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推翻罗诉韦德案 Reversing Roe(2018)

简介:

    《Reversing Roe》讲的是美国著名罗诉韦德案。“罗诉韦德案例”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演员:



影评:

  1. ⚖️里根做加州州长的时候是支持堕胎的,并率先通过州立法案,使得加州成为其他地区女性堕胎的首选之地。但当总统后为了争取连任、支持和资金等与福音派势力联合,里根在堕胎问题上态度大变,口径处处与福音派教义一致。他达到了他的目的,获得选举人票479票——这种程度的大胜简直不可想象。

    ⚖️老布什做国会议员时大力支持计生(对标pro-choice),甚至被同事调侃为“安全套布什(rubberush)”,但为竞选总统,赢得党内支持,布什变成了比里根还强硬的反堕胎派,直言要推翻Roe v Wade。

    在这两位男性总统的选择中,女性权益成为了可以被牺牲而换取其他利益的筹码。

    ⚖️曾因为被认为是坚定的保守派,表态“我坚决反堕胎”而被任命的第一位也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一位最高法院女大法官奥卡纳,拯救了堕胎法案两次:一次是1989年,投出关键一票,拒绝推翻Roe v Wade,最终5:4延续了女性的堕胎权利,第二次,在共和党当政,新法官被任命专门为了推翻堕胎法案这种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联合另外两位保守派大法官,出具了非常长篇幅的判决,提出undue burden的概念,规定医院只能劝说,不能代替妇女决定,如此绕过了对堕胎权的剥夺。

    她在其他议题上也许保守,但一次次站出来捍卫了女性的权益。

    If you don’t know to whom you can trust your well-being, you may always choose the woman.

  2. 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前两章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女性生育对其社会地位带来的影响。为了孕育生命,女性变得脆弱,变得易被攻击,变得被动,不得不接受男性所提供的物资和保护。原始时期如此,即便到了今天,在很多家庭中,依然如此。实在让人咋舌的是,今天,美国很多女性竟然连堕胎的权力都被剥夺。

    作为女性,不管是否有过生育经验,都能感受到,孕育生命的过程是辛苦却又意义重大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带来了一种凝聚力,不论是小家庭,还是大社会,都被这一纽带紧紧联系起来。一个孩子的降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给很多人带来希望。但是,一个意外,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女性的生活轨迹,也有可能会给这个因意外而降生的孩子带来不幸。不顾及任何情况,完全禁止堕胎,这种违背个人意愿的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吗?难道真的要那些想要堕胎的女性走极端,才能真的解脱吗?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人要站出来对别人的子宫指指点点。作为女性,作为子宫的所有者,我们当然有权力选择是否要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如果这都要经过他人或者政府的许可,那干脆直接把物化女性明明白白的写在法条中。将堕胎放在人性的对立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导。‘Pro-life’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保护已经出生的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那些尚未出生的胎儿争取利益。如果一个婴儿降生之后,保障一应俱全,为什么会

    这种‘pro-life’的做法,完全就是以一副‘你什么都不懂,我要替你做主’的嘴脸来支配女性。令人气愤的是,大部分选择‘pro-life’的人,都是和生育没有什么关系的男性。完美的诠释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道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能永远地站在道德高地鄙视他人。这种道貌岸然居然还能让很多人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做出了多么了不得的大事。

    努力让自己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保持理性,只是那种受委屈的感觉依然涌上来。本身面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女性就已经夹缝生存,再加上部分女性的意识没有觉醒,更让人对这个大环境感到失望不已。

  3. 我一直认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判断,那些大声嘶吼的不一定正确,那些沉默的很多时候却是有道理。

    我是坚定的支持 ##

    首先: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利,如何除自己之外的人干预我,这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 女权主义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女权既是平权。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把支持堕胎和支持女权主义关联起来了。

    堕胎是具有可理解的原因的:

