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爱情的牙齿(2007)

爱情的牙齿(2007)

又名: Teeth of Love

导演: 庄宇新

编剧: 庄宇新

主演: 颜丙燕 李洪涛 李乃文 迟嘉 吴浇浇 李依馨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7-08-24(中国大陆)

片长: 109分钟 IMDb: tt1258623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几十年以来,钱叶红(颜丙燕 饰)从懂得爱、遇上爱、到最后对爱的惘然和麻木,她一直用疼痛去理解爱情的面貌。70年代末,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领袖,在那个男女绝不能私下交往的年代,她收到了一封男生的情信。钱叶红公开信件,让男生受尽奚落。男生拿起砖头在她背上重重拍下,给钱叶红留下了终身的疼痛,然而,男孩却在之后不久意外过世。

演员:



影评:

  1. 文/moivekid zhongzhong

     从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爱情的牙齿》。直到影片的最后,男人用力拔下自己的虎牙,送给即将离婚分手的女人,说:“你不是喜欢我的虎牙吗,送给你,留个纪念”。

         至此点题。

         血腥的记忆,那便是爱情。

         和我看的其他国产电影一样,比如顾长卫的《孔雀》,李玉的《红颜》,以及王小帅的《青红》等等。他们几乎都有一样的关键词:历史的年代、困顿和挣扎、爱情与罪恶以及道德和自我孰是孰非不可兼容的问题。

     一、

        那个年代是我未曾经历过的。听爸妈说,那些年代里,人被极端愚昧和压抑。
        也就是在这样的岁月里,大家不敢爱,但是,敢恨。
        所以,钱叶红会因为林洁和男生接触而带领她的流氓姐妹们排挤孤立她,也因此,钱红叶会毫无顾忌地在全班朗读何雪松写给她的情书。
        而他,一个文弱俊秀的男生,面对全班的“大姐大”对他恶狠狠骂到“臭小子”,依旧怀着无法抑制的爱情。转角处的榕树下,他那样胆怯而兴奋地等待她的到来。所以,听着她用那样冰冷甚至猥亵的语气读着他写给她的情书,他不能容忍对他爱情的这般亵渎。
        这一砖头,是让你记住,我爱你。
        从此,她的后背每逢下雨必隐隐作痛。比天气预报还准。
        那天,她和她的跟班们堵在校门,为了偿还那一砖头。她不懂这份爱的重量。他誓死不叫她“姑奶奶”。她不明白,他并不是不畏恶势力,而是因为,你是他爱的人啊,怎么能叫你这样恶俗的称呼。所以砖头最终砸在他自己的脚上,他用血腥的方式证明,我爱你。
        记得,她依然在转角的那棵榕树下等他,想载他一程,用以原谅自己和他的爱情。可他不领情,又是一句“臭小子”,但是柔情,撒娇似的。转身,他拖着那条半废的腿,在胡同里狂奔,赶在每个巷子口看到她离去的身影。
        后来,我想,他还爱她,她依旧不是那么的爱他。
        再后来,他淹死了,那只受伤的脚把他拖向死亡。他一针一线缝给她的靠枕都没来得及送给她。
        她的背一直痛,每当雨天。只有痛才能让她知道,她或许爱过。而众多的朋友中,她也仅仅保留了林洁一人,因为那个年代,只有她一人知道,爱是什么滋味。
        淡淡的,软软的,却腥。

    二、

         他,三十八。她,二十二。他是她的第一个独立手术。她是个医院的实习医生。他却是个有妻有子的颓唐男人。我敢断定,是男人引诱她的,但后来,事情败露,她却坚定,是她勾引了他。他只是说,自己思想怠懈,被资产阶级腐蚀。
         即便如此,她爱他。因为他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她为了他不顾学业,夜夜欢娱;她为了他,小心翼翼,提防第三者的狼藉骂名;她甚至为了他,两人在家里自己动手堕胎;最终,为了承担他的所有罪过,被学校开除,不得不回北京一个屠宰场工作。
         那个男人没有名字。他也不配。他就是她的第一个男人,颓靡,自私,畏畏缩缩。我为她不值。却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权力。甘愿的事情,她就一定不后悔。这样的女子和《孔雀》中的大姐一样,隐忍坚强到可怕的地步。在家里自己动手堕胎,没有大夫,没有麻药,想着就觉得痛。
         痛,也是有抗体的。一旦经历过最大的痛苦。对它便有了免疫力。我也曾经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拔过指甲,从那以后我就不怕疼了。可她,在堕胎之后,不仅不怕疼了,也注定她一生都不配做个母亲。那一摊鲜血,她的爱情就已经流产。今生今世,我怕她不会再爱了,包括自己的孩子。
         爱,是那样强烈的味道,甜,又疼,还有血腥味。

