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两天刷完了叹息桥,意难平。
独树一帜的拍摄剪辑手法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享受和学习体验。
从不同人物角色带有记忆偏差的主观视角,来一点点拼凑出故事的原貌。
我是被前期的电影画质、巧妙构图及寻找线索来推测故事走向的新奇悬疑体验给带入坑的,但优酷12元直通大结局之后,发现最意难平的反倒不是这些拍摄剪辑手法,而是平淡中暗波汹涌的故事及人物塑造本身。
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观众能够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准确推测故事的走向。角色的每个选择,情节的每个转折都水到渠成,不显突兀,哪怕是看似不合理的发展设定,也让人感慨“在所有的可能中,按人物的性格,确实也只能如此啊”。而这些,《叹息桥》都做到了。
观剧的过程中,我也曾生出过许多“如果……那结果会不会不一样?”的疑问,而看完前11集基本拼凑出故事的全貌后,则又一一否定了自己的疑问。通过几个主人公的回忆偏差对比厘清他们各自的性格、追求、及局限之后,会发现每个人物将无可避免地走向属于他们自己一手创造的后续悲剧 or 遗憾 or 确幸。而其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Joyce的悲剧以及Thomas和Sammy的错过。
为什么说如果Thomas(李子勇)接到了Joyce(何乐儿)在医院打给他的那通电话,Joyce可能还是无法避免遗憾的结局?
因为被父亲庇护一辈子的Joyce始终还是一个没有自信、没有自我、没有独立能力的小女孩。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谙世事地活在主流世俗观念及自以为是构造的假象泡泡中
在她的少女滤镜下——年轻的Thomas是比利时邂逅的才华横溢、解救她出异乡困境的绅士画家(事实上李是她当时失窃窘境的帮凶)而中年的李作为男朋友则过于自我、不够体贴(事实上李重情重义只是不擅长甜言蜜语及巨婴式呵护);
在她的少女滤镜下——木讷“老实”的Ken(胡启源)是合适的结婚人选,是她脱离“大龄剩女”和“高龄产妇危机”的救命稻草(事实上胡耽误了她8年青春只为蹭吃蹭住);
在她的少女滤镜下——父亲病危需要通过结婚给老人家一个交代和临终安慰(事实上婚前父亲已经认清胡的妈宝本质反而更担心女儿的未来)。
如果Thomas接到了Joyce打给他的电话,他就会愿意马上跟她结婚么?他们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过早地进入残酷现实成为大人,一个躲在家人的保护下做着超龄小公主。叹息桥上的“一见钟情”是少女何的迤逦假想,烧酒吧的重逢则是中年李的“见色起意”,跟别提他们中间还横亘着一段跨越二十年的“白月光”。
为了结婚而结婚的Joyce,即使打通了李的电话,最终大概率还是会转向胡这个看似更好把控的稳妥选择。Joyce和Ken是两个巨婴的极端反差表征,一个在极度的压抑中扭曲,一个在极度的溺爱中迷茫,两个巨婴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一地鸡毛?相较于一生的漫长折磨,编剧让这段婚姻在Joyce怀孕后迅速走向破裂,看似残忍实则是给小公主的一种解脱。Ken已然是个无可救药的可悲可恨人物,那至少给Joyce一个惨痛的教训,让她不得不放开这根拖她继续溺水的绳子,并且给她留个孩子作倚托。这是编剧留给Joyce带有善意的结局。
至于Ken,他没有做对任何事情, 不需要给他留一丝善意。
对于李子勇(Thomas)和方小薇(Sammy),为什么不能重演“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故事?那只能感叹一句造物弄人,他们其实爱得比“程又青和李大仁”更深,但偏偏性格各有各的固执和缺陷,爱得越深,误会越深,生生错过。这是个更虐心的中年版“狗焕、德善和阿泽”的故事。
曾在头脑中反问过,如果李子勇的澄清能早二十年,哪怕再早三年,在比利时或者刚回香港就告诉小薇-“我当初不能守约回来陪你过生日不是故意的。是为了帮你还债,我搞钱得罪地头蛇被扣留了。”;如果小薇能自私一点、心大一点辜负铭南原谅李子勇,或者小薇能够心机婊一点利用李的家人来逼婚,是不是他们就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这样一样,李子勇就不再是李子勇,而方小薇也不再是方小薇。
李子勇的特点,1)孤狼行动派(母亲病危不治不是陪伴而是走私赚医药费)、重情重义(解雇偷窃店员给人留颜面不声张,为救搭档放弃出逃比利时的机会),2)识人更倾向于看这个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断事更倾向于揣测细节闷声下结论,心思重;3)自我意识强——每一个特点,都推着李在“注孤身”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方小薇的特点,1)重视承诺;2)缺乏安全感,渴望家庭,害怕失去(任劳任怨为前男友家做牛做马,前男友出轨还不追回出资的学费);3)内心敏感,记仇(豆友指出的超市情节尤为精妙,小薇第一次帮忙整理货架被售货员误会之后第二次看到散落的商品就直接走开了)——每一个特点,都在消耗着她对李的一往情深。
