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又名: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国版 /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导演: 陈飞宏

编剧: 付鳞然 云飞 红九

主演: 舒淇 冯绍峰 宋茜 叶青 凤小岳

类型: 喜剧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美国

上映日期: 2016-08-05(中国大陆)

片长: 91分钟 IMDb: tt5275314 豆瓣评分:4.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改编自好莱坞同名经典爱情喜剧。顾佳(舒淇 饰)是国内某时尚杂志的新任主编,奉命去米兰参加时装周。一通意外的电话让她刚刚落地就放弃了工作安排飞往伦敦。因为她曾经逃避但其实内心深爱的男人林然 (冯绍峰 饰)马上就要和一位年轻富家女萱萱(宋茜 饰)结婚,她想在婚礼之前把新郎抢回来。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顾佳邂逅了型男Nick(凤小岳 饰),她一直出糗,令Nick非常尴尬。见面后,林然的准新娘萱萱却待她亲如姐妹。尽管内心矛盾,顾佳还是有意无意的制造着麻烦,并因为一个误会使婚礼无法在英国如期举行,但林然和萱萱情比金坚,顾佳决定安排林然和萱萱去意大利办婚礼。在米兰,顾佳鼓起勇气和林然表白,却意外被萱萱撞见,三人在街头展开了追逐……

演员:



影评:

  1. 1、富家女萱萱为何不肯好好穿外套,双臂到底有什么缺陷?
    2、神秘男Nick能动用私人关系取消别人要在教堂举办的婚礼却在酒吧偷偷当酒保!到底有什么阴谋?
    3、自称球迷却中二到在看球赛前忘记买门票的林然不辞而别后摇身一变成为伦敦BBC副主编,到底发生了什么?
    4、经常健身的林然竟追不上穿着婚纱高跟鞋的逃跑新娘萱萱,真正想破坏婚礼的人到底是谁?
    5、明明在米兰看秀,却打开电脑并在“北京时间10点,在唯品会上抢购”的主编助理马丽(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Mary,不是玛丽),真是谜之惊悚!
    6、还有女主角顾佳,360度无死角呈现了她皮肤差又老,那么她到底怎么得罪了摄影师?
    7、女主角一喝酒就说疯话到底是怎么坐上时尚杂志主编位子的?

    本片七大未解之谜,评分低主要是我没法把自己的智商放到和导演、编剧那样的low准,所以没看懂。
  2.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那种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抄成绩好的同学的卷子。结果,就连抄也抄不出个及格分数,让冒险借卷子给他的同学,深深为其智商捉急。

    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

    昨天,我去看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图片1>

    这部电影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美版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多项提名。首映就以21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爱情轻喜剧类影片首映票房的历史纪录。

    <图片2>

    我们的影片几乎一模一样的照搬了原作的故事情节:女A有个旧爱男A,俩人十分要好。女A突然得知男A要和女B结婚,发现自己还爱着男A,于是找来gay蜜男B帮忙,想方设法拆散男A和女B。最终女A失败,却也有感于男A和女B的爱情,虽抱憾,尤释然。

    本以为我们借了成熟美国电影的骨,起码能拍出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却不料仍是扶不上墙的一坨。

    <图片3>

    下面,小杀姐姐就带你们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我们是如何巧妙地略过了一系列的精华,把一部经典影片翻拍成毫无神髓的空壳的。

    1

    第一刀:杀标签式角色
    先来看女A,
    美版的女A朱利安,
    是一名美食杂志评论员。

    <图片4>

    电影开场的餐厅后厨戏,
    厨子们对朱利安的餐点的重视程度,
    充分体现了朱利安在食评界的份量。

    <图片5>

    而朱利安在尝菜后,
    风轻云淡的一句赞扬,
    也简洁明了的让人看出,
    她高冷的气质。

    <图片6>

    用现在的眼光看,
    朱利安就是一个难搞的女文青。
    而我们的女A顾佳,
    作为一名时尚杂志主编,
    在整个介绍人物的开场,
    除了走个时装秀的红毯,
    屁都没干。