    三、

         那个戴眼镜的古板大学生,有着一颗别致的虎牙,乍得一看,有些滑稽得可笑,可,拔下来,却是血淋淋的,悲戚得可怕。
        人们几乎用婚姻定义所有的美满爱情,或者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双双奔赴黄泉,共叙来生。只有死亡能带给爱情强大的冲击力。其他的,都只是殊途同归,归于平淡。
        大学生在山里工作,每天过年有几天的探亲假。每次回来儿子又不认得了。第一年,第二年,直至第六年,他调回北京,幸福的色调逐渐暗淡下来。鸡毛蒜皮,最终,同床异梦。
        离婚前的那个黄昏,她靠在窗棂前,重复着他的话:“你不配做母亲,我不该做父亲。”我始终相信有些人,天生没有一些世俗潜质。他告诉她,别人都是这样柴米油盐地过着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忍受。她只是说,我的家里,好像从来都没有你。因为,她只记得人生中最血腥的记忆,而在街头追逐着酷似那个她为他堕胎的男人的背影。
        有个有趣而莫名的细节,新婚那夜的洞房。她和他对抗着,开灯,熄灯,开灯,熄灯,意志和肉体一样厮杀着,没有人求饶,也没有人倒戈。记不得最后是依照谁的意思了,却觉得没有人败北。
        留作纪念的虎牙上,血迹斑斑,她或许已经习惯,红色的记忆,永远和爱情有关。
    这是个回忆的倒叙故事。却没有结局。回忆里,她拒绝了第二个男人的电话,和第三个男人相遇回家的路上,他们在家属楼的楼梯口,一步一步并行,沉闷的脚步,像跳着乏味的舞。
         讲起这个故事的漂亮妇人,要求医生不用麻药给她拔颗牙齿,她说她只是想知道那是什么滋味。这时,背又疼了,她淡淡地说,要下雨了。
         影片实在算不上精致,但我喜欢,长镜头比《孔雀》少,我不喜欢雇故弄玄虚太过沉闷的影视语言,我没有丰富到随便一个无声的杂乱镜头都能打动我的地步。
         但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爱情的悲观本质。那个中学时便“水性杨花”的林洁,最终还是和当年三班的那个四眼结了婚,貌似幸福。而一贯姿态高昂的钱叶红,在奋不顾身爱上那个中年男人并为之堕胎之后,注定惨淡终生。因为她,是个很硬的人,但并非硬得没有硬伤,在爱情打开缺口之后,就在雪松把那一砖头砸向自己的脚的时候,她这样自尊和自我的人就注定在爱情中是个被动者,也是个失败者。她要承担不爱的结果,也要承担爱的结果。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爱也是罪的一种,也要终生背负。以此来形容钱叶红恰当不过了。电影开始,她就为雪松的爱付出了终生代价,遗憾,亏欠,后悔,自责,毁灭。我时常想象一个我爱的人,或者爱我的人死去,我的反应会如何。我怕我过一段时间,就真的节哀顺变了,忘记了,想到这里,我常常打冷颤。但钱叶红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她那样一个凶狠粗野的人在雪松淹死的河边,都会绝望,茫然不知所措地哭泣。
         如果那个时候,雪松不死,如果给她一个原谅或者表白的机会,她或许就能一辈子相信爱情,找寻到幸福。也或许依然不会。因为现在的生活,给了我们那么多原谅或表白的机会,我们又有谁能保证自己比她幸福呢?
         小时候丢失了最爱的玩具,我们的眼泪,在新的玩具取代之后便变成了笑脸。因为,没有伤口留下,而且孩子,容易忘记一些东西。直到长大以后,我们受了伤,痛苦过,有了蔓延的记忆,我们便在丢失了一些东西之后无法重新快乐起来。