    1 很多怀孕的现象是因为意外怀孕,那么生子会影响个人的人生乃至生命过程。对于贫民窟的妇女来说,一个怀孕,甚至都没有到出生那一步可能对整个的家庭都是毁灭的,因为没有能力去养活其他家庭成员。 对于一个高中生,意外中标的情况也会有发生,那么这样的意外怀孕直接会毁了这个人的人生。

    2 胎儿的先天性疾病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做做唐氏筛查,为什么要查遗传性疾病。因为胎儿在腹中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已经存在着可以知道疾病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婴儿的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婴儿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留下的全部是痛苦。

    3 几种极端情况下怀孕:因为被强奸怀孕,这种情况其实在西方,特别是南美出现的很多。这样婴儿不仅仅给女性带来痛苦,而且胎儿的未来根本没有保全。 还多女性存在本身的疾病,或者身体情况,根本不具备条件生育,生育对她们来说有生命的危险。

    4 不仅仅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提供官方,有保障的堕胎条件。 晾衣架---这是地下黑诊所最常见的堕胎工具,在没有消毒,没有防护,没有任何的保障的情况下,堕胎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所以说不仅仅说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支持健康的堕胎。

    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堕胎:

    1 宗教原因 我无意批判任何宗教,但是宗教很多时候会给人设置教条,告诉你只能这样做,告诉你不能那样做。因为这样的话,宗教的权威性就显示出来了。而且他们会有一堆的书籍和一群的人对这个书籍仔细的研究,仔细的诠释。 宗教习惯性的用教义约束控制人,而反对堕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完美把万物由主创造,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堕胎刚刚好和宗教教义完全的抵触了。 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宗教认为,人的生死是神控制,人自己是不能管生,而且也不能管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杀在基督教里面不能叫教会墓地的原因。

    但是人是自由的,人本身和万物并无区别,为什么需要一个宗教告诉我说:你很神奇,你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

    2 继续宗教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煽动了极大的一群人,将宗教的教义吸入之后,来诋毁,伤害,控制其他的人。 这也就是在纪录片中讲述的 多个计生所的医生被枪击,计生所被安装炸弹。而这些行凶的人都是宗教狂人份子。

    3 政治原因:当选民有态度的时候,政客就变得摇摆起来了。所有的这些政客为什么从70年代的时候,比现在更加开放的态度。而现在为什么变保守起来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反对堕胎更加激进,而这些人群更多,而本身很多政客都是出身于保守势力。---这样的话,为了自己之前的选民,以及为了自己之后的选民。 反对堕胎的收益明显比支持堕胎多得多。

    有几点想特别说明的:

    1 生命一点都不神圣。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上帝造物。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无数次的战争都是打的神的名义,珍惜生命,然后又不停的去浪费牺牲生命?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这次的新冠疫情,富人可以先检测,穷人连申请检测的权利都没有。

    一方面大声的说生命神圣,禁止女性堕胎,一方面又视生命如草芥。 ---这不是完全虚伪的么?那些号称神圣的人只不过是选择有时候用神圣,有时候不用而已。

    2 政客为了选票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政客是没有共情的。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怎么会理解一个贫困的女学生怀孕之后的种种危险呢?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3 婴儿生出来之后,就变成了夫妻的责任。如果是福利好的政府,那么你还能够获得足够的补助,但是在大多数的政府之下,你培养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产生的痛苦要大的多。而且你培养出来的,顶多最后也是变成了炮灰,变成了工厂的**

    我很想请那些反对堕胎的男人女人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哪个准备堕胎的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贫困学生,无辜的被强奸,然后想去堕胎,发现州计生所已经被关闭了,然后自己又没有路费到其他州。。你会怎么样?

