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最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在理。
不知道现在20岁出头的人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但至少跟我们那会肯定不一样,Apartment和Shelter都不存在了,我被兔子她们带去过一次的Inferno现在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营业。前几天从昆明飞过来的佳妹,在朋友圈发了一堆她打卡的网红店,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好素啊,我们那一代可真是太血腥了,现在还有年轻人听重金属吗?
好在这个社会上好像还是有不服输的“前浪”,这两天在哔哩哔哩看到了《喜相逢》这个片子,觉得拍得可好了。一看导演,和《啥是佩奇》是同一个人——张大鹏。与传统品牌拍TVC不同,他总是从很草根的人物入手,突破我们对一类人的想象,告诉我们其实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和Cate Blanchett新上映的《美国夫人》差不多,在我们心中保守派似乎就是不愿意学习和向前的一类人,但50岁的她仍旧决定入读律师学校。《喜相逢》里的老大爷,为了“追女仔”,花了两天的时间浩浩荡荡学会了怎么拍摄怎么剪辑——年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态度,前浪之所以成为前浪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不再学习不再前进。
但倦怠除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糟,不能带给你任何正面效应。反而是剧中的爷爷,为了“得不到的爱情”勇往直前乘风破浪,两天的时间就学会了拍摄和剪辑。勇于接收新鲜新生力量带来的新生事物,就可以完美“入海”。
被大家昵称为“小破站”的B站早已不是一个“精神角落”,它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视频交流平台,基本上是我点击最多的视频网站了。提到B站,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鬼畜,我承认我也的确常常会去看鬼畜,但B站现在的自制内容其实早就已经出圈了。
比如我最近在追《非正式会谈》的小哥哥们,这个综艺已经连续制作了六季,拥有了许多忠实粉丝。最妙的是,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参加世界旅游博主大会的时候还认识了“唐打嗝”唐小强,他本人真的超可爱也乐于助人,加上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也住了一年,常常会跟他聊土耳其的东西。
最近也在跟着B站的UP主健身减肥,早期只是跟着郑多燕跳半小时的健身操,现在开始注重矫正身体仪态,还从瓜子手中接受了安利,开始对着zoey周六野等人的视频运动起来。我喜欢B站弹幕里大家相互鼓励和吐槽的风格,总觉得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锻炼,但也不孤单。
一些纪录片也可以在B站找到高清资源,Netflix制作的《我们的星球》B站上就有1080P的珍藏版。在上个月开始我自己还成为了B站UP主,目前只制作了三个视频,跟大家分享了我最喜欢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然后在成都华尔道夫做了一次吃播,我自己也在摸索之中。
觉得B站有点像十年前的豆瓣,五花八门,好玩的都在里面。
最令人感动的是B站对于UP主的态度非常包容,比如《喜相逢》里的爷爷,学习了剪辑后也成为UP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B站不仅仅是一个适合后浪的平台,也是一个全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使用和学习的平台。
立足流行文化平台 ,争取整个社会的“泛年轻群体”,这是B站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
在各大品牌都把营销策略定为抓住年轻人,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讨好式地搞潮玩文化,语境融合时。B站第一个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不需要去讨好年轻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甚至“入海”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视频中的老头明显不是年轻人,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属于年轻人的那种蓬勃,那种生气, 所以在B站,我们看到67岁的局座,看到腾格尔老师,看到罗翔老师,这些在生理年龄和专业知识类型跟年轻、潮流、流行似乎不搭界的人,在B站如此受欢迎,甚至很多就是在B站才火起来的。
我一直记得乔布斯的某个访谈,当时记者问他对于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一事的看法;他以不可置否的语气回答记者:“第一,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一直不是他和他们公司所关注的事情,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将苹果产品做到更好;第二,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也不会是消费者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消费者关注的只有苹果产品够不够好而已。”
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被灌输要做“第一名”的意识;然而,我们却不是为了成为第一名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做到极致,以此为目标去尽最大努力完成这件事。只要做到极致,“第一名”这个头衔自然而然会随之而来;“第一名”永远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于世的意义,因为什么事情而得到这个第一名才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
因此,在年轻人中成为“第一名”的B站,以一个小破站的姿态出发,并不是为了要打赢其他的视频平台,它自始至终所做的是给年轻人一个施展的平台,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向世界介绍他们,并且吸引那些想要“年轻”的所有人,让大家知道,不要倦怠,我们勇往直前的路上,B站一直在后边支持着我们。
去B站关注下奶:
B站在破圈。
其实它早已经不安于只做当初那个二次元的小破站了。
用户在增长,UP主越来越多,B站所辐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当你再向别人安利B站的时候,其实也不必再费太多唇舌,人们或多或少地听说过鬼畜,番剧,以及那些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的弹幕。
曾经小众的B站,越来越大众了。
音乐,影视,国创,知识,它能提供给用户的,早已经不只是用于下饭的娱乐内容了,它成为一个爱好者的集散地,成为一个学习型APP。
我想,也许B站的创造者也没有想到,B站会产生如此多奇妙的变化。
但这就是时代洪流的神奇之处,它总是会给我们惊喜。
今年B站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历经了互联网的沧桑巨变。
B站11周年,先后发布了两支广告片《后浪》和《入海》。
