可以无所顾忌地为拯救世界而献身。

    这是《黑寡妇》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是黑寡妇一直以为她被亲生母亲抛弃了,直到多年以后,她才从梅丽娜那儿得知,她是被红房拐走的,而且她的生母从未停止找她。

    就在黑寡妇重新产生希望的时候,紧接着梅丽娜就说,她的生母已经死了,因为她的存在威胁到了红房,于是被德雷科夫杀死。

    自从小时候被拐到红房开始,黑寡妇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20多年后,她终于有了他们的消息,这个消息就是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

    一股无力感瞬间袭来,她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她还没来得及见父母最后一面,他们就与世长辞。

    叶莲娜至少还可以给她上坟,而她甚至连给父母上坟都做不到,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他们被埋在哪里,可能性更大的是德雷科夫杀了他们后,随随便便就把尸体处理了。

    她身为地表最强团队的成员,她曾经和灭霸打过架,然而此时她却被父母双亡的事实按在地上摩擦,毫无还手之力。

    她最大的敌人不是灭霸,而是孤独,而是在今天她得知自己永远地成为了孤儿。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复联4》,你会觉得更扎心。

    红骷髅说黑寡妇的父亲叫伊万,这让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毕竟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亲生父母是谁,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知道,这难道还不够扎心吗?

    这还没完,还有第三层含义。

    《复联4》中,鹰眼的家人化成了灰,黑寡妇在日本找到了鹰眼,说他们找到办法了,鹰眼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鹰眼说:不要给我希望。

    黑寡妇说:抱歉没能早点给你希望。

    鹰眼这才同意跟着她走。

    这就注定了在沃米尔星黑寡妇会选择自杀,因为她承诺过她会让鹰眼一家人团聚。

    如果死的人是鹰眼,他们一家人还是无法团聚。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黑寡妇一起去沃米尔星的是鹰眼,而不是班纳?

    不仅仅是《复联3、4》几乎没有绿寡这条线,《黑寡妇》也是提了鹰眼、钢铁侠、美队、雷神、猎鹰、黑豹、蚁人,就是没提班纳。

    因为罗素兄弟说过了,绿寡完全是韦登一个人的主意。

    所以鹰寡应该才是官配。

    鹰眼的妻子叫劳拉,是鹰眼加入神盾局的时候,尼克·弗瑞给他安排的。

    也许在某个平行宇宙,尼克·弗瑞给他安排的妻子不是劳拉,而是黑寡妇。

    所以当她见到鹰眼的孩子的时候,她是那么地高兴,就仿佛他们是自己的孩子,她还称呼劳拉肚子里的婴儿为“小娜塔莎”。

    反过来,鹰眼女儿也很喜欢黑寡妇,因为她不问别人,特意问黑寡妇来没来。

    我们可以从黑寡妇和劳拉的对话得知,虽然其它复仇者不知道鹰眼有家室,但黑寡妇是知道的,而且她和鹰眼一家人关系还很好。

    后来灭霸打了响指,鹰眼的家人全都化成了灰,直接逼疯了鹰眼,他成为了浪人,跑到日本见到黑帮就杀,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活着。

    鹰眼是曾经有过家人,后来失去了家人。

    黑寡妇的经历更加曲折,她是有过家人,又失去了家人,又有了家人,又失去了家人。

    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红房拐走了,后来为了执行任务,和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假家庭。

    但她把他们视为真正的家人,因为她真的太想要一个家了。

    他们在一天之内拍摄了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和暑假。

    她知道树下所有的礼物都是空盒子,但她不在乎,她还是想把它们全都打开,因为在那一秒,她感觉到了真实。

    感觉到这个家不是假的,而是真的。

    感觉到梅丽娜真的是她的母亲,阿列克谢真的是她的父亲,叶莲娜真的是她的妹妹。

    虽然她重新有了一个家,但也非常短暂,这个家很快就解散了,他们下一次相见已经是20多年后的事了。

    《黑寡妇》的主题是“家庭”,并不是导演强行要谈家庭。

    如果黑寡妇的电影你全看完了,你会发现黑寡妇最渴望的东西就是家庭,而这也是她从来没有得到的东西,即便得到了也很快就会失去。

    去了鹰眼的家后,她看到了鹰眼的孩子,没过多久她就提到当初做绝育手术的事。

    因为她也想像鹰眼那样,结婚生子,家庭美满,但是她紧接着就想起自己没有生育能力。

    于是她就开始想,反正我都不能生孩子,倒不如成全他人,倒不如成全她最好的朋友。

    在沃米尔星,她已经预料到复联可能能成功复活死者,但她不希望鹰眼的孩子复活后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去世了。

