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那天妈妈来看我 那天媽媽來看我(2013)

那天妈妈来看我 那天媽媽來看我(2013)

又名: When Mom Visits

导演: 郭春晖

编剧: 雷孝慈

主演: 白冰冰 吴慷仁 王瞳 吴震亚 邱安忱 周贤忠

类型: 剧情 同性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13-05-12(中国台湾)

片长: 88分钟 IMDb: tt7909830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秀枝的三个儿子:何轩、何进、何柏 。秀枝最小的儿子何柏,寄了一张自己创作的音乐CD给她,祝她母亲节快乐。那是一张有何柏的感性口白加上钢琴演奏,秀枝虽然不懂音乐,但儿子的心意她懂,开心的嘴角都裂到耳边去了。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秀枝知道三个儿子一定会回家看妈妈,但是小柏不见 了,何轩与何进知道后,决定不回去陪母亲,而是必须要快点找到何柏。 满心期待儿子回家的秀枝,一下子希望落空。正当更年期的她情绪不稳定,身体也正在最难过的阶段,尽管如此,秀枝依然决定向王老板借冷冻车,把这些食物一 个一个的亲手送去给儿子......

演员:



影评:

  1. 珍爱生命,希望无限。这是电影最后出现的字幕。
    我能理解何柏的选择,但我不原谅他。(虽然作为观众,我或许并没有资格讲这样的话。)每个人的生命, 都不单单属于自己。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挫折,有过怎样低落的阶段,我们都应该使自己坚强,勇敢面对一切,相信都会过去。
    这样自私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爱你的人无尽的悲伤,自责,心痛。真的就好吗?
    妈妈去跟何柏那个男朋友讲的那段话,真是戳人泪窝:那么可爱乖巧的一个男孩子,你为什么伤害他,不珍惜他,他是我们这些爱他的人的生命啊!。。。
    其实所有的痛苦都会过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生命的意义有很多,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何柏因为情伤而选择自杀,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如果能坚强起来,走过去。回头再看,会觉得那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我们每个人,真得需要强大自己的内心,面对生命中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挫折,打击。不是胆小怕死,至少,要死的有意义。至少,不要留给爱我们的人那么多伤痛。
    被妈妈的动情演绎深深感动。也自省了很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讨厌听到妈妈的唠叨。可我们真需要静下心来想明白一件事,这真的是因为爱,妈妈对我们做的所有事,都是源于她爱我们。或许她的方式不被我们理解,但我们一定要理解她。不要去伤害她。更不要伤害自己,那是对她最大的伤害。
    看到泪奔,感谢有这样的电影,教育我们。愿看到的人,都能学会乐观,坚强,看到希望。
  2. 不是影评,扯点因为这部电影而说开的现阶段广泛宣传的家庭观公式。

    《那天妈妈来看我》,光看这个名字,没往温馨方面想,首先想到的情节反而是妈妈突然造访撞破了儿子的同性恋情。这种事没在我身上发生过,我顶多就被撞见看男男动做片。

    湾湾这个地方出的同性恋题材电影电视,虽然比陆陆高调多汁,但毕竟依旧是华语社会电影,有时候同样摆脱不了落伍的气质。我是一边指着这部电影一边说前面那句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拍性开放式伴侣生活、集体性派对、一夜情人群、性与毒品、性食物链之类,反映现实的题材才算时髦,强调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拍那些不代表真时髦。那些之外,还能拍点别的。别问我“比如?”,对专业拍电影的人来说,这不是个问题,你知道了答案也没用。

    当然了,导演有自己的自由和喜好选择他想拍的题材。而且我瞥了眼网友评分,挺高,很有共鸣的意思。当然了,我也有自己的喜好。看完这部片子,我是越想越不顺,越想越来气。

    我生气的地方不是冲着这部电影。电影的好坏,别人说了能算数,我说了不算,我也不想用好或坏一个字来评价,好坏的判定需要专业知识水准,我一个外行不具备,硬着头皮评判就成了瞎哔哔。我只能用“不喜欢”这个词。

