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是 Jestem(2005)

我是 Jestem(2005)

又名: 因为我存在 / 我存在 / I Am.....

导演: 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

编剧: 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

主演: Piotr Jagielski Agnieszka Nagórzycka Edyta Jungowsk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上映日期: 2005-09-10

片长: 93 分钟 IMDb: tt0478175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讲述了被遗弃的小男孩孔德尔(彼得·贾戈尔斯基 Piotr Jagielski 饰)不断寻求自身归属感,找寻精神家园的命运故事。从小被母亲遗弃的孔德尔,在孤儿院的生活充满压抑和克制。母亲一心寻找所谓的真爱,嫌弃孔德尔是自己的累赘,非但不收留儿子,反而置自己的亲生骨肉于不顾。面对母亲的抛弃,小孔德尔失声痛哭。终于,才十一岁大的孔德尔毅然逃离孤儿院,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家园。孔德尔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寄住在一艘废弃的破船上,于此有了一个“家”。弃船对面住着一户富裕人家,小女孩跟他年纪相仿,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因为长相难看,总是受到排挤和冷落,直到遇见一样孤独的孔德尔,幼小的心灵自此有了彼此的慰藉。

演员:



影评:

  1.       《Jestem》(《我是》)是波兰导演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的作品。影片一开头,摇晃的手持拍摄预设了男孩命运的沉浮不定。此时的男孩正一步步地走向囚禁,一扇扇门在他身后关闭,画外音传来警官的冷漠盘问。男孩请求回家,警官问:“回家?哪个家?”男孩答:“回我的家,我有一个家。”可是,男孩无名无姓,只是一个被遗弃的流浪儿。男孩说:“名字有什么重要。”男孩的回答触动了警官发出“人生在世为何而来”的感叹,也正是在这声感叹中,影片带我们走近了男孩的世界,去采撷他今生今世的证据。
                        成人世界的寻觅与遗弃
         在孤儿院的生活,男孩总是处于被干预的地位。他朗诵《我的颂歌》,听众尽情地窃笑嘲讽;他更换食物,老师恼怒地横加干涉;他攻击嘲笑他的同伴,于是被软禁在昏暗的食堂。他竖起中指,向这样的生活表示反抗。之后,他毅然跳窗,翻越铁丝网,逃离这块土地,去追寻属于他的“家”。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母亲,那个在闪回镜头中荡着秋千的温和的女性。可是,当他在坐火车、乘轮船并满怀欢欣地奔跑至家时,迎接他的是母亲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同床共眠。他母亲请求他的原谅:“我一直在追寻着爱,想找到一个爱我的人。”但男孩无法理解母亲。这一次对“家”的回访,让男孩开始重新审视成人世界。
        他偷偷地观望他的母亲,并为母亲的纵欲而嗤之以鼻。他不知道他母亲疯狂地舞蹈,猛烈地吸烟以及放肆地大笑背后,是对真爱落空的孤寂及空虚的逃避。但这孤独又不仅仅属于他母亲,影片通过男孩的双眸,将这些魂灵散落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个独自徘徊在岸边的女人,等待着那艘船里的男人的殷情邀请;那个小店的女服务员,翘首盼着男顾客们的挑逗调情。欲望的无限放大,使得这个社会将最亲密的血缘关系砸得一文不值。所以,当男孩再一次回到那个传统观念下的“家”里,摇着音乐盒试图唤起母亲的爱时,他得到的是母亲的哭泣及怨愤:“你为什么来这里?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听到我说的了吗?”
        他被成人世界驱逐了出去。他坐在树上思索了很久,最终将那个象征着亲情的音乐盒丢进河里。寻爱无果的男孩最终被成人世界遗弃了,他本想跳入河中被淹死,但又本能地拾回了音乐盒及自己的生命。不过,经过河水“洗礼”之后的男孩重生了,他不再是那个挣扎于成人世界中去苦寻“血缘之家”的男孩了。