    她知道做孤儿是什么感受,所以她不希望鹰眼的孩子有和自己相同的遭遇。

    她曾经有20多年没见过家人,所以她希望鹰眼的孩子能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成人。

    她在红房参加了毕业典礼,所谓的毕业典礼就是做绝育手术,所以她希望鹰眼的孩子能参加真正的毕业典礼,而且每一个毕业典礼都有父母的陪伴。

    她在一天之内过完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和暑假,所以她希望鹰眼的孩子的每一个节日、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

    她在圣诞节收到了礼盒,圣诞节是假的,礼盒也是空的,所以她希望鹰眼的孩子能和父母过真正的圣诞节,能收到真正的有礼物的盒子,然后拆开它们,发现里面是自己想要了很久的礼物。

    她是一个人长大的,所以她不希望鹰眼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长大。

    她从没得到长久的家庭,从没感受到长久的父爱,所以她不希望鹰眼的孩子失去家庭和父爱。

    她付出生命,只为成全鹰眼,成全鹰眼的孩子。

    因为鹰眼是她最好的朋友,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友情,上升为了亲情。

    至于鹰眼的孩子,他们就像是她自己的孩子。

    而她的心愿,就是让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他的孩子,同时也是她的孩子团聚。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她是无私的,她的人生是残缺的,所以她希望鹰眼的孩子能人生圆满。

    她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只为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生。

    某种角度上,她也是幸运的,她从没体验过长久的家庭,没体验过长久的父爱,没体验过像普通人那样,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成人,而鹰眼的孩子替她体验到了。

    她从未实现的心愿,他们替她实现了。

    《复联4》最后,鹰眼如愿以偿和家人团聚了。

    看到这一幕,她应该能含笑九泉了吧。

    电影以黑寡妇去劫囚结束,她是笑着离开的。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她了。

    感谢导演让黑寡妇笑着演完最后一个镜头,毕竟她在那边也不希望我们哭丧着脸,而是笑着和她告别。

  2. 7.9日IMAX刷完。

    对于复联四寡姐身死,当时的意难平让我对《黑寡妇》的单人电影产生了过高的期待。

    以至于观影结束,在理智和情怀里一时难以找到支点。

    本片不是大家所期待的黑寡妇的起源电影,甚至不能给迟暮的英雄一个配的上的精彩故事。

    说白了,一代MCU黑寡妇,做起了工具人,用一部电影的时间来引入二代黑寡妇。

    下面进入吐槽,有剧透:

    1.出现的布达佩斯梗,原以为在这部电影里能够还原一下当年的惊险,结果,就这?

    布达佩斯任务承载着寡姐和鹰眼的友情,迪士尼就不能做个人给我们粉丝发个糖?再给个最后机会升华一下两人友情?

    所以这部片子告诉我们,布达佩斯其实就是个失败任务,还给了寡姐一个前作里从没有提过的心魔。

    2.亲情

    是不是西方人对亲情的定义就是这么的浅薄?

    看不出这三位天降的家庭成员在娜塔莎的心里有什么羁绊或者纽带。

    寡姐脱离红房子那么多年,也没有寻找过她的假父母假妹妹。假父母在二十年里的时间里也对这两个小姑娘不闻不问。

    编剧和导演为了圆这个Family桥段,能不安排一点让假父假母在这漫长的二十年里寻找解救寡姐寡妹,哪怕是关心她们的桥段。

    从电影里只能看出假父更加关心和爱护素未谋面的美国队长,假母怕是对自己家的猪还要比两个女儿上心。

    看到最后寡姐说她有两个家庭的时候,我真觉得小姑娘太可怜了。

    3.反派

    依然是“就这?”