         记得以前李碧华曾经说过:对有些人的爱像牙齿,拔掉就不会再长出来;而对有些人的爱就像指甲,是剪掉之后还会不断生长的。她的意思是,或许是指甲般的爱更难割舍。但,《爱情的牙齿》让我看到,牙齿一样的爱情更刻骨铭心,牙齿是不会再长出来的,但惟有痛,让我记得我爱你。


  2. 晚上看了一部非常不错的国产片。
    爱情的牙齿。
    马上去豆瓣打星星,准备给四颗,结果看到不少评价一般甚至颇差的留言,还有人反复纠缠电影的名字,提出很弱智的质疑。看得我气闷。
    其实平静下来想想,每个人对特定事物(尤其艺术类没有客观标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取决于个人天生,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其实倒不重要!)不能强求。可我还是气闷。必须把想到的说出来。

    爱情的牙齿。怎么理解这个名字。
    先说个真事。
    朋友的朋友,一男一女,谈了七八年,都老大不小了,准备结婚了,开始操办了,结果男的说不结了,爱上了一年轻小姑娘,女的说,分手可以,让我割你一块肉。男的也没当回事,女的真拿着刀来了,肉倒是没割,不过确实让他流了点血。
    爱情,也许有温文尔雅,礼尚往来的,不过影片里所指的这种爱情,她和“暴力“,自古以来,就像胳膊和手,分不开。打是亲,骂是爱,听着说着都像笑谈,其实自有它的深意和道理。记得有句话什么“摔碎了你,打破了我,再重塑一个新的我们。”不狠狠地折腾一把那是爱情吗?
    这里的“暴力”,不是家庭暴力甚至强奸——那得报警。而是因为爱/恨制造疼痛和某种痕迹。是征服与被征服。是非此即彼的决绝。是从爱到恨冰火两重天的肉搏和较量。是偏执的去证明。是最深的记住和忘记。(不知道说明白没有,反正明白的自会明白)

    这样的爱必定是要见血见泪的,心里流的也算。
    片名的爱情不是定语,是主语。爱情,长牙的爱情,咬人的爱情,吞噬调一切的爱情。吞噬时间,吞噬青春,吞噬信念,留下不能忘记的痛楚和难以愈合的伤痕。
    这才是影片所指的爱情。爱情的牙齿。

    所以那些狗P问题真让人恼火。
    什么“第一段是板砖造成的痛苦,第二段是引产造成,第三段才是拔牙造成的痛苦,那为什么只叫爱情的牙齿?”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不叫爱情的板转,爱情的引产?上帝,把提这个问题的人拉出去吧……
    每次大学生电影节都会有人问类似狗P不通的问题,有时真想大喊:导演情您不要回答了。


    接着说电影。
    虽然三段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伤口打根不是时代留下的,根上还是爱情。这就对了。否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很好,第三段我也没觉得像网上说得那么不好。
    不过一到记忆深处就生龙活虎,一到描写现在,立马力不从心,语无伦次,很多狠不错的作品都有这个通病,瞧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爱情的牙齿》也没逃过这个死亡定律。

    不像真的,又觉得特别是真的。这是最高明的故事。因为生活永远比编造更离奇,可得离奇到点子上。
    我开始觉得前两段故事绝对有原型,看别人的介绍说导演说没有,如果没有,只能说编剧太强了。

    第一段故事,艳红被一个男生拍了一板转,因为她当众朗读并取笑了他写给她的情书,这个大姐大女流氓型的女孩被震了,不过彻底被震还在后面,她带了一帮人去堵他,让他叫她三声姑奶奶,就没事儿,否则也板砖伺候,男的一声不吭,拿起砖头拍在自己脚面上,顿时鲜血淋漓,艳红彻底傻掉。爱情就是被征服不是嘛。从此男孩都不理她,反而和别的女孩子走得很近,艳红竟然放下自己的自尊主动搭讪他,他其实还是喜欢她,为了看她的背影,拄着双拐,蹦过几条胡同。不过搭讪也晚了,两个人最终也没好好说上一句话。男的死了,游泳的时候伤脚抽筋。他们最亲近的接触就是在校医务室,一个去按摩后背,一个去给伤脚换药。两个爱的伤病员。
    艳红黯然神伤,一夜之间长大,再没兴致做大姐大。
    从此雨天之前的背痛一直伴随着她,让她一到阴天就想起这段没有开始却刻骨铭心的初恋。