    其他的细节:

    心跳法案,以及根据妊娠时间来对堕胎进行控制。---这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控制女性的身体,本质上还是认为生命可贵,从有心跳开始就为人了,所以不能堕胎了。

    最保守的州 一般是最穷的州,也是宗教气氛最浓,反堕胎最激烈的州。

    《 Loving the Bad Man 》 -- 一个极端基督徒被强奸了 ,讲述了一个女青年,被强奸了,然后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下,不仅仅原谅的强奸犯,然后还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个电影本身就是被基督教赞助,然后宣传神的旨意的电影,但是这样的三观简直歪到了天际, 号称: 美帝版《嫁给大山的女人》

    有些时候,如果你排除了神的因素,然后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堕胎的年轻话,堕胎的随意化 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

  4.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美国这么多总统同时参演了一部片子。

    从现任特朗普,到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布什,乃至里根。

    是不是有点诧异?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部纪录片,或许会释然很多。

    这些总统的出现跟纪录片里要讲的一桩法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

    《罗诉韦德案》

    豆瓣评分 8.0

    网飞出品,纪录片通过大量历史素材和当事人的讲述,客观地呈现了一个困扰美国社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问题——女性堕胎是否合法。

    讲这部纪录片之前,我们先来温故一部电影。

    《革命之路》,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再次合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的美国,经历着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思想变迁大动荡。

    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一定还记得女主角为了去往巴黎迎接新生活,从此改变婚姻现状,最终选择自己堕胎而死于大出血。

    胖温也因为该电影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领奖现场深情表白小李子。

    我想说的得是,女性自己动手为自己堕胎的现象在美国十分普遍。

    1857年,美国医学协会为排除竞争,展开了一场肃清运动,使堕胎成为非法。

    在宗教界,天主教徒和新教原教育旨主义者们认为,堕胎是邪恶的,堕胎就是谋杀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让堕胎议题成为焦点。

    1973年,围绕这一议题,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其影响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内战,这就是“罗诉韦德案”。

    这也是纪录片《罗诉韦德案》叙事的核心基础。

    1972年,德克萨斯州两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萨拉·威丁顿和林达·科菲试图挑战当时的堕胎政策。

    (当时的萨拉·威丁顿)

    她们选中了一个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希望堕胎的21岁女子诺玛·麦科威

    三人与辩方律师一起出现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联邦法院,诺玛化名为简·罗(Jane Roe),当时韦德(Wade)是达拉斯县的检察官,所以这个案子被称为罗诉韦德案(Roe v.Wade)。

    几经周折,这个案子最终上达到了美国联邦高院

    他们要面对的法官,是九个中老年男性。

    那是一个保守的法庭,这个法庭有四名尼克松任命的法官,他们的存在使这个法庭成为了近代最保守的法庭。

    但那时堕胎还不是党派问题,而是医学问题、社会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未出生的胎儿是不是个人?

    萨拉回忆当时的场景,

    有一个法官问我:“你认为人的生命是何时开始的?” 我说,尊敬的法官,我们没必要讨论这个精确的时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没有法律规定“在这个时间点胎儿变成了人”。 所以这个问题是,谁能够做这个决定? 是妇女?还是政府?

    1973年1月22日,美国联邦高院最后以7比2的表决确认由妇女决定是否继续怀孕的权利受到宪法上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权规定的保护,这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罗的判决表明,女性有权利在最初的两个孕期终止妊娠,州政府有权在第三孕期禁止堕胎,除非需要保护孕妇的生命。

    如果没有这个法案,想要堕胎的女性就会成为罪犯。

    所以国内那么多青春片里的偷尝禁果,然后去医院堕胎的场景,换成国外电影就变成了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以及生下来之后该怎么办。

    电影《朱诺》就用相对诙谐的手法,探讨了堕胎所引发的女权主义话题。

    高中女生朱诺在某一天决定和她的男朋友布里克偷尝禁果共赴巫山,然后她怀孕了。

    堕胎禁令导致她只能选择生下这个孩子。

    她必须为这个孩子找到愿意收养的家庭,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视角转回到现实社会中,就远没有电影中那般轻松了。

    《罗诉韦德案》纪录片更多的篇幅是在讲,自打罗诉韦德案生效后,更多的团体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推翻这条法案,甚至是很多州县在执行过程中增加诸多门槛和条件。

    “罗诉韦德案”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也给了美国社会一个分裂点,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辩论

