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完美的世界 A Perfect World(1993)

完美的世界 A Perfect World(1993)

又名: 强盗保镳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 约翰·李·汉考克

主演: 凯文·科斯特纳 劳拉·邓恩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T·J·劳瑟 基斯·斯扎拉巴基克

类型: 剧情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3-11-24(美国)

片长: 138分钟 IMDb: tt0107808 豆瓣评分:9.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单亲孩子菲利普·佩里(T·J·劳瑟 T.J. Lowther 饰)的母亲对他管教甚严,8岁的小菲利普甚至从未参加过一次鬼节讨糖果的游戏。附近州监狱的两名罪犯越狱成功,劫持了菲利普作为人质,向德州边界逃窜。途中,罪犯之一的布奇(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干掉了鲁莽愚蠢的同伙,却对小菲利普照顾有加。与此同时,德州警探瑞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带着手下和州长特派的犯罪专家萨利(劳拉·邓恩 Laura Dern 饰)一同火速追捕布奇。双方在德克萨斯州境内展开了一场公路赛大竞技;而小菲利普也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过的刺激与快乐,并与布奇产生了一种近似父子的不寻常感情……

演员:



影评:

  1. 完美的世界
    By 饭小鳗

    片名: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如果你觉得这世界快乐,它就是天堂;如果你觉得这世界痛苦,那就是地狱。

    他看似冷酷无情,却最看不得小小孩童遭受大人斥责痛打;他看似桀骜不驯,却最富柔情侠骨,哄得那小小男孩以为他是父亲他是童话,又恨又爱又舍不得;他看似亡命天涯,却偏偏潇洒来回一身轻,带着小小男孩如同在郊游,兜风玩耍描绘梦想;他看似作恶多端,一生中却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他母亲的那个人,另一个,是企图伤害男孩的那个人。他因母亲而受难,从此走上流离不归路;他因回归而丧命,从此望断天涯路。哦,我忘记说,他的童年就是那小小男孩,而那小小男孩又成了他的回归。
    不过他与他之间,一个是逃犯,一个是人质。

    不过人生就是一个洞,可能在最初可能在最后,总之最后依旧是宿命的原点。从一开始,我便知道了这结束,所以明明不现实却好希望这一路行进,永远不要有结束。

    偏偏,他从一开始就教会了男孩摇摇晃晃举起枪,最后便是在摇摇又惴惴中,“砰”的一声打碎了所有一切。那时他只是流血,并没有死,但是他却比死还要难受。轮到他捂着伤口晃晃摇摇地跑,他要追上那因害怕而哭泣着的男孩,他要追上他的童年,他要忏悔他要救赎,他要告诉那男孩他无意杀人,他告诉他,这一生中,他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为他母亲一个为他。

    结束依旧要来,尽管我捂着眼睛不想看,只是在手指的夹缝中,我依稀见到了光,也见到了眼泪。如果这人生就是天堂,为何短暂的如此不堪;而如果这人生就是地狱,为何又漫长的这样死寂。
    我已经分不清他和他,或许本身就是一个人,一个是现在,一个是过去,只是将来在哪里?或许如他开车时所说,我们坐在梦想时空机里,车前是未来,车后是过去,把着方向盘的车内,便是此时。只是有些梦碎了,有些梦醒了,而有些梦忘记了。

    这次他被真正地打中了,洞眼开始一片惨白,之后血便汩汩地涌出。他只是想要掏出那张阿拉斯加的照片给男孩,那是当他童年时他的父亲寄给他的希望之光。
    男孩抱着他哭,如同失去了父亲。
    男孩本没有父亲,和寡居的母亲过着清寒的生活,不能顽皮不能过圣诞节不能和朋友们做游戏甚至没有坐过摩天轮吃过棉花糖。他在前往阿拉斯加的路上对男孩说你要列张表,把想做的事情都列上去。他说我保证送你回家,他说我发誓。


