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天才战车少女 剧场版 / Girls und Panzer der Film
导演: 水岛努
编剧: 吉田玲子
主演: 渊上舞 茅野爱衣 尾崎真实 中上育实 井口裕香 濑户麻沙美 能登麻美子 井泽诗织 上坂堇 早见沙织 大地叶 仓田雅世 植田佳奈 福圆美里 吉冈麻耶 田中理惠 金元寿子 竹达彩奈 中原麻衣 明坂聪美 川澄绫子 伊濑茉莉也 平野绫 生天目仁美 喜多村英梨 高森奈津美 米泽圆 大空直美 下地紫野 藤村步 饭田友子 景浦大辅 飞田展男 伊丸冈笃 雪野五月 椎名碧流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5-11-21(日本)
片长: 120分钟 IMDb: tt5284414 豆瓣评分:9.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剧场版之前就重看过两次,这次第一次从 TV 开始全系列重看,写点小评,有些内容在 TV 版的短评写过了,这次算是整体稍微细说一下。
观后还是惊讶能做到如此没有城府的直爽。在之前看《壮志凌云》的时候,我觉得《壮志凌云》如果没有死亡事件的话,就很接近《少女与战车》了。
拍脑袋去思考《壮志凌云》的文化背景的话,就是后越战时代、仍在冷战背景下,没有大型战争的话要怎么赋予空战的理由,于是主创在 teen film 的类型找到了答案,就是拍成校园电影。故事无非就是关于半封闭的校园关系里半秘密发展的师生恋,飞行员训练其实就是社团活动,所以到毕业之前不会有涉及生命危险的战斗,因为开飞机就和一群美国男生打橄榄球差不多。“笨鹅”的死是必要的,他的死第一次强调了这项活动和真正的校园社团运动的区别,这个死亡事件的突然降临不只是摧毁了校园社团活动作为舒适关系圈的必然性,也再次提醒了战争的幽灵一直存在,即使年轻人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但他们的父辈与真正的战争紧密相连,如此达到一种对现实战争的深沉反思。所以“笨鹅”死亡之后该作才第一次出现真正的战争,从校园电影的类型走了出来,不过即便如此,作为高潮戏码出现的敌人也是没有面孔的,电影不仅不明说是哪国敌人,也没有任何关于敌人个体的描写,男孩以世界为敌对象。续作更是在没有了后越战背景的情况下,狡猾又严谨地延续前作“没有面孔的敌人”的设计,进一步削除意识形态的露出,随着独行侠深入敌方基地,重新坐入 F-14 这一极富情怀彩蛋意味的仪式,敌人一举撕下世界的面具露出了“回忆”的真面目。
《少战》“强硬”地把战车削掉了战争与掠夺生命的性质,并以校园社团活动来确保舒适的人际关系圈的必然性,在这样的前置条件下不只是战车道能“降级”为纯粹的竞技与策略。战车的战斗就像相扑一样,战车被击倒、翻车、爆破的结果只有比赛输了的意义,真正把兵器掠夺生命的意义给无效化、战争消解成校园活动的奇观贯彻到底,没有任何人会伤亡的美好世界。就连故意打造的刻板印象和过时价值观也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种直爽来源于几乎不需要靠作为竞技的战车动作之外的奇技淫巧去营造,比如让主角陷入生命危险,勾起观众的动情(即使 TV 版和剧场版两次拿废校来制造紧迫,但废校这个设定本身就很可笑也不正经,就只是一个把少女们赶上赛场的程序罢了。),只需要靠竞技的奇巧以及奇巧带来的动作奇观来制造戏剧性——更可怕的是,这种纯靠动作不靠剧作起伏的戏剧性很容易让人陷入疲劳,但本作从头到尾都极力避免这样的审美疲劳,每看一部系列的新作都能感叹怎么还能继续拍下去,这也是本作作为高级娱乐片、动作片的生命力所在。
少女所操控的战车在战场上的纯粹碰撞,约等于萌系动画即使充斥着隔绝于写实审美的符号,也能形成独立运转的规矩与高度内洽的系统,尤其是非动作戏的所谓文戏中,也蕴含着这种纯粹的碰撞——对话戏剧也如一来一往的动作戏堆叠地呈现此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点在水岛努之后的《白箱》也能确认,文戏的创作足以看出他的对自己打造的系统的自信,不如说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文戏和动作戏之分,对话本身就蕴含着动势。所以就这点来说,《少战》大概具备了所有萌系动画作品能成立的条件(前面说的刻板印象和过时价值观的呈现也依赖于这样的系统和规矩),《少战》里的战场也是完美的萌系 anime 影像隐喻——不切实际的虚假即真实,她们也有她们的生活与存在。
在剧场版中,水岛努再一次展现了迷影导演的风范,将这样的虚假即真实上升到了电影层面。不只是影片中的“幸福摩天轮”战术致敬了斯皮尔伯格的《1941》那么简单,我觉得电影里很重要的一个台词是,在地图转移至西部牛仔电影里的荒野小镇时,有人说了一句“这里(的建筑)全都是布景板”,意思是全都不堪一击完全可以用战车去冲破。但讽刺的是,采用布景板的视错觉来掩盖战车的战术还成功了两次,就像电影的手工特效(特摄)一样,这正是印证了电影虚假与真实的对立统一。
作为电影高潮的主题游乐园舞台,主题游乐园本身就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地图,一个又一个毫无关系的虚假世界就像一个个被拼接在一起的国家,可能东边是未来世界,西边就是通往过去的西部电影世界了。游客沉浸在不同的世界中享受着构造世界的装置(游乐设施),可以极有效率地在一天之内在不同的 film 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是沉浸式主题游乐园的运作原理。将主题游乐园作为高潮舞台也象征着电影以虚假换来真实的招魂仪式来到了高潮。不得不说《回到未来》系列我最喜欢的第三部的隐喻也是如此,这一部穿越的过去是一百年前的西部世界,但这部电影诞生的二十世纪末是西部片消亡的年代,也是一个人们早已经熟悉视听语言成熟、甚至是公式化的西部类型片的时代,本片的“过去”不是建立在真实存在的历史过去,而是建立在电影的类型之上(游乐园的世界也是如此),是关于电影的电影——《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也是这样的电影。
虽然写下了这些“冷静”的新感想,但短评还是继续保留 2016 年当时初看写下的疯话吧,很少有重看后不想覆盖掉以前过于羞耻的文字的情况,《少战》的短评确实更适合这样元体验一样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