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迷离时空 / 阴阳魔界 / 暮光空间
导演: 克雷格·麦克尼尔 格雷格·艾坦尼斯 杰拉德·麦克穆雷 欧文·哈里斯 马蒂亚斯·亨德尔 西蒙·金伯格
编剧: 罗德·塞林 亚历克斯·鲁宾斯 西蒙·金伯格 乔丹·皮尔 马可·拉米雷兹
主演: 乔丹·皮尔 莱斯莉·米尔扎 莎琳·费迪南德 皮特·格兰特 亚当·斯塔福德 哈米莎·威尔希尔 梅兰妮·罗斯·威尔逊 约翰·赵 史蒂文·元 艾莉森·托尔曼 雅各布·特伦布莱 克里斯·奥多德 桑娜·莱瑟 亚当·斯科特 库梅尔·南贾尼 迈克尔·丹尼斯 戴姆森·伊德瑞斯 埃丽卡·特伦布莱 泰莎·法米加 蕾亚·塞洪 卢克·柯比 伊克·巴里霍尔兹 莎姬·贝兹 贝蒂·加布里埃尔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4-01(美国)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5分钟 IMDb: tt2583620 豆瓣评分:6.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我旧时似未存在吗?加重注码,青筋也现形。话我知,现在存在吗?
你叫我做浮夸吧,加几声嘘声也不怕。我在场有闷场的话,表演你看吗?够歇斯底里吗?以眼泪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惊讶。我旧时似未存在吗?加重注码,青筋也现形。话我知,现在存在吗?
在理解《阴阳魔界》之前先要理解“阴阳魔界(迷离时空)”这个概念。
就如剧中所阐释的一样:“你正在穿越另一个维度,一个视觉、声音、思想俱存的维度。它游移于光与影、科学与超自然的中间地带,游荡在人类恐惧的深谷和知识的巅峰。”
阴阳魔界和人间不会有太大不同,但它并不是人间。科学在这里仍然有效,但是这里也存在超自然力量。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基于人类世界而临时复刻出来、并悬空在人类世界之外的人类世界,它是人类世界的一个超级实验室,在这里我们触及人类恐惧的底限,抵达人类知识的顶峰。
至于它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我们还是看故事吧。
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第一集标题《喜剧演员》。
本集主角是一个印度裔的喜剧演员萨米尔·瓦桑,他虽然希望在喜剧领域出名,但他不想哗众取宠,他想用自己的喜剧达到批判社会、警醒世人的效果。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非一个随波逐流、没有操守的喜剧小丑。
本集开头萨米尔讲的那个有关枪支管控与第二修正案的段子,就是萨米尔表演价值观的体现。
在剧中,作为萨米尔对立面而存在的喜剧小丑就是他的同事乔·唐纳。他是个酒鬼,曾经开车撞死了一对在站台等车的母子。他逃过了法律的惩罚,而且毫无悔意。在舞台上,他迎合观众的低级需求,即便这必须使自己看起来更低级。
可是萨米尔不愿像他这样,至少在他职业生涯的前五年,他都没有让自己堕落下去。
但是由于事业一直没有起色,他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观众对他的严肃喜剧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乔在舞台上的“秀”,这点低级的欢乐,漫长空虚前的片刻轻松,繁芜生活中骤现的一个逗B,才是他们需要的、接受的。
这天本又是同样糟糕的一个夜晚,不同的是萨米尔遇到了一个将他改变的人。这个人是喜剧界的前辈大咖JC·惠勒。
惠勒在风光无限时退隐一事是个值得注意的细节,萨米尔表示不解:“你那样成功(had it all),为什么要退隐呢?”
惠勒说:“(因为)我拥有了一切(had it all)。”
惠勒的答案可以看出,他做喜剧并不是因为真忱的热爱,对喜剧界的恶劣风气他应该也是厌倦的,因此当他功成名就后,就金盆洗手,乐得逍遥了。
惠勒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这个定语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不像乔那样粗放,他是经过深思熟虑,自有一套理论的。但是本质上他和乔并没有区别。而且从影响力来看,给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力的,就是这种人。
惠勒成功地将萨米尔内心不带修饰的欲望引诱了出来。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满足自己的生活现状吗?你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满意吗?你不想功成名就(want it all)吗?”