    一部电影的精彩与否,反派是否出彩也是重要的元素。

    可是这部电影里的反派,我就想说你们是干嘛的。

    红房子在之前的电影里,被描述为前苏联的特工组织,从文化教育,精神上洗脑到学习各种格斗技能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洗脑啊洗脑!!!

    结果科学家的小喷雾喷寡妇们一脸!

    就觉醒了?

    老子不干了?

    寡妹可是六岁就被带近红房子被洗脑的特工,结果也是轻轻一喷

    好的我觉醒了。

    ?????????

    一个人从小被灌输的三观,就这么毫无铺垫的一喷没?

    再说Boss和模仿人

    虽然我没get到寡姐一家的亲情,但我明显感觉到了boss对他女儿的爱啊!

    布达佩斯任务只有女儿才能引boss出现。

    女儿被炸以后被他救出,打造成了超级英雄模仿人。甚至办公桌上都是女儿的照片。

    而且积极想要弄死把女儿毁容的寡姐。

    这么一看,父爱如山啊!!!

    反观寡妇寡母,hello,你们谁啊?

    模仿人:

    这个boss真就是搞笑的。

    到最后战斗意志也是一喷没?

    在没有任何铺垫她对父亲的所做作为反感的情况下,一喷没真的就是侮辱观众智商了。

    凭什么啊?

    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把我炸的毁容,毁我童年,又杀对我不离不弃的老爹,甚至毁我事业?

    就一喷没了?

    就这????

    4.小细节

    一群俄罗斯人在养猪场用俄罗斯口音说着英文。

    明明你们在片头一点口音都没呀!!!

    算了,吐不动了。

  3. 就不详细讲述全片,单挑两场戏来说下这部影片的核心缺陷。一场是很多人或许没放眼里的追捕戏,一场是比较受瞩目的黑寡妇与模仿大师的第一次作战。在我看来,这两场戏暴露的问题是一样,即影片不懂得制造必要的戏剧张力。我是感到相当疑惑的,虽然以往漫威经常被吐槽这有毛病那不行,但必要的娱乐性与观赏性是持续在线的。但这部影片简直垮到让人怀疑漫威影业就是在挂个名帮圈钱。可能也是因为此前有三部极为无趣的漫威剧集在先,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不算特别意外。而第四阶段的前景就目前的质量来看,并不太乐观。


    影片在开篇不久设置了一场2分钟的追捕戏:国务卿罗斯针对娜塔莎发起追捕,本以为大功在即,却发现扑了个空。它一方面展现了黑寡妇在内战后的不易处境(交代现况);同时须利用双方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来制造戏剧张力(赋有谍战电影一贯的悬念感与氛围);让观众重新看到这个角色机敏过人的一面(塑造角色)。

    虽然这段情节看似简单——无非就是一个人去抓另一个人然后被对方溜了,可真正要把它拍好需要主创对视听调度有着极其到位的把控,得让观众相信:一股威胁正逼近我们的主角(引导预期),随后惊讶地发现威胁早已被主角机智破除(推翻预期)。若是创作者把控到位,观众会(在预期被引导时)绷紧神经为主角捏把汗,然后(在预期被推翻后)惊呼主角机智;若是不到位,观众只是坐在椅子上干巴巴地等着看追捕方扑空,等着这场戏演完好提早进入到下个场景。

    《黑寡妇》即是属于不到位的那一种,因为它没能够制造出让观众为主角深感担忧的巨大威胁。尽管影片又是搬出罗斯,又是展示一队又一队的人马枪械,但矛盾双方的力量在观众心中并没有达到必要的平衡,或是让人相信敌方可以压制我方,从而让观众缺少一种不安的情绪。

    虽然观众心里都清楚,娜塔莎并非雷神或是惊奇队长那样的超能战士,也是凡人之躯,可被这些枪弹伤害,但是过去一系列漫威电影已经让黑寡妇在观众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而这种情感总让观众愿意无条件相信她甚至赋予无比的信仰值:她可是一个复仇者呀!无法看见或相信潜在的矛盾冲突,导致观众并没有因为追捕的到来而担心娜塔莎的安危(引导预期失败),也不会因为娜塔莎早已逃之夭夭而感到惊叹(推翻预期失败)。它反而可能令人产生一种疑惑:就凭这点火力来抓黑寡妇,是看不起复联,还是看不起观众的智商?

