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觅得口粮而甘愿爬上九米高树,埋伏许久再一跃而下的雌性花豹,像极了彼时为了一碗好吃的烤冷面在苦哈哈扮了一天怂货打工人之后,倒三趟车跨两个区也不嫌麻烦的我。
为了在极度干旱季节里能争得石头缝里的一口水给孩子续命,冒着被挠被打的危险也要插队的狒狒妈,像极了小学时替我向无故找我茬的班主任英勇出击的我妈。
只为了彰显自己身为雄性的英武伟岸,甘愿为了交配权而斗至最后一口气的欧亚大草原上的高鼻羚羊,像极了酒吧里耍帅非要请姑娘一杯酒的一部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哥哥们。
2024年7月20号周六下午的这场《地球脉动:极境生存》,也是纪录片《地球脉动》系列的首部大电影,明明在看着努力适应凶险的环境中勉强求生的可爱动物们,但又像在看一个个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努力求生的人类。
从浩瀚深海底部头戴毒刺的虎鲨宝宝,到极地旷野里将团队协作精神运用到极致的口哨吹的比我好太多的豺兄豺弟,这片子说是历时五年才得见真颜,等候的时间真是值得。
回头看看家里那二位吹着空调,等着我将肉肉拆得细碎再喂到嘴里的两位狗公主,再对比下愿意为了觅食在脏水塘里潜伏伪装几天几夜的鳄鱼小姐姐,嗯,果然逆境中长大的孩子,抗压能力和求生智慧都强太多了,那种不努力就得饿死的危机感是家生崽们永远无法体会的。
面对着这一年热过一年又一年冷过一年,一年难熬过一年的地球,且由于谋生艰难而被我们称为草台班子的糟烂世界,却被觅食求生更为艰难却并不因此而退缩而放弃的动物们当成天堂的极端环境。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果然还是一念之间的事儿,是不是?
真巧啊,在看电影的前几天,刚看完《看世界》杂志的2024年第12期那篇文章「极端天气加剧,气候难民何去何从?」极端天气加剧造成的人类难民和动植物难民,完美契合上了。
生在城市的我们,可以在下班路上抱怨着热到爆炸,再火速冲回家打开空调,已经觉得回家这一路辛苦无比。但,有越来越多人根本没机会在热浪中享受空调凉意,而是要背上行囊,不是为了寻找诗和远方,或者寻找星辰大海,而是为了寻找新的栖身之所,只能背井离乡。
从气候移民到气候难民,不单单要考虑的是‘留下还是离开’的问题,原来他们需要面临的困境还有:虽然祖屋难舍,但为了生存,只得离开。虽然会因此失去旧家园,但更恐惧的是可能会因此冒着文化中断的风险,失去承载他们独特文化的建筑。to be or not to be?怎么选?
有研究指出,到2050年,受极端气候的加剧所累,全球或许会诞生15亿气候难民。去年亦有专家指出,喜马拉雅地区的40%冰川已经消失殆尽了。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到2100年,一半的冰川都会消失。身为80后的我,也许是看不到这名场面了。
如果你对这些数据无感想的话,再来看看这些:联合国难民署统计过,2008到2016年间,平均每年有2150万人因为洪水、风暴、野火和极端气温等天气相关事件导致流离失所。
还有这些:2019年的非洲东部国家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灾,1200万人因为饥荒之苦导致部分人逃离家乡;2022年有100多万索马里人因干旱而成为难民......
问题在于,气候难民和同样因环境愈发恶劣导致觅食艰难的野生动物一般处境堪忧,因为气候难民并不享有和战争难民同等的受保护地位。而且,他们的难民身份还会被故意忽视,不仅人权得不到保障,还面临被驱离的风险。
好在电影里仍有希望存在,飞鱼的滑翔时速能达到50公里,在它们面临鲨鱼攻击时跃水而出飞向天空逃命。大翅鲸一边一口吃掉上万条鲱鱼,一边又制造粪便给鲱鱼做为食物进行爱的供养,解决人类制造的过于细密的鱼网几乎将鲱鱼一网打净的绝种局面。
愈发艰苦的环境逼着动物们进化求生,愈发激烈变化的环境逼着动物们反哺疗愈地球环境,就连无感情无智慧且不擅游泳的小螃蟹,亦会得在海面上塑料垃圾横行的局面下学会适应环境。
沙尘暴频发,龙卷风频发,蓝色平静海面上的不和谐白色垃圾污染,日益减少的各类生物,被一条车来车往公路分割了的黑猩猩栖居地......这草台班子的糟烂世界是人类造成的,但我们在城市里假装岁月静好的同时,大自然中的各位在替我们帮地球缝缝补补,负重前行。
极端气候加剧的当下,也许应该问的不是「这地球究竟是危险的天堂,还是完美的地狱?」也许该问的是「如果那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你是当真的在喊的,那这责任该怎么负,从哪一件小事做起?」为他们为它们亦为了我们。