另外一个要命的是,逻辑自洽的成年人,往往有不双标的好品格,自己是怎么样的,会下意识要求别人也这样。
于是,事情就演变成,【孤狼行动派、重情重义】的李子勇为帮小薇还高利贷选择去比利时走江湖,遇险被扣之后不知是重情义怕小薇担心还是心思重怕被瞧不起隐瞒实情,说国外景美钱多妞好泡不回来了,但内心又希望小薇也重情重义一直等他;殊不知已经踩中小薇【重视承诺】的雷区,小薇同样发挥不双标的好品德深深受伤失恋,FLAG初立。
随后,【渴望家庭】的小薇恋爱又被劈腿分手,【识人更倾向于看这个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断事更倾向于揣测细节闷声下结论】的子勇回国,默默给小薇打上“她没等我,她不爱我”的标签,还凭借【超强自我意识】作死地提到他的一个异性朋友和他表白不成被绝交的故事,殊不知再次踩中小薇【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的雷区,彻底封死小薇主动捅破窗户纸的可能,FLAG加固。
再到李和何交往,这一段恋情在李前两集的视角回忆里也勉强能挑出些糖渣子,或许时隔多年他已经将对小薇的爱情转换为类似亲情的在意和关心。而后和Joyce的种种交集(尽管发现Joyce吃回头草之后就立刻断得干干净净,但子勇重情重义对朋友帮衬的特点让他和何仍有联系),再次踩中小薇【内心敏感,记仇】的雷区。这时突然出现的铭南,就如同请回答1988中的阿泽,给敏感、缺乏安全感、渴望家庭的小薇,最热切最直接最确信的信号,FLAG彻底焊牢。
看到14集Thomas视角的结局哭得一塌糊涂,反而看到15集Jammy视角的结局放下了释然了。Thomas面对Joyce的第一次劝说,说过了这么多年,现在讲还有什么意义。他也知道timing错过了,最后的澄清没有挽留,只是为了帮小薇解开心结,真正地放下而已。结尾成为家人相处,也是他们最好的结局。错过一次两次是偶然,错过了二十年,那就有某种注定的必然了。
最后,以全剧活得最通透、三观最正的精神小伙儿Kevin的金句结尾:
“人生苦短,越逃避越有问题,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过得差,一定要告诉别人我活得很好,为什么要活在假象里面。如果真实的自己,是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废柴,那就努力改变现实,如果已经很努力还是没办法,那就认命吧。有谎话掩盖谎话,最后真正的自己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第一次在豆瓣发这么长的观后感,不专业不深刻不精炼,纯粹是太喜欢这部作品留个碎碎念的纪念而已。对剧情解读如果有错漏之处,欢迎补充和指出,祝我们的2020年能把叹息变为幸福。
主题曲《困局》是剧中人的判词。
看铁闸 摇晃
笼内有 月光
回忆泛黄
会在盼望里 遇见失望
行着爬着 沿路肮脏
有浪困住我 便有彼岸
谁未原谅 缠住不放
还在生 抹前尘上路
还在挣扎的思海有雾
蒙着眼 承受一生煎熬
还是困局
谁于沟渠描绘星图
谁的衣裳藏尖刀
谁人心高 谁人登高
——主题曲《困局》
主题曲已经是这部剧最好的影评了。
歌词将整个故事都讲完了,这是一场前尘(也就是回忆、过去)种因,后尘尝苦果的故事。
父母是困他们最大的笼,也是裹挟着要让他们湮灭的巨浪。
父母是让他甘愿掉入沟渠的原因。他认定父亲是窝囊废,没有钱,没有能力,所以救不回患癌的母亲。母亲的患病,让他痛心疾首,无能为力,无法面对,他将母亲无法治疗、无法治愈的痛苦包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只要有钱,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救回母亲。他为了要赚钱而发了疯,一而再地铤而走险。父亲无法依靠,母亲无法面对,他找不到出路,他只有拼命赚钱才能消化掉这样的无力感。这就是他的人生巨浪,被裹挟,被推着陷入更深的漩涡。
在漩涡中,Sammy成了他的新信仰,是巨浪当中唯一看得见的彼岸,是他沟渠里能看到的月光,让他咬紧牙关活下去。以至于到后来Sammy一直照顾他的家人,其实是暂代了“母亲”的角色。Sammy说感受不到Thomas爱她,那是因为这种爱,带着信仰,沾染了家人的气息,爱情的含量太低了。
照理说,Ken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巨浪侵袭,平平稳稳过完一生——家境宽裕,母亲是校长,自己又是大学毕业,还打政府工,完全是“人生赢家”的配置。但其实在风平浪静之下,却是巨浪滔天,“人生赢家”的内里实质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他妈是他人生最大的掌舵人,哪里浪大往哪里驶,沉船之前还得意洋洋——无论去往哪里,终归还是在我手里。在Ken的家庭中,父亲缺失,母权顶天,顶起一片天,她就是Ken的整个天。在母权高压之下,Ken就是一个扯线的木偶,扯一下,动一下。母亲为这个她亲手做的木偶倾尽心血,孕育成人,添上华丽的衣裳——家境、学历、工作,样样拿得出手。
木偶穿上了衣裳,仿佛就活了。Ken觉得自己不是木偶了,有了对高压强势母权的反抗。他对Joyce唯唯诺诺,其实心里毫不在意,他知道Joyce离不开他,需要他这个人去结婚之后,他更心安理得地把Joyce当做一个功能齐全的“避风港”,Joyce只是一个躲避他妈的工具人。而与拥有几百尺住宅的前上司旧情复炽,还平添了一个半大的儿子,让他有了踢开Joyce的勇气。他有了新的避风港了,更大更宽敞。