                       儿童世界的类聚与逃离
        男孩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躺在落满一地的金黄的树丛里睡觉,他挑选着半腐烂的苹果充饥,他在冷风中一个人抽吸着鼻子,直到找到一艘搁浅的破船。他清理了船内的垃圾,重整了船内的物品,在此安了家。他以卖废品为生,镜头透过铁丝网将他框在收购店无人回应的门口,他以一个孩童的身份去体验这个年龄不该尝试的成人的生存艰辛。他在深夜的街头,砸碎玻璃,偷走食物,但也努力通过卖废品挣钱买汤喝。他就这样在希望与绝望中穿越,在关心和冷漠中游走。
        在儿童世界里的他,需要面对与同辈团体的交往。一群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的小混混追逐着男孩,迫使他与其为伍。但男孩总是躲避着这些堕落群体,拒绝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他的“家”对面的小楼里的两个女孩,也是男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相逢。因为她们,一个给了男孩爱,一个,拿走了这份爱。
        妹妹是个爱喝酒并爱傻笑的丑陋女孩,尽管她的生活条件优越,同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她的心灵是孤独的:“我不喜欢我自己。”随着妹妹与男孩的交往次数的增加,他们的心灵逐渐契合。妹妹给男孩送面包,请男孩洗热水澡,在火光下谈着理想。男孩开始依恋妹妹:“求你,来吧。”当被母亲伤害后,男孩躺在床上瑟瑟发抖,对妹妹说:“没有一个人爱我。”妹妹回答:“不要把我算上。”两个孤独的灵魂依偎在一起,计划着:“我们一起逃走吧,就明天,我们一起逃走。”大清早的爱心早餐,妹妹送来夹着“我爱你”纸条的面包,做出了天真纯净的承诺。但这个计划却被美丽的姐姐破坏了。姐姐虽然美丽却依旧孤独,往往一个人在河边扔石子,一个人吹着河风,一个人奔跑在树丛里。姐姐在关键时刻报了警,并给妹妹带上了随声听。男孩被警察逮捕了,他大声地冲着妹妹喊,但妹妹却沉浸在自己的摇滚世界里,手舞足蹈。
        如果说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家人,那么男孩依旧无法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建立自己的家。他不被成人世界认可,孩童身份注定他无能为力而只能被规训、被管理。他在自己的“破船之家”里被人抓上了岸,而彼岸,只是个遥远的梦想。

                           自我世界的抗争与坚守
        “家”是男孩不曾放弃的追寻,尽管他一次次为“家”伤心。对于母亲的那个家,男孩一直不愿对外抹黑其形象。从欺骗收购店老板“是妈妈接我回来的”,到回答曲棍球混混“住在我妈妈的家”,并且在其蹂躏下,对他嘲讽的“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作出了坚定回应“我知道”。而当其说出“我在上你妈呢”,便立即皱着眉头痛苦地敲打他:“你撒谎,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对于男孩的第二个家,在其被迫离开时,他发出了绝望的叫喊:“嘿……嘿……”叫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却惊不醒那个小楼里的爱人。在警车的网窗外愈渐愈远的“家”,再次为男孩的追寻挂上了无情的句号。男孩走进警局,请求回家。“我有一个家”,这是男孩永远的牵挂。但这个“家”在哪?
        男孩曾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妹妹回答他:“你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男孩仿佛就是那些被沉入河中的新生小猫,一个没人需要的孩子。但男孩在乎那些小猫。收购店老板说:“没人要它们,留着干嘛”,男孩反驳道“没人爱我,也把我淹死”。男孩难以容忍这份对生命的践踏,正如鲁迅所言: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男孩将音乐盒丢弃,又跳入寒冷的河水里重新捡回。他流着泪与女孩说:“离开这,要不我只想淹死……”如果说男孩还有家,那么他的家,一定深居他的灵魂。这个家,是他内心世界的那份诗意——对生命的诗意追求。
    可以说,影片自始至终呈现着的是黄色的暖调画面,仿佛一首流动的影像诗,使整个情节哀而不伤。男孩喜欢眺望,面对着近乎唯美的自然风光,他的心里充满诗情画意。正如谈及理想,男孩陶醉地说:“我会成为诗人的,当我想得很多时,我就像个诗人……”

        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相衔接,只是,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依旧交不出答卷。家,是社会对男孩身份认同的证据,是男孩活在人世的合法场所。但男孩无家可归,他既不能回归到传统家庭,又无力构建自己的家园。他能做到的,只是用这颗孤独的灵魂,去坚守最后的爱,坚守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尊重。男孩说:“这与我的名字有什么关系?”的确,在他的内心家园里,不需要姓名。
  2.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年少的电影。
    十一岁的单亲男孩从孤儿院逃离,母亲一意寻找爱情,嫌儿子在家里是累赘,不愿收留,于是小男孩寄住在一间弃船上,靠捡易拉罐和废铜烂铁为生。弃船对面一家富家女孩,大概相同年纪,但因为容貌不出众,受人冷漠,与小男孩成了朋友,甚至相约“私奔”,终被貌美如花的姐姐设计,没有走成。

