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演讲台还是分享会上,约翰的第一句话都是:我是个酗酒者。而且反复提及——关于我生母的三件事:爱尔兰裔,红头发,她是学校老师。还有第四件,她不要我。 约翰瘫痪后,出现在他眼前的安努,让他在无边的黑暗里看到了一道微光,娇美动人,燃起了他重生的希望。 尽管她出现得有些唐突,不明就里。 或许,爱就是这么任性吧,无所不在,恰逢其时地出现在最需要爱的人面前。 她的眼神和微笑就是最好的治愈,让经历风雨的人,看到浓云散去,天边尽现的那抹彩虹。 约翰遇到的第二个贵人,是参加戒酒俱乐部后结识的组织者唐尼,在分享会上,他对约翰的借口咄咄紧逼,追本溯源,直到他含着眼泪扪心自语,“我不会原谅他们,……” 唐尼总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在对谈中每一句都是有用的,一语中的,让约翰脑子里的那些弯弯绕顷刻现出原形,路径清晰浮现。 我不能走路。 你为什么不能走路? 因为我出了车祸。 明知道他醉酒为什么还要上车? 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小就酗酒,……我觉得没有人爱我,觉得没有人要我,所以就试图掩饰自己的感受,很有用。 约翰每次求助时,从对面传过来唐尼的声音慢条斯理甚至带着漫不经心,却循循善诱,长驱直入,让约翰的心情从焦灼中平复下来,并有所醒悟。 我喜欢这样的“心灵捕手”,让人心生仰慕与敬意。 约翰完成了“戒酒”的十二个步骤,最后一个步骤是原谅自己。童年遭受的创伤在一步步地诚实面对与真实接纳中,完成了自我救赎——我不太喜欢“救赎”这个词,分量太重有压迫感——在戒酒组织的帮助下,约翰突破了自我的束缚与局限,内心无比的和谐与自洽,焕然新生。 唐尼说他最后一个步骤是成为辅戒员,很显然,他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他深知践行的艰难,路途遥远孤立无援的挣扎摸索,于是衍生了这个团体,大家一起围炉夜话,抱团取暖。 约翰曾问唐尼,为什么叫小组里那些人“猪仔”,唐尼说,他们愿意让我这么叫,因为猪仔虽然体型小又胆小,但却试着让自己勇敢,时而能征服恐惧。 愿意,也是一种直面和接纳。 唐尼病入膏肓时,对约翰说,教导人保持信念是很难的。 这句话留在了我心里。 约翰的转念,发生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朋友出门前递给他一瓶忘了打开瓶盖的啤酒,他在四轮车上从厨房到客厅几经周折无果,气急败坏望着墙上挂着的启瓶器无可奈何,脑子里不断出现的痛饮画面让他痛不欲生几经崩溃。不小心又绊倒了线路把屋子搞得一团糟,……他望着墙上给妈妈画的自画像,咒骂着,哭泣着,顾影自怜自语。 他缓慢转身,眼前出现一个披着红发,有着美丽脸庞的女人,目光温柔地对他说,约翰,你是好人,你能帮助自己,你可以停止酗酒,你可以变得快乐和健康,我知道你在呼唤我,我爱你,但请你别再叫我婊子喔~ 约翰痴痴地笑了,呆在那儿。 他对着买东西回来的朋友说,嗨,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了,兄弟,我想我不会再喝酒了。 信念就此诞生,鼓足勇气,充满力量。 影片多线叙述,无序剪辑,拼接出了约翰止步独行的前半生。而穿插其中的一幅幅漫画,是他焕然开始的余生,每一根线条流畅通达,酣畅快活地勾勒出他眼里的人生百态。 结尾,他风一样穿过街道,把轮椅车开得飞快。一群玩滑板的孩子路过,把他从地上搬扶到轮椅上,拾起地上的漫画纸,看得津津有味,哈哈直乐。 然后欣然接受孩子们的邀请,一起玩滑板,欢呼着冲过去,侧翻倒地,笑个不停。 放心吧,他不会走远的。
他的演技真是爆棚,越来越照着影帝的路在走。第一次看他电影是布拉德皮特那个棒球教练的聪明助手,然后华尔街之狼,这一部总算瘦了点。