    第二段故事,她一生唯一的一次发生了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都是唯一的,不会有二来来。因为人心不会重置,重启,爱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那些可以爱许多人,许多次的人,其实谁都没真爱过。男的有老婆,有孩子。当然,也有魅力。她不顾一切地爱,像个母亲一样地爱。即使怀了孩子,这在那会儿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儿,撑起来的是她,不是他。学医的便利条件,她决定自己做引产手术,唯一的帮手就是他。
    然后整个手术的过程是全片的重要环节。
    评论里一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呱躁了,什么没有必要拍地那么疼,那么血腥,什么当时看的时候捂着眼睛扭过脖子的,说这话的如果是男人还情有可原,如果是女人,女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同情还好,如果因为嫌恶扭过头去,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别人经历的苦难你都得经历!我又想起这句话,一个女诗人说的。
    没把那个男的拍得十分卑劣,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扔掉胎儿后,男的捡起摔碎的玻璃瓶时划破了手,看着伤口里流出来的血,他又拿着玻璃碴往自己静脉上来了一下,当然不是真的自杀,他想感受疼痛,想用自己的血,体会女人的痛,赎自己的罪。艳红的爱在这个时候还算值得。
    然后是“罪行败露”。
    败露的原因也设计的很好。
    包胎儿的报纸上有送报纸的写的门牌号。
    然后是丑陋暴露。
    男的都推到女的身上,撒谎说是被勾引。
    女的都揽在自己身上,撒谎说是主动勾引他。
    男的怕不能入党,不能转正,不能升官。
    女的不怕被退学,不怕声名狼藉,不怕被退回北京从医生变成杀猪的。
    ……
    火车快开了,男的跑来了,还算他有良心。他老婆跟着,警告他不许和她说话。
    找到了,四目相对。
    刚想说话,他老婆大声咳嗽。
    这时艳红从怀里掏出一张扑克牌红桃尖,那是两个人认识的时候一块打扑克作弊用的,笑着,使劲冲着他挥。
    男的点头,他明白,她在说她爱他。
    火车开了。

    第三段.
    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豆瓣评论里有个人说得很好,中国电影里的女人大多有三个男人,一个初恋的,一个爱情的,一个婚姻的,后面有人补充,一个懂得爱情的,一个体会爱情的,一个破灭爱情的。的确,生活里也大抵如此。插一句,李乃文演的丈夫,很喜欢看李的戏,不过这个角色显然不是最适合他。男的在外地工作,必须两地分居,艳红很高兴。等到五年后男的好不容易调回来了,艳红受不了了,提出离婚。
    女演员很到位,第三段故事里,艳红整个人的状态都是谢的,疲的,憔悴的。
    第一段爱除了背痛和毕生的遗憾什么力量都没给她。
    第二段爱力量倒是强大,吞噬掉她的青春,她的精气神,她的希望。
    不过她还没有完全无所谓。她不再去主动争取,但还有力气拒绝。
    某天在路上竟然遇见了他。这个邂逅很多人认为没必要,我倒觉得是个亮点,非常非常重要。
    其实这么多年支撑着殷红,支撑着她讨厌她丈夫,冷淡她丈夫的,还是心里对他的没死的爱。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不同,当他装腔作势地说出:其实这些年,我还是挺难过的。……想抽他。
    让他们遇见,让她看见,听见,现在的他,完全没事儿了的他,还想着既然遇见了就再勾引一下看能不能继续的他,让她心里残存的爱彻底死掉,让所谓真正的唯一的这段爱也在时间面前毁于无形。这才是这个情节的目的吧,真够狠!
    于是下面的细节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忽视了。
    艳红拒绝留下联系方式,跑回家,张皇失措地寻找,又跑到和丈夫初次见面的公园里,她在找什么?找她的丈夫!这个时候她觉得其实她可以爱他,应该爱他,她特别特别想爱他。
    可是不行的,当她看到他,她知道,是不可能的,想爱,也不行。
    这才是真正的绝望,不是吗?