可惜呢,一切“避风港”都是如幻泡影,不堪一击。Catherine重新拥有和美三口一家,他不过是一个寄宿的流浪汉;Joyce的父亲一句不问,轻易就将他的珍藏玩具“扫地出门”。一个个伪装的避风港,瞬间变成了巨浪漩涡的中心。他冲击了巨浪,巨浪也就理所当然地将他吞没了。
Ken的玩具是他藏在心底的尖刀,是他在巨浪中苟延残喘的诺亚方舟。他在苦海浮浮沉沉,苦海上吹不散的浓雾,他每一处渴望的彼岸,都如幻如影,皆为泡沫。
Joyce凭什么不心高气傲?虽然父母亲离异,一事无成,但是父亲有钱、父亲无限溺爱。被爱是一个人最大的有恃无恐,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自信来源。Joyce就是典型的傻白甜,无忧无虑,也毫无个人主见。父亲是她最大的靠山,是她最大的避风港,她的海里面,不会有惊涛巨浪,因为她从不远航。
Joyce知道Ken千般不好为什么还要选Ken?因为她没有自己的主见。Ken是闺蜜好友介绍的,闺蜜好友讲要一忍再忍,三十多岁,在香港市场很难找到男人嫁了;Ken是她爸首肯的,他爸认为Ken老实人,又有政府工,可靠,值得托付终身。
而到试婚纱那天,Ken没有出现,Kevin告知Joyce与前度复合,甚至与前度育有一子的时候,Joyce问她父亲,她还要不要嫁。他父亲说看你自己。她的父亲是她最大的靠山,是她最大的避风港,在风浪即将到来之际,却松开了栓在码头的绳索——我给你自由,你选择你自己的人生。
这是当父母最惯用的伎俩。他们主宰了子女人生的各种大事,他们影响子女的各种决定和想法,但当真正的人生大事来临之际,他们决定放手,他们的放手就是将你拨入火坑,还显得这个火坑是你自己跳的。
相对于Ken家里面的高压母权,Joyce家放任式的无打压父权,都是殊途同归,子女通通失去了在巨浪中逃生的技能。一个是游不出母亲的手掌心,一个是下水就淹死了。
Sammy是一个童话,是一个灯塔。十几岁父母欠债潜逃,留下她一个人拼命打工还钱,在茶餐厅遇到帅气又讲义气的Thomas,非亲非故,却为了帮她卖命还债。听到她失恋以后,放弃在比利时打下的江山,马上飞回香港,陪着她安慰她为她开餐厅。她的人生才是开挂的人生。
她是剧里面唯二的理想角色。她的存在,她不必真实,她只需要可爱,保留人性的可爱,天真,不变的真心。她父母的潜逃,并没有给她带入沟渠,是因为Thomas成为了她新的父母。Thomas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也拯救了Sammy。一种长兄为父的多元成家,一种同居分室的新型相处方式,超脱出爱情,这样的相处,Joyce羡慕,谁不羡慕呢。
Sammy需要爱情吗?Thomas需要爱情吗?他们需要的都不过是陪伴,非要用爱情、婚姻捆绑在一起,才使他们反复在兜圈。大概岁月会化解当年错过的爱情的那份不甘心吧。
Kevin是剧里另外一个理想化的角色,他还是一名典型的废青。他常讲人生苦短,所以他在他这个苦短的人生里面,嬉笑怒骂、愤世嫉俗。他可以如此洒脱,不是因为医生判了他死刑,而是因为他来自高知、中产家庭,他家不仅有钱,还有学识,这些家庭背景,虽然他不屑一顾,但实实在在是他底气的来源。
父母曾经是他的人生巨浪,裹挟着他离经叛道,后来他原谅了,不恨了,于是这些巨浪就无法再对他起任何的作用。他是幸运的。他幸运地摆脱了巨浪。
父母或强势霸道,或放任宠溺,或不管不顾,都终将影响子女的一生。在真实的人间,没有哪一个子女到死,能摆脱父母的影响,有些因循父母喜好做的决定,让他们自己后悔了一生。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巨浪,巨浪滔天,至死不休。
剧里昌叔说“叹息桥”的来历,是一个公主为了心爱的情人所建,本来桥为幸福桥,后来情人出轨,公主一气之下杀了情人,而后幸福桥,改名为叹息桥。一个人是叹息,还是幸福,还是得看自己。
但Thomas说,世上没有叹息桥,不过是为了骗游人写的。只要喜欢,哪一座桥都可以称为叹息桥。
我说父母是困住子女人生的巨浪,但也会有些人乘着父母的巨浪,冲出了新的天地。
我希望我能,也希望你能。
《叹息桥》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在前面
有智慧的故事其节奏总是与生活保持一致。《叹息桥》以一种罗生门的方式,讲述了当下香港男男女女爱来爱去的故事,当创作者用不同的个人视角讲述同一时空里的同一事件时,我们好像打开了接近世间真相的方式,它完美诠释了人作为个体在面对生活时的狭隘,而正是这狭隘让我们有了悲与欢,爱与恨,原罪与时间,欲求与不满、人们温良着错过了,冰冷着接受了,然后我们自以为变成智者,谁曾想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走过一段缘法然后再踏上另一段迷途。但这不解与未知不正是人生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么。《叹息桥》好像一支低调奢华的腕表,表面肃穆整洁,大三针朴实无华,但窥探机芯却是迷人的繁复,每一个不值一提的齿轮都有着让时间无限趋近于绝对准确的使命。借用一个古玩行的词儿:这部戏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摩挲把玩,《叹息桥》您品,您细品,咱盘,咱开始盘。
第一集 Thomas