    这是一部有关孤独的电影。
    年轻母亲寻寻觅觅,四处找寻真爱,找到的却只是男人床上的疯狂。置亲骨肉不管不顾,放纵的肉欲填补不了虚空的魂灵。男孩无处投奔,被母亲赶出门之后深情地痛哭。笔者多成想,孩子乃爱情的结晶,却成了情爱的牺牲品。女孩没人爱是因为不漂亮,问起愿望,答“做个老处女”,讽刺的是,她最希望的仅仅是有人亲亲她的嘴唇。孤独,如果孤独是自找的,有情可原,如果是外人强加的,无论外人是总统,借口,金钱,女人,还是制度,白天没时间,夜晚也要诅咒。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他更多时间根本不孤独。就算是那个貌美的姐姐,在夕阳下湖塘边,还是孑然一身,窗户前偷偷打量,形单影只。如果妹妹出于同病相怜而与小男孩交好,姐姐幼小的心灵却被浸染了成人世界的地位感优越感,实属孤独的翻倍。

    这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电影。
    “诗人”男孩,因为“复述”了一首《我的颂歌》,被人嘲笑,老师,孩子,无一例外,即使小男孩擦抹委屈的泪水,谈到理想还是答“想做一位诗人”。有人说,所谓理想就是坚持,下一秒扛下来了,理想便实现了,而我宁可为自己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只为不让欲望与理想一起水涨船高,只为不亲自目睹梦想实现的刹那,上演的另一场烟花落寞。但我始终为有理想的人加油,因为没有理想的人连欲望和悲剧都不曾体验。

    这是一部有关乐观的电影。
    黄色的暖调画面贯彻始终。无论怎样无助,小男孩拒绝堕落,拒绝与混混为伍,拒绝烟酒。得知破烂地的猫儿被淹死,后悔不已。而儿时的摇乐玩具毕竟代表了男孩的希望,最后绝望了,一狠心将玩具扔了,但还是跳入寒冷的河水里将它捡回来。生活永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热恋时的那么美好。《V字仇杀队》里炸掉政府大楼,不是为了彻底颠覆或者改变,只是为了给人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足以让一个人下得油锅,上得黄泉。


  3. 总有一种寂寞,不断盲目寻找爱人,最后只是无尽的寂寞。
    总有一种自卑,只是需要一个亲吻被证明。
    总有一个笑声,咯咯笑进你心窝里。
    总有一篇乐章,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总有一种陪伴,习惯成自然。
    总有一种力量,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也拒绝与堕落为伍。
    总有一个理想,即使众人嘲笑,你依然坚持。
    总有一个长者会跟你说:“孩子,这就是生活”
  4. 有时你会从孩子脸上洞察到成年后的表情。

    他叫什么?
    他掉入湖中,
    他在舵手的锁链上烘干自己的衣物,
    他跳上房顶观望女孩,
    他笑的时候先扬起左半边嘴角,
    他笑了,竟然抬手摸自己没有胡须的下巴,
    他流着泪说“离开这要不我只想淹死……”,
    他亲着她的手然后放在自己脸上。

    我想见这众人物。
    他们会不会像湖水边缘的漂流物一样被捞起,
    如果我们伸手的话。
    他们在社会边缘被越聚越多,
    密集地排列着像生产线上的纺线。
    咿呀咿呀。
    我们听见这样的喘当他们被挤压时轻微地发出。

    来到世上因为搅乱了一池春水,
    来到世上,为了得到一片面包。
    来到世上,为了当个老处女,当个诗人。
    他们俩说。

    把自己的罪排出来然后将他挤至底部,
    小心,你有可能那么做。

    然而你会知道,
    这金黄色毛发的小生命不是你的功劳或创造,
    它是冲破肚皮的火车头
    撕裂胸肺
    它横空出世
    粉碎你我光明正大却腐烂不堪的额头,
    粉碎在三股黑血汇聚的人世的河流。

    我不会对你说那有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