    倒是方便我们的演员本色出演。
    纵观全片,
    顾佳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是,
    利用职权之便,
    阻挠婚礼正常进行,
    顺便收收奢侈品店的礼;
    以及在男A拉她跑时,
    一口一个“高跟鞋”地呻吟。
    恕我眼拙,
    我实在看不出她是时尚杂志主编,
    倒是更像个政府leader,
    或者卖鞋的。
    讨厌对方就气冲冲地跑到墙角,
    自言自语地恶意模仿其说话。
    且不说剧作法中,
    轻易不可让角色自言自语的大忌,
    就单论这反应,
    谁TM见过这样的快30岁的女人?
    再说男A,
    两版都是体育杂志主编。
    在女性主导的爱情片中,
    男主角相对较弱十分正常。
    但美版的迈克尔,
    好歹让我们看出了,
    他热爱自己执着的事业。



    而我们的林然,
    作为英国BBC体育频道的副主编,
    VESPA对他,
    居然是很稀罕的东西!

    <图片9>

    这是我们对BBC的藐视吗?
    主角尚如此,
    配角更不用寻思。
    我们的男B在飞机上,
    被女A一泼结缘,
    事后一言不合,
    二人就在英国巧合再会……

    <图片10>

    “巧合”,
    英国果然是个弹丸之地。
    呵呵!
    顾佳的助理就更离谱,
    作为一名影响力时尚杂志主编助理,
    一听到爱情故事就手舞足蹈。

    <图片11>

    在她中二气质的带动下,
    我们的电影,
    充满了中学生恋爱的屯感。
    美版电影中女A和女B的明争暗斗,
    在我们这又变成了,
    虎逼学姐欺负病娇傻白甜。

    <图片12>

    我真得很想和谐掉
    “虎逼”、“傻白甜”等等字眼,
    只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
    从不细致的刻画角色,
    成了我们电影的常态,
    我们的电影自然地,
    就像阿猫阿狗顺嘴胡说的段子。
    翻拍经典又如何?
    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
    角色空洞导致的乏味。

    2

    第二刀:杀强行高逼格
    除了贴标签,
    强行高逼格的恶劣习惯,
    这部电影也没落下。
    如前所述,
    观影时,
    我一直在想,
    顾佳时尚杂志主编,
    和林然体育频道主编的身份,
    在剧情上有什么作用。
    后来发现,
    是我想多了。
    顾佳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意义,
    在于电影可以涉及到米兰,
    这个一听就高端的时尚之都;

    <图片13>

    林然是体育频道主编的意义,
    在于电影可以发生在伦敦,
    这个人尽皆知的老牌贵族城市。

    <图片14>

    完全不似美版,
    朱利安美食杂志主编的身份,
    是为了体现她独立、自由的性格;
    迈克尔体育杂志主编的身份,
    是为了他能勾搭上,
    拥有球场的大老板的千金做以铺垫。
    我们的电影,
    人设、情节都是为了逼格服务的,
    只要能显得逼格高,
    米兰大教堂也能拿下;
    只要能显得逼格高,
    管它缘起何处,
    故事就在伦敦发生了!
    宝格丽的字样,
    一会儿出现在酒店招牌上,
    一会儿又印在了戒指盒上,
    好高端啊!!!

    <图片15>

    听说《穿普拉达的女王》
    也要翻拍中国版了,
    上映时大家一定备好电焊目镜,
    小心被两秒一个的牌子亮瞎眼。

    <图片16>

    无力继续吐槽……
    老百姓讲话,
    缺什么,
    炫什么。
    我们的电影这种强行高逼格,
    无意义地堆砌符号的行为,
    着实让人后颈泛凉,
    胃里波涛,
    low到爆炸。
    想象假如有一天我说,
    “小杀姐姐在米都的杜莫主教堂,
    喝了一保利瓶的H2O!”
    何如?
    祝各位好胃口。

    3

    第三刀:杀闹着玩的表演
    一流的剧本,
    可以让三流的演员大放异彩;
    一流的演员,
    演三流的剧本也差强人意;
    但三流的剧本,
    遇上三流的演员,
    那就是一场灾难!
    舒淇的表演中规中矩,
    排除剧本的薄弱,
    全片唯一能无障碍观看的部分,
    可能就是她的戏了。
    冯绍峰依旧保持着他以往的风格,
    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情境,
    总微锁的眉头,
    真想让我朝上面来一拳;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宋茜的戏则松垮无比,
    她的角色的情绪变化碎了一地,
    以至于我一看见她,
    就以为在看综艺;