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游走在欧洲样貌的街头,画面拖尾飘忽,让我们想起《重庆森林》中在街头奔跑的金城武。这个我们日常肉眼不可见的景象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或不连续性,时间地点人物都不详,它像是一个梦境或是一段模糊的记忆。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男人与女人相遇并为她画一幅肖像。这里有一个细节,女人看向画右,而画上的女人却看向了画左。这个时空确实有太多的不确定,男人眼中的方向与女人的实际方向相反,这可能预示着他们一定是要错过的。我想这里也是个点题,你看与我看不同,但是我们又在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剧,我们既不了解彼此,也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我们的亲眼所见也未必真实,我们都太习惯自己的主观判断了。带着这个逻辑继续看,请时刻保持怀疑:)
果然,他们错过了,窗内与窗外,男人看到了女人为了还钱在街头等他,而男人选择不告而别。这个女人此时并不在这个男人的心里,至少这个时空里不在。
片头我们只能看到每人半张脸,另外半张藏在黑暗里,但是有人是左脸有人是右脸。 我们看不到人的全貌,但所有人都在登场然后离场,直到片头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再次出现,Thomas。
Thomas看出一个顾客出轨,女厨师却觉得他们很幸福。之后女厨师盘货发现橄榄油的消耗不太正常,店里的伙计从容解释到用的快说明生意好。Thomas听着他们的对话,然后他冲镜头说了一句台词“一个人有没有说谎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两场戏我们得知Thomas对识破别人的谎言很是擅长。他真的有这个能力么?别忘了时刻保持怀疑:)这里有个知识点,剧中角色打破了故事空间里的第四面墙。虽然我们的屏幕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是故事中的画面表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三维空间,我们可以把镜头中的第四堵墙想象成摄影镜头的玻璃,剧中角色在镜头的那一边我们在镜头这一边,而Thomas冲着镜头说话就穿透了镜头,原来我们和剧中角色在同一个空间,这能瞬间拉近了我们和剧中角色的距离。还记得曾经大火的《纸牌屋》么?是同样的手法。
接下来的一场戏我们居然可以看到地面与天花板,镜头里的画面是一个完整的房间,把入户门关上他就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只是我们脑补了因为摄影机的物理局限从而我们无法看到的摄影机后面的墙壁,但是上一场戏Thomas刚刚打破了这面墙,就像FBI的魔术镜审讯室,我们和角色在同一时空这个设定被强化的同时我们又保持着一定距离。这个微妙的距离感真是让导演费心了。
我们来到Thomas的家,这时我们却又从一个诡异的高角度缝隙看过去,我们开始用上帝视角窥视。既然是窥视,怕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要发生了。 ……果然有故事,一张电影票让Thomas起了疑心。窥视,再次为导演拿捏我们与角色距离的分寸点赞。
黑白的场景是Thomas的回忆,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个典型意义上的热恋约会,电影院有人说话但却不会影响他们的好心情,只是他记得那天 2月是21日,不是2月14日
黑场停顿,小片头中场休息(这个中场休息实在是太伤神了)。 开篇男人的右脸与Thomas的左脸。我的天,原来两张半脸才是完整的Thomas。开篇那个在街头画画的男人是年轻时代的Thomas。这么说片头里左右明暗区分的都是同一个人的过去与当下么?等等,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咱们翻看片头,年轻时代的Thomas遇到的也是年轻时代的Joyce, 他们很久以前就在比利时相识了? 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居然还在热恋? Thomas的脸可是老了不少,中间两个人分开了么?现在的他们都不记得曾经的一面之缘了?这是个命中注定我爱你的故事么?再等等,如果说片头里左右明暗的脸是同一个人,那么里面有一个男孩和一个看起来40多岁的女人也是同一人么?变性?信息量太大了……这是科幻片么?
故事继续,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我们看到Thomas疑心很重但是行事果断,他开除了骗他钱财的伙计但没有报警,显然一副江湖作风。
从影片进入Thomas家开始,画面空间都变得更狭小,这也是导演在表现他的主观世界,貌似识人辨事的Thomas也不过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而此时因为狭隘,他的世界里出了两个问题 :1他多了一个弟弟 2 他要弄明白谁是Joyce朋友口中的Ken?
画室中Thomas同样画了一张朝向画左的女人,还记得开篇他笔下那个向左的女人么?此处明确,画中是同一人,这张画是当下时空中的Joyce。
呃 Thomas与Joyce在中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平行世界?Ken到底是谁?
