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纪实性纪录片不同,《功夫少林》没有按照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实时拍摄,而是选取具有戏剧性的人物,穿插着不同的少林功夫,以高质量的拍摄手法将少林功夫一点点展现在大众面前。
《功夫少林》中出现的人物大多进行精心塑造,比如人物的出场、画面语言的运用,从而表达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而这些都是电影化思维的表现。例如常去国外交流,与时俱进的释延波出场运用快节奏的剪辑,将他在健身房训练的镜头和车流、西式建筑等城市元素的镜头结合一起,短短几秒便让观众对释延波有了初步了解。虽是少林僧人,但也可以追求时尚新潮。
电影化思维下的《功夫少林》在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且这个主题由几个人物和故事组成。释延奥向年轻武僧传授易筋经,释延波进行中外武术交流,释延松苦练童子功,释延孜参加搏击比赛。虽然人物经历年龄大不相同,但始终围绕少林寺的功夫讲述,从中揭开少林功夫背后深藏着的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然而成也电影化思维,败也电影化思维。《功夫少林》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撰写脚本让人物重新演绎,尽力让整个画面质感化。可《功夫少林》忽视纪录片的真实性,缺少最关键的严谨,更像是讲故事,真中带假。几个人物故事的融合,本质是碎片化叙事方式,让人难以深入了解少林的功夫。
家在登封隔壁的县城,对嵩山,对少林,有着极其特殊的感情。曾经在人生比较不如意的时候,迷上了爬嵩山,少室太室七十二峰走了个遍,对松山的沟沟壑壑格外有感情,也不止一次在少林寺周围玩耍。于是居然在数年之后的另一半个地球看这个纪录片看得热泪盈眶。
这个纪录片描述的风土人情山水村落何止是根植在我骨子深处的文化烙印。然而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内心的惊奇还是远多于熟稔的亲切的。我家边上居然这么多的武林高手?嵩山山沟里居然有这么多感人肺腑的美丽与哀愁?如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在执着地坚守?武侠小说,武侠片里的东西居然是真的?少林的文化触角,居然已经在全世界生根发芽,甚至都伸到了我现在所在的地方?一时间早年在山间和登封的游历的画面,和小时候耳濡目染的江湖,秘籍,绝学,神兵,与我现在生活的天壤之别的欧美城市,交叉重叠,混合搅拌,我心里面只有一阵阵浓的化不开的震撼。
感慨,更多的是在于失落于一群武林大师的迟暮,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居然找不到可以传授的后人。双眼炯炯有神的老枪王攥着斑驳了的铁枪泣不成声的时候,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想来这就是最真实的英雄迟暮了吧。
不禁思考,武术是不是真的会渐渐消亡,与现如今的时代越来越格格不入来了呢?
是不是在将来,人工智能全面普及,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精神世界百花齐放的时候,不用浮躁地疲于奔命的人们才会回归到对本我身体的锻造和追求上来呢?