    还有这个凤小岳,
    游离于标准与夹生之间的中文,
    播音与唠嗑之间的腔调,
    无不给我一种,
    他是来中国骗钱的鬼佬的错觉。

    <图片21>

    差点在影院拍案而起,
    剑指大骂“滚粗”。
    美版主要角色的演员,
    投入、细致的表演,
    他们的功力,
    我就不拿来再压低我们的戏的水准了。
    只看看这一处席间聊到high时,
    大家唱起歌来的感染力——

    <图片22>

    影片中细枝末节的配角的表演,
    都能让人拍手叫好。
    再看我们,
    连主要角色的戏,
    都像喝了一吨H2O一样水,
    翻拍再经典的影片,
    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近两年,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路玩花活儿的影片不在少数。自主创作疲软,于是就去翻拍国外已成功的作品。然而,兜兜转转却总落入同样的囹圄——我们像是总弄不明白,这些作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概念奇诡,或者元素绮丽,而是因其人物饱满、故事扎实。

    我们如果不能从翻拍中学到神髓,那么不论对多么经典作品的翻拍,也只是不断地制造冗余的影像垃圾。

    就像那些考试照抄,还抄不及格的同学一样,只能永远照抄,永远抄不及格。唯一的区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为照抄的同学着急。但原版电影摄制方则会乐到癫痫——反正你们花钱买版权,拍好了是版权本身优秀,拍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但看到差距的观众的失望,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们的电影难以挽回的失望。所以,连照抄都抄不好的国产电影,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呢?
  3. 文/梦里诗书

    乍看游走于欧洲的异国风情,却难掩电影内在的苍白,根据好莱坞爱情电影的翻拍,亦无从所见昔日那爱的真挚动容,《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舒淇、冯绍峰、宋茜上演的这场爱情三角恋,少了份源于爱的真实,多的却是诸多国产电影一贯的浮夸刻意。

    如若说97年版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以喜剧的幽默拨动了观众情感的爱弦,那么这场中国的翻拍仅只是为人所见欧洲的异国风情,剧情的人物设定充满着自诩高大上的造作,时尚杂志的主编,米兰的时装周,还能在飞机上邂逅型男等等,我仿若看到了导演站于高地的摇旗呐喊:“你看!这是一场多么逼格满满的电影”,但实则其所做的种种一如《小时代》般早已迷失了电影应有的地气,更再难见前作中那源于剧情的动容。

    在地气空无的境况下,浮夸的演技台词与浪漫更是一场灾难,改编后的人物形象宋茜与原版卡梅隆·迪亚茨饰演温柔聪明的富家千金形象相去甚远,装疯卖萌的刻意只是令人满是尴尬,舒淇与冯绍峰只能说电影所赋予的角色与需要的人物气场几乎是断层的,哪一家公司时尚主编级的人物会如此的莽撞不懂克制,电影为了达到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却牺牲了人物因有的真实,而电影所谓的浪漫更只是寄托于欧洲风情的展现,却匮乏于人物间情感的营造。

    近年来诸多国产电影爱上了翻拍与异国,但其实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翻拍现有的经典固然能在剧情上缺少许多纰漏,但蓝本的桎梏却也限制了电影应有的创新,更不谈被牵强附会的毁经典,一场本土化的改编难道就真的那么困难?而异国的风光色彩虽能营造噱头为人眼前一亮,例如《罗马假日》般的故事更留下了永恒的经典,但诸多的国产爱情电影不但没有能拍成一场《罗马假日》,爱情与现实的脱节,终只是变成了一场华而不实的庸作,《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无疑正是此最为典型的例证。

    同源一个剧本的创作,前者对爱放手的勇气和智慧给人以真挚的启迪,而将近二十年后的翻拍,浮夸的演技,做作的不伦不类,使那独具匠心对爱的感动早已于此中迷失殆尽。
  4. 1.直白的表演,没有把观众当成会思考的人

    只用仔细想想一个问题就能展开对影片的怀疑:
    你能想象生活中真的有这样没坐过双层巴士、表情动作处处似小品的BBC主编与时尚杂志主编吗?