本集的高潮伴随着Ken出现了,Thomas来到Joyce家门口,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夜晚此时,Ken就在Thomas从未涉足的Joyce家中,原来,Thomas才是第三者。
下集预告 让我们看看在这组人物关系中Ken是怎样主观认知的:)
第二集 Ken
开篇出场三个人物在第一集中都没有出现过,上集结尾预告这集是Ken的视角,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戏剧冲突的引发者,这个急着回家的男生应该就是Ken吧。
接下来我们看到一桌年轻人毕业聚餐,坐在中间顾及家里要求的男生一样没什么主见,而且他依然显得好像有些紧张。
知识点,注意妈妈从阴影处入画,然后走近男生身后,站定后的光线居然是个底光。大家都有过拿手电从下往上打吐着舌头吓人的恶作剧吧,是的,这确实是个营造恐怖气氛常用的布光方式……
回到家里,知识点又来了。 这个机位很有意思,摄影机几乎是放在了地上。这个视点通常是当人有危险时趴在地上躲避危险的视点(想象一下战壕里躲子弹的士兵),上一集我们讲导演打破了故事空间里的第四面墙,让观众感觉与剧中角色在同一空间,那么这里导演选择了最符合观众心里状态的视点,那么危险到底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从墙外两扇窗看向屋内,角色空间被压缩的极小。同时我们和角色间隔了屏幕以及一堵真实的墙,好像有什么恐怖的事要发生,我们要和角色保持隔离。
男生进门和饭桌坐的位置都是让我们从妈妈对面的窗口望进去的,两人相对而坐,屋内卧倒看,他们中间隔了一张方桌。屋外隔离,看他们中间隔了一堵厚墙。妈啊,这果然是个二班的妈妈,我的妈妈哎,你是他的亲妈么?这声声都能撕裂儿子心灵……以及我的心灵的责难你是怎么说出演的,不是,你是怎么表出口的……更让我不寒而栗的是,在母亲批评完儿子不努力发简历后,她还批评了儿子拿筷子的手法不对。人物动作是直接拿筷子去棒儿子的手,一时间桌子上磁盘碗筷乱声一片……被纠正生活习惯我们孩童时期都有经历,但这个男生都已经能发简历了还在被纠正习惯,可见18年来他的一路艰辛。此处再次感谢导演让我们与妈妈保持安全距离。
晚饭后儿子在自己的房间,黑暗中他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天地,但是他的房门是开着的,黑暗中他的这束光明好像更加危险,是的,摄影机依然在地上,危险并未解除。这让我们想起教父第一部结尾处,麦克关上房门也关闭了妻子面前那个本来透明的心灵,这里的门内门外是个同理的用法。果然,妈妈就在暗处,她走进了Ken的房间……
这集故事的剧作非常工整。第四场戏是刚毕业的男生去面试,从被刁难到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价值转换非常舒服。回看这集前三场戏:1毕业拍照 男生快乐 ,要去聚餐 男生担心。(从快乐到担心) 2聚餐时 男生紧张但还算安全, 母亲叫他回到家男生扫兴且开始哆嗦。(从安全到恐惧) 3吃饭时 母亲先批评后道歉 男生委屈,然后母亲恐怖的责难 男生崩溃。(从委屈到觉得自己彻底错了) 前三场戏时空连续,结尾处落在男生与母亲的畸形关系。第四场面试的戏与前三场戏形成一个,从不被母亲认可到被面试官认可的序列与序列之间的价值转换,但高级的地方在于,这个不认可与认可,都是因为……他听话。
片头 还记得上集我们从片头看出的端倪么?这个男生就是年轻时代的Ken,这就是上一集结尾处Thomas找上门但我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那一位,看起来他是个实足的妈宝。欢迎来到Ken的世界
当下时空中一个生日爬梯上,毕业拍照时张牙舞爪的同学和Ken依然是好朋友。Joyce是张牙舞爪同学女友的闺蜜,这是Ken与Joyce的第一次相遇,远远晚于Thomas与Joyce的第一次。Ken坐在角落而且总是主动去做那些没有人愿意做的事,Joyce来到他的身旁主动找他搭讪。奇怪:) 靓女怎么会看上他?别忘了,这集是Ken的主观世界,是他的视角,在Ken的记忆力他们就是这样开始的。很想知道Joyce是怎么记得这个相遇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长大后的Ken依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同样开着房门,同样没有秘密。阳光射进窗子让我们觉得气氛不再像夜晚那样紧张。但是,但是,看到了么?摄影机依然放在地上,我们依然保持卧倒的视点,危险并未解除。
Ken陪好基友去买送女友的生日礼物,他同样没有主见,同样不会SayNO。
Joyce的家中,他们很甜蜜,这时的构图与Ken在自己家中与母亲有隔阂的构图方式不同,热恋中的他们没有距离。
果然,Ken回到家里,我们看到画面中各种线条割裂了原本应该对称的人物位置。这次导演没有把摄影机放在地上去让我们卧倒观看,但是我们发现了摄影机在一条与对面两个人物平行的轴线上进行左右两个固定机位的切换,而且前景都分别带着左右门框以隔开我们与角色。想象一下,我们是不是像手扒着墙角,藏住身体,然后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去进行观察,以防老妈突然爆发:)
Ken决定离家出走。深夜,Ken在房间整理行李,这个飘忽的镜头好像第一集开篇,非常的不真实。Ken觉得他自己有摆脱母亲的勇气……他走出房间下楼,此时摄影机又被放在地上,我们卧倒在黑暗的走廊里似乎在期盼危险早点袭来以让我们早点放松紧绷的神经……然后我们看到Ken隔壁房间的门缝,亮了,妈妈醒了……
Ken来到J家,注意,此时的场景中出现了一张桌子,还记得在之前没有同居时他们的零距离么?而现在他们中间多了一张桌子,但此时有关爱不爱吃蔬菜的彼此不了解还没有另新鲜的同居生活产生障碍,但是在一个不停机的时空转场后,坐在桌子两边的Ken与Joyce就不在那么欢乐了。情人节快到了,Ken望向我们说到:他觉得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好麻烦,到底是谁发明了情人节?