    我不喜欢这部和别的很多电影里的家长角色。这类家长比较脸谱化,有点像社会新闻里感动中国式的人物,什么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女喂大白天挑煤晚上做针线活的英雄妈妈,什么听说女儿病了背一篮子土鸡土菜进城探望结果丢了鞋迷了路民警出手相助的农村妈妈,什么连夜做了80斤香肠给女儿当嫁妆背着十万块整整两麻袋零钱给儿子买房的伟大妈妈……这些形象之所以成为新闻,有一定的极端性在里面,电影里角色的作为没这么夸张,不过也很公式化,都是一个个为了儿女付出前半生一切,同时也愿意把后半生牺牲出去的妈。

    这些真人故事或是艺术形象,看过太多,说到底都是别人的妈,跟我没关系,代入感越来越弱。不过一般人的代入感挺强,次次入戏,感动自己。对母爱父爱的歌颂,当今社会不缺,缺的是父母如何健康地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干些让人头疼的事,让儿女觉得有压力喘不过气,更不要爱成变态。

    我还没看过有哪本书是教人如何与成年子女发展健康关系的。多数人的家庭纵然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没有严重到父母需要被教育的地步。不过现实中确实存在一部分需要上个老年大学选择父母专业好好深造一下的父母,应该没有父母肯承认自己是这部分需要接受再教育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都要讲究良好的沟通与双向的互动,爱当然也需要讲究表达方式,不是有“爱”这个出发点,就干什么都可以。这方面的反思太少,出现类似事件,大多以“父母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出于爱”的无赖式理由做开脱,不讲道理,跟你讲感情,让你良心过意不去他们就赢了。很多父母倚仗着年轻时为儿女的付出,要求成年后的子女服从,非要儿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强势插手干涉,然后将晚年生活倚赖在子女身上。

    现阶段的宣传和艺术形象太片面化、样板化。官方对空巢老人社会化问题,除了使劲吼儿女常回家看看,怎么就不吼吼让老人精神独立,多发展点个人兴趣爱好?怎么不号召还能走动的健康老人多去看看世界,世界那么大,顺便看看儿女?一定是国家不愿花钱投入社会养老事业,不想管,让年轻人自己解决所谓的家事。现实生活中不也有一批独立父母吗,儿女不在家照样嘻嘻哈,反而不用为儿女吃穿住行操心,把自己的老年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该出门就全世界到处游,该交际就夜夜蹦个广场迪,生活中心更偏向于夫妻之间互持互助,从不放下电话盯着满桌的菜唉声叹气,从不看着墙上的日历和别人的儿女发呆,这部分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是更应该宣扬鼓励吗?怎么不拍?怎么不播?艺术创作者都瞎啊!

    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其实跟同性恋没多大关系,不是《天佑鲍比》《艾草》式的片子,自杀的那位换成异性恋身份,也说得通,同性恋的设定并不能撑起这部戏,主要还是在讲两代关系之间的问题。母爱需要被理解,更需要在不断的摩擦中,反思、调整行为。西方作品里这部分比较常见,不仅是跟后代的和解,也是跟自己的和解。当妈的并不是啥都做得对,你说她不对她还不乐意,怒吼强调是为你好。只对年轻人强调孝顺,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孝是无条件服从吗?

    那句感动了很多人的台词:“如果以后还有一个人像我儿子那样爱你,请你好好珍惜他好吗?你不在乎的人,是我们的命啊。”站在母亲的角度这样的说,情有可原,在当事人看来,就是只有抒情没有道理的话。

