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夜行列车 / Night Train / Baltic Express
导演: 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
主演: 卢茜娜·温尼斯卡 莱昂·涅姆奇克 Teresa Szmigielówna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上映日期: 1959-08-26(威尼斯电影节) 1959-09-06(波兰)
片长: 99分钟 IMDb: tt0053176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夜行列车》是1959年波兰的一部黑白电影,写实、端庄、雅致。干净舒适的光影色调,细腻细节的影像呈现,不断累积的悬念蓄势,让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通过电影散发出最耐久的温情光芒。 本片导演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Jerzy Kawalerowicz),1987年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1922年1月19日生于乌克兰,与中国的木心是同时代的人。他曾就读于克拉科夫造型艺术学校和克拉科夫艺术学院电影学习班,克拉科夫艺术学院是一所建成于1818年的高等美术学院,也是波兰最古老的艺术大学。这样的教育背景为耶尔齐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审美。1955年和1972年他两度被任命为著名的“柯达制作公司”的主管领导。耶尔齐是“波兰学派”创始人之一。所谓的“波兰学派”是西方影评家对50年代到60年代初波兰具有“反体制” 倾向的电影的总称。随着斯大林在1953年的去世,波兰在政治、文化各方面逐渐发生“解冻”,国内社会气氛开始相对宽松,日渐形成“反体制”、“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潮。文艺工作者不再热衷“粉饰太平”。一批电影导演开始深入生活,从日常中寻找帮助,关注个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也有人将“波兰学派”称作是波兰的“新浪潮”,就如法国的“新浪潮”,它反对摄影棚拍摄,主张实景拍摄,应运而生一种手持轻型摄像机,它提供的自由能完美地体现“新浪潮”场面调度上的“写实”精神。但随着主导人员的流离四散,“波兰学派”不到10年就销声匿迹了。 《夜行列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从微不足道的日常里中展现存在的真相。这列夜班车载着很多去波罗的海度假的人们,狭小的车厢是主要的拍摄场景。镜头主要对准了一节卧铺车厢里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具体的身份、亲切的面庞,各怀心事,在列车上不期而遇,第二天天亮到站,又各奔东西了。这些面孔在导演看来都比抽象的概念重要的多。 电影的影像呈现雅致,还透着一股哲思。一开头是车站的远景俯拍,傍晚穿梭的人流像是一群忙碌的“蚂蚁”,镜头慢慢拉近,一个个乘客检票上车,然后是在狭窄的过道,狭小的车厢里,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近景,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览无遗,有旅客,有列车乘务员。这样的运镜轨迹就如切斯瓦夫•米沃什的“数目”词条所说:“如果从一定距离或高度来看,原子人之间的差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大量的人,不仅会使我们在身体上感到拥挤,还会使我们湮灭。在山里、在林中、在海上,到处都是人,所以我们不得不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只是四处乱爬的蚂蚁,我们的一切都不会留存。当然,这只是一个视觉上的骗局,因为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镜子倒过来,把自己放大,而不是缩小。结果我们会发现,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相同。于是,共性消失,个性凸现。” 