    我并不喜好看典型的美国片,譬如足球、篮球、西部牛仔等等,甚至到现在一直没有看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耀眼的《百万英镑宝贝》。这部片子1993出品,据说结合了公路片、盗匪片以及西部牛仔片,所以有人看出了经济,有人看出了政治,很多人看出了美国精神,而我只是想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

    他塞给男孩的钱被直升飞机的气流一吹,从男孩撕破了的小精灵戏服里漏出来,散落在天空,飘到了草地,也轻轻划过他的脸。他使劲望,却已经望断了天涯的路,但此时,他终于做到了他答应男孩的事情,他终于可以解脱。
    多么完美的一个世界。
  2. 镜头一:越狱犯的闯入打破了清教徒家庭平静得没有生气的生活。布奇让菲利普捡起地上的枪,瞄准自己。“Perfect!”,布奇对菲利普说,来自暴徒的,出乎意料的肯定与赞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整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完美”。

    镜头二:市政厅外,一个小官员聒噪地在瑞德面前炫耀着州长竞选车的设备精良,最后他说道:“完美!”,夸张,自满,琐碎,蝇头苟利。

    镜头三:在竞选车上,由于瑞德的天马行空,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了一辆滑稽的追捕车。人们在讨论着如何设置路障,这里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对白:“在完美世界,我们才能手牵手地把他们(布奇和他的同伴)围住。”“在完美世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言语的对峙之间,留下的是沉默的空白,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镜头四:在取名为“FRIENDLY”的商店里,店员的脸上挂着牵强僵硬的微笑,面对试戴墨镜的布奇,她用甜的发腻的声音赞叹:“Perfect”,讽刺,“完美”在这里沦为世俗和廉价,可以像分发传单一样地随处扬弃,散发着铜腐臭。

    镜头五:州长办公室。镁光灯下,州长紧紧握住了菲利普母亲的手,承诺孩子的安全,因为他已经作了看似最大的“牺牲”,让装备“Perfect”的竞选车参与追捕,尽管在记者转身后,他就下达了收回竞选车的命令。言之凿凿的痕迹,过于明显,反而增添了讽刺的喜剧意味。因为麻木而微笑,因为微笑而麻木。

    镜头六:布奇想菲利普介绍明信片上的“荒野世界”,是个“Perfect”的世界。语气悠悠,迷离中夹杂着几丝陶醉,或许还有与亡命天涯的罪犯极不相称的憧憬。见识了他对同伴的冷酷无情,聆听了女探员口中他童年的悲惨际遇,布奇身上对“荒野世界”的一片痴迷,那一瞬间心灵的沉寂,恍如隔世。

    镜头七:道别。布奇伸出沾满鲜血的手,那是自己的鲜血,与菲利普的小手,奇特地纠缠依偎。“再见,这是完美之旅。”布奇如是说。这是他们在同一高度上,最后的互相凝望。这是父与子的手握手,是男子汉的面对面。

    镜头八:菲利普回到了布奇的身边,呜咽,拥抱。“I think my negotiation is a perfect deal.” 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完美”,没有人为的刻意深化或升华,说来漫不经心,还有那么几分自嘲,却足以打动观众,在泪水中欢笑,在欢笑中哭泣。一次出人意表的谈判,为菲利普赢得了棉花糖,赢得了过山车,赢得了万圣节的“Treat or Trick”,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赢得了一个真正的完美世界。

        把这些林林总总的镜头穿插在一处,就如同构成了一个巧妙的情调蒙太奇。导演用他独特本能的镜头语言,在强烈的对比冲突,在看似荒诞不羁的谈笑风生间,抒泄着自己对“完美”的看法。


        最后:

        暗淡的日、高翔的搏云之鹰、葱茏飞扬的草地,小精灵的面具,零落的美元、直升飞机的悬翼、安详仰卧的布奇……涵盖了片头画面的所有元素。导演精心设计了一个梦幻的开局,整整1分30秒的图像中,摒弃了一切有声的叙述,一切与连贯故事有关的标志,没有警察,没有鲜血,没有声嘶力竭的母亲,单纯地让静物说话。难以言说、纷繁复杂的情绪在观众各自的心中蔓延,大家背上这样一个奇特的画面上路,直到行到了终点,才赫然发现,导演的欺瞒开了一个多么天大的玩笑,片头的元素才有了各自真正的解读。很想知道,布奇最后的一次张望,看到的是飞翔的鹰,还是远去的菲利普,那个乘着“火箭”,视如己出的孩子。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为了智慧的愚弄,不原再去评判生活的公与不公,对于突如其来的死亡,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垂死的挣扎,平静得就如同沉睡,仿佛一觉醒来又能驾驶时空机器,向心中的“荒野乐园”进发。
        银幕的正面,演绎的是虚拟的故事;银幕的背面,注入的是人性的尊严。

        死亡是最彻底的结束,一切探寻在其面前都将无功而返。但幸运的是,生命的陨落,静默的控诉,胜于万语千言,给了我们审视的眸,沉思的心。
        人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拒绝喜欢一部电影,这本无可厚非。但一部让人陷入思绪沉淀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实现,一种成功。
        《完美世界》展现给我们一个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网住了现世的纷杂,在我们心中保全了一个关于完美的未来主义。重要的是在与完美擦肩的瞬间,给了我们一次自我省视的机会,在沉溺的远处发出震世的警醒,阻止我们仅仅因为尚存温饱的生活,而在沾沾自喜的麻木中继续失去更多的东西。
  3. 当菲利普小小的手和海恩斯大大的手握在一起时,泪腺开始决堤。泪点一向很低,在台风天里更是低到尘埃里。好吧,让我哭死好了。
    当菲利普那笃信耶和华见证教的瘦弱妈妈夹着他走出草地时,小男孩发出弱弱的呼喊“布奇”、“布奇”,分外不舍,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其时我正在大口大口啃香肠。那情形,应该是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事实上,还是觉得被我打了5星的这部电影硬伤颇多,比如那美丽的犯罪学女专家对海恩斯的侧写比起犯罪心理来简直逊到极点,比如警长控制事态的乏力,分析能力的欠缺,比如结尾部分的射杀海恩斯的情节显得多么多余,无非是为了让已经伤心的观众更加难过而已。只是瑕不掩瑜,看在它让我痛哭一场,淋漓尽致排毒的份上,就功不可没了呢。

    海恩斯和布越狱后,到了菲利普家里,在布非礼菲利普的妈妈时,海恩斯阻止了他。嗯,熟悉的人性纠结的套路,逃犯身上总是善恶交织。这样也好,基本上为整部片子的基调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恩斯不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么?

    之后,海恩斯和布将菲利普带走,为了避免布伤害孩子,他在草地中射杀了布。从他与菲利普相处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尊重孩子天性,珍视孩童最童稚的愿望,在尽量满足孩子心愿的同时,他也潜移默化让孩子知道一个男人可以具有的品性,比如勇敢、比如率性、比如关键时刻小小的使坏。在那位老黑人虐待他的孙子时,他居然不顾自己的逃犯身份已经昭然若揭,却只想给老头一个教训,让老头知道怎么爱孩子。也许这是出于对自幼缺乏爱的童年的自我补偿吧?恰恰是这么不冷静的举动,将他送上了绝路。为了避免他杀害更多的人,菲利普用抢击中他的腹部。含泪开腔的那一幕尤其震撼,不得不说那小男孩的演技十分动人。海恩斯最终死在警察的枪下,只是因为他要将明信片送给菲利普,却被误认为要掏枪。事实上他的枪早就被聪明的菲利普丢在枯井里。