    离婚前的清晨,他说,他们连架还没打过呢,她说,那现在来吧,然后两个人互煽耳光,亲吻。后来,男的,一直软塌塌的男的,拿钳子愣是拔掉了自己的一颗牙,虎牙。
    当初艳红因为这颗牙笑了,说长得可爱。
    他说拔下来给她留作纪念。
    他说,只有疼,能让我记住你。

    这个行动,这句话,无疑像一把火。
    疼。
    是不是因为痛让她爱上了初恋,因为痛让她忘不了第二个他,是不是爱情必须要和痛连在一起,是不是她和丈夫之间少了这钻心的疼。艳红恍惚了。

    影片结尾,艳红去拔牙,要求不用麻药,她想体会一下当时前夫的感觉,也或许是,爱情的感觉。女人的心,还活着。

    实事求是地说,第三段,包括这个结尾,确实牵强,流于形式和观念。导演太想强调疼痛之于爱情的关系,生怕观众疼地还不够,没有领略他的深意。总之没有前两段来得朴素,直接,地道。
    不过还是很不错很不错的电影,尤其对于国产片来说。非常多的情节设置值得玩味。意思都埋伏在故事里,而且埋伏地很好,当然第三段稍差,地雷变成手榴弹,味道就不一样了。

    其实疼痛不只于爱情有关,
    通过疼痛获得存在感,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命题。
    想起钢琴教师里的自残,因为寂寞,电影里类似的表现很多,本片已经非常“正常”了。
    以强悍示人的艳红,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在爱情里喜欢充当弱者的感觉,疼痛让他有了被征服的快感。就像她最后其实开始玩味她的背痛,况且这段感情因为主人公的夭折而变得完美,成了她最爱和别人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第二段故事中引产的痛则是另一种痛,很同意第一个同学的遗憾。影片对她第三段故事中没有爱情的生育情节完全省略,否则和前一次对比,应该能挖掘出很有意味的东西。
    疼痛的存在感,爱情中的施虐与受虐,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就完全是另一个方向另一个话题了。

    就写到这吧,最近发现自己性格越来越急躁,看到不同观点不能忍,不吐不快。……吐了也没觉得多快。

    最后引用女主人公扮演者彦丙燕的一句话。(她的出色表现无遗是电影成功的一半)
    “爱情就像牙齿,不能自拔。”
  3. 《爱情的牙齿》:女性必然经历的三段情殇