    于是在推翻预期的那一刹那,影片并没能制造出多么强烈的戏剧效果。未感受到威胁临近的观众也没有因威胁的解除而松了口气。观众的反应更像是:害,也就只能这样演了。


    这场戏拍得好该是什么样?眼前其实有一个可参考的现成案例——电影《碟中谍5》。

    同样在开篇不久,CIA下令对IMF特工伊森·亨特进行追捕。这场戏本质上与《黑寡妇》所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引导观众预期(有人要抓到我们的主角了) ,随后迅速推翻预期(敌人扑了个空)。

    之所以《碟5》是成功的,就是因为它清晰地展示了威胁是如何一步步逼近我们的主角,让观众以为亨特摊上了大麻烦,从而顺利引导并推翻预期。

    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明明矛盾双方的力量并未达到此前所述的必要平衡,为什么观众不认为罗斯能威胁到一名复仇者,却相信CIA能伤害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阿汤哥?

    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前面提到,观众总是无条件相信甚至神化一个自己熟悉的角色,而《碟5》创作者正是意识到了这点,已经提前削弱了伊森·亨特在大家心中的主角光环。回忆一下,在这场追捕戏之前,我们的主角经历了什么?

    在刚刚做完任务、以为自己最安全且最放松警惕的时候被敌人捅了一刀,虽死里逃生却也孤立无援。这样的故事编排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元气大伤的英雄人物,明白此时的他难以承受过多的压力。若是一头狮子伤得够重,即使只是一只老鼠也能搅得它心神不宁。所以此时此刻,即便只是“区区”的CIA,观众也相信阿汤哥可能会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而当后来发现威胁早已被解除时,观众一方面惊叹亨特这个老奸巨猾真是牛逼轰轰耍了自己耍了CIA,一方面也为安然无恙的主角松了口气,重新恢复起对他的超高信心。可以说整部片的故事编排是相当精准用心的,它知道要让观众的情绪在观影过程中有起有伏。

    而《黑寡妇》在追捕戏之前都干了些什么?

    15分钟的family回忆戏

    这样粗暴的故事编排显然是创作者对故事理解不够到位所致,简单地认为叙事就只是在把每个事件一一成列出来:既然这个说完了,那咱们就开始说那个吧。这就导致追捕戏失去了应有的戏剧张力,在片中存在的意义只是提醒大家:嘿,咱们这片是接在《美国队长3》后头的,我都特意让罗斯露面了,你们要记得啊,别搞成《复仇者联盟4》以后了。

    第二个便是追捕戏本身的视听把控。两部影片都在一开始都给观众展示了三个视角:追捕领头、追捕执行、被追捕对象。《碟5》将视角主要扣在追捕执行(突击队)与被追捕对象(亨特)身上,努力制造出双方处于同一空间的欺诈效果。通过运动的镜头、频繁的剪辑和声效(亨特的喘气声),创作者让观众看清楚了这次行动中的每一步,让观众深信威胁临近(预期引导完成)。

    可《黑寡妇》却把视角主要放在追捕领头(罗斯)与被追捕对象(黑寡妇)身上,只是让观众了解一些无关紧要的对话:“噢,求你别抓我”、“不行,你是逃犯”。这种矛盾双方之间的不必要互动淡化了威胁的存在(预期引导失败),使得谍战电影应有的悬念感与氛围荡然无存。

    虽然追捕戏只在2小时电影中占据不起眼的2分钟,但它却足以展示一个创作者的能力与态度。若认为以上还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且来看影片的反派设置: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同样错误的重演。只是这次把问题暴露地更明显。


