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不合群者之声:独立音乐传奇 Music for Misfits: The Story of Indie(2015)

不合群者之声:独立音乐传奇 Music for Misfits: The Story of Indie(2015)

又名: 孤身走我路:独立音乐的故事

主演: Mark Radcliffe James Dean Bradfield Bernard Butler Gillian Gilbert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5-10-02(英国)

集数: 3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5078922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A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indie music, born in the 1970s when the music industry was controlled by the major record labels and releasing a record independently seemed an impossible dream.

演员:



影评:

  1. 【背景:80年代中期,乐坛充斥着制作昂贵的流行音乐,渲染着怪异的正能量,独立音乐正在兴起,但不至于让流行音乐忧心忡忡。】
    “如今的我们因为怀旧情绪而美化了80年代,而怀旧即是某种形式的重建,抛却其中你不喜欢的成分,抛却其中的糟粕”——alexis petridis

    【1.the smiths横空出世】证明了独立音乐的市场潜力,唱片均有rough trade发行,歌曲的好成绩将独立音乐行业引领至转折点。(涟漪式效应——销售渠道拓宽,促进卡特尔组织建立:80年代英国的合作式唱片分销组织,由数家独立小厂牌组成)rough trade成功将他们摆上HMV的货架,独立音乐进入公众视野,但仍只是受小众狂热拥趸

    morrissey的嗓音和歌词强烈地唤起了听者对时代和地域的感受,他的歌唱着真实的人,而许多流行乐团唱的则是伟光正的愿景,他们不唱自己出生成长的真实环境,morrissey的姿态,既要让世界洗耳恭听,又不打算向任何人示好,the smiths最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呈现出的的那种矛盾,morrissey的歌词里弥漫着曼彻斯顿式的阴郁,歌词消极阴郁,诉说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孤芳自赏,抑郁、沮丧,而marr的吉他却弹得无比轻快活泼,the smiths将这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the smiths的歌让歌迷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这种局外人气质真是独立音乐的写照。
    80年代的独立音乐,成了自认是异类的人的庇护所,其中不乏无法将自己的性别和身份明确归类的人,许多这样的音乐都有女性化的一面:尴尬、羞怯、笨拙,在这里反被赞美,这是一个新世界,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世界,一个自成一派的世界——richard king

    80年代存在着两个迥异的平行世界:另类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二者选一,别无他选
    【2.John Peel单枪匹马为独立音乐而战】
    在peel的推动下,80年代初,独立厂牌下涌现出一大波儿乐队,迅速成为风格独特和实验性音乐的根据地。
    cocteau twins-4AD

    【3.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和creation互相成就】alan mcgee 《upside down》专辑使乐队和厂牌

    【4.Factory records/创意十足的封面设计:peter saville、vaughan oliver】
    new order <blue monday>卖出300多万张并对电子音乐和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独立界一个宝贵的特性就是真实性,它复兴了流行文化和青年文化中的真实性”——peter saville

    【5.fanzines乐迷杂志文化、7英寸唱片和服饰(隐秘的精英俱乐部)】
    特点:手工制作,打印机印制,大量涂鸦,色彩明快

    【6.NME的C86运动——“the birth of indie pop”】
    主流唱片公司开始签约独立厂牌旗下乐队——独立音乐人的道德窘境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由creation转投华纳 《psychocandy》大卖
    【7.“独立”定义模糊化】
    pete waterman和PWL唱片的成功
    bill drummond和KLF
    【8.acid house迷幻浩室的影响】
    factory欲将the happy mondays打造为独立乐队、摇滚乐队和摇头丸一代之间的桥梁
    1989“madchester”成为独立舞曲新流派的诞生地
    happy mondays和stone roses引领独立音乐进入新时代

    【【80年代初,独立音乐似乎刻意和主流音乐划清界限,到了80年代末,独立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在听众中流行了,它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流行音乐”】】
  2. 7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制作方式,一群草根音乐人在英国最落后的地方发迹,用一种新颖的独立制作方式创造了全新音乐时代,它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这就是独立音乐。
    背景:大音乐厂牌掌控整个音乐市场,自己发片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这使得非专业音乐人和小众音乐人开始了一场革命
    1976年sex pistols在曼彻斯特贸易大厅的演出奠定传奇地位,The Smiths的morrissey、Joy Division的Peter Hook等都前去观演。朋克代表的DIY独立精神很快在新闻界、时尚界传播(vivienne westwood),buzzcock的出现改变整个音乐格局。

    1.Manchester-Factory records-tony wilson(boss)/peter saville(designer)/martin hannett(producer)
    buzzcocks/joy division

    2.Liverpool-zoo records-bill drummond/dave balfe
    big in japan/echo and bunnymen/the teardrop explodes
    (披头士发迹的CAVE俱乐部积极对面的Eric's)

    3.Scotland-postcard records-alam horne/edwyn collins
    orange juice/the go-betweens/josef k/aztec camera

    4.Coventry-2 tone records(mix rock and ska,走流行路线)-Jerry dammers(来自中产阶级,极具商业头脑)
    the specials/the selector/the beat

    5.London-mute records-daniel miller
    new life/depeche mode
    (来自美国的seymour stein的重要作用,此人曾签下the ramones/talking heads)

    除了朋克,嬉皮运动引起的群居现象也是引发独立音乐的重要原因

    6.industrial records-throbbing gristle乐队
    (william burroughs和brion grysin的cut-up音乐,此手法对david bowies也有影响 )

    7.rough trade records shop-geroff travis
    the cartel分销系统的建立
    indie chart榜单的建立
    rough trade成为大厂牌的免费星探
    Ian curtis不堪成名重负的死,自杀前给genesis p-orridge打电话唱weeping

    Johnny marr横空出世
  3. acid house及rave文化

    jeff barrett-havenly records

    1965 Records
    happay mondays


    nirvana

    suede

    britpop
    pulp
    blur-EMI's new beatles
    o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