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酷的是年少时代的伤害多年来一直如影随形,深入的痛腐蚀了女主角的神经,在她遇到真爱且尝试着去解开心结的时候噩梦不断的重来,而她也没办法摆脱。 导演将少女时代的昨日重现与成年后的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女主角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让她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伤害她的老男人。 假借替少女时代的女主提高写作技巧,利用了少女的羞耻心,利用少女的求知欲,引诱懵懂少女的贱老男人,抄袭了女主角的作品,抄袭了女主角的日常生活,甚至引用了女主角的船后感觉,仔细的描写了女主角当时的身体反应与面部表情……坐在屏幕前的我气得整个人都在发抖。 女主角不是没有反抗,她向母亲讲诉了这个事情,当时贱老男人的书正在大卖,因为片里并没有女主角跟妈妈讲话的仔细场景,所以我估计女主角应该只是说了贱男抄袭的部分,并没有说到其他部分,而她专制的父亲选择相信贱男的说词并不相信自己的女儿。 女主角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三番四次向上司荐书总被推脱,总是做着本职工作外的琐碎事情。压塌了女主角最后一根神经的转折点就在父亲又干涉了她的工作。于是她又不断不断的折磨自己,不断不断的犯错。庆幸她的挚友并没有抛弃她,帮助她陪伴她,让她有勇气有力气去改变自己,告别过去,找回自己的真爱。我喜欢这片子女主角的结局。 关于贱男人,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任何悔过的迹象,而他此后出过的七本书均不成功,这个抄袭别人人生的人靠着这一部书活了十五年,讽刺的是,十五年后再版他又风光了一回。而本片女主并没有任何报复这个老东西的行为,只是以质问来作为伤害的告别,很不公平,很不解气,但很真实又现实,女主走出阴影除了自救,试问这件事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主题是:常陪伴儿女,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身边心理变态的脏东西。
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由时间组成的,而这个「时间」,又是由不同的「相处关系」构成。与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谁谁谁或者与工作相处,等等等等。你总会在与谁或何事相处。于是这无数个「相处」的片段,加总构成了我们完整的生命。
而我们的生命是否有价值感,便取决于这每一段「相处」是否有价值。
与错误的人与事相处,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命被浪费;与对的人与事相处,我们会感到生命是丰满的。而对与错,往往并不完全来自于客观事实。于是,有些拥有一段几十年完整婚姻的人,会感到自己的生命被浪费了;有些外人看来事业有成的人,会感到自己一事无成;有些人可以与自己很好的相处,会不畏惧单身,并享受其中;有些人与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一生了无成就,或终日「废柴」,也会感到心灵富足;有些工作狂感到内心无比空虚,而有些工作狂则会感慨工作才是自己最好的人生;有些人认为同事是路人甲乙丙丁,有些人会把同事与朋友傻傻分不清;有些人一路狂奔,却漫无目的,有些人寸步不移,却收获颇丰;有些人交际寡淡,内心却独木成林,有些人交友广泛,内心却深感孤独;有些人觉得某部电影烂透了,而有些人却一刻没停在飞机上看完整片。
让自己尽量保持与对的人与事相处,就是珍惜生命。真正的「人生赢家」,是能摸着良心随时告诉自己,「我没有在浪费时间」。而问题在于,你花多少时间能找到那些「不浪费」。这是一套非常有趣的循环逻辑。
所以才有了许多你看不懂的奇怪人生,和许多你以为你看懂了的别人的生活。
二八原则在许多事上都是黄金定律,包括「把自己80%的生命放在20%的人与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