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父子无法和解的故事。儿子有儿子的执着,父亲在他的同辈里也是一个别人无法理解的执着的人,也许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人,但永远不可能互相理解。
很讨厌一些东亚故事里通过父母去世的情节达成某种所谓“和解”的设定,现实中根本不会发生,最多只是遗憾。人生再重来一次,死去的人再活过来一次,我们依然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
近年来好多电影讲所谓年轻人的困境,但这部电影让我共情了,并且是通过一些小的细节,我感受到了导演的真诚,感受到了他的迷茫,而不是为讲困境而讲困境。
妈妈让儿子和一会儿面,儿子却被面烫到了,儿子站在原地半天,到妈妈回来他也没有和一下面。这一个小小的情节其实折射了背后很多的东西。儿子在走一条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父母心中不安稳甚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路。当儿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类似于被面烫到这种似乎生活技能不够强的表现,父母就会更加担心,甚至误解,以为你生活技能差,你在逃避生活。而追求自己所愿何尝是一条看起来简单无所事事的路呢,不是吃不了苦,而是不想过某种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而且这部电影里,导演没有答案,他还在迷茫纠结,他还在探索。
虽说年轻导演拍返乡的比较多,但这部电影里还是有自己独特的用心的地方和设计。
当一个年轻导演将个人情感投入到一部影像作品中,关键要看度,《年年岁岁》的这个度把控得算是挺合适的,能看出这部电影酝酿了很长时间,拍摄过程也很艰辛。通过影像我们能看出一个年轻导演的真诚表达,当然更惊喜的是这部电影当中的一些挺巧妙的设计,前后呼应,相互穿插,戏中戏片中片的各种套叠还是挺奇妙的。 而当很普世的父子情感和这种奇妙的叙事手法或者表现方式相互配合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整个电影呈现出的是良性的状态,至少当这部电影未来在流媒体或者在院线能够和影迷见面的时候,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导演的个人情感以外,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有关电影魅力的表达,尤其是电影的后半段叙事节奏逐渐加快,我们看到了一些超现实的表达,特别是电影最后一幕熊熊燃烧的电影幕布,主人公在幕布前迟疑、思考、离去...这些设计还都挺有想法。 远叔是觉得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恰恰是前半段的相对比较克制和温柔的文戏的处理,以及电影最后的彩蛋的那段"家宴"。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父亲问孩子喝不喝酒,然后父亲跟孩子拿起筷子,同时对准了某一盘菜,然后就是尴尬一笑,然后就是释怀。这个处理很生活,很有神韵,就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处理。我觉得以上这些恰恰是这部作品高于很多人预期并击中内心的点,当然它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就是这样的某种不完美,体现出的是某种珍贵的气质,它并不匠气,实实在在挺可爱,也挺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