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 아제아제 바라아제(1989)

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 아제아제 바라아제(1989)

又名: 上升 / Aje aje bara aje / Come Come Come Upward

导演: 林权泽

编剧: Sung-won Han

主演: 全茂松 姜受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1989-03-03(韩国)

片长: 124分钟 IMDb: tt0096778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这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影片。顺女自小生活在一个缺少温暖的家庭里,这造成她的性格极为孤僻,虽然过早就坠入情网,但又饱尝失恋的痛苦。为摆脱尘世的苦恼,她毅然循入空门,希望能在此修身养性,然而她又一次一次地违犯了佛家戒规,终被赶出佛门。她最后孤伶伶地漂落到了一个小岛上,在这个小岛上,她用自己所学的医术给当地人看病,但另一方面,她又不能控制肉体的欲求,不断地出卖着肉体。她的困惑与烦恼最终也未能从她所信奉的宗教中找到答案。

演员:



影评:

  1. 昨天看了《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下的片源不全,只到老师太圆寂的地方,差最后一口气,觉得怪郁闷的,恹恹的删了,连带剧情也觉得叽叽歪歪,不爽不利,有些厌烦。今朝刷微博,看到有人在谈苏联文学,说随便拿出个人都比天朝的top作家牛皮,作品都被审查制度阉割过,但人家就是牛皮。艾特玛托夫的一根毫毛就养活了少说四五个作者;恰科夫斯基都不算造诣很深的,学他的路遥已经被很多人封神了。

    苏联文学我接触得不多,上限是《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下限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面说的两个作家都不认识,作品也没看过,但能明白其意思。然后就想到昨天看的《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忽然就释然了。半岛地域之局促,资源之穷困,注定其文学成就只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针尖那么大点的事情来回磨,所以就看得人气闷心郁。我转发评论说捶得不够。就半岛而言,是捶得不够吗?不是,是心性不够,眼光有限。生活在半岛的人如何能与生活在广袤大地的人比,写伤痕文学的就别吹什么top级了,提鞋都不配。

    云裳主持和她的侍女锦颂,以及一生揣摩的达摩画像

    锦颂师姐美得宝相庄严

    顺女美得楚楚可怜

    《揭谛 揭谛 婆罗揭谛》最后老师太圆寂,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画上的达摩为什么没有胡子,弄得玄之又玄,好像很高深的样子,然后让两个徒弟,一个顺女、一个锦颂,也去追究这个问题。顺女和锦颂离开寺庙去红尘增闻见广,遇上的都是不入流的下贱的愚人。

    锦颂和顺女

    落发后的顺女,看见水盆里自己的容貌,不觉堕泪

    锦颂清心苦修,在溶洞里遇到一个中年和尚,中年和尚一见美貌小尼姑就淫性大发,解开僧袍亮出下体欲行不轨,反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是暴怒又是辩经。和尚一向是色中饿鬼,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述之不尽,看到这里都不觉得奇怪。锦颂持达摩戒面璧冷淡以对,也不知道色中饿鬼得没得逞。

    这个和尚,可以是真的存在,也可以是锦颂的幻觉,但都是导演本人的自况

    锦颂的面壁,和尚的逼迫,锦颂的出手,和尚的直白,都可能是锦颂的幻觉,即“色即是空”。但镜头语言和语言本身都让女性观众不适,因此还是男性向的视听,而非“锦颂”的修行

    锦颂和和尚的对话,其实是导演的心声

    之所以这么说,是镜头一晃,锦颂和中年和尚开始辩经了。在电影里,锦颂是顺女的对立面。锦颂念的是玉女心经,顺女渡的就是欲女之河。顺女进入寺庙纯属偶然,上卫校时遇上个风流倜傥的诗人老师,小姑娘喜欢有诗人气质的忧郁男老师,多么常见的故事,因和男老师共处一室被流言所伤,只得退学,一时想不开就去了寺庙要出家。又遇上流氓纠缠不休,跟他到了红尘,男人下煤矿死了,又遇上一个断了双腿的男人,一心照顾他,谁知这个男人又死了。离开煤矿去乡村卫生所当一个护士,遇上卫生所的司机,不出意外的被骚扰,同居了没两天,男人死在了她的身上。

    成熟儒雅的男老师

    忧郁的诗人,深情的鳏夫

    与女学生共处一室,就算没发生什么,但与女孩儿名节有损。一个成年男性不应该做出这样有失体面的行为

    顺女还没踏入社会遭受一点点挫折就想着出家,应该是受了僧人爸爸的影响。在父亲缺失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孩儿,非常容易受到成年男性的迷惑,她爱上男老师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母亲对她并不温柔,因为生活没有善待过她,丈夫从越南战场上回来,可能是患了应激反应障碍不能融入社会,抛妻弃子跑去当个云游僧人,她怎么好过得起来。顺女见到这么和善的僧人爸爸,想跟随他的步伐,是很自然的。当个云游僧人在少女心里是颇为浪漫的行为,只是在寺院清修劳作的辛苦,让她多少有些打破梦想。

    陌生的僧人

    当然只能是逃家的爸爸

    顺女的一生,就是随遇而安的一生,这个人物像是从日本电影《西鹤一代女》里走出来的样子,遇上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并没有过抗争。锦颂是想用苦修证道,顺女是肉身布施,她在跟随流氓下山时就说过,我一定会把你改正过来。流氓能是什么好人吗?把她灌醉后强暴她,看她不从还在她肚子上揍了两拳,顺女这个时候只会叫“姆妈、姆妈”。这个男人就算是真的喜欢她,也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