    我的意思不是将日常生活典型化这种手法本身有问题,就好像张飞与关羽实际上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勇,也不妨碍读者相信他们的言行。将生活中人物的特征集中并戏剧化才能吸引注意力,这一点没错,创作者的短板在于这些人物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中也难以使人信服他们的行为与动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舒淇在自己第一次计谋失败后为了表达对萱萱装可爱的厌恶之情,在林然家门外夸张地模仿了萱萱的语气和动作,并对着空气尖酸地咒骂。且不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异常行为(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对着空气咒骂,你会怎么想?),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里,这样来展示人物的情绪也是粗暴和简陋的。
    如果说《低俗小说》是通过将传奇虚构人物的生活化来产生戏剧冲突从而派生幽默与立体感,那么本片就是将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刻意而做作的传奇化来让其更不可信。(生活中的杀手少,而时尚杂志的主编却真正地存在)


    2.直白的夸张,透露出贫穷的想象

    关于这些过激的想象和对社会上层人士生活方式曲解式的创造,我觉得一个原因可以被用来解释,那就是创作者的贫穷与不浪漫,即越是缺什么越会夸张地想什么,街边乞讨的流浪汉肯定想过“如果有钱我就包一百个妞不穿衣服服侍我,开一百瓶好酒来一起喝”,事实上有钱包一百个性服务者并开一百瓶好酒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和视角里有别的事要做。

    所以,本片中难以令人信服的表演与台词或许可以归因于此(我不会说情节难以令人相信,只要演员与台词靠谱的话本片的故事还是有意思的):创作者实在对真正的上流社会缺乏了解,俗气过度的浪漫只有毫不浪漫的初中生才每天想象、对物质的强烈崇拜体现着相应的缺乏,正和乞丐与有钱人的对比一样,真正的BBC体育主编和时尚杂志主编不会这样行动、言谈与生活。

    当然,我不会完全说这是创作者low的体现,如果我们再继续尝试着归因,可以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在文化市场上产生,观众对影片艺术要求的低下和对富有物质生活的向往所发出的市场倒逼动力是不可以忽视的,直白点说,想意淫“上层生活”的普通人太多了。而这其中最让人不解的是,观众实在是可以看懂或者可以在培养下看懂更复杂的影片的,为什么市场不断地生产这些低幼化的作品?


    3.直白的细节,打破自己的故事空间

    电影之所以让人入迷,是因为他可以编织一个让人沉迷其中的故事/梦境,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梦境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与现实保持距离,试想你在做一个返回18岁在路灯下与初恋互诉衷肠的美梦,朦胧的情愫与往昔的回忆弥漫心头之时,你想到明天早上如果不早起交电费,明天下班后就没时间交,这个美梦还能保持同样的舒适吗?

    本片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我说的不是唯品会的植入,这样的商业操作作为电影来说无可厚非,我说的是影片中很多处对情节和画面都没有必要的细节,比如到意大利酒店的第一个镜头从著名酒店开始摇起,比如各种奢侈品与logo的露出,这样的细节无疑阻碍了观众对场景的认知,除非是本身去到过那些地方的观众,电影无论是情节还是台词还是画面都不应该要求观众利用画面外的生活元素来参与理解,比如你不能设置一对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夫妇产生这样的对话:

    “什么?你在Khoom kim heev买的衣服?你怎么能去那里!”
    “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去Khoom kim heev啊。”
    “Khoom kim heev是我们能考虑去的地方吗?”

    上面的Khoom kim heev是我随便写的字符,你可以看到,创作者不应该把妨碍观众理解的元素放到情节中来,但这正是本片创作者连篇累牍在做的事情。



    总之,空洞的戏剧性、庸俗而贫穷的现实想象与残破的故事空间,让本片无论是在现实还是艺术层面上都没有达到适合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过舒淇这么漂亮,也就瑕不掩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