    我们看到在夜间移动的娜塔莎忽然被一股莫名而来的敌人攻击,然后与模仿大师进行了几回合的切磋,随后逃亡。虽然上演了一场正反派之间展开的战斗,可它又一次犯了个同样的错误:未能让观众感受到威胁的临近以及解除。失去了戏剧张力使得这场戏变成让两人为过招而过招。以至于它最终又上演同样的结果:让观众干巴巴地等着这场戏演完,好提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而不是让人沉浸与享受着这场戏本身,期待主角如何应对敌人、如何从威胁中逃脱,以及期待主角和反派的下一步行动。

    同样,用一个成功案例举例说明——《美国队长2》中的冬兵。我们亲爱的尼克·弗瑞同志本来开着爱车悠闲地在街头晃荡,忽然间遭遇一股莫名而来的袭击,随后边打边逃祈求保命,却还是在路上遭遇冬兵同志的围堵并险些送命。

    为何这个设置是成功的呢?首先,尼克·弗瑞所遭受的第一击打乱了观众的心绪,让人初步感受到威胁的来临:我堂堂神盾局局长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袭击,什么情况?威胁从何而来?

    由于对局长的高度信任,观众即便不知道答案,却也会迅速恢复镇静,相信这位同志能扭转逆势。尼克·弗瑞也不让观众失望,死里逃生,逐一冲破重重障碍。

    到这,这场戏本身已经可以说得上充满很强的观赏性,因为观众在创作者有意制造出来的一片混乱之中感到深深的不安,并期望尼克·弗瑞的种种应对。

    但创作者也没有就此罢手,非常聪明地让我们的反派角色冬兵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给尼克·弗瑞带来了几近毙命的一击。这让刚刚才找回安全感的观众又一次感受到了威胁的临近。

    尽管尼克·弗瑞逃到了美国队长的住宅,但冬兵很快追来,再杀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虽然这个角色到目前为止都没给观众上演过一场激烈的格斗,但他已经在大家心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严形象。谁今后看了他不感到危险,不为我们的美国队长担心受怕?毕竟连复仇者的创始人都被整得半死不活。

    反观《黑寡妇》,你不会因为寡姐驾驶的车被炸翻了好几圈并一头扎到桥边,就担心主角就此坠入河里;不会因为反派忽然出场就认为主角有了大麻烦。因为不恰当的设置导致必要戏剧张力的缺少,观众只是在等着看寡姐赶紧从车里爬出来,盼着她尽快和模仿大师切磋两手,盼着双方赶紧打完散场。不管模仿大师挥了多少拳,不管我们的主角被踹了多少脚,观众始终没有从中感到明显的压迫感。

    当冬兵的面罩被摘下时,观众与主角的心情都变得复杂起来:对方依旧是一股可怕的威胁,可自己有不忍心对他狠狠下手。于是当美国队长和冬兵于第三幕相遇并展开对决时,那是一个情绪无比强烈的时刻。

    可模仿大师这个角色在大家心中什么也不是。当其真实身份曝光时,观众有看《美队2》时那种复杂的心情吗?它的第三幕点燃了大家的情绪吗?

  4.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007:Quantum of Solace(007:至少的宽慰),哪怕它给予了粉丝一些宽慰,也只是一份至少的宽慰。

    娜塔莎在复联4里的死很廉价——明明对Vomir所知最少,还派两个最弱的去……加之为了把全部的情感集中贡献给小罗伯特·唐尼,娜塔莎没有葬礼。对于真心爱护角色的粉丝们来说,这些都是意难平。现在等角色死了以后才推出个人电影,粉丝们觉得你在卖情怀因此希望获得一些体面点的操作和补偿不过分吧?抱歉,它没做到。也许主创会说,这是个人电影,不要其他角色参与以免被说蹭热度,但我觉得如果影片里能有如史蒂夫、山姆、克林特的参与,或者至少在彩蛋里能给娜塔莎一个体面的葬礼,哪怕其他成员不出现,只让那些存在于复联4背景故事里被娜塔莎收养的孩子们出现也是好的,但结果只有一排孩子们送上的礼物聊作代表以及一个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人定期维护的墓碑……我真的觉得娜塔莎好惨!不用像《红雀》里那样赤裸裸地呈现观众也已经知道她很惨——一个从小被间谍组织非人道训练与摘除生育器官的女孩儿。现在个人电影里她又以最沧桑的面孔挨最毒的打,虽然嘴上说自己有两个家,但一个家的成员在内讧,于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命题里不出现(史蒂夫在对抗冬兵时、承受佩姬去世时她在吧,克林特在失去家人时她也在吧……她的个人故事里为什么就不能哪怕有一个战友像她那样不离不弃呢,这个故事明明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样貌),而另一个家的成员明显是一次性的,莫名地来莫名地走,最终她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的意难平还是在那里……她值得被更温柔地对待。