    也曾有过快乐

    顺女真正的一次伤心,是无意中看到了当年那个男老师出版的诗集,扉页上写着对顺女的爱意,厚厚的一本诗集,每一首都是写给顺女的。男老师是真的那么深爱顺女吗?当然不是,他只是爱她的行为:曾经有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因为他,进寺庙做了尼姑。多么浪漫多么诗意,就像他本身在世人眼里的形象:妻子怀着八个月的身孕死去,是为反抗侵略而死,是为高贵的主义而死,死得有价值。这是他忧郁形象的标签。

    诗人爱的,只是浪漫,顺女经受的,是真正的苦难

    顺女在红尘里遇上的男人,一个比一个不堪,一个比一个猥琐,生活场景一个比一个腌臜。她曾经是卫校的女学生,纯白洁净,到了寺庙干清扫工作,打扫厕所,跟了流氓后住在煤矿棚屋,漆黑肮脏,后来到了乡村卫生所,遇上霍乱流行,呕吐物和排泄物一天一地,男人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硬拉她上床,最后死在她身上。所有脏的臭的烂的坏的都让她遇上了,以最美的容颜,承受最脏的苦难。这些所有的场景,不过是《心经》的体验:“如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真空本无我相。何色之有。是故空中无色也。既无有色。自无我见。无受想行识也。”当年那个重病缠身的僧人爸爸目送小女儿归入红尘时的悲悯目光,他知道他这个无人爱护的小姑娘在世间会吃这么多苦吗?

    离别时这样悲伤的眼神,只能属于爸爸

    “揭谛”是佛教语言,是梵语音译,中文意思是去经历、去体验,语出大乘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佛说彼岸,是诸佛菩萨究竟到人欲尽净,光明正大之地。相对的此岸,是众生作孽受苦堕落沉沦之地。锦颂和顺女的揭谛之路,是去众生作孽受苦、堕落沉沦的地方经历、体验。

    揭谛、揭谛、婆罗揭谛。去经历、去体验,去众生作孽受苦、堕落沉沦的地方。云裳主持和锦颂师姐背后的葡萄园,就是七叶窟

    影片最后,老师太临死,仍然在等待顺女回来,想知道她当年逐出山门的女人,在红尘中会遇上什么人,会有什么结果。她还在问锦颂,为什么达摩没有胡子。又说不用在她的骨灰里寻找舍利子,这个完全是在解读《心经》。《心经》注解曰:“舍利子。不但五蕴皆空。凡修一切菩提之善法。莫不皆空也。是诸法空相。”

    云裳主持问顺女,你修行得怎样了

    为什么呢,比丘是比丘,比丘尼也是比丘,观自在菩萨在中国变成了观音菩萨,化男为女,达摩当然可以超越性别。佛教造像从印度到中国,都是肉身丰满、性征模糊、柔胸软腰、美丽妩媚,胸前披挂璎珞,腰下裙裾飘飞,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回风舞雪,婀娜多姿。佛教徒修的是出世,超的是轮回,是灵魂在宇宙间徜徉,《揭谛》这部电影老是在男女之事上堪不破情欲,自然就落了下乘。

    所谓“性空真色。空不即是色乎。色受想行识五者相因。究竟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究竟耳。”所以就看得人烦闷,有不洁之感。佛教追求的就是净洁,以莲花为象征,这一点,中国人一早就了悟,从事物的本质去领会佛教的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是美学,一朵莲花就是美学的真谛,一篇《爱莲说》就能证道。顺女最后能化作一朵莲花吗?不知道,片子丢失了最后几分钟,不知道林权泽会给顺女和锦颂怎样的结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林权泽是1934年12月生人,《揭谛》这部电影在89年3月上映,也就是说拍这部电影时林权泽是54岁了。这个年龄正是中年向老年迈进的时候,身体不受心灵控制,生理的欲望和心灵的怀疑正在相互拉扯,依然为情欲所惑,其本人就像锦颂在溶洞里遇上的那个年届中年仍然为欲望所困的和尚。林权泽号称是韩国大师级导演、韩国电影教父,拍摄影片超过一百部。早一年,1988年,他的《借种》在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提名,女主角姜受延拿下最佳女演员,这是亚洲电影人第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这部电影真的是因为足够优秀才获得提名吗?当然不是,不过是“他凝”下的东方故事,邀获欧洲评委的窥阴视角,古老而封闭、阴暗而情欲、变态而媚惑、停滞而落后。到90年代,讲故事的人变成了中国导演而已。

    20岁的姜受延凭《借种》获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左边导演林权泽获“金狮奖”提名

    姜受延是66年生人,演《借种》时才20岁,演《揭谛》时才21岁,女演员要踏出一条血路登顶,真的是遍地荆棘,太艰难了。让20岁的年轻女孩演出50多岁的导演自己的情欲,牺牲不可谓不大。姜受延在今年5月因脑溢血去世,年仅55岁。我会去看《揭谛》这部电影,正是因她离世,微博上有人上传了这部电影的资源,当时下载了,一直放在网盘里,这两天才从外地回家,静下心来把这部电影看了。看了之后,才敢说,2002年的《醉画仙》比1989年的《揭谛》好,十三年后的林权泽终于跨过了自己肉体的束缚,在67岁时不再受困于情欲,向艺术领域进发,终于得出结论:人生的终极意义是美学。

    姜受延灵堂遗像

    《醉画仙》时代的林权泽不再纠结年轻女人的身体对男人的诱惑,张承业醉心的是艺术,中年时遇上的风尘女子不论是梅香还是菊仙,都是伴侣而非被征服的对象和欲望的代指,青年时暗恋的少女素云是毕生追求的艺术和古典主义的象征,20岁的孙艺珍遇上67岁的林权泽是她最大的幸运。导演自己的心态平和了,作品才有足够的艺术高度和感染力,而非跌跌撞撞狼奔豕突。

    20岁的孙艺珍