惠勒去掉萨米尔内心的枝蔓,直接抵达终点: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萨米尔的理想主义没能在终极拷问前顶下来,他承认了,功成名就是他最渴望的事。
根据这个答案来看,萨米尔也并不是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我想萨米尔的答案对很多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者的人都是一记警钟:
理想主义如果是块黄金,你的黄金是否足赤?黄金的比例是多少,杂质的比例又是多少?你会因为杂质而放弃真金吗?
如果这样审视过自己的价值观,你还是说,没错,我觉得我依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这里,并不是鼓吹理想主义有多么好,我就不会分辨自己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我不会用这样简单明了的概念来区分事情,它很方便,但其实比较粗暴。
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审问自己的终极价值,否则我们平日的自我定位可能只是自欺。
萨米尔其实就是一个被自欺包裹的人,和惠勒的精致利己主义相比,他的理想主义就显得缺乏坚韧了。所以,惠勒并没有改变萨米尔,他只是让萨米尔清醒地认知了自己:
“你拥有一种东西,一种天然资源。你是一个只出口一件货物的国家,你就是那件货物。把你自己给出去(put it there),你就会得到观众的笑声。”
惠勒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以自己和观众进行交易,你就会成功。
但是惠勒也事先做出了严正的警告:
“你得确定再确定,因为你一旦给出去,观众就会接收(take it in),与之纽结(connect)。一旦他们与之纽结,(货物)就归他们了。一旦归属他们,你就永远失去那坨玩意儿(shit)了。”
惠勒所说的独一无二的出口货物、那坨玩意儿就是指萨米尔的自我。自我是可以拿来同外界一部分一部分做交易的,但是卖掉一部分,也就永远失去了这一部分。”
这是剧中的理论,可不是我的,我只是尽量替它表述清楚。
萨米尔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易的可怕后果,他踏上了这条路。
萨米尔同惠勒碰杯的那个举动,有点和魔鬼达成契约的意思。
1、代价:宠物
下一场表演,萨米尔付诸了实践。
一开始他还是在严肃表达,用的还是那个第二修正案的素材。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按我的理解解释一下。每次萨米尔都是以这个段子开场,显得他很没有水平,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为了表现他的专业能力。
这个段子代表萨米尔心中认可的喜剧形式,一种理想状态( 理想的象征 )。
然而,每当萨米尔呈现他理想的表达时,观众的反应就是冷场、意兴阑珊(与现实的对照)。
于是萨米尔就放弃了这种表达,开始按惠勒所说的,出卖自己,和观众进行交易(转变的节点)。
我觉得它起到象征,对照,强调的作用。
不出意料,萨米尔理想状态下的表达每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一次又一次地他实践了那个交易,他给出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东西。
第一次,他给出了自己的宠物狗。他获得了许多笑声。当他回家后,他发现自己的宠物狗凭空消失了,而且自己的妻子认为他们根本没有养过宠物。
这就是惠勒所说的交易,你将自己的一部分交出去了,你获得了名利,但是你失去的那一部分就永远失去了。
遍寻无果之后,他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时,阴阳魔界的解说人出来带节奏:
“现在他需要决定:当笑声停止时,什么对他来说是真正重要的;他愿意贡献多少……给阴阳魔界。”
也就是说,接下来在理想和名利面前,他会选择哪一个?为了名利,他还愿意牺牲多少?
