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这句诗句出自木心的《杰克逊高地》,木心先生也曾在1971年以后莫名入狱,也像江冒富一样,像许许多多人一样,命运被一只无形大手捉弄。 《月亮湾的笑声》是一部时事讽刺喜剧,老师在毛概课堂上给我们放映这部影片,是想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历史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影片情节围绕着江冒富的个人沉浮和儿子贵根的爱情兜兜转转。江冒富在解放前是贫农,解放后凭着勤劳和智慧,过上了滋润的生活。先是因为“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儿子的婚事被搅黄,又因为批判“国富民穷论”被树立为民富典型,接着“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又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最后四人帮被打倒,他们一家才过上正常生活。他个人并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是左倾严重的政治错误,错的是四人帮;“邓论”拨乱反正,影片的美好结局预示中国将会朝美好方向发展。
80年代的电影,故事线清晰有逻辑,比起现在很多连故事都讲不明白的电影,已经很好了。人物塑造也很到位,人物各有特点,虽然表演有点夸张,小外孙女很可爱。乱世之下,人们还是有正常的生活和情感需要的,故事背景在农村,完全没有“注意你的政治立场”这种台词,对于年轻人来说,对父辈、祖父辈过去的生活能有更多理解吧。 影片中值得讨论的地方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记者,他的两次报道是改变江冒富生活的直接原因。中国的新闻事业被定义为“党的喉舌”,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事实证明“喉舌”在文革期间、在人民公社期间、在党犯错的时候只能助纣为虐,丝毫不能提醒、监督甚至提出反对声音。第一次报道江冒富为“富”只是制造假象,用借来的收音机和缝纫机摆拍;第二次报道,完全胡说八道,没有告知当事人,没有任何讨论,仅是“上面指定江冒富作为被批对象”。做出这样报道的不是媒体,是宣传栏、公告栏。 文革之所以是恶,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是“平庸之恶”;太多的国人当时做过错事坏事甚至恶事,而后有勇气出来忏悔的人却极少,敢于承担的人更少,作出努力和改变的人少之又少。虽然在影片结尾,记者向江冒富道歉,说自己是身处大形势不能自已,可是这不是一种开脱吗 一个健全的社会里,应该有独立的媒体,当记者对现实的信息环境和政治对待感到无力时;当政府公信力不那么如意时;当越是压迫越想反抗时;当义愤填膺时;媒体和记者要能够当社会的“眼睛”,去把人们疑问的事情弄清楚,不站在邪恶的一方,如果可以——为正义发声。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尽可能多地呈现事实。当然不能只对媒体“怒其不争”,更重要的是社会体制接受并采纳新的媒介观。 影片结尾,江冒富原谅了那个记者;社会原谅了一个十年的错误,重新开始生活。 原谅一切吧/反正一切都不值得原谅
【AI内容总结】
这个视频是关于电影《月亮湾的笑声》的介绍和讨论。视频中提到了主要角色江茂福是一个优秀的园丁和果树专家,他希望儿子早点结婚生子。然而,儿子并不在意相亲,而是专注于农田工作。江茂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相亲对象,但最终被拒绝了。后来,他又找到了另一个相亲对象,但也被拒绝了。最后,江茂福的儿子和一个女孩相爱了。视频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社会阶级斗争和婚姻观念的讨论。此外,视频还讨论了电影中的一些特点和情节,以及观众对电影的评论和反应。观众评论中提到了电影中的一些社会现实和政治立场的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看法。视频还提到了一些角色和情节的发展,包括傅柏翠、工人农民和社会现实等。总的来说,这个视频讨论了电影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观点。
【时间线】
- 00:21 - 介绍江茂福是一个园丁和果树专家。
- 01:00 - 江茂福希望儿子早点结婚生子。
- 02:57 - 儿子拒绝了相亲,专注于农田工作。
- 04:59 - 江茂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相亲对象,但最终被拒绝了。
- 07:19 - 江茂福找到了另一个相亲对象,但也被拒绝了。
- 10:45 - 江茂福的儿子和一个女孩相爱了。
- 10:56 - 视频开始,提到了电影《月亮湾的笑声》和徐苏灵。
- 11:04 - 记者再次找到了徐苏灵,但是徐苏灵并不高兴。
- 11:17 - 徐苏灵成为了一个房地产经纪人。
- 12:18 - 徐苏灵的照片登上了村报的头版。
- 13:00 - 徐苏灵的婚事引起了争议。
- 13:30 - 村里找到了德山队长来解决争议。
- 14:48 - 徐苏灵的婚事最终得到了解决。
- 15:08 - 徐苏灵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 16:20 - 徐苏灵决定去找老人商量婚事。
- 18:09 - 徐苏灵最终同意了婚事。
- 20:26 - 视频结束,提到了下一集的继续。
内容由AI自动总结, 总结内容仅供参考~ @Hazzel 触发了视频总结, 触发方式是 @有趣的程序员 总结一下
中国历史上不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把政治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的,除了上层阶级的政客,就是下层阶级的弱智家庭(在占总人口95%以上的下层阶级中,这类人群不超过5%),把这样的东西拍成大众化电影,只能说,今天的某些专家,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他们不在乎脱离群众,违背客观现实,他们只是完成上级任务,把自己的思想,或者领导的思想,强加到老百姓头上,通过大众媒体实行大水漫灌,谎言说上一千遍,他们就以为成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