2024.7.13 观看了《Earth planet 地球脉动》点映场。 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地球系列的纪录片一直在视频平台断断续续地看。搬上大荧幕,评价就是“震撼”,画面在大屏上太美了。 这部纪录片剪辑了几种生物的故事场景,印象深刻的有:两层楼高跳下来捕猎的花豹;会隐藏自己的鳄鱼;为了交配权打架的高鼻羚羊(第一次认识这种动物,真可爱呀);旱季为了能喝上一口水让自己和宝宝活下去的狒狒妈妈;为了孵蛋给自己制造密室的犀鸟(这段非常好奇是怎么拍摄的);被风暴淹没巢穴的红鹳(火烈鸟);幸运的小虎鲨;会发出哨子声的豺团队作案; 借着红海龟后背生活的小螃蟹 飞鱼;在人类居住区附近觅食的黑猩猩;便便能够修复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鲸鱼… 每种生物都在努力地活下去,而人类的生活也在改变着环境,使得自然界的生物面临了新的挑战。 缤纷炫彩的地球风光,高清拍摄的珍贵动物生活场景,值得在电影院观看。 珍爱大自然,爱护环境~
好喜欢全片快结束的时候出现的这个词,完美描述了我们生存的地球的状态~
周六早晨九点档,商场还没开门,影厅的空调也没来得及开,但丝毫不影响一个半小时愉悦的观影体验。
按顺序整理一下出现的地点和动物及场景,不一定全面但尽力了~(有剧透)
(可以看出影片还是有自己内在的结构,一般都会用一句提纲挈领的话展开下一段类似的情节)
“only the exceptional is victorious”
主要讲狩猎活动
· 北极狼 vs. 麝牛
· 高鼻羚羊(争夺交配权:雄性鼻子越大越能吸引雌性/头顶灌木令自己看起来气度非凡)
· 非洲稀树草原的狩猎(雌性花豹躲在树间等待羚羊到来)
· 斯里兰卡东南部(沼泽鳄的陷阱 vs.斑鹿)
· 纳米比亚埃龙戈地区(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豚尾狒狒为了幼崽插队喝水
· 阿拉伯鲁卜哈沙漠:沙丘的歌唱
“where life is abundant,competition and confront are never far away”
讲各种各样的竞争
· 红眼蛙求偶季
· 婆罗洲冠斑犀鸟:用蝙蝠当礼物维持感情,(巨蜥要吃鸟蛋)筑一个坚固的巢
· 角蝉独特的交流方式:振动身体,通过依附的植物向外传递信号(人耳听不见)~“掌握了在保持低调的同时与同类联络的能力——在雨林中十分重要”
· 豺:用吹口哨交流,捕猎斑鹿
北美西海岸巨藻林
佛氏虎鲨vs. 巨坚鳞鲈/眼斑鳗狼鱼/皱唇鲨/扁头哈那鲨/扁鲨
(佛氏虎鲨幼崽的毒刺使它在扁鲨的捕猎中全身而退)
· 大青鲨vs. 产卵的飞鱼(飞鱼太美了)
·漂浮蟹抓住渔网,在红海龟身上搭便车/交配
“animals find paradise on the most unlikely places”
尤卡坦半岛(海水太咸):加勒比红鸛 vs. 风暴
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 戈壁沙漠:雪豹(难得一见的家族生活)
人类与动物的交界处生存竞争更加激烈
· 乌干达黑猩猩 迁徙 菠萝蜜(菠萝蜜的英文是jackfrui,词源如下:
动物与人类的新型关系:破坏/扩张领地
· 大翅鲸 vs. 鲱鱼过度捕捞
出人意料的结果:
大翅鲸排出大量粪便,富含铁元素
使得浮游植物以超出想象的规模繁殖
而这些浮游植物正好是鲱鱼的食物
鲱鱼也能吸引更多的海鸟
鲸鱼正在帮忙重建这个天堂
“rejuvernating the environment”
浮游植物像大树一样吸收大气中的碳
鲸类数量在增加
如果能够恢复到捕猎以前的水平,则相当于多种了300亿棵树
最后这句非常动人:“nature never fails in surprising us”
全片画面精美,音乐动人,解说平实又不失幽默(除了一些动物名称比较专业之外,其余用词都不难,很适合拿来在影院做听力),观影过程愉悦又长见识,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纪录片走进影院。
七夕节?去看了## 。出发去影院之前,某人提议要不要去吃鳄鱼肉,这是个看这个纪录片的很好的引子,因为片中也出现了一只鳄鱼。这只狡猾的鳄鱼隐藏在水潭边好几天等待猎物送上门。这个令常年和动物打交道的某人忍不住感叹的生存策略,对我来说更是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
当雪豹在荒凉的岩壁上行走时,某人小声问我,你觉得它们这时候会在想什么?这可能是个有点奇怪的问题,但如果你也因为这个纪录片而有点难过的话,这也许就是应该回答的那个问题。我当时脑子里闪过的是那个经典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雪豹能够思考哲学问题,但在情感上,雪豹和纪录片中的所有动物们一样一直在体会这个处境。哺乳动物为恒定的体温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需要更频繁的进食。也许正是因为亿万年前哺乳动物的这个选择,今天的我们才不得不时刻与自己的不安全感共存,这是一个隐匿于漫长时间中的涟漪,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又岂是回家路上的两个小时能说得完?
我们每天似乎有太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关心,但是看看这个纪录片并顺便关心一下“生存还是毁灭”这个最底层也最本质的问题,真的可以缓解一些初秋的炎热和焦躁,因此五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