一张照片闪过,照片上有个少年,那是萨米尔妻子的外甥。
2、代价:亲人
这次萨米尔带着外甥来到酒吧表演,外甥也无法欣赏萨米尔的表演,对萨米尔来说更严重的是,外甥还用自己活泛的脑筋嘲笑了萨米尔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会儿之后萨米尔奉献出外甥的引子。
这次萨米尔还是以第二修正案开头,观众全部都低头玩手机,一点都不关心这种话题。于是他开始讲低级趣味的段子,恶搞了外甥,结果他再次获得了喝彩。
可是当他定睛一看时,外甥从座位上消失了。
他又失去了一部分属于自己的事物。
不久前明明见过他外甥的女同事对他的外甥完全失去了印象,妻子也遗忘了自己的外甥,家庭照片上的外甥消失无踪。
外甥的消失给他带来的心理负罪感就比失去一只宠物狗严重多了,他会觉得自己杀掉了一个人。
但是妻子却鼓励他继续这样做。顺提一句,女朋友和深夜造访的男人之间关系莫名。萨米尔进门第一个瞬间,女朋友和那个男人正在发生肢体接触,看见他之后缩了回去。
第一次回家时,女朋友醉醺醺地在睡觉,第二次回家时,女友和那个男人在喝酒。看起来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我觉得女友本来已经想离开他了,但是他事业突然的起色让她改变了态度。
女友的鼓励,驱使他继续这样做下去。
下一次他会拿什么做交换?
3、代价:良知
在第三场演出之前,预先埋伏了两个镜头,都是在表现酒吧外面那个公交站。这个公交站被撞毁了,拉上了警戒线,市民摆放了许多祭奠的物品。
这里就是萨米尔的同事乔撞死那对母子的现场。
萨米尔的开场依旧失败,他开始努力追寻观众的兴奋点,乔给了他灵感,他将乔醉驾轧死那对母女的事情拿来做了谈资,再次取得良好效果。
这一次,看起来他只是在讽刺自己的无德同事,而且事后乔就消失掉了,巴士站台的车祸也因此没有发生,他也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然而我得说,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动机。当萨米尔拿这起悲剧事件来取悦观众时,他已经践踏了自己的公德心。
但是这件事的结果让他找到了自己继续这么做的借口,他就此放下包袱,变得没有廉耻。他将和自己有仇怨的人都当成谈资,他变得在舞台上得心应手。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因为那些家伙是坏人。
他成了货真价实的明星,事业红火,无数拥趸,他的爱情也迎来转机,同女友的感情甜蜜无比。
4、代价:爱人
萨米尔的这种交易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恶劣趣味的观众,他们的嗨点(现在流行说“阀值”)会越来越高,你的段子必须不断刷新底线,他们才会继续送上掌声。
萨米尔手捧着死亡笔记,这次他动起了自己女友的心思。女友丽娜是个律师,他的导师名叫大卫,也就是和丽娜半夜独处、共度烛光晚餐的那个男人。
当萨米尔再次站上舞台,他果然遇到了更大的挑战,他临时编造出来的谋杀犯故事也无法激起观众的兴趣了,现场一片死寂。
这时,他将目光投向台下的女友丽娜,他决心刷新底线,向观众交出自己更多的东西。
然后他将自己的女友和导师的事抛给了观众,屋子里再度掀起高潮的回响。
但是这次的后果是,女友的导师消失了,女友的律师事业也就因此完蛋了。女友从一个职业白领一下子沦为快餐店的打工妹。
女友还是离开了他。
他没想到会落得这样的后果。
故事讲到这里,到了考验这个故事含金量的时刻。它是否具有警策般的意义,就看之后的翻转和升华做得如何,看还能不能够更进一步地挖掘出人性的深刻变化。
萨米尔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节点。
一方面,他的负罪感达到了峰值,他非常想放弃这个魔鬼协议。
另一方面,他得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天赐良机,只需要再干掉一个人(竞争者女同事),他就可以一步登天,名满天下。
他内心在天人交战,他如饥似渴地想要成功,但是他又无法说服自己不用对那些消失的生命负责。
还是惠勒的出现,诱导他突破了内心的那道槛。
在舞台上,他狠下心来,不断重复着竞争对手女同事的名字,让她消失了。
他赢得了那个唯一的机会。
萨米尔陷入失控的癫狂,他将一切他能想到的人都统统当做商品出口给观众,这些人毫无疑问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但是他无耻到疯狂的表现却让观众嗨到顶点。
萨米尔成为了一个恶魔。
这就结束了吗?NO!
