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美食家》作为关于美食的节目/剧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国内《舌尖上的中国》是以食物的制作过程为引子,娓娓道来中国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日剧《深夜食堂》是深夜食堂为引子讲述了夜间吃饭的人的故事,前者拍摄食物的制作过程,后者拍摄吃食物的人的故事,两者都有大量的素材可以用,而《孤独的美食家》,既没有食材的制作过程,又没有关于食物的人的故事,基本上大量的篇幅都在拍摄大叔一个人吃,是的,就只是大叔吃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吃东西有什么好看的”,我却看得津津有味。从一定程度说,《孤独的美食家》要比《舌尖上的中国》和《深夜食堂》难作许多。
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咀嚼和吞咽,大叔也不例外,那么《孤独的美食家》靠什么吸引观众呢,靠文案。我简单记录了第七集《羔羊肩肉和羔羊排》和第八集《辣椒煮起司和辣椒炒腊肉》的文案,前者有“茴香盐犯规了,肉的世界居然还存在着这种美味”“我是大灰狼,袭击羊群的大灰狼,野生的血液正在吃肉饮血,吸尽骨髓”“羊肉的金字塔能补充能量”,后者有“辛辣的对岸,有幸福在等待”“好了我做好思想准备了,毛孔全开,我好像听到了流汗的声音”“捆绑在一起的红色刺激,甘甜和辛辣在口中发生激烈的斗争”“辣椒是国王,所有的食物都围绕着辣椒转,现在我体内的辣椒转变系统正在运作,从天动说变成了地动说”“虽然辣但停不下来,就好像中了不丹的魔法”“胃在叫好,不丹对辣椒的爱,照亮了每一寸食物世界”。从这些简单的摘抄中可以发现,《孤独的没时间》有相当厉害的文案,这种描述打破了大叔和屏幕面前观众的壁垒,即使我们没有品尝到食物,却可以通过文案感受到食物的活力和风采。还有一些高频出现的表述词,例如“太感动了”“筷子停不下来”“和米饭绝配”“好吃”“绝妙”“感觉很开心啊”,配合大叔灵动而真实都表情,让我们沉浸在食物的世界中。
《孤独的美食家》如何表现大叔的孤独?第一,大叔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身边没有什么朋友,连家人这种亲密关系的人物都被处理了,也就是说,大叔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角色,并没有被血缘关系、工作关系的束缚。(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大叔是孤独的,他穿行于不同的城市中,一个人吃饭。而我们眼中的大叔,是幸福的——食物治愈了大叔,同时治愈了屏幕前的我们。《孤独的美食家》开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受时间和社会的限制,幸福得填饱肚子的时候,在那短暂的瞬间,他是随性而自由的,不被任何人打扰,毫无顾忌地吃东西,是一种孤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好的治愈。”其二,与大叔沉默寡言的人物形象相反,大叔的内心活动极其丰富,这种内心活动的丰富反射着他的孤独。
《孤独的美食家》有几点成功的要素以及几个需要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选角。大叔是这部剧的不二之选。太年轻的人品不懂美食,太年老的人味觉下降,食欲不振,也不能淋漓尽致展现食物的美妙,大叔这个年纪卡在正中,他很能吃,对食物充满了热情,他的年龄决定了他已经品尝过很多美食,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大叔是一个正经的人,正经中又透露着一丝呆萌。大叔这个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他似乎对除了食物之外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吃饭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人物选对了,这部剧就成功了一半。就人物造型来说,大叔常常穿着西装打着领结,拎着公文包,一幅板板正正的模样。穿着运动服吃饭过于随便,穿戴华丽又显得太过招摇浮夸。大叔的造型和刚刚好,西装造型一来反映了食物是他工作之后的慰藉(西装象征着工作),二来穿着西装吃饭似乎暗合着大叔对食物的尊敬。就人物表情来说,大叔的表情拿捏得非常到位,流露得非常自然。他的表情丰富却不做作,生动的表情与内心丰富的独白完全契合。
其次是配乐和仪式感。第三集《羊羔汉堡肉与蔬菜古斯》是异国风情的美食,选用了颇有特色的民族风格的配乐。第四集《三星葱炒肉和红糟排骨》里面有三四道菜,每一道菜选用了不同的配乐。该剧仪式感的处理也很好,每当大叔工作完饿了的时候,都会有特写镜头:“我饿了。”然后“咚咚咚”三声,分别是中景、全景、大全景。这是仪式之一。大叔吃饭前,每一道菜都会用全景展示并出相应的介绍字幕,字幕介绍完之后,移镜头(可上下平移也可左右平移)特写这道菜。这是仪式之二。而当大叔吃饭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再拍摄食物了(也有大叔夹菜或喝汤时跟着食物的摇镜头),拍摄大叔吃饭的表情,独白他丰富的心里活动。
还有许多零碎的点。比如食物咀嚼时的声响被放大了,有些青菜比较脆,我们可以听到动听的咔嚓声。拍摄大叔吃饭时多采用正面、侧面拍摄,近景、中景较多,仰拍镜头非常多,个别全景镜头中大叔位于画面一角,重在展现饭店的环境。前景的设置比较丰富,有时候用其他顾客当做前景,有时候用水龙头当做前景(如《九绘定食和鱼生冷茶泡饭》)。
看了《夏目友人帐》和《孤独的美食家》之后,十分佩服日本人的治愈能力。看了《孤独的美食家》,确实有了想要好好吃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