    评论曾授业过的老师的作品的确是件难事,为了保持自己的客观,翻了一下崔卫平老师的评论,虽然对影片有了一定新的理解,但终归不是自己的想法,于是便抖胆说上两句。 看这部影片首先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关于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在这段时间会层出不穷。其实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因为现在这批新导演大多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处子作往往都会刻上一种记忆深处的烙印,所以,现阶段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有一批新导演开始真正地走上了中国电影的舞台。但另一方面当然要值得关注的,那就是这些导演们什么时候从自己的记忆深处能够走出来,这样才会有更多题材的影片问世。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女性电影的,在我看来,中国向来不缺乏关于反映女性悲惨情史的影片,其中肯定有的元素是关于初恋,执爱与无爱,当然造成的后果一般有女性身体上的催残,例如打胎流产强奸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关于心灵的拷问,那就是爱情到底是什么,拷问的结果是人已珠黄,爱却没有答案。但个人以为,虽然这么多的影片,却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换句话说,中国的女性电影通常存在于男性导演的掌控中,于是赋与了一种同情的甚至是施虐般的视角来表现,女性在影片中的个性体现也大体处于一种受虐的故事编排之中,性格也多是软弱,即便坚强也受着更有力的强压,也许这真是一种中国传统,一时还改变不了的故事视点。 讲述完了上述的两个问题再观看此片,导演庄宇新老师是一个男性,而此片却是绝对的女性题材电影,必须注意一点是,笔者很不情愿地将题材两个字加了上去,实际意义是区别于心目中的真正女性电影。 其实影片十分地容易理解,按照通俗的说法是关于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这样的讲述听起来极其的耳熟,好象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女人总要与三个男人发生关系,一个初恋的,一个爱情的,还有一个是婚姻的。 此片也是如此,但影片极具时代背景,其实这个时代背景对于女性的一生没有任何帮助,我们看过许多类似的影片,也知道中国女性经历的漫长的时代变迁,女性的变化是极小的,变得只有男性对女性的束缚程度。而影片的时代背景是关系到主人公的个性的,简而言之,女主人公钱叶红的个性是时代的产物,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无疑给影片注入了些许的新意,但必须强调,这新意是暂时的,同样无关于女性本体的自觉意识。 在七十年代末的北京,女流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如男子一样打架以求生存的女霸头,第二种则是那种所谓的圈子,盘亮被顽主拥为私有财产的那种。如果这里要讨论女权主义的话,那么第一种女流氓无疑是最符合条件的,钱叶红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为女顽主,钱叶红在学生时代对班中那些暖昧关系深恶痛绝,这一点是极具时代特点的,邓丽君的歌曲都会被誉为淫词小调,所以这种观念显然也深入到当时许多人的心中。但偏偏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同班的男孩喜欢着,这的确是一个矛盾。由于那种可怕的观念,钱叶红当众宣读了那封求爱信,这令男孩子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于是一板砖拍在了钱叶红的后背。而这板砖显然将钱叶红女顽主的蛮横打掉了,少女的心思在这种非常规的故事中体显了出来。而这板砖所留下的爱的深痕将时时地伴随着钱叶红。这是导演的一个暗示,即那种爱的伤痕,比牙咬出来的疤更有份量也更有纪念意义。 初恋在男孩意外丧生后而终止,但却唤醒了钱叶红女性的意识。 自以为懂得爱情的钱叶红在大学实习阶段迎来了她自以为是的爱情,成为一个四十多岁有家室的男人的情人。作为一个女性意识初醒的人来说,虽然她曾是顽主,虽然她曾拿着板砖游荡在胡同中,但爱情在她看来比什么都更为重要。那曾经无意间失去的爱情在这个瞬间被她错误地拾了起来,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恋情之中。有些人会以为钱叶红突然的转变有些难以理解,但事实上,对情人的温柔只是她对爱情的一种表现,而这个人物并没有多少性格上的变化,依旧是女顽主那种坚强与自我。于是,她承受了人生作为女性的第二次爱的痛处,即引产的过程。导演将这个过程拍得十分丰富与真实,无疑是在强化这种女性的痛苦的同时对钱叶红独立个性的体显。而这肉体上的疼痛最终还是转化成心灵上的痛楚,那个男人在出事之后便将责任完全推卸了,于是钱叶红独自吞咽这种恶果。 影片到这里一直是不错的,至少从节奏上看,但下面第三段的婚姻却给人一种极为拖沓的感觉。钱叶红对爱情心灰意冷了,于是在茫然中选择了婚姻,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显然是名不副实的,于是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表现这段婚姻的苍白,钱叶红本来能够接受那种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还生下了儿子,但当丈夫能够调回到身边的时候,她却不敢接受这种真正的婚姻生活,其原因很简单,即她对婚姻持有一定的否定态度,而更看重的是那份藏在心中的爱情,但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当丈夫将钱叶红玩笑时所说的那个虎牙拔掉的时候,她开始反思这种疼痛,难道爱就是疼痛吗?她想品尝一下。 影片到这里基本算是结束了,但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客观的说,影片可以分为三段,正象大多中国女性题材影片一样,初恋爱情与婚姻各一段。但导演在这三段上的用力都让人感觉出过于平均了,而且一段不如一段。 第一段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的情节发展都萦绕着主人公钱叶红的性格展开的,所以每一次选择都是很具有合理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对女性心理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而第一段的故事也编排的很好,很充分也很青涩,简炼而切中要害。 第二段则是一种畸形的爱情,我们无法从中更好的体会到爱情本身的作用,更多的恐怕只是一场肉欲的吸引,于是,这段爱情其实也是错位的,笔墨用得还算恰当,但由于第二段爱情这种肉欲的吸引,所以后来在第三段对这个爱情的交代显然没有必要,这也造成了第三段的冗长原因之一。 第三段是导演最为失败的段落,首先为了表现钱叶红与丈夫关系的笔墨过于繁累,而且手法陈旧,没有一丝新意,更没有一个能够点睛的情节,所以几年的轮述显得颇为滑稽,这只能说是编剧水平的欠缺。更主要的是,影片第三段落并没有将生子的情节放入进去,其实这个情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来说。生子的情节不但可以呼应那段引产的戏份,更主要的是,面对这个孩子,并非是爱情的结晶,只是婚姻的产物,钱叶红将如何面对,生子时的痛楚是一种爱还是一种责任,是一个女权的选择还是一个女性的选择,很遗憾,导演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将女性的最大的特点引入剧中,恐怕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影片中钱叶红的后背被板砖拍过,这是爱的伤痛,于是当第二段时,她没有感觉到下雨,导演用这种手法来体显钱叶红当时沐浴在爱河之中的心理。而引产一段同样是肉体上的一种伤痛,包括最后的拔牙,于是爱情本身被一种物化的生理语言而替代了,钱叶红的爱则始终陷入在之中,于是可以预言,当那颗牙真正被拔掉的时候,钱叶红依旧没有领悟到爱是什么? 影片对女性的阐述无疑是进步的,但这是观念上的改进,从剧作及影视表现手法上来说,影片并没有任何出奇之处,许多细节的设置都显然过于平庸而累赘,而且时间冗长拖踏,这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韩兮 2007-3-21于通州