萨米尔的前女友出现了,她发现了萨米尔的死亡笔记,上面写满了他不满的人,这些人就是之前所有被他牺牲掉的生命。
不过因为这些人都消失了,等同于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所以他的前女友并不知道真相,她以为萨米尔每天在做的事情是,报复这些让他不快的人,获取空虚的成就感。
前女友愤怒地表示,你把我也当做你获利的素材挥霍了事吧(burn me up)!
这时,已经作恶无数的萨米尔有一个很明显的选择,他可以让前女友立刻在自己面前消失,变得从来不曾存在。
观众对他也屏息凝神,对他的期待值再创新高,所有人都希望看到一个更刺激,刺激得不得了的故事。
萨米尔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终极故事,他没有杀他的女友。他选择了将自己唯一剩下的东西——自己,奉献出去。
他毫不留情地剖开了自己,将自己所有的阴暗面都袒露在观众面前,他点燃了三千业火,以将自己烧成灰烬的方式将这场游戏推抵沸点。
同时,这也是他最终的告解。他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祭品,结束了这场交易。
话筒坠落在地,在歇斯底里的欢呼声中,萨米尔消失了,他印在了墙上。
而那些曾经因他的行为而消失的生命,又重新回到了人间,因为始作俑者消失了,他的行为不再算数。
他赎回了那些生命,也赎回了自己的灵魂。
对于萨米尔来说,他等于没有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当然,他之前所取得的成就都以化作泡影。
也就是说: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就什么都不再拥有。
你叫我做浮夸吧,加几声嘘声也不怕。我在场有闷场的话,表演你看吗?够歇斯底里吗?以眼泪淋花吧,一心只想你惊讶。我旧时似未存在吗?加重注码,青筋也现形。话我知,现在存在吗?
但是最终,《喜剧演员》这个故事折射出的,是这个社会有多么悲哀。
——已经变得多么悲哀。
终于略煎熬的看完了新版阴阳魔界的最后一集,这一集,编剧借着角色之口说出了一些自己的创作谈,其实挺有趣的。
这一集,是个剧中剧,剧里的女主角,就是这一季新阴阳魔界的编剧,其中她说道,阴阳魔界为什么迷人,区别于单纯的campfire story(露营鬼故事?),就是它更适合成年人,有自己的内涵,女主角也谈到,要用各种隐喻来扩充故事内涵,结尾还提到,比如故事结尾要反转,故事人物要有童年创伤等。
从这些信息侧面能感受出来,新阴阳魔界的创作思路,也基本上是工业化模式化的,一个鬼故事/科幻故事,加上刻意扩充的种族/政治隐喻,加上一定的反转和主要人物的心理塑造,就成了一集各方面皆完整的电视剧了。
这个第十集,看得我很反感。
老版本的阴阳魔界,其实算是这种怪谈故事的鼻祖之一了,它其实很开阔,科幻,鬼故事,如同现代版本的聊斋志异,并且,它的特色,一方面是开脑洞,一方面,是把故事和背后的成人内涵结合的特别自然。比如怀念青春的老去的女演员,最后凄美的进入了电影屏幕之中,比如被流放外星的孤独之人,爱上仿真机器人最后临走又面临着要不要摧毁她,比如重组家庭出现了安娜贝尔式的鬼娃娃,等等等等,这些故事,都很自然,引人入胜。后来的世界奇妙物语,等等佳作,也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天马行空,不被所谓的“成人隐喻”所制约,从而没有沦为工具式的价值输出电视剧。
到了这部新阴阳魔界,天啊,基本上看得我尴尬且尿急。
它不是没有好看一些的集数的。
比如第一集,探讨脱口秀演员对事业和身边之人乃至自我的反思。
第二集,一个乘客在飞机上找到一个预言了飞机会爆炸的录音带,是那种时空因果宿命论式的故事,让人觉得很好奇结局。男主角是我最喜欢的《公园与游憩》里的演员所以加分。
第四集,有种X档案的神秘感,结合了都市传说,讲述一个可以穿梭时空的观测者来到小镇但其实是为了分化分类统治地球的故事。
第六集,讲述火星小队起飞前,得知地球毁灭,他们想要继续完成任务,但怀疑自己的飞行是一次模拟飞行的故事,到了结尾,亦幻亦真。
第九集,讲述手枪有灵魂的故事,不新鲜,但也算拍的比较完整。
那么,糟糕的有哪些集呢。
第三集,黑人母亲和儿子可以用录像机返回过去,但每一次总会被白人警察拦住找事杀害儿子,最后他们终于最后一次重返时空,战胜了白人老警察。我的妈,一个好好的时空反转题材,能拍出一个这么粗糙、生硬、莫名其妙的故事。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种族议题,很有建设意义。可问题是,这个故事首先都不成立,又怎么能升华它要传达的主题呢?