角色快死的时候,说到自己为什么再也不喝酒,因为他有个很爱的人,有一天他在家喝酒,当爱人回来的时候,他在家喝到癫痫。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懂了,那个很爱自己的人如果开门回来看到自己喝酒喝死了,会怎么样的伤心和绝望啊,所以,为了不让担心自己的人担心,戒掉了酒。
啊,这就是爱就是给予的故事吧。因为知道对方爱着自己,知道对方离开自己无法活下去,才要尽量让自己活得好一点。这个觉悟,作为主角的约翰卡拉翰表现的不够明显,即便是到最后他愿意成为帮助别人的辅导员,我也觉得不够乔纳希尔的那个由己及人的推理来的打动人。
我们当然可以随意饮酒,当然可以随意践踏社会规则,当然可以做个好人,或者做个坏人,当然可以做一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管有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我们都可以这么做,但是当某一天,某一件事,某个人,令我们心存不忍的时候,我们主动去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而不是因为社会规范让我们这么去做。比如那个佛陀割肉饲鹰的故事,鸽子躲到怀里,需要保护,鹰饿了,佛教不得杀生,杀自己也是杀生啊,可是又不忍心鹰挨饿,于是只好自己割肉。割肉的一刻,就不想其他的什么。
格斯·范·桑特拍人物传记片还是有自己一套,同样庸俗老套的励志剧情,同样心灵鸡汤的人物角色,在他的镜头下却能展现出独特的作者风格。一开场导演就透过极其高超的技巧,将三个不同的时空剪辑在一起,稍稍有点头晕目眩找不着北的感觉,却能渐渐在如此任性的叙事风格里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就跟影片里的爵士乐一样,自由散漫的节奏让人喜上眉梢。时间线索的重组安排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这个人物的心理历程,从潦倒失败到重拾信心,再到重建生活创出事业,他生命中每一段重要经历都在小清新的口吻以及淡淡的幽默色彩中娓娓道出,感觉就跟男主角笔下的那些可爱的漫画一样。很少能看到如此悲剧的人物与命运能以如此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金棕榈导演的功力不容小觑。 其实像描写男人成长经历的故事,这部和他早年的《骄阳似我》或者奥斯卡作品《米尔克》都有类似的一面,在心灵鸡汤的层次里总能找到一些社会现实的反映。这部里面依然有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以及言论自由表达的思考,情节中的这些亮点虽然不多,往往一闪而过,却意外地令这篇人物传记变得有趣动人。杰昆·菲尼克斯的演绎算是得心应手,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与心理展现得惟妙惟肖,感染力极强,让我看得目不转睛。唯一的遗憾是爱情线的处理,来得莫名其妙,鲁妮·玛拉根本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有临时凑数的嫌疑。
1、如果笑畫人生(Don't Worry, He Won't Get Far on Foot,2018)中的瓦昆菲尼克斯遇見了小丑(Joker,2019)中的瓦昆菲尼克斯,一定會忍不住對小丑的自怨自艾大加嘲笑,即使小丑氣得跺腳。
2、笑畫人生這樣的人物與復甦過程,可以與莊子養生主中的右師、德充符中許多的兀者,也就是受刖刑斷腿的刑餘之人相參照。這同時也符合電影所呈現嬉皮時代受東方思潮影響的歷史事實。
3、故事中的車禍對於故事主人公,也就是現實社會中諷刺漫畫家約翰卡拉漢而言,並不是一起突如其來外加於身的意外,從戲劇性來說,形癱不過是心癱之延伸與極致罷了。意即,橫禍並非偶然性,而是必然性。不過,一如齊物論所言,你怎麼知道危機不會是轉機呢: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