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罪与罚末世篇(港) / 历史的局限 / Norte / The End of History
导演: 拉夫·迪亚兹
主演: Archie Alemania 安吉莉·芭雅妮 索利曼·克鲁兹 Miles Canapi 锡德·卢塞罗 Hazel Orencio Kristine Kintana Mae Paner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菲律宾
上映日期: 2013-05-23(戛纳电影节)
片长: 250分钟 IMDb: tt2852432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拉夫•达兹的电影基本都与菲律宾的历史和当下有关,极具个性,惯用固定长镜头,一部片的长度通常超过四小时,最长的超过十小时。
近年来,他的作品受到各大电影节和影展的关注:[历史的终结]入围201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今来古往](2014)拿到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2016年,八小时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获得柏林电影节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同年,[离开的女人]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 [历史的终结]改编自拉夫·达兹最爱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以当下菲律宾作为故事背景,主人公的境遇关联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看尽愤怒与怀疑,经历正义与善良,留下的不只是对人间悲剧的慨叹,还有萦绕不去的无能的挫败感。
角色的身份超越了地域限制,具有普世色彩。他让我们看到生活中,存在着令人乏味的傲慢与偏见,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诱生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在理智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经受人生的罪与罚。 法学生的愤怒
法比安是法学院的辍学生,对沦为摆设的菲律宾法律感到失望,用消极的方式放逐自己,在简陋的租房内,通过写作、阅读、思考,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寻找救世出路。
值得讽刺的事情发生在电影的开始:法比安把两个好朋友叫了出来,在咖啡店谈论着国家的前途、人民的自由、马克思主义之类的话题。言语中,法比安有近乎偏执的道德和正义感,甚至是激进的倾向。但是,他把朋友叫出来的真正目的不是要谈这些,而是要借钱付房租和买书。
朋友开玩笑的说到:“最后,亚当•斯密赢了”。
法比安的生活渐渐与他人脱节。跟大学朋友出游时,他把手机扔了,这一举动极具象征意义——他对周遭的俗世越来越不满。在菲律宾的政治环境下,他富有正义感的内心,找不到行动的途径。退学后,法比安越来越边缘化,经常和朋友争论政治话题,但那些只让他感到更加绝望。 知识并未给法比安带来解决现实问题和内心困境的办法,反而让他陷入焦虑中。往好了说,他是生活在社会责任感与自我无能的挣扎中;往坏了揣测,他像个半吊子知识分子,满腹忧国忧民情怀。 法比安经常向富婆玛格达夫人借钱,但他实际上有机会获得好的工作,完全不需要过这种生活。这是拉夫•达兹对[罪与罚]中的主角进行的最大改编。小说中,主人公是个因贫困而产生仇恨心理的人,法比安则主要是因为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走向自我封闭。这种改编使角色具有了一层现代意义。
事实上法比安的家境并不差,只是他选择脱离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他的困境产源于对社会过分失望的认知,以及近乎公道仲裁者的社会追求。
影片的另一条线,讲述了一个育有一子一女的贫穷家庭的故事。圣诞节的夜晚,腿受伤的杰奎因被妻子易来莎搀扶回家。彩灯照射下,一家人从画面深处走近,没有过多言语欢笑,镜头给足了耐心,看着他们走近。 杰奎因受伤后长时间不能工作,易来莎依靠变卖家当和借钱度日,玛格达夫人也是他们的债主。有天晚上,彻底和朋友决裂的法比安,看到易来莎在玛格达家门外苦苦哀求,被拒之门外,蹲在墙角路灯下哭泣,于是给了她一些钱。第二天晚上,玛格达和女儿惨遭杀害,杰奎因成了犯罪嫌疑人,在司法不公下,被轻易定罪。
无能的力量
杰奎因入狱后,易来莎依靠卖菜维持生计。法比安则完全变了一个人,暴力没有使他看到希望,反而使内心更受煎熬。他以正义仲裁者的身份,将仇恨矛头指向富人,却没有帮到任何人。