第五集,找个小孩当总统,又是一个很浅显的成人童话,经不起推敲。其实这种类型,黑镜就做得好多了,至少能在看的时候让人信服,从而感受到背后的隐喻、讽刺的力量。
第七集,找了我最喜欢的招魂女主的妹妹,演美恐的小女巫和鬼修女里面的小修女的萌妹子,演了一个天降陨石,只会让男人变神经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不难看,但还是拍的显得无趣,最后幸免的就是女人,和gay,不知道怎么吐槽。
第八集,这个很明显,又是在硬凑种族议题,出身“完美"的白人妻子,被抓起来,因为她其实是来自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也不算这个宇宙的原住民,但这个故事,拍的不像第三集黑人议题那么生硬,不算差,但总觉得黑镜之类的,会做得更好。
第十集,好了,这一集,我觉得编剧基本已经疯了。开始乱编,一边用剧中剧的形式分享自己编不出来剧本的心路历程,一边不断致敬老版,最后把老版男主持人抓来客串一番,就没了,天知道剧中的女猪脚到底发生了啥,为啥被黑影追,为啥黑影是老版主持人,为啥她要被抓走,一切,莫名其妙。
吐槽完毕,我只想说,老版的阴阳魔界,两千年的重启版本,其实也有不少种族、人种、社会上的议题,但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很丰富,天马行空,也有很多气氛为主,或是是开脑洞的故事,所以很大限度上,让剧集丰富有趣,到这一版重启版,每一集都十分冗长,四十分钟,而近半数剧集,都很明显,是观念先行,先想好一个有争议点的题材,然后再套进一个科幻故事的结构之中,不顾逻辑,不刻画细节,看起来就像是很多为了输出价值观或是为了刻意卖弄隐喻而做出来的莫名其妙产品,总之十分让人失望。是个人都同意,那些价值观值得讨论,很多议题值得反思,可是,这些粗糙生硬的剧本,直接断送了大家想要参与的热情。
说实话,我还宁愿看一些单纯的鬼故事、科幻故事,哪怕是有一些新鲜的奇思妙想,也算没有浪费时间。
只是鉴于前三集给出的一个评价。即使能够看出编剧是用心的,但是给出了这样一个成果,依然不能给出一个同情分。
剧本可能想要引申或者表达出一些和人性,和社会,和宿命论有关系的观点。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我仍然想说,任何一部有深意的影视剧都不应该忘掉自己的身份――影视剧首先要承担起愉悦观众的作用,其次才是表达观点。不管一个故事的立意有多么深远,有多么“普渡众生”,如果这是一个不够好看的故事,它仍然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当然了,这是非常私人的一个想法。)
而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噱头远远超过其他东西。而只能靠噱头吸引观众的剧,同样是很失败的。
第一个故事,算是一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新意的故事吧。但是在完善这个脑洞的过程中,真的是诚意不足。这个讲喜剧人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他讲出来的段子不管戏里的观众有没有笑,我都是同样的一种心情――尴尬。后来我的理解是,这个喜剧人并不是通过“编排”周围的人来获得某种感同身受的喜剧技能,而仅仅是通过牺牲周围的人和所谓的“魔鬼”达成了某种交易――只要他讲的是周围人的故事,即使再没有意思,魔鬼也强行让人觉得有意思(最后气哄哄的女朋友也被逗笑了~~~emmm,这里我确实有点想笑)~~~~~这样的设计造成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作为真正观众的我们没有共鸣啊。我在看一个尴尬的人逗一群人尴尬的笑,这到底有什么意思???一个不受同情的主角最后消失了,这好像也不是值得回味的事吧。so,第一个故事就带着点蜜汁氛围得讲完了~~~
第二个故事,很俗套,要说脑洞完全谈不上,多少电影都是这么个路数,预言灾难的梗国产恐怖片都快用烂了吧。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男主的行为逻辑给零分。说实话,他如果完全没想过要给别人听那个匣子我都能接受。结果是给别人听了,一个怀疑他有病,一个觉得是巧合,然后他就放弃了,就自己鬼鬼祟祟,神神叨叨了?!这样的安排,我觉得编剧的思维才古怪~~~