    自堕胎合法化后,支持生命权的反堕胎人士就一直试图来推翻这一决定。

    反堕胎的各式各样“保护生命运动”和支持堕胎的捍卫女权团体对此争论不休。

    美国的堕胎医生变成风险度最高的职业之一。

    堪萨斯州的小镇科尔比,如果要堕胎得开数百里车到最近的堕胎诊所,还要穿过抗议人群,而那个诊所曾被放火烧过、炸弹炸过。

    南达科他州,在仅有一家能够实施堕胎手术的诊所上班的几位医生,出没就像间谍一样,都是乘飞机飞过来上班,一个月做30多个手术,绝不敢留下来过夜,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据统计,美国有86%的郡没有堕胎医师诊所,而高达91%的堕胎是在很容易就成为攻击目标的诊所进行的,四分之一的人必须远行至少50公里去做手术。

    反堕胎人士打着“亲生命”的旗号,用威胁堕胎医生的方式,来减少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效果真是显著。

    1982年,美国有近3000家提供堕胎的医院和诊所,1996年只剩2000家。

    但事实是,在美国,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有堕胎经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却要为此挣得合法的权益。

    这听起来很可笑,现实让人真的心酸。

    女权主义者喊叫着——你有权利决定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宗教。

    这让宗教界为之愤怒。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今天被判死刑的无辜儿童”

    《圣经》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因此,无论是替孕妇进行人工流产的医生,抑或是其他非专业人士令胎儿死掉,神肯定会讨他流人血的罪。

    1994年,反堕胎激进分子,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保罗·希尔在佛州布里顿医生的堕胎诊所外,用霰弹枪打死了布里顿医生及其助手巴雷特。

    他和他的拥护者认为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圣经》的教义,并愿追随他的行为。

    在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参与此案审理的佛州官员接到了恐吓信,有的信中甚至还夹带着步枪子弹。

    2003年9月3日保罗·希尔成为因杀害堕胎医生而被处以极刑的第一人。

    《权力的游戏》里大麻雀让善用权谋的王后瑟曦遭受重创,这也映射现实的西方社会体系,教会权力有时高于政府制度。

    2009年5月31日,堕胎医生乔治·蒂勒在参加宗教活动时被反堕胎人士枪杀,此举引发激烈讨论。

    关于堕胎话题在美国的分裂态度,让政客们嗅到了机会主义的来临。

    里根和布什在任州长时坚定支持堕胎法令。

    但是,在参加总统竞选后却坚决反对堕胎,变成了亲生命者。

    他们都因此获得了宗教人士的支持,并最终获得了选举胜利。

    特朗普的极端言论让所有支持堕胎的女性都感到了恐慌。

    《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特朗普的一些言论观点与邪教无异。

    特朗普的上台让LGBT群体、年轻女性、黑人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围绕堕胎合法与否,45年来争议从未停歇,美国的堕胎问题并没有因此更好或者更坏。

    观点两极分化,不少人呼吁完全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全面禁止堕胎。

    而女权主义者同样在不懈的发声和斗争。

    撇开宗教和政治,女性堕胎与否原本是个可以被探讨,但不应当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议题。

    怀孕不同阶段,因为不同原因选择堕胎,本身就应当是女性的个人选择。

    但将问题诉诸道德层面、宗教层面甚至犯罪层面,无异于让女性将个人选择权和对身体的控制权交给他人。

    这可以看成是现代文明的倒退,或者当权者(无论政府还是宗教)对女性势力崛起的畏惧,是想要对女性再次实现全面控制和打压的别有用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PUA是,辽宁女德事件也是。

    好不容易在男权社会中挣得一丝喘息机会的女性,要斗争的道路还有很长。

    而有意思的是,罗诉韦德案的原告诺玛·麦科威,在一个反堕胎的牧师的影响下,其信仰和心灵就此发生转变。

    此后,她又成立了一个“不再柔”(Roe NoMore)的组织,对堕胎女性和进行反堕胎教育。

    1998年,她出版了一本书《被爱征服》,专门讲述她从一个堕胎合法化象征标志如何转化为一个反堕胎分子的经历。

    宗教真是太疯狂了!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影视剧,在后台回复片名,即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