Ken还是想给Joyce来个惊喜,前场戏我们知道Joyce喜欢吃辣,于是Ken在超市精心挑选咖喱。
手拎咖喱的Ken回到同居屋檐下,一心想着献殷勤的他居然直接看到了Joyce挽着Thomas的手臂走在一起(这就叫价值转换,这就叫节奏快,这就叫坚决站在水戏的对立面),而他,居然选择回避。此处隐隐一丝寒意,感觉一个要祸乱社会的巨婴正在郁郁萌发。
紧接着场景回到Joyce家中,Ken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还是为Joyce献上了情人节盛宴-咖喱饭。这是一顿注定尴尬的晚餐,导演此处很善良,他甚至不在让两个人同框了,弱化了脸与屁股的冷热差异,他让摄影机在桌子两端分别切换两人单独的画面,这时我们看到Ken与Joyce虽然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却在独自吃着情人节晚餐。更尴尬的是在巨婴宝宝的撒娇下,他们还要去看一场情人节电影。导演索性省去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切他们走出电影院的争吵。此处想起许鞍华导演的《桃姐》,作为女佣的桃姐被抬上救护车拉走后导演直接切了雇主(刘德华)在家擦地的镜头,以表现雇主生活里突如其来的变故。(这就叫节奏快,这就叫坚决站在水戏的对立面)争吵中向来稳定的画面变成了记录风格的肩扛镜头,看来大家情绪都很激动。然后我们听到Joyce说Ken选择搬来同住是因为要逃避妈妈,这个绝对意义上的痛点让Ken主动选择分手,并且将同居钥匙扔在了地上。这就像他之前有勇气离家出走一样,与人物性格不太相符,但在Ken的主观世界里,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爷们儿:)
在狭小的装满玩具的玩具店内,我们从Ken与好基友的对话中得知,Ken与Joyce在一起已近8年了,爱情长跑后如果不结婚那么结果就只有分手了,不过一般情况下结婚都是个更悲剧的结果。Ken再次对观众说他有离开Joyce的勇气,但同时也在担心自己的玩具没地方放。注意这里的知识点,这个美术场景的用意,一个狭小的装满玩具的玩具店,这才是Ken的真实心里世界。
接下来果然不出所料,Ken怎么可能用成熟男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Ken必须有个可以依靠的妈妈,相比Joyce亲妈实在是太恐怖了。注意Ken回到家的镜头,他和母亲之间居然有个顶天立地的主子将镜头一份为二,母子二人分属两侧,他们是不可能一起生活的(这里卖个官司,这根柱子出现在家里是不是有些奇怪,这到底是个啥?)。这里我想过度解读一下妈妈让儿子买灯泡的这个动作,想给编剧鼓掌点赞。这是一个经过提炼的准确的表达母子关系的人物动作。父母永远都想为子女指一条光明大道,而光明在个体主观认知中却各有差异,这里的Ken听到推销说暖光节能护眼家里女人都喜欢,没有主见的他当然就会买暖光回家,而母亲歇斯底里表示他习惯白光让Ken换回来。父母自然有无私奉献的人间大善,同时也无法摆脱始于自私的主观控制,大多数家庭会在孩子的叛逆期完成磨合,而Ken与母亲在这个没有父亲而更为纯粹的母子关系里畸形的生长着,一个没有主见习惯依赖,一个自私武断习惯控制,这注定了一个巨婴的悲剧。实在是好戏,您细品,咱们接着盘。
Ken对买房显得毫无常识,租房又不舒服 ,于是他选择回到Joyce身边,他要回到他的舒适区里。
结尾,Ken回到Joyce家,Joyce像是一直在等他,并且Ken还觉得Joyce没他真是不行,这时门铃响起,我们都知道门外的人是Thomas。上一集我们知道Thomas来之前曾给Joyce打过电话,而本集Ken在街上也见到过T与J亲密游走,也就是说当Ken打开门时,K和J都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尴尬局面。有趣的是,此时的J也选择了回避,而Ken却拿出了曾被J吐槽而丢在床下的戒指向J求了婚。此处呼应Ken与好基友的对话,不在长跑后分手就在长跑后结婚。这里再次为编剧点赞,在Thomas面前,Ken与Joyce都选择回避,说明他们两人有着类似的心智,妈宝会变成巨婴,小公举也会变成女王。当整场戏将力量推向求婚时,再次体现了剧作的高级,貌似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却是一个巨婴与女王悲剧的诞生。在剧作中像这样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并存的结尾可真是不多见。
下集预告 Joyce为什么可以这么快又接受了Ken呢?是习惯后的不习惯还是另有变故?让我们期待下Joyce的世界。
第三集Joyce
本集高能 我先对之前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偏见感到惭愧 香港的朋友们对不起
故事来到了第一集开篇的时空,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年轻时代的J与T,原来那时的T在比利时是一个扒手组织的成员。经过前两集的训练,我们知道每集都会由一个人物主观的视角切入,这样看来叹息桥与Thomas早已进入了Joyce的世界。
这里提到一首诗 如果没错应该是这首《庐山烟雨》(又名《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斗胆提炼总结一下:欲求与不满,因不在它,而在己。 这果然是一部有智慧的剧,此处让我想起杭州永福寺内皆大欢喜四个字,皆是无穷的欢喜心正与此处相对,但道家有云生死同出而异名,这个同出不正是故事的源动力么? 咱接着盘。
这集开篇的构图正对应这所谓的智慧,在J的记忆里世界很大,画面中的她总是在一个很大的环境里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她知道世界的广阔却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她对说不出名字的诗有所感悟,同时却在生活里期待着下一场庐山烟雨。这里出现了两个道具,手套与手表。如T所说手套不是自己买的,那又是谁送给他的呢?手表是T在得知是妈妈送给J的礼物后还给她的,在J的视角中Thomas不再像第一集那样不告而别,而是赋予了两人时间。(妈妈对于T有什么共鸣的意义么?)