而至于第三个故事,这个有关于深思种族歧视的故事,应该是挺能引起人思考的一集。所以说,就算脑洞撞之前的韩剧《耀眼》都罢了,毕竟是一个走心的故事,就不要求天马行空什么的了。但至少要把这个故事的基调引导到歧视上吧?可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开头有这个苗头,结尾靠到了这个主题,然而中间大部分时间都严重跑偏!这个白人警察在中间有几次的行为当中,都是给出了非常合理的理由的(当然不是开枪合理,而是调查合理)。当然,这里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对黑人公民过分执行。但是!这对黑人母子在处事过程中真是轮着不正常啊,不是儿子表现的很偏执,就是妈妈表现的很偏执。尤其是最后一次儿子中枪那次,母亲的行为有严重的故意使场面白热化的意图啊!这个故事可能不是很新颖的故事,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触动的故事。可是由于编剧笔下的母子行为怪诞,我真的是憋了好大一口气才在最后几分钟情绪代入了(说实话,我真的是很容易被代入的观众了,我这么觉得)
被好几篇文章强退了之后来看的,目前真心感觉失望。不过听说老版确实别开生面,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资源~~~
飞机是个微缩的社会(用船来比喻社会在文艺作品中很常见,登机登船同一个词),男主代表记者怀疑他人对社会有伤害。
机长=政府首脑,空姐=行政服务,空警=国家暴力,在野飞行员=在野党,
其他好理解,空姐可能不好理解。空姐服务所有人,给有钱人的服务更好(头等舱),哪怕你是好人坐经济舱召唤服务也要不停等待。
现实中空姐遇到刚开始男主表现的(有钱)人绝对会服务的很好,不用等待,甚至期待认识一下,只要别太丑。
故事的过程,男主怀疑飞机(社会)出问题,我们撞鸟了(可忽略障碍认为灾难问题),怀疑异教徒,怀疑俄国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伤害,自诩正义,乘客(公众)拍照围观。
气氛嗨起来了(公众盲从加激动),记者掌握了推翻现政府领导密码(水门,拉链门,私照等),在野党上台,把大家带沟里了,最后,清醒过来的公众把记者扁死。
撞鸟,伪装GAME的黑手党,不听话的异教徒,确实有问题,但对社会(飞机)来说并不是攸关生死的不可解决问题,记者把小问题放大制造恐慌,公众昏迷,飞机失事才是大问题。
是的,虽然大家(公众)都没死,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这一段飞行(社会发展)不仅拖慢进度还要再来一遍。
合理性不足的是结尾,而为了表达概念而妥协。
首先,全员活下来太玄幻,历史上不是不存在,可摔成那样还全员存活太玄幻了。而隐喻公众则正好,因为公众的整体总是能在国家(经济)灾难中活下来的。
其次,没几个人知道男主有开门密码,且知道密码也不合理,和飞行员的关系也没亲密到众人皆知,其实有点映射野心家和记者的关系。秘密的,有意无意的替他们办事。
这种情况下,一个上机后就神神叨叨不停找毛病认为飞机会出事的乘客,结果飞机真的出事了,肯定有人认为主角有先见之明,甚至能预知。
落岛上自救后全员存活甚至少数人会崇拜男主,这是多么大的奇迹,焉能得知不是男主的存在救了大家,发生众人一起攻击男主的可能太小,只要有人不同意,就不可能实行。只有现实世界中,造成灾难的记者才会社会性死亡。
智慧不用来思考,真是各种意义的浪费。动物的本能随时影响个体意志与选择,而只有思考才能真切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部连续故事内容的职业剧,情景喜剧,做出类似解读确实有过度的可能,然而此类作品不同,创作的标准本来就是概念先行,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商业化,而是做出有一定思辩余地的作品本是此类作品(包括黑镜等)商业化的一部分,迎合受众的方式,细分市场的自然结果。
“艺术家的任务不是明确告诉读者我想表达的意思,而是赋予作品意义无限多样伸展的可能性,使作品不再只是作者的创造,更是读者的创造。”(《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
观众愿意深度解读,不同侧重的解读,绝对是创作者乐于见到的情况,是投资方更乐于见到的情况。
如此,为了做出充分解读的余韵,给观众思考回味的余地,部分情节故事内容让位于概念绝不罕见,单纯看剧情本身,合理性流畅性往往有问题,但结合隐喻与映射,就会自然流畅起来。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此类剧集的原因。
当然,比起书籍这类作品表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但视频媒介有天然广泛的受众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有意义的。观众对此做出解读,让更多人看到并思考,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智慧的魅力影响人生的角度,同样有意义。