影片故事发展到这里,表面上呈现的是横亘在富人与穷人之间被误解的鸿沟,但实际上在后面更长的篇幅内引出了超越阶级本身的人生困境。 杰奎因没有杀人,因而抗拒适应监狱的生活,但他向来平和,在时间和现实面前,最终选择了屈从。他和狱友相处融洽,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包括虐待过他的狱霸。
如果说法比安是以退学的方式抗议法律的无能,是种消极举动,杰奎因的逆来顺受多少也是消极的。后者以“无能的力量”承受扑面而来的重压,生活没有变得更好,但他在等待希望。法比安在理智与愤怒之间失去了方寸,生活完全被毁。
在咖啡馆打工期间,基督徒朋友想要用宗教化解法比安的内心痛苦。这对骨子里排斥无用言论的他,没有任何作用,他不相信一个人的罪恶可以被上帝宽恕。 几年自我放逐后,法比安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全靠佣人将他和姐姐带大。如今,他绝望到没有了家庭观念,破坏一切美好的东西。信奉基督教的姐姐一个人守着家,乐观看待生活,反而刺激了他悲观的情绪。
他用最极端的行为毁掉了姐姐的幻想,对社会的不满转向对人性的绝望,行为变得疯狂。在野外,他杀死了自己宠爱的小狗,一刀一刀地捅下去,伴着粗大的喘气声。 法比安雇了艘小船,呆滞地坐在船上,漂于河中。他在自己追求的世界里彻底失败了,伟大的愿景没有实现,反而使自己变成罪人。不能把他的悲剧,完全当成是对知识分子堂吉诃德式的行为的讽刺。更深意义上,他暴露了人类的善心与恶行,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如何变得边界不清。
杰奎因是法比安的另一面——贫穷、没有知识。他的卑微、隐忍使他承受住生活的巨大打击。导演用主观视角拍了一场他在监狱中做梦的戏,梦中他飞过大海、农田、自己的家,然后回到监狱走廊;出狱后,他又做了同样的梦,这次他悬空躺在丛林绿荫中,有种回归自然的安详。
250分钟的电影在拉兹.迪亚兹的作品里算是短片了,并且在叙事节奏和叙事方式上不论故事性还是可看性上都算照顾观众了。凶杀、强奸姐姐、监狱风云、堕落、死亡,这些深刻又富有吸引力甚至猎奇的元素让无尽的长镜头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太过沉闷与无聊。腿部受伤的年轻男人杰奎因,有妻有子,欠下高利贷,放高利贷的肥婆神态傲慢,语气轻蔑,杰奎因因为要回被妻子当作押金的结婚戒指被高利贷肥婆拒绝而殴打了肥婆,这是他被冤枉入狱的原因。法比安是一个法律系学生,成绩优秀,受老师青睐,经常在咖啡厅里与老师们摆龙门阵,聊着知识份子式的内容,并且他是一个愤青,对社会不满,从小与姐姐相依为命,父母远在海外,整个成长过程像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他也经常与朋友们在街头巷尾喝酒闲谈,有说有笑也有矛盾,总体来说他就是一个有志者不甘平庸却不得不接受平庸以及受到成长困扰的年轻人,他同样欠下肥婆高利贷,他找老师借钱,但最终压抑和迷茫的他杀掉了肥婆和她的女儿,而这桩谋杀案的罪名却误判在了杰奎因头上,因为他殴打肥婆的画面拥有目击证人。这就是影片中两条主要故事线的开端,接着便兵分三路描绘了杰奎因的狱中生活、妻子的穷苦卖菜带孩子的生活以及法比安的逃亡、内疚、崩溃、坠落的生活。
这其中杰奎因在监狱里的段落和法比安回到家乡的段落是情绪感染力和张力以及压抑程度最高的章节。虽然迪亚兹用一首悦耳的吉他曲为监狱生活增添了些许光亮,但随后监狱里隔壁牢房的大哥暴打杰奎因狱友的画面血腥残暴,低角度的固定镜头就像偷拍摄像机一样模糊了真实与虚构,拳拳到肉,但最吸引我的却是一旁的猴子......不知它是否感到恐惧。而一直善良、乐于助人的杰奎因在之后被大哥用刀割手将监狱里的紧张关系提到顶峰。但之后杰奎因对身体衰败的监狱大哥温情的抚慰和对话让人动容,这样善良的小人物关照对方的温情却又残酷的画面让人想到了《离开的女人》里同样含冤入狱的中年女人与易装男同性恋者在屋子里互动以及相互取暖的底层坚强气息,这是迪亚兹电影最有魅力的时刻。如此善良的杰奎因被迫入狱,作为底层不懂法的平民,他和妻子无能为力,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却是一个精通法律的人,很残酷,很讽刺。最后出狱的杰奎因与前来接狱的妻子双双死于回家的车祸,镜头扫过遍地的尸体,远处是燃烧的大巴,随后下起了上帝的眼泪。正如他的妻子所说,如果当初让杰奎因去国外工作就不会有这些鬼事了,这样的感概正好对应了法比安。身背负罪感的法比安给街头卖菜的杰奎因妻子钱但遭拒,这是他怯懦之下残存的良知,之后便彻底丧心病狂。法比安与姐姐的互动充满对抗也充满情欲,尤其是姐姐满满溢出的迎合。姐弟缺失的父爱在如今小有资产的姐姐这里试图弥补,弥补家庭的关爱,以至于太过强势。而法比安已经千疮百孔的内心对此则是极度反感以至于最终摧毁一切。从冷漠的回应到强奸姐姐再到杀死爱狗,一个本来可以步入精英阶层的年轻人彻底将灵魂交给了撒旦,这一切的诱因太过复杂,个人、家庭、社会,每一个元素叠加在一起跟随着时间成为历史,事物是历史的总和,直到终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