  4.    我又逃课了,外面阴雨绵绵,无意间想起这部《爱情的牙齿》,名字略显俗套,原本我以为这又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影片。
        可我看着看着,心便沉了下去,为什么我的心沉甸甸的?沉的想要让人哭泣?眼泪并不会真正流下来,只是心中隐隐觉察到疼痛的痕迹。
        原来这并不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青春片,它有关于女性,有关于成长。更让人们反思以及思考。
        一时间,我似乎混淆了颜丙燕的长相和郝蕾的样子。她们有着相似忧伤的面庞于适合配旁白的声线。而我则更喜欢《爱情的牙齿》中的钱叶红。

        颜丙燕老了。
        看她第一眼,我便觉得她老了,再不是当年那个倔强任性的留着一头清爽短发,穿着利落军装的小姑娘了。现在的她,瘦的脸颊微凹,笑容中隐忍的埋藏曾经放肆的青春,眼神中少了当年的清涩。她也加入了熟女的行列,演技中有着岁月的沉淀。
        我喜欢的女孩们,她们都长大了。
        我的心中突然有那么点欣喜与忧伤。

        爱情的牙齿,牙齿锋利,疼痛尖锐。
        如果爱情像牙齿,那么它是最坚硬的器具,像盾牌那样挺立,像刀锋那样具有攻击性,撕扯着扑向对方的同时,却不小心碰痛了自己。牵扯着神经,一挑一挑的,慢性的疼痛深入骨髓。
        爱情是最伤人的牙齿。
        三个男人,三次伤痕。
        一个女人的一生中究竟要背负多少伤痛?如何才能止息?
        也许影片的末尾带给我们一点希望。
       “你准备好了吗?”
       “是的,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疼痛不仅仅代表着残酷的记忆,它还预示着新的起点。

        那时,我还未出生,叶红的青春期看来比我叛逆的少女时期更加具有发生一切精彩故事的可能性。
        张狂的叛逆的天真的无畏的傻气的任性的单纯的美好的钱叶红。
        我想,内心敏感而脆弱的人往往带有一个略显粗犷的外壳。它将那极易受伤的内心包裹的严严实实,他们需要这样的伪装,这样的平衡。因为这是他们避免伤害的唯一方法。
        那时的钱叶红像一个美丽的小花苞,还不懂得怎样绽放。毕竟是个弱女子,在砖头拍过去的瞬间,她似乎都没有来得及因疼痛而发出尖叫声便倒了下去。从此,女孩便有了心事。
        爱情带着逼人的疼痛气息直面袭来,她还没来得及喜悦,便尝到了来自身体的痛苦。而这苦痛,将伴随她今后的日日夜夜。
        爱情的发生,有时像一个必然的结局,它需要势均力敌的对手,否则,游戏便会索然无味。
        叶红是在他将砖头拍到自己脚上的一瞬间爱上的。他,是开启叶红爱情之门的第一个男人。如此激烈,如此迅猛,带着青春的暴力气息卷袭而来。
        我想,这是一种命运,深入骨髓的气质无可改变,叶红那让少年迷恋的眼神也始终不会消褪。岁月的流逝,只是让她将那些棱角深深的埋藏。
        无疾而终的爱情,始终只是脊背上反复发作的疼痛,在心上打下烙印。