而一句话结论式否定,却没有具体说明分析,例如“典型过度解读”,除了显示自我优越感,对他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进行更学术化的讨论,文艺作品的所谓“过分解读”其实是没有明确概念的,因为“度”难以划分标准,无法确定界限。
当一部作品由创作者创作出来并发表后,作品相关权益各归所有,但作品的意义,作品的解读是不受原创作者限制的,作品的意义更是属于大众的。
在满足两个前提下,任何人做出的任何解读,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有更符合多数人的理念与更符合少数人的理念。
而这两个前提是,第一,所做解读不能在法律意义上对原作者产生影响,典型如因言获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第二,所做解读不能对原作者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质疑作者的人品与道德,并影响到作者身边的人,进而影响生活。
当然,这两点其实相当有争议,不同国家地区所面临状况是不同的,时代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洛丽塔》的作者如果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今天这个时代写出《洛丽塔》并且是他的第一步作品,很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质疑。
而公众的这种质疑,也不能简单判断是错的,因为第二点更具复杂性,且存在公众人物权利隐私部分的冲突,界定更加复杂。有时候潜在间接影响到作为公众人物的原作者,都不能算不道德。
在此前提下,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同的解读的方向、程度、深度,都是符合理性的。理论上是不存在过度的,更别提过分了。
另外,解读还涉及是否有权力,你行你上等等问题,那就是维护原作者的角度了,这方面可以参考另一个帖子的回复部分。
当然,这只是理论,平常(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靠直觉生活,在直觉的前提下,觉得你过度了就是过度了。但如上所述,一句话结论只对自己有意义。
回复中有人提到“ 魔幻现实主义,非要从故事中寻求现实逻辑这不可笑吗? ”
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基本概念混淆。
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用来抨击现实、社会现象、揭露社会弊端是其典型的表现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将幻想用故事、画面表现出来的同时不失去其真实性, 而不管怎么幻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揭露或抨击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
如上所述,喜剧类剧情类职场类的剧集,往往不需要映射或隐喻现实,因为表现的就是其想表达的部分。
反而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无论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或影视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映射现实,只是表现手法为魔幻。
所以正文联系现实世界,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其实是典型的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解读。
这是解读方式,这种解读的倾向,正式此类作品所需求的。
有趣的是,《阴阳魔界》是否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实是有争议的,所以不能直接结论性的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然后说上文所述解读就是最正确的方向。
当然,部分集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没问题,但其中一些下现实主义倾向不强,另一些魔幻色彩不够。
现在才两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浪漫主义作品(《爱、死亡、机器人》部分集)。