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不过既然这么好看的纪录片还没有影评,我就赶紧凑过来写上我人生第一篇影评吧
故作神秘的旁白:
“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才叫绝学”
下一秒,展示各种挨打时岿然不动(其实还是动了)
高光时刻,展示脑袋挨一棍子也没事
然后我就看到:
好深一个坑……•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看起来很痛
颅骨其实比人们以为的要薄、脆,不然骑摩托甚至电瓶车为什么一定要戴头盔呢,法条后面也没有任何括号写谁可以除外
但我能理解啦,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神话会做很多这样的事,更严重的也屡见不鲜,功夫好歹还能生产点小说电影电视剧吧
【絕學】 「釋延奧」 易筋經確切的說,是少林寺高深的內功修煉法。少林寺練什麼武功,你達不到頂峰的時候,通過練習易筋經,他的功法進展得很快,突飛猛進。 易筋經流傳到社會也有很多版本,少林寺有少林寺的練法。內功心法很重要,它是要靠師父的口傳身授。它一口氣從湧泉穴能提到督脈一線,直到督脈走完。看著很簡單,其實簡單易學,但練的時候,難練。 不是說什麼人都練,通過很長時間,甚至是十年二十年這種武術基礎,達到一定時候了,把這個易筋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傳給你。(選了6個人) 易筋經的易代表著變通和改換。習練這套功法之人,必須突破身體的極限,改換筋骨。 千佛殿,少林寺最神秘的大殿,未經許可,一應僧眾,禁止入內。環壁之上,繪有包括羅漢十八手在內的少林諸般絕學,他們都以易筋經作為內功修習基礎。 「釋延武——金鐘罩鐵佈衫(十多年一門專精)」 常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這就叫絕學 金鐘罩鐵布衫是少林武學中的絕學 練武的人最難的就是能把心靜下來,修禪才能讓人有靜心,有悟心。 龜息功,我用繩子吊起來,我可以憋住氣,二十分鐘沒問題。內功到頂峰的時候,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釋延琳——少林藥僧」 【秘籍】 胡正生:這些老爺子思想比較傳統,他需要很長時間,先認可你這個人,再給你武術。 「現在的年輕人,誰知道他學了是幹啥的,有的都不能教。」 第十六次拜見老拳師徐武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少林寺雙草鐮」 史文杰「我師父說咱學這東西,不能公開練,不能跟任何人說,就是寧可失傳,也絕不外傳。這是我在祖師爺像前,跪在那兒,對天發的誓。」 「拳不打花甲」「六十歲以後,練拳的時候,遠遠不如青年人。」 秘籍傳承的規矩,象征著中國人對於生命價值的最高禮讚,那是忠義、誠信、智慧和堅守;而當遭遇特殊情況,因時因地地作出改變,也是中國人圓融變通的處世哲學。 「王高峰——少林混元一氣功」 「羅城這個孩子,是我從這幾十個學生當中,選擇出來的,他就是僧人的心性,他不會去給誰製造麻煩。人常說嘛,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我要是看這個孩子心術不正,我教他幹啥。」 我收徒弟的標準,一要吃苦耐勞,二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要善良(但不要愚善,咋不做東郭先生)。 悟性不足,勤能補拙。 之後的五年,王高峰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的,混元一氣功和小武功,兩項少林絕學,盡數傳授給羅城。 「能斷去自己一條胳膊,能斷去自己一條腿,都不舍得丟掉個好徒弟」 「那孩子要一走,整個我這多年的心血,都一下泡湯了。啥都沒有了,我得重頭再來過。」 半年後,羅城回來了。 【神兵】 「崔西岐——雙鐮刀」 崔老爺子行走江湖七十餘載,一生為人謹慎低調。 在他看來刀劍中都藏著兇險,越是鋒利,習練者就越要收斂。能收放自如,是練武人最重要的德行。 「人練武為了啥,不是為了門前門後,三句話不投機,打他幾拳的時候,他得挨。這不對啊,練武人武德必須得強,一生很安全。」 「十三槍」 「陳同川——少林流星錘」 「打一把少林刀」 「七星拳」 「王宗仁——關公大刀」 「我作為師父來說,這些年找不到一個好的徒弟。沒有一個這樣的人去堅持。非常失望。」 川口賢,日本人 1995-2015每年來兩次 關公的大刀不是一般人都能學的,你要想學,你首先得去關公廟,拜拜關公,意思經關公批准了,我們並不是哪個人說了算,而是民族的一種精神在傳播。 「我現在回到登封像回家一樣。我師父給我取的中國名字,叫王鵬里,我師父王宗仁,是我的中國的父親。」 【江湖】 行走江湖,拼的是功夫,講的是規矩,比的是膽識,靠的是忠義。 【天下】 「林勝傑」 「回到台灣給我最大的困惑是,我不再有師兄弟,不再有師父在我身邊指導我練功。我還能再繼續進步嗎?我曾經為此感到茫然,後來我慢慢地去了解到,這套拳,這套劍,或者是這套功夫,它其實會在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體驗,只要我用心去感受,其實師父就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