仁心医者Jerzy,因为没能挽救一位18岁自杀女孩的生命而闷闷不乐,丢了车票,又花了两张卧铺的钱期望买个清净过一晚;同样郁郁寡欢的Marta,美丽、高冷,正试图摆脱情人的纠缠;纠缠Marta的是一路穷追以死相逼的黑发小伙子Staszek;Jerzy和Marta隔壁,17/18号卧铺是一对夫妇,男的是律师,脑子里只有自己的工作,他妻子风姿绰约,第一眼就钟情医生了,各种主动搭讪;而她又被另一位男士“眉来眼去”献着殷勤;晚上在过道上看书不睡觉的男士是因为被集中营的阴影继续折磨着;那对列车乘务员工作间隙的午夜向对方说着最熨帖的情话;举动狡猾诡异的杀妻在逃犯,先是把16号卧铺车票卖给了Marta,自己挤坐票,还用帘子蒙头做掩饰;走道上坐着年轻的女学生,和一旁目不转睛望着她的海军学员,完全是青春初恋的娇羞与纯真,还有一对老、少神父等等,这些镜头扫过之处,都是具体的人,细节丰富可感,在耶尔齐的影像里既有美感又有温度。 这种温度是无力挽救年轻生命的垂头丧气,是为情所困的不知所措,是在性感玲珑身材上游移的目光,是眉来眼去,是注视对方时的柔情似水,是递过去的纸条上写着的誓死威胁,是对心上人的绵绵情话,是到站下车时的挥手惜别,是初遇时的冷漠对峙,慢慢心生信任与情愫,又在到站时得知对方已婚后的戛然而止。耶尔齐用影像将这些微不足道的颗粒,人与人之间流动的瞬间打捞出来翻腾到生活的表面。米沃什说: “无论你面向何方,到处都能使你产生相似的惊讶。看起来世界收藏着无数细节,无不值得注意。” “当一样事物被真正地看见,专心地看见,它便永远与我们同在,使我们惊异,尽管它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惊异的。”耶尔齐的这部电影就是将这些生活细节打捞出来,让观众感受日常的光彩,以此证明个体的存在,无论是多平凡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伊桑·霍克和tiff做了一个Before Sunrise的线上问答。最后被问到想对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说什么时,伊桑说:当时朱莉觉得这部电影会很无聊,“一定要加很多段子进去”。但林克莱特说,“我在这个房间和你们一起写了四个礼拜的剧本,每天写12到14小时,但我没有一秒钟觉得无聊。如果我们能把’你‘,你这个人拍成电影,没有人会觉得无聊。”他想说的就是,我们就已经足够了。人们很难懂得,其实我们本身就是有趣的,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是。无聊的是我们故作姿态言不由衷。所以我希望年轻人能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是特别的、有趣的。做自己就已经足够,就会有巨大的能量。我看了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后感到忧郁,因为自己没有超能力。可是好电影会让你觉得,你的生活就是神奇的(Your life is magic)。
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对细节的呈现被揉捏到剧情悬念的累积蓄势上,就如水电站蓄洪水库适时不断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泄洪,推动发电机组转换出最大的电能。Jerzy种种“可疑”的言行举止,报纸上有关杀妻逃犯的报道,警察意外定点(16号卧铺)抓捕“嫌疑人”,Marta无意中撞见卖给她16号卧铺票的真正逃犯后及时报告警察,最后几乎一卧铺车厢的男性都参与到对逃犯的追捕中,群体的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松散的一群人被捏到了一起,萍水相逢的一车旅客有了难忘的共同回忆。 最后女列车员问Marta:“多难忘的夜晚,你们不会很快就忘记吧?” 怎么会呢? 电影里的一幕幕像投影片一样在脑海里闪现。不同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莫尼卡·维蒂(Monica Vitti)躲闪的美,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对卢茜娜·温尼斯卡(Lucyna Winnicka)的欣赏表达得很直白。列车开动,Marta探出车窗感受着风的自由,简单的举动就抓住了后节车厢上的Staszek和观众的注意;她在车窗前的黯然神伤;被Staszek在窗口紧紧相逼后的梨花带雨,任谁都会心生怜爱。怀疑当时耶尔齐与卢茜娜是否在热恋中?否则很多瞬间何以摇晃着热甜酒的微醺?
刚才,我梦见你,你同我并排坐在马路沿,一旁是阿姨。眼前浮现出个爵迹般扮相的古装少年,号呼着为什么我就不能做皇帝! 底下滚动条报道说,这是海选出的XXX王朝的XX三太子,正在拍摄,即日播出。我懒洋洋的说,个傻逼样子……没想到你也这么说了一句,咱俩完全对上了口型。我大乐,转头又要逗你,你嫌弃的说,又怎么了? 我只好斜向一边去跟阿姨说,看,她还能思考的!
