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三个层次:
1. 从ape驯化成“文明人” Puff因为电击的惩罚+甜点的奖励+对女人的需求 而变成文明人,注意Puff在法庭陈述的时候提到自己一开始是没有足够动力学习文明的,是看到Nathan与助手做爱后也想“want some of it”,才有动力学习文明 ; Lila因为对男人的需求去结识了Dr Nathan后为了维系感情而逼自己成为文明人 ;Nathan因为小时候因父母的严格管教被驯化成过分”文明"的人。
2. 从“文明人”回归到ape:Lila因情感破裂而选择回到ape; Puff再次被电击惩罚+Lila带来的女性奖励 变回了ape; Nathan怀念Lila的野性,去丛林找到Lila祈求她那"dirty and powerful"的爱,请求她教自己成为一个"ape",似乎证明再“文明”的人本能中也有对野性的诉求,但Nathan醒悟太慢,Lila本可以是把他从过分拘束状态中解救的人,但他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而且Nathan把婚姻当作一种“文明”的形式,一旦进入婚姻状态,就失去了那种野性追求,或不习惯在婚姻中维持野性,而把自己的野性追求放置到偷情的Gabrielle身上。
3. 回归ape但仍有"文明"诉求:Lila与Puff做爱时厌恶Puff的动物般野蛮,电击了Puff,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反应经过”文明“熏陶的Lila已经对过于”野蛮“的动作产生了排斥,这种排斥,既可能是因为动物本能中追求文明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被”文明社会“教条长期驯化后产生的自我条件反射; Puff回到森林后又被Gabrielle吸引跟她回到文明社会。
驱动整部电影的其实就是男女之间的互相需求,它大部分时间是简单的生理需求驱动,但也偶尔体现为一种情感(比如Lila和Nathan想要维护的夫妻感情,记得Lila最初跟Nathan在一起只是因为她要找个男人,但她爱上Nathan后觉得他很“可爱”,为他改变了自己很多地方)
本身对异性的追求就是动物最原始的驱动力,人是动物,故亦如是。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几个启发:
1. Words are Evil,这话是电影中puff说的。人类社会中很多话文绉绉的,就容易感觉不到它本身的意味,要注意体会话语本身的情绪、意思,不要让自己对语言背后的真实世界失去感知能力(一个典型的失去感知的例子就是读到美丽的诗的人居然不能想象的体会诗歌背后的美丽场景,只看得懂字面意思)
2. 在什么环境,就注意什么规则:在森林里可以想杀就杀人,但在文明社会,杀人要上法庭,Puff杀Nathan的时候,心态处于动物世界,但Nathan是来自“文明”社会的人,杀掉Nathan,就可能被按”文明“世界的规则惩罚。(当然这个前提是剧中的”动物世界“力量远不足”文明世界“,后者可以轻易消灭前者,如果换成”人猿猩球“中的设定,文明世界的力量远不足猿猴世界,那么即便Puff杀了一个文明世界的人,也可以逃脱惩罚,所以还是谁力量更大谁说了算了的)
3. 欲望会冲突,所以少一点欲望:Puff最终被Gabrielle接走的时候,本身是开心的,因为有了新的女性对象,但当他看到窗外他的前女友Lila旧木屋时,他的眼神暗淡了下来,再回头看Gabrielle的时候,不再是看到女性的本能兴奋,反而出现了一种痛苦、迷茫、纠结、徘徊。他心理充斥两种欲望:一种是想要追求新欢的愉悦,一种是想要兑现旧爱承诺的责任,他两件事都想做,但不可能同时做到,两个欲望冲突,他的内心开始进入痛苦。其实人在社会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境,这时就失去了动物本身就有的完整complete。人,在没有互相冲突的欲望或不可实现的欲望时,是完全自洽的,是自我完整的,就像一个小动物一样,该开心开心该难过难过,不会在某种情绪中萦绕太久,也很少陷入纠结和苦恼,这样的状态,且不论其社会道德性,至少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是很好的。所以这部电影给我的生活启发是不要在同一时间有太多互相冲突的欲望,比如Puff在新欢与旧爱之间纠结,其实总有一边是要对不住的,所以选哪条不重要,关键是选了一条就只想一条,这样状态才能健康完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的这种欲望复杂性与矛盾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思考和文学作品,使文明的精神世界丰富多样(虽然我个人认为很多复杂的情绪、流派、文学思潮对人类而言并不一定是健康有益的,比如小资产阶级的那种感时伤春情绪永远没法排解,也不怎么能促进生产 平衡分配 提高生活水平)。
4, 注意平衡 野性 与 文明性:凡事有度,过分”文明“,就可能像Nathan一样,过分拘束自己,却时不时被反弹的野性压倒,忍不住去偷情,甚至找Lila想要学着做一个ape;过分”野性“,就可能像Puff一样,冲动之下杀了Nathan,忘了”文明“社会的约束,让自己上了法庭。因此,把握平衡,在合法的前提下适当释放内心的野性,是挺重要的事情。
打卡第一部考夫曼的电影,剧本想法很神奇,结局反转没有太意外,更多的感受是,“你看,又是一个大谎言,人性使然呀”。中文翻译为 《人性》,感觉概念本身有点大,一但涉及到“人”,这个一样的物种,可能评价本身就已经不公允了,脑子想到的人性,好的坏的,似乎都不能概括为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
感受最大的是,其一,你很难用一种文明来评判另一种文明。
就像印度人用左手来如厕,而所谓的发达国家觉得这就是低级的不文明的,但换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印度人还觉得你规则多呢?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规则和教化,看着很像一种违背自然的事情。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就不断的接受着各种训练,从而成为社会中可以运行的一台合格机器。而训练和规则本身就没有上限,会出现很多新的教条,机器需要不停的去学习新的规则。但统一就是好的吗?有规则就是对的吗?感觉这个问题应该分区域分块讨论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一刀切。就像影片里的训练老鼠用叉子吃东西,这个研究的想法就很奇怪,难道所有的生物都按照人类的规则去活就是对的么?这难道不是一种谋杀么?谋杀了生物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其二,很多改变的本身就是不可逆的,你很难说让变化成为可逆反应。
影片中Puff被人类驯化,lila想把他变成未驯化之前的样子,但她未意识到这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很好的解释了影片的结局。由此想到的是,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就是不可逆的,而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式,要发生改变,那估计真的是很难。
还是挺不错的一部片子~
作为一个森林里长大的、最原始的人,控制不住性欲的帕弗一次次地被电击;最后,他害怕了,他屈服了,他违心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却变成了最不真实的自己,令人不寒而栗。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社会各种教育和痛的教训下,朝着不真实的自己发展。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试问,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而是特定意识形态下教育出来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