    弥漫于整部电影的海恩斯对孩子淡淡的几不可闻的爱,让我回想起菲利普一步三回头看他的样子,就肝肠寸断。他教孩子在野外撒尿,让孩子带上鬼怪面具,还穿上鬼怪装,他带着孩子去玩“trick or treat”的抢劫游戏,为了让孩子体验坐过山车的感觉,他把孩子绑在车顶,用极端快的速度飙车,孩子的笑飘荡在空旷的路上。他多么像一位疼爱孩子的父亲。他的出现,弥补了菲利普没有父爱的缺失,而他的死去,带给菲利普深刻的悲伤与怀念,两者孰重孰轻?与电影片名“完美的世界”相比,真实的世界多么残忍,几乎要怀疑这个片名是本着光荣的讽刺任务来着,因为,这个世界可是一点都不完美呢。真正懂得爱的人,未必能够得到爱;刚刚建立起感情,便要经历生离死别的分崩离析;死在警察枪下的未必都是坏人,在家虐待孩子、限制孩子的父母长辈往往不知道自己不恰当的爱很可能就是罪大恶极。即便无法为整部电影整理出明确直接的感情主题,想想这些便觉得纠结万分,这个世界真的好复杂,不尽如人意的人事百分之百,小孩的世界往往天真无邪,却不得不毁灭在大人正义凌然的抉择里。

    很爱海恩斯无奈而尴尬地在车里承认自己爱那个女招待的情节。那是因为海恩斯经受不了饭店女招待的挑逗,意图和其圈圈叉叉,在激情的前戏阶段,发现菲利普在偷看。草草收场,当菲利普问他是否生气时,他却答没有。当菲利普天真追问他是否爱那个女招待时,为了不让孩子认为相爱的人才能接吻这样的小信念幻灭,海恩斯不得不承认自己爱那个搔首弄姿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招待。当菲利普追问海恩斯是不是吻了她的屁股,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小小的人笑得特别欢畅。海恩斯则笑得像个偷情被捉奸的爸爸,尴尬而宽厚地赔笑。这一幕幕,多么有爱。

    这是怎样的一枚逃犯呢?他坚守善恶信念,身为劫匪也认定偷东西不对,他努力维护孩子的信仰,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可以不为爱就接吻,即使菲利普枪伤了他,他依旧爱着这小小的孩子,更因为要送出明信片而导致自己丧命。即使如此他只是豁达地说了一句“一天之内中了两枪真不是好事”,作为自己的遗言。直升飞机上,菲利普仅仅撰着那渗着血的明信片,一动不动顶着海恩斯的方向。他的小鬼面具丢在海恩斯身边,还有海恩斯塞给他的美钞无序散落,而死去的海恩斯犹如睡着了一般,看上去很美。很难过。

    做贼心虚般赶紧删了这部片子。我不愿意我再度为了这个多情的大男人和可爱的小男人流泪。即使,我那么喜欢他们。也许,我伤心的就是这个世界其实一点都不完美吧?我爱的好人正静静躺在茂盛的草地里,他再也不会醒来。
  4.      好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地哭过了。
        
        『A Perfect World』的导演太会煽情,惹得我又开始笨头笨脑地学写影评了。
         
         好像影评和观后感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还是先装模作样地评价一下整部电影的安排好了。
    整个影片的进程是不拖沓的,剧情一直比较紧凑也不显得仓促。但在连贯的叙事下缺少了一些蒙太奇的镜头为人物背景做补充就会使主角不够丰满,显然导演大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借剧中人的嘴来补充说明,例如那个女犯罪专家突兀的对Butch的介绍,就让我感觉莫名其妙想当即批评而最终不得。不过还好那种如鱼梗在喉的感觉倒是一闪而过,这倒颇得益于连贯的剧情。

         装专家评导演和技术太难过了。我要开始观后感的部分了(请允许我做一个奥特曼的表情,咩哈哈哈哈哈。)

         总得来说,这又是一部关于陌生人和小孩子之间残缺世界的互补过程的片子,俗称成长片。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已经不自觉地回忆起《中央车站》 的许多片段和感悟到的东西。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长的过程当中必然有价值观的建立过程,就如自己盗窃食物却告诫Josue千万不能盗窃的Dora一样,Butch也告诉小Phillip不能偷窃。但美利坚必然不同于巴西,男人毕竟不同于女人(类比可能不恰当),所以Butch也补充说道,“如果你觉得你没有钱,又特别需要你也可以先借用一下,这就叫所谓例外。”