这一幕其实来自晚归前在影院看的《银翼杀手2049》,我在瞌睡边沿挣扎了好几回,但是虚拟居然可以那么介入现实,却印象很深。So she can think and speak, in this way she will go on,以至入梦。
但首先召唤她这个人入梦的,还是这部《夜车》。当女孩也奔走到群众纷纷追逐,最终围住一拥而上、打昏抑或压昏凌晨跳车而逃的杀妻犯的现场,她脸庞遮隐,或是撑持在那铁路线外无名的松林墓地的十字架上,两眼噙泪。
她的泪珠过于真实,而背景又过于昏昧,使我不由得想多了,我开始猜想杀妻犯就是扰动她心弦的那个有妇之夫,她要断然离开,而此间同她相识的男青年不舍,也跳上车继续追她,把过往的两周叫做真爱。她转身离开。
因为她的上铺票是临时从别人那买来,又进包厢后强跟也是临时赶上车、补了票进入那包厢的人,换成了下铺,因此凌晨警察受命紧急拦车盘查乘客在发车已经传扬开的,车窗下买的报上刚登的杀妻犯,她同车厢那位,从上铺上带走那位,就成了嫌犯。因为他临时上车,又一脸凝重,又自称出来太急没带身份证。
当她意识到其实那个铺位本属于自己,进而,本属于转卖给自己票的那人,也就是说,那个铺位本来有人,却蹊跷的转卖给她,比这个嫌疑更大时,她勇敢的悄悄去寻那人,转回头报给警察,而那人其实也瞥见了她,马上奔逃,直到列车最尽头,拉紧急阀,砸窗,跳车。
所以其实是我看岔了:假如他就是她爱上的那个有妇之夫,哪怕同上一列车,彼此不知情,至少她从他手上买了票啊!但是为什么我会错会得这般巧? 1.女孩容男孩同她打得火热,始终不能忘情于有妇之夫,因此终于断然离开;2.男孩相信真爱,不死心,追上来;3.有妇之夫终于杀妻,却非常蹊跷的,没有“要么自杀,要么自首”,也是忽然相信爱情了,也上火车离开那城市,去寻她;4.并不知情的女孩报了警,男人跳车,众人围追到无名墓地,绝望的男人操起坟头上一支十字架歇斯底里的挥舞,众人却步,这时男孩勇敢的跃出,抱住,众人团团扑上把他压昏;5.女孩也赶来看了,却看到已然苏醒,为警察扣上手铐的一脸憔悴的罪犯,正是她心中放不下又断舍离的那个男人,然而都完了,他何必杀妻,又偏被抓住呢?6.男孩出现在她窗外,一脸释然,她仍不为所动,男孩这次接受,离开;7.天明以后,列车抵达海边,她独坐包厢,因为目的地已然失去了意义:这时热心的列车员却来提醒她,她就说刚一直在找手镯,拎起皮箱下车了,列车员热心的祝她度假愉快,她头也没回。
为什么我会这么错会呢?因为那个男人,实在是一个沉默的男人。他不像是险恶的谋杀犯,更像是在长久绝望的忍耐中,以为就将如此忍耐下去,为一个先前并不觉得会那么大的触动之下,激情杀人。然而此后对逃生的渴望战胜了本来可能有的自杀或是自首的,一了百了的剧烈初衷,因为逃生里有爱情:然而他还是失败了。当众人异常兴奋的跳下车去追他时,其实是同构的逃离,都是逃离那其实难以忍耐的生活。
社会主义生活。
当众人一拥而上又退散开,看到他已一动不动时,有人紧张的哭出了声,众人木然。直到一个医生上前摸了脉搏,说,他只是昏过去了。然而众人仍旧木然,至少没有再度兴奋。
沉闷中彼此陌路的人群相逢狭路,为一桩霹雳般打破沉闷的事件聚拢到一起,然而事件就那么结束了,仿佛是吃了一记闷棍,什么也没有打破,一切复归沉闷。唯有那姑娘的爱情纠葛,和绝不妥协,成了唯一的一抹亮色。然而纵使超离如她,其实也是不定和未知的,虽然她是依旧坦荡无畏的下了车去。
梦里的前传,就是我和这个姑娘去看望这个被关起来的罪犯。别人都在讪笑,她不为所动,直接跨进囚室:她为此又爱上了他,要给他最后一个吻。我没有跟她最后进去,我守在门外,心里也充满了爱。
纯俯拍,诡异吟唱,声音渐强,入萨克斯。 《生活多美好》的回拉。 配乐从未更改。 女高音哼明咏叹,类似罗斯玛丽,女人的背影,她看着窗。 两人意外地共处一铺,完美的设计。 一定要有一个角色无理取闹,另一个孤傲妥协金额。 波兰人果然都是拍密闭空间的专家…… 不去刻画主要角色,用窗外的景色和配角的对话拉了好一会儿,高。 帮擦眼泪,对话,要烟 给予——沟通——索取。 接着再是聊天,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可以这样写。 “你去过太平间吗?我到底在说什么。” “比看上去心烦意乱。”【惹同情。】 “事实上你应该怕我。”【恐吓。】 一个多人餐桌上菜的横移镜头终于换了配乐。 4人情感关系,两个主宰,两个陪衬。 波兰的婊子叫“支该唉” 要绅士地命令,语气还是要厚。 又换回去了,配乐应该贯穿全片了。 上下铺的上上下下,若隐若现的裸露半身。 谈法律的眼镜男人话太多,要有趣而不啰嗦。 不讲爱情改追凶了,有些荒诞。 “我有三台大手术,却失败了。” 【今晚电话】讲自己的伟大,最后的落点却是自己的无奈。() 欧罗巴列车,火车怪客,21世纪快车 列车又开了,没人知道去向何方。 人去楼空的庞大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