其中《后浪》引发广泛争议,甚至制造了一个语境,供更多人,尤其是两代人之间,就所谓后浪和前浪,进行讨论,乃至争论。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支广告片是成功的,两代人之间曾经有过,或者一直存在的隔阂,值得被摆上台面来讨论,尽管是以或许激进的方式。
相较于《后浪》的激励鼓舞和《入海》的感同身受,《喜相逢》更像是一种抚慰,一个宣言。
所谓喜相逢,是两代人之间,是许多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间,是多元文化之间,通过B站,打破壁垒,突破次元,实现了真诚的对话。
B站成为一个桥梁,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哪一代人所独享的,只要有学习的欲望,知识的大门就是敞开的,不但敞开,而且以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姿态潜入你的生活。你甚至可以一边娱乐,一边把知识学到脑子里。
这大概就是寓教于乐吧。
所谓喜相逢,也许就是,世界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不同的圈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纪,在同一个世界里,在同一个B站上,欢喜相逢。
这才是时代给予每一个普通人的机遇。
在《喜相逢》这支广告片里,大爷为了自己的夕阳红幸福,在B站学会了拍大片,遍访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UP主,最终成功登上B站首页,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正如B站所强调的,它是一个学习APP。
在这里,我们走进科学,拥抱文化,与艺术共舞,与潮流同行。
上B站,去学习。
这是一句有趣的口号。
毕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只有保持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才能使人跟上时代洪流的脚步,与潮流共舞,而不是被潮流抛弃。
打开B站,跟罗老师学法学,沐浴法学之光。
听听局座分析世界局势,看看硬核的半佛仙人又起底了那个行业,看看何同学又搞到什么新奇的数码产品。
也可以看看鬼畜,学学剪辑,追追番剧。
世界正向你敞开。
人就在时代之中,通过学习跟上它是必修课。
学习,当然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
学习不分年龄,也不分圈层,只要你渴望知识,你就可以通过学习追逐时代脚步。
正如《喜相逢》片中所说,学习,才是永葆青春的唯一方法。
一个美好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制造对立,而是建立桥梁,弥合鸿沟,消除对立。
而学习,就是最好的一座桥,连接一切。
让我们在B 站,和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和那些与我们一起学习的UP主,和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喜相逢。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在老家滞留许久,也意外地与家人多了很多相处的时间。在家无事,每天都会上B站“挖宝”,搜寻各类纪录片来看。有一次我去侄子房间,他正拿着手机看一个关于物理学的视频,我还记得是《物理学终极迷思:时间是什么?》,发布者是“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我很惊讶地问他,“你也经常上B站吗?”侄子点头说:“是啊,这上面有很多物理学方面的视频。”我知道他喜欢物理,没想到他会自己主动去找视频来看。同时,我没想到的是我跟下一代有共同喜欢的平台。不止如此,我父亲喜欢看军事相关的视频,我也会找到张召忠在B站上的视频,让他看个够。
可以说,B站提供了一个我们全家不同年龄层观看的平台,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昨天看到B站短片《喜相逢》,让我想到B站不光是年轻人玩的网站,不论是像我侄子这样的少年,还是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喜相逢》里的主角设定,就是跟父亲年龄差不多大的老年人。
片子一开始,李勤勤咯咯咯的笑声就出来了,她饰演了一个风韵犹存的老年女性小李。两个老年人在湖中划船,小李快言快语,性格爽直,一边忙着姐妹聊天,一边问老头子,“你平时总有点儿爱好吧?”老头子尴尬地回:“噢,没有……我还是更喜欢学习。”而老头子嘴里念叨的“哔哩哔哩”,她听着也是一头雾水。
在日常生活中,老头不起眼,也看不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看起来既不会跳舞,也不会交际,可他是一个UP主。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汇,小李也不明白。其实,像小李和老头子这样经历了岁月磨炼的人,故事都是掩藏在日常的万千琐事之中。大家都戴着面罩,扮演着社会赋予的各种角色,有各种道德法律纪律约束着你在正常的规定中生活。必须有个合适的平台,在那里能够松弛的袒露自我。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去B站做一个UP主,就像老头那样。在B站的老头是闪光的,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日常生活评价的那套体系不起作用了,年龄、资历、收入等都不再是评判人的标准。在这里,他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绽放的过程。很多人在现实中压抑的渴求、久违的心愿,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找到了释放和实现的空间。在现实中你是平凡无光的,而在这里你是自己世界的王。也许你发现一个你很熟悉的人,在B站是一个UP主,做的是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觉得太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你只要顺着他的内心世界逻辑去走,就会发现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太正常了——那个才是真正的他。
颇有意思的是,片子提到了“前浪”,这个也是跟之前B站争论颇多的宣传片《后浪》做一个呼应。“前浪”们累积的人生经验,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渠道去表达出来,是会惠及后人的。所以B站不用定义自己为年轻人玩的网站,而是可以各个年龄层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各个行业的人也能以自己所长来吸引更多的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B站的广告,比起那个小布尔乔亚自娱自乐不食肉糜的《后浪》(可怜我何冰男神),我更喜欢和快手还是哪家合拍的有那个……“奥利给”大叔讲解的反映人民大众的那部短片,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注他们的生活,那还更符合“献礼五四”“献礼青年”这个主题才是——扯远了。
这部片子,除了刑法的罗翔老师,其他都不大了解,男主和女主一开始的关系是你男朋友好像,后来因为男主追求b站创作,与“传统”的女主三观不合好像,最后女主和在现实生活中吹乐器的先生好上了,这背后值得一谈的是婚恋观的问题,男主坚定自身追求,这点无可厚非,但在男女交往中,因为是交往,所以必要有共同语言,在此情境下就更适合“求同存异”求同的那一套,在这点上,本人目前打算走的路子是“绘事后素”,将自身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以便于遇上喜欢的可以以一种(尽可能)没有其它“执念”的状态快速步入学习对方感兴趣的方面,不过从实践结果和其她一些同学的反馈来看,似乎不太理想,这也许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为了爱情失去了自我”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