         我的视角看过去,这部片子是在教我们学会尊重与独立,不折不扣的free America 价值观啊。不过我倒是很欣赏这一点,估计已经被发现了,我就是Respection主义的忠实拥趸。他尊重Phillip的想法,他说他不是在问小P的妈妈还是耶和华,他问小P“what do u want ?” 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实在太常见,很多人被问到后都会沉思许久,然后做出一个尴尬的表情说自己其实没有想过答案。其实天知道多少人只是不敢说,不敢做。就在那思考的几分钟里面,他们已经又回味了一遍不敢面对的内心的需要。但是小P敢于承认也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使这个举止和自己之前已然建立的小小价值世界完全相悖。这倒不是鼓励无休止地放纵自己的欲念,都说了嘛,如果你特别需要,也可以有例外。

         其实小P有好多次逃走的机会,第一次是那个煞笔狱友被Butch射杀后,站在那个拿着棒球棍的老人不远处,面对Butch的询问,他选择了跟着他走。第二次是在偷了圣诞服装后,面对再一次询问,他背着盗窃者的坏名声和8年的万圣节梦想选择了跟着Butch走。第三次是在面对刑警和母亲时,他本可以带着钱和Butch为他谈成的Perfect Deal回到所谓的Perfect world里面,他却又一次转身,跑向了Butch,哭着与他相拥。这三次,Butch都在用着大同小异的话对Phillip明示,“你要怎么做选择,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 有的影评说Phillip是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不同意。暂且不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四个缺一不可的发生条件不满足,我们明明就看到了那么多小P爱上Butch的理由。他像个从未出现的父亲,教给小P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独立和坚强,他同时也尊重小P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他还从不装那些自以为是的其他大人用自己的原则来规范孩子。他一直都说,你要怎么做,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影片中间那个女犯罪专家补充说明Butch的资料的时候,曾经埋下一个伏笔,她说知道Butch要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去那儿的原因。这之后我们知道他要去阿拉斯加却不知道为什么。再后来我们从那个老州警那儿得知他当时被判去最坏的感化院呆了4年是因为负责管这个案子的当年的老州警以自己的角度认为他应该离他身为惯犯的嫖客父亲远一点。所有人看到这儿的时候,可能都会觉得,这个老州警真不错,真善良。没错,I thought so,too. 但是到了影片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导演的“万圣节彩蛋”,就是Butch要去阿拉斯加的原因后瞬间颠覆了自己的想法。明信片里,Butch的老混蛋父亲说,“亲爱的Butch,我写这个是为了告诉你,我的离开与你无关,阿拉斯加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常常冷得要死。有一天,你可以来这个地方,我们或许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 看完这个我就想说,那么混蛋的老父亲或许和Butch一样,是个坏人中的好人,毕竟这世界孰好孰坏,岂是非黑即白的。那么那个十足的好人州警,是不是也许好心办了一件坏事呢?我真想说他那时候肯定没有问过Butch,“What do u want?” 许多大人或许以为自己经验足够,为孩子做决定可以让他少碰壁少走弯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弱化孩子做判断的能力。如果你怕他做出明显很坏的决定,那你就应该充分客观陈述两个或多个决定带来的后果让其自己决定,而不是简单粗暴强加于人。然而很多时候,小孩是等不到大人愿意多费口舌的那一点耐心的,看看那个差点被Butch毙掉的黑人爷爷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除了上帝,谁可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为所有人做选择呢?即便是上帝,也不见得那样做过。所有以自我角度出发的所谓苦口婆心的“我是为你好”的论调往往得不到好的回应的原因估计就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条件下,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对很多事情,可以不同意,但是不要事事都想说服别人。当然你完全可以不同意以上所有观点。

         毕竟,We need different people and opin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