现实主义倾向不必说都知道,魔幻色彩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主要是指用高度夸张,暗示,象征,梦幻,寓言等表现方法得到魔幻的艺术效果。
所以对故事,故事内核极其延伸扩展进行解读是不足够的,至少不是唯一的方式。
仅仅对故事解读是没问题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艺批评(评论)方式,但是进行象征意义的解读,肯定算不上过度解读。这也是常见的方式的一种。
尤其是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当然不全是魔幻现实主义,但这一类作品经常表达象征与隐喻(包括科幻现实主义,不过科幻现实主义重点是科幻)。
只看故事内容往往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因为想表达的一开始就不单单是故事本身的概念。或者故事本身过于简单。
还有,上述解读不能简单理解成“深度”解读,而是侧重方向不同的解读,从象征隐喻方面对故事内容进行解读。
所谓“深度”太敏感,必须澄清,真的一点也不深度,侧重点不同罢了。就像经常说的,“利他主义者只是爽点不同。”
当然,上述解读不喜欢也可以当作胡乱联系,强行解释,但和过度不是一个概念。这里面的区分就不说了。
另外,还有回复提出“脑补太多分析能力不足”的概念,单纯提脑补太多是不太好确定意思的,但结合分析能力不足,既没有缘由的脑补,这,其实是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并不是一件坏事:)
关于超现实主义,《阴阳魔界》这部剧集与其联系可能比其他种种更紧密。
初次接触超现实主义的人只看定义容易搞不明白,太理论给理解制造障碍,比起魔幻现实主义更难理解,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有目的的,而超现实主义没有。
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某人胡乱涂鸦就能绘画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当某一天别人问他你到底怎么下笔的时候,他再也不会画了。
可以说,最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来源于招魂。(精神自动,词义引申)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感觉就出来了吧。
从这个角度看待《阴阳魔界》,同样更有感觉。
同样的,那些电影中各种作死的招魂方式,也可以看作超现实主义创作太过投入将自己吓死的例子:)
当然,什么也不懂(未经训练)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是相当小的,几乎没有。
因为没有训练,无法将潜意识正确(不是准确)表达。
飞行员的最后告别,”Good night,New York“,这句话与当年马航MH370的最后一句“Good night,MSA 370”是不是有点像?是映射吗?
夜航(红眼)航班与地面各部门的常用告别语就是“Good night”,”晚安“后报上航班代码(呼号)。航空公司代码+数字,既“Good night,MSA 370”
一次航班面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多个)告别往往要用很多次,也包括打招呼的”MSA 370,Good morning“,飞到目的地还要反过来再来一遍。
具体解释一下,关舱门联系放行,放行给指令,告别,联系地面,推出停机位,地面引导滑行道,告别,联系塔台,塔台指挥起飞,告别,联系进近,进近指挥上升高度、离场,告别,给区调,告别,下一个区调。
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每次面对的部门不同,人不同,每次都要打招呼告别。基本都要说一句,”Good night,MSA 370“,并没有特别意义。
而本片飞行员左后说的是“good night,New York"是代表自己,也可能代表机上乘客与纽约告别(临终告别),不是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任何一方,意义是不一样的,是一次性的,有与世界诀别的味道。
按飞机当时情况看,正常与区调告别方式应该是”good night,NGS 1015“,其中NGS是不存在的北方金星航空。
而马航“Good night,MSA 370”完整的意思应该是“晚安,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370”,不是对马来西亚告别的“晚安,马来西亚”
如同国内航班常用的”晚安,东航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