    平心而论,影片的质量不差,这也是为什么我打了4星,但它的背景、处境和意义太杂糅与特别——它是超级英雄电影史上第一部既是起源又是完结的电影,也只有IP文化扎实的MCU能搞出这样的作品。作为起源,它要交待角色的动机,给角色内心最深处的命题(自我认同与归属)埋下线索,作为完结,它要把之前电影里挖的坑填上,对线索作出回应,完成人物弧光,同时不能和之前电影里呈现的形象发生冲突。显然,编剧将娜塔莎自我认同和归属关键词放在了复联4里她所说的“家庭”上,而且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所谓“圣约之血浓于子宫之水”,这些年有太多电影聚焦“we are伐木累”的主题了)。

    “快去买手办”

    这本来是一个极好的命题设计,自然,复联就是对娜塔莎童年家庭缺失的最好补偿,但一方面内战里这个家庭崩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演员片酬……因此复联其他角色不能出场,使得填坑的回忆部分和自我归属部分都没有老面孔扶持(罗斯将军你不算,爱死死去),于是便只能增添之前从未提过的新人物、新设定来完成对既有命题的回应,于是娜塔莎在复联之外凭空多了一个原生家庭(还多了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男闺蜜),而为了给这个家庭设计冲突,红房子居然还在,兵力还挺强(那这些年她们干嘛去了)……然后剧情主线就设计成了半路得知红房子还在,为了挫败红房子顺便聚集了原生家庭,然后顺便地达成了原生家庭的和解、顺便地解决了内心的罪恶感(which by the way其实和主线没任何关系),然后这个过程里娜塔莎发现崩了的家庭是可以救起来,于是打算去监狱救人……但我们知道,后来复联两位家长和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娜塔莎……而本片中这些新人物、新事件在MCU前后故事线里是个什么定位根本不用管,于是我也就真的不关心这些新出现的人物和情节怎么发展……要不是皮尤憨萌可爱且在彩蛋里和瓦伦蒂娜女爵一起出现,喻示着她之后可能会常驻,这个完结篇真的就是个因为最合适的角色来不了所以整了个临时班底一次性用完算逑的货了。但这样一来,这部电影推出二代黑寡妇叶莲娜的目的就更昭彰了,更显得功能性盖过了故事性,这在复联4的廉价死与意难平之后,更容易惹人反感。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存在的不是时候,以及为什么这部电影成了MCU第三阶段以来第一部在映前遭遇大量差评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007:Quantum of Solace(007:至少的宽慰),不仅因为欧嘉·柯瑞兰寇是里面的邦女郎,大卫·哈伯也参演过,蕾切尔·薇姿更直接就是丹尼尔·克雷格的妻子,片中还出现了《007:太空城》的片段,也因为那部电影同样是为了未完的故事,强行接续了一堆完全没有记忆点的一次性人物和事件,最后成了007系列最无存在感的一部。当然Quantum of Solace这个短语用来形容这部电影也很贴切,《黑寡妇》这部电影哪怕给予了粉丝一些宽慰,也只是一份至少的宽慰。

    【微信公众号:开至小路】

    ====================

    本来想着另开一篇,但还是就写在这里吧。

    超级英雄的完结篇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种悲哀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多情剑客无情剑》古龙

    在IMDB上用superhero检索,可以搜到5329个结果,但老实讲,这么多作品和角色,真正意义上有完结篇的没几个。超级英雄就如同侠客,其结局无非两种,成功或成仁。成仁则须杀身,功成则可身退,前者如乔峰郭靖,壮烈不朽,后者如杨过张无忌,温柔浪漫。当然作为超级英雄电影来说,后面这种情况里还可单列一种情形,就是“成功只是阶段性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一共是三种情形:1.死;2.隐退;3.继续。