        那么叶红是否因此而改变?在第二个男人推门而入的那一刻。
    或许是女人在遭受爱情之后便会变的柔软脆弱。没有一个女人在面对爱情时仍然会拥有那样锐利的目光。她们从头到脚,从外表到内里,都潜在的变化着,变化着。
        在盛大的爱情面前,女人甘愿做着对自身贬低的事情,潜意识里希冀着被男人拥有,灵魂,肉体以及可以自由支配的全部,在男人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妇女解放运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或许,这真是另人气恼的一件事情,外壳就这样被轻易卸去,眼神可以出卖一切未知力量。
        内心的挣扎并未有实质性的效果,从一开始,她就认定了结局,我只看到了她的义无返顾。
        也许越掩饰越伪装却越容易受伤,否则为什么林洁在见到她的时候眼泪迅速流了下来?

        女人爱一个男人到了极致,是想为他生一个孩子。
        可她却自愿为之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杀一个人,竟然这样容易。
        爱让一个女人有了非凡的勇气与决心,视死如归。
        雨果:爱是行动。
        蒲鲁东:爱即死亡。
        王尔德:爱的目的就是爱。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爱是一种混乱而可怕的状态,近乎于一种病态。
        叶红以一个献身者的身份出现,甘心沉溺,带着决绝的勇气与决心,爱是她战胜虚空的动力,在她带着这样的爱去占有及被爱的同时,爱已经悄然死去。
        这段爱情如同将人吞噬的沼泽,带着糜烂的诱人致死的神秘气息,从一开始,就能预知结局。
        我们不能去责怪叶红,或者那个已有家室的男人,在爱情中,再理智的人也会心甘情愿沉溺其中。只不过,男人的相对理智,使得爱情变的容易割舍。
        爱情只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爱情往往是女人生命的全部。
        这很悲哀。
        而我不知道那个男人从此以后对女人的阴道是否怀有敬畏感。希望他有,这样会让人好过些。

        叶红的第三个男人也许很爱她,但结局依然一目了然,爱情跷跷板失去了平衡,没有对手的游戏,怎么维持也是徒劳,终有结束的一天。
        第三段故事我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伤感了,没有什么比虚度的青春以及飞速流逝的光阴更让人觉得害怕,一切因为缺少爱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叶红老了,身体的衰老,心理的衰老。
        伴随她的,只有如影随形的寂寞。

        小时候的我,一直以为和自己白头偕老的丈夫便会是自己一生中最爱的人,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认定,真爱一生中也许只有一次,最爱的人却不一定是和你共度一生的人。他只是能和你在一起生活的长久的一个人。这样是不是很伤感呢?
        我只知道,她和他结婚了,她的脸上从此没有笑容。
        而这样隐忍的坚持,这样无爱的婚姻并不能长久下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就在我的身体里面,可你却不是他。
        这样会有这么悲伤。叶红始终是不能欺骗自己的。
        我甚至在暗暗期望,叶红能够现实一点,柔软一点,认命一点,学会对丈夫微笑,就这样和她的丈夫生活下去,这样会比较幸福吧。
        可毕竟我们谁也不是她。
        无情,因为她要忠于自己。只有这样,她才能解脱。
        祝福她以及和她相似的许许多多的女人。

    PS:喜欢影片的第一段,第三段有些冗长。
        影片的结尾带有一丝暖意,安慰了许多人,给许多人希望。
        我想起了《时时刻刻》。今天,我要自己去买花。
        我在心底许下心愿:希望所有的女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