    就在昨天,朋友圈里又一位同志网友自杀了。这不是这两年朋友圈听到的第一起,好几起了。一些悲剧的原因跟当事人父母也有关系。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老了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评分是必须评的,我随手点了中间项,我对这部片子不做这五个词范围内的评价。)
  3. 这个电影主旨其实不是在宣传母爱。
    而是通过“我”的死来告诉社会和有同性恋孩子的家长知道:同性恋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被鄙视和不被理解,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把一个人往死里逼呢?
    不知道大家有看到“我”的女朋友和男朋友的戏份没(还有两个不能忽略的,就是咖啡厅公然贴着两人的照片,“我”的电脑桌面还是一起的合照)?我猜测“我”和男朋友真的相爱才换得女朋友支持,并且两人从跳海之前彼此关系都不会坏到哪里,感情深底里头依旧爱着对方(彼此都有照片)。
    cd里面一直没说到我是同志,家人不是因为凑巧也不会知道,“我”是到跳海去死了都不愿意告诉家人我的身份。
    大哥说到妈妈保守不喜欢洋娃娃,那么知道妈妈在这方面很保守。
    “我”在学校已经出柜了,为什么却不敢跟家人出柜呢?
    综上,家人(妈妈)的保守,肯定是导致“我”跳海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估计是两男男因为某事争执或者分手(其实彼此依旧爱着对方),”我“最爱的家人却不能听我倾诉,被世界孤立开来,最终选择结束生命。
    同性在社会甚至家庭里头很多都不被理解,但是如果用上“死”,那又有什么歧视可言呢?
    “我”连死都不愿意告知家人,却不知道家人在“我”死后如此悲伤,这其中不就是缺乏理解和交流?
    说到底还是社会问题,让一个孩子宁愿面对死亡都不愿坦白自己的性取向。
  4. 影片讲述了兄弟中老三爱上一个老男人甜蜜后被抛弃自杀的故事。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就是:在一个从小缺少父爱只有母亲维持生计和传播爱、又是三兄弟的家庭,一般来说最小的那个会成为gay的几率很大:母亲会溺爱,两个哥哥会关心和忍让,所以最小那个就是在襁褓中长大的孩子,变得内向胆小,内心脆弱可想而知。

    在他的童年中,没有父亲的关怀,长大后内心难免会幻想着一份憧憬,一份对父爱情感的期冀。所以他会爱上可以做他父亲的老男人,他真以为这是在实现儿时的梦想,终于找到了内心的那份羁绊,所以他勇敢的去爱了。这时老男人给了他关怀,让它感受到了这份童年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所以他内心被幸福填的满满的,但是他还是弄不清这是对父爱的一种缺失还是所谓的真正的爱情。

    日子久了,老男人难免会从激情到平淡,这时小伙心中就有所想法了,“为什么你不再像以前那么的爱我,难道你不爱我了?你不要我了?难道以前的海誓山盟都是海市蜃楼,像泡沫那样一吹就破了……”这些想法就像魔鬼吞噬着他的神经,他不再相信爱情了,他对这个男人绝望了。于是他毅然不顾一切后果,选择了一条永远回不了头的路,不知道这是在报复自己,还是在做给抛弃他的那个老男人看。于是他准备后事,给母亲送了一张自己用心创作的CD,给这个世界上唯一爱自己的人留下了自己的一份心意,然后头也不回的投入到了大海的怀抱中去。就这样他以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他就这么自私的走了,留下伤悲让爱他的人撕心裂肺,但那一切他都无法看到,所以与他无关。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影片中折射现实世界。有多少痴情小子不是在重复这一出?大叔的世界他们不懂,他只管横冲直撞,天真的以为大叔会永远爱他,直到撞出浑身包,疼得厉害了,爱情的绮丽被黑暗笼罩了,他就懂得了所谓的爱情到底是什么玩意:“这个世界没有了谁,还不是一样过。”所以现实中的小子们不会像影片中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了结这段情。因为他们经历过了懂得了所谓的爱情:“大叔都是花心大萝卜,今天和你同床共枕,明日又不知道躺在谁的温柔乡。”所以“有爱情是幸运,没爱情要认命。”每个人都保证不了爱情这玩意的保质期,大叔这种生物更是在社会中历练出来的老油条,他们的手段用在小鲜肉身上那是屡试不爽、见招拆招,小鲜肉就这样被大叔们玩弄在股掌之间。小伙伴们要相信,大叔均是老腊肉,久经沙场,难道小鲜肉们喜欢大叔披着羊皮来说爱你?请勇敢的对大叔说:“别用你舔了别人JB的嘴来说爱我!”
    ——珍惜生命,远离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