当下时空起始于J与K的清晨日常,J在刷碗时被之前没刷的水果刀割破了手,还记得上集中她问K是不是削了苹果么?还记得上集中两人吃饭那个热恋与日常的转场么?目前只是第三集,随着后续视角变多,请大家养成手动闪回以及在脑盘中重剪时空的好习惯:)此时Joyce的真实想法是:这个男人并没有这么稳妥安全。当然,对于结婚这个目的来说,Ken自然是一个本分人的代表,但于Joyce的“庐山烟雨”,这个本分在此时也就是“庐山烟雨了”。如果J真的能够领悟其中奥义,倒是能够解释上集结尾J对于K回到家显得充满期待,但实际果真如此么?
Joyce在老爸的烧酒吧再次遇到了Thomas,链接他们的是T带给老爸的一幅画,画中正是叹息桥。J在不满的现实中找到了出口,回到家她翻出了T曾经送给她的手套。此时Ken拎着咖喱回家,此处手动闪回,情人节盛宴不是Ken准备的一个惊喜么?原来,在J的主观视角里K哪里有什么惊喜。在Joyce与好友的对话中,我们得知Ken对于J只是完成结婚的工具。
上集的疑问此时解开,黑白是J的记忆,她与Ken的结识场景与Ken的记忆相同,但他们的开始并非像Ken记忆中那样是J为其倾心且主动,在J的印象里K只不过是个卑微的老实人。
接下来有个表现心理时间的升格调度,Joyce与Thomas吃饭谈笑风生。在这组升格的调度里,导演没有给出正侧面的两人全景,我们都知道中间隔了一张桌子,但是此时的爱情正如导演的主观表达,桌子不是没有只是我们选择不去看。接下来两人继续聊天,正侧面镜头出现了两人分坐桌子两边。T献上甜品,J品尝时注意她的微表情变化。好像不是很合胃口,但是她选择接受。重点来了,我们看到一个人从左侧入画,听声音与台词我们知道她好像是第一集出现过的女厨师,她入画站定在两人中间,原来他们真正的隔阂并不是桌子而是……女厨师。(呃 手套是女厨师年轻时送给T的么?)
Joyce的欲求与不满在下一个序列被推向了戏剧高潮,情人节如期而至,Ken的惊喜与单漆跪地表达了来自J希望被求婚的主观欲望,明知Ken不会有什么惊喜但J还是期待能够从乏味的咖喱饭中吃到一枚戒指,而咖喱饭终究只是咖喱饭。此处知识点,上一集这里我们聊过导演的正侧面不同框对切,这集我们看到了J的正面,因为导演与摄影师要我们看到J期待的表情。电影摄影小常识:人物侧面拍轮廓,人物正面拍表情,信息量可是完全不同哦。
情人节电影后与Ken记忆中的场景相同,但J说她想要的是爱情,并没有像Ken的记忆中那样一味的对其指责。同时我们看到,在J的主观视角中是她主动提了分手,而钥匙的掉落也并非是K主动扔掉,只是一个没拿住的意外。
老爸再次出场,此处点题。烧酒吧中老爸讲到叹息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幸福桥,前面我们聊过,生死同出而异名。
J回到家,清晨的空枕,一个人的晚餐,尽显失落的她决定收起Ken的玩具,然后她穿上高跟鞋准备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接下来到了第一集提到的2月21日,J与T又看了一边情人节电影,与T的热恋记忆不同,J对以为的爱情有着诸多不满。那双好友建议能增加生活情趣的高跟鞋变成了磨脚的刑具,变成了Thomas的不体贴。
本集的嗨点来了,J父亲生病后我们在病房与走廊里再次看到了超底角度的机位,我们复习一下,这是一个伏地躲避危险期待安全的视点,那么危险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仅仅是父亲的病情那就太小看神剧了。注意这里导演在声音部分的处理,这个声音如同升格镜头表现的是心里时间,这里的声音是J的主观感受,医生讲述父亲病情的声音渐渐浑浊最终消散,J很无助。此时的J需要一个人与她分担并让她有所依靠,然后她首先把电话打给了Thomas,但是还记得第一集里画室中的T有三个未接电话么,就是这样错过的,此时的T正在专心的为他画中的J做着最后的雕琢。再然后,J拨了K的电话……通了。 你大概明白此时摄影机落地所预示的危险了吧,并不是什么我们正在面临的困境,而是我们在不知所措之后的失控,对选择对未知对一切的失控。这时注定悲剧的事情发生了,J再次接受K竟然是因为一个时间差之后的被动选择,J选择了巨婴作为依靠,还是在她无助的时候,越往后看我们就越能体会,这就叫来自命运的不怀好意。
我们重新拼凑三个人的世界,这个段落T正在画室,K正在为自己看房子,然后就在这个夜晚,我们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场景。T来到J的家送画,而这次我们只听到K与T的对话,两个人的脸我们都没看到,这个场景中J与K的位置和上一集正好对调。导演再次强调了这是J的世界,而此时的她确实选择了回避。接下来的被求婚也是J的主观感受,在上一集中我们可没听到K的那些漂亮话。在J的世界里,因为她期待,所以她相信,所以她觉得真实。
到此这个三角关系才算相对完整,随着视角的增加事情的真相也一点点被拼凑出来,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那就太无趣了。第三集的结尾,被Joyce扔掉的卡片上写着“八婆,一脚踏两船,快点离开Ken”。:)这又是谁写的?
写在后面 三集过后,我想大家已基本掌握了打开《叹息桥》的方式,后面大家可以试着自己去发现与体会,我期待大家看完全篇后来与我分享你们的感受。有媒体朋友说,相比《绿豆》《叹息桥》显得冰冷。我回复说:《叹息桥》如海洋,每当夕阳西下,一个巨大的火球坠入海面沉入海底,你可知,海洋的真谛是火焰。
刚看《叹息桥》时,首先会注意到,导演很喜欢用对称构图,仿佛韦斯安德森上身。(强迫症一本满足)
胡启源和妈妈的这个镜头尤其耐人寻味。
前景是厚厚的石灰墙和铁窗口,人物的脸被铁栏杆分隔成了好几块,有一种支离破碎感。
(看到这儿我满脑子的: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
这个家的确是个牢笼,对胡启源是,对妈妈也是。(关于原生家庭的叙述,会找时间专门来写,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但是除了这些对称构图的画面外,整部电视剧运用最多的,是三分之一式构图。
基本每一个玩摄影的人都知道这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会提升画面的平衡感和宽松感。
但!请注意,这是有前提的。
如果画面中有人,人在画面的左侧三分之一处,并且将脸朝向右侧,才会有这种宽松感。
但如果反过来,人在画面右侧三分之一处,脸依然朝向右侧,就会非常的逼仄。
像这个画面,左侧是大面的白墙,两个成年人挤在画面的右边,非常闹心。
这个也是,虽然画面的中心有一条中轴线,但明显画面的重心在最右侧的妈妈身上,胡启源弯腰的姿势象征着一种屈服。
除了左右的三分之一构图,上下也有三分之一构图法。
在一般的摄影作品中,会保留三分之一的地面,其余三分之二全是天空,这样的照片显得十分宽阔明亮。
《叹息桥》里再次反其道而行之,光第二集就用了好几个低角度全景。
这组镜头有很强烈的对比意味。
在胡启源的家里,导演选择低角度机位来拍摄全景。
第一个画面里,胡启源刚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妈妈对他十分严厉,此处前景妈妈的小腿是一种权威的象征,看到这里不由紧张起来,毕竟这里实在太像小时候我不做作业看闲书被爸妈抓包的场景了。
这个画面里,窗户外面是黑暗的天空,只有胡启源桌子上的台灯作为光源,我猜这代表,台灯下的玩具,是胡启源现在唯一的寄托。
第二个画面,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景别,代表妈妈在这个家的权威多年不减。
不过这次,胡启源的窗外有阳光,房间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因为他是个成年人了,他以为自己可以摆脱母亲的掌控与压迫了。
(但是,谁知道呢……
这个三分之一构图非常别扭,一点也不开阔,更别提什么宽松感,它带着一股“窥探”的味道——妈妈无时无刻都在窥探着、监视着儿子。
导演用这样一组画面告诉观众:
没错,这个家有问题。这对母子,更有大问题。
这就是我喜欢《叹息桥》的原因,这几年有不少讲原生家庭之祸的电视剧,但是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场景和桥段,竭尽全力想要展示这些家庭的扭曲,导演恨不得对着你的耳朵大吼:“这个妈重男轻女!!!这个爹软弱无能!!!!!“
《叹息桥》不是,他的争吵桥段很少,导演用非常克制的镜头语言,将这种扭曲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一个。
胡启源和朋友一起待在狭小的玩具店,导演将机位放在天花板上,黑色的天花板从画面上方压了下来,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画面中,胡启源的身体只占很小一部分,有一种被生活压垮的既视感。
这样有意思的构图,在《叹息桥》里还有很多。
这部剧,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