    自1978年以来的现代超级英雄影视里,真正够得上第1种情形的只有扮演金刚狼17年的休·杰克曼和扮演钢铁侠11年的小罗伯特·唐尼。不过钢铁侠的完结不是在其个人电影里。当然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版X教授也在Logan里退场,但鉴于詹姆斯·麦卡沃伊版作了无缝衔接,角色的独一无二性被剥夺,情感分量被大大稀释。至于CW版绿箭侠这里不提了。实现第2种的有克里斯蒂安·贝尔版的蝙蝠侠和克里斯·埃文斯版的美国队长。采取第3种模式的,在MCU之前那个三部曲真的就是三部曲的时代,单人电影能拍到第三部的只有托比·马奎尔《蜘蛛侠3》和韦斯利·斯奈普斯《刀锋战士3》,像地狱小子、恶灵骑士、神奇4侠甚至后来的超凡蜘蛛侠都只能撑到第二部。这样比较看来,一个超级英雄角色能被同一演员长久演绎,且能在个人电影里退场,无论对于角色还是对于演员来说都真的是一份殊荣,因为只有当这个角色和演员真正做到合二为一,观众普遍认同,且作品质量、商业运作、演员私德都达到一定水准,才能经过时间考验最终获得这份殊荣。

    因此,《黑寡妇》很特别,我甚至觉得作为个人电影它可以单列成第4种情形。斯嘉丽·约翰逊演了这个角色11年。它是完结篇,但死亡发生在之前的复联4里、墓碑出现在片尾彩蛋中,所以退场的仪式感被分割得很碎。同时它又承担了讲解起源故事的功能,却又是通过在【偶然撞上】的新事件里用回忆和解释性对白来完成。所以两头都不圆满。

    当然最不圆满的还是这个故事。我之所以用【偶然撞上】来形容,就是因为假设复联没有发生内战,娜塔莎不需要逃亡,犯不着让男闺蜜把布达佩斯安全屋的邮件带过来,那她怎么摊上这摊子事儿?同理,叶莲娜是咋想的?还指望复联端掉红房子?她既然觉得娜塔莎不会来布达佩斯安全屋,那她把解药寄到安全屋作甚?整个解药从安全屋带到娜塔莎手上然后又被娜塔莎带回安全屋的故事线纯粹只为了让模仿大师登场秀一波突袭。然后,既然娜塔莎认为红色守卫可能知道红房子的所在于是去营救,说明她知道这个曾经所谓的“父亲”就在监狱里,所以她就一直放他在里面待着?说明他们之间也没什么感情嘛。然后刚好,之前她完全不知道还活着的“母亲”,经过一番短暂谈话,被她“策反”了;然后又刚好,曾经被无辜波及的Antonia原本一直是内心的刺,现在她没死,而且还被她禽兽不如的父亲给改造了,相比之下,被娜塔莎毁容的罪恶和他父亲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了呢……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了:没想清楚怎么办的妹妹打算找姐姐,但找到姐姐纯属意外,姐姐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找妹妹和爸爸,能遇见也是意外,然后意外发现红房子原来还存在、妈妈原来还活着,甚至姐姐这些年没被红房子暗杀只是因为红房子怕被索尔一锤子端了(所以复联组建之前那些年Dreykov是在养伤吗?)一家人通过对话解开心结是意外收获,更大的意外收获是发现原来当年害死的无辜小女孩没死,且相比于娜姐姐她更恨她爸爸,所以干掉她爸爸是一举两得——虽然她爸爸这些年并没有主动惹姐姐,要去干他纯粹是路见不平;虽然娜姐姐其实也不清楚把她爸爸干掉后Antonia会不会一样恨自己……

    有人说本片像美队2,确实。但最大的区别是,美队2里主角一行身在局中,连史蒂夫未知的一段过往都是这个局的一部分,于是主角们设法发现真相实现破局,过程里悬念的营造是自然的。而本片更多是情节推着角色走,因此会有人说这部电影里娜塔莎存在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