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辛亥革命(2011)

简介:

    世纪之交,已被封建制度统治数千年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最重要的时刻。外有列强炮火隆隆,内有腐败官僚祸乱朝纲,腐朽的清王朝面临岌岌可危、随时崩塌的局面。适值此时,无数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团体纷纷兴起,而慈禧、恭亲王、杨度、梁启超、袁世凯(张秋歌 饰)、章太炎、秋瑾、黄兴(姚居德 饰)等一个个风云人物接连登上历史舞台,为推动时代车轮的前进各尽其责。在这其中,后来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马少骅 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员。同盟会、国民党、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孙中山与一众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演员:



影评:

  1. 比电影版强的多,电影篇幅不够,人物主次颠倒,对于政治诠释明显太幼稚。袁世凯说个查理一世的故事,隆裕就宣布退位了。演员大部分选的不行。比如我怎么都无法把成龙和黄兴联系在一起。武昌起义元勋吴兆麟等人的戏份还没一个战地护士多。孙武、蒋翊武这样的重要人物根本都没出场。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戏完全是硬塞进来的,纯属明星个人秀,和电影主题无关。故事像流水账,就拿打乱叙事顺序和回想来掩盖,可惜做的又比较拙劣。最重要的是服装错误很多,比如北洋军礼服的领章就是错的。
    再说电视剧版的,第一集拍的有点酸文,人物有点符号化,但是从第二集开始明显有渐入佳境之感,越到后面越好。个人觉得张秋歌扮演的袁世凯是不输于孙淳的,出于一些政治需要,旁白对袁世凯基本是大假挞伐,但如果你忽略掉旁白,单去看戏中的袁世凯,并不是那么可厌,甚至有些可爱,远不是电影版那个脸谱化的袁世凯,深谋远虑,豪爽豁达,同时又心狠手辣,阴暗腹黑,重感情和冷血无情两种对立的性格并存,是我见过最立体的袁世凯,而他和清廷的政治戏也很有看头。马少骅扮演的孙中山虽然总是不停的演讲,这对于一些看惯主旋律的人来说可能有些不爽。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因为孙中山这辈子大半时间都耗在演说上了,要说片中孙中山的演说,不再是以往电视中那样,叉着腰,挺着肚,慷慨激昂,像背台词,而是很情绪化,即兴化,会愤怒,会激动,说话还破音,我觉得很真实。而革命党内部的戏也很精彩,在革命之初,各党派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而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就开始暴露问题了,争权夺利,畛域歧视,勾心斗角,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政治见解上分分合合,都表现的很充分,这几点恰恰是电影版忽视的。
    看完了电视剧版,感觉唐国强的执导水平又上了一台阶,不像以往那么僵硬了。
    而看了电影版的,感觉张黎还是适合玩电视剧,至少目前他还没有执导电影的能力,尤其是执导这种大型题材电影的能力。
    电影版除了演员阵容以外,其他都不如电视剧版。
  2. 《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把一些历史都表现出来了。这个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有些历史事件表现不够恰当!
  3. 电影版除了“君主专制”以外,根本没有 猛回头,革命家,警世钟 这些革命宣传 册子

    作品

    更别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些的口号

    而 这些东西 才是辛亥革命的真正主角啊 不是吗

    满清对中华文明的摧毁 早些年的就不说了 就是鸦片战争之后 其 对国家 对汉族的不负责任

    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可笑又些人 偏要把这满清的一切 不要脸的行为 栽赃到

    中国的“体制问题”上去

    而 成龙和李冰冰两个在里头 也没有什么上佳表现

    也不知道到底是 演辛亥革命

    还是 黄兴与他情人的故事

    通篇电影不知道是 被大陆删减的厉害了 还是 怎么回事

    我看 除了 战争场面以为 一无是处 尤其是把

    袁世凯搞的像个 小朋友似的

    我想 电视剧版 虽然可能吸引不了 某些 电影看多了的人

    但绝对比 电影版的 “辛亥”意义 强 很多辈

    至少袁世凯不是傻子 至少 电视剧版 点明了

    满清政府在中国的恶习,破坏,意义

    而 不是像电影版通篇的什么 “封建专制”

    “君主制度”!
  4. 《辛亥革命》长篇浩荡,激流汹涌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颠簸,比如唱词字幕明明打的是“浩浩荡荡”,剧中人物说的却是“浩浩汤汤(SHANGSHANG)”。比如孙文演讲说“西方文明只有几百年,中国文明有五千年”,中国文明有五千年的确不假,可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古罗马算过来怎么也不止几百年吧。莫非编剧觉得“美国才是西方?”。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牢记“大方向的正确”,这些小问题需要修正,但不影响对历史的大潮流、大趋势的表现,大潮流是什么——“辛亥革命以及辛亥以后的革命都是正确的,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把握住了历史大方向的正确性,才能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搬上荧屏,而把握历史大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历史,尤其是初中教科书、高中教科书和大学教科书上的历史,否则一切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我们还应当牢记,历史并不等同于“历史剧”。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在历史观正确的大原则之下,如何表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需要艺术家做合理的“戏剧化处理”。否则观众只要去看教科书就好了,何必要看你拍的电视剧呢?《辛亥革命》是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在新时期通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解放》等等作品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继承和延续,这种独特风格一言一概之,就是要依赖强有力的视听震撼,使得观众对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产生牢固的认同感。大场面调度、多机位拍摄、音乐的烘托,使得作品的节奏加快、再加快,戏剧感强化、再强化,即便是剧情内容仅仅只是各种连篇累牍的演讲、枯燥乏味的会议也一定要拍出“历史的眩光”来。由此,我们也看到《辛亥革命》当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其塑造方式都是被刻意强化的,比如陈天华,他一出场就一定要面对大海高声朗诵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比如邹容,他一出场就一定要在牢狱之中朗读《革命军。》因为恐怕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将他们与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历史在被戏剧强化之后,终于成就了历史的正确性,《辛亥革命》用它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见证了“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一真理。

    但是,历史剧被戏剧强化之后就一定会好看会受欢迎吗?错!历史剧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剧只是历史的一鳞半爪。真正的历史的戏剧性永远比历史剧中的戏剧性更加的波澜起伏。“辛亥革命是一个东方古老文明的浴火重生”——这句话是戏剧性的,真正的历史当中,没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历史的戏剧性来自于曲折冗长,它的节奏是缓慢的,缓慢的令人困倦,缓慢的令人失去耐心,甚至是绝望。但往往就在此时,历史的戏剧性转折就会从天而降,这种戏剧性不需要任何的刻意强调,因为它来临的时候就是排山倒海,就是石破天惊,是乾坤倒转!历史剧之所以好看,其本质就在这里,无论它拍成什么样子,都不会影响到历史本身,历史远远站在那里,貌似虚弱无力,但它的能量却足以将一切戏剧的苍白强化到无以复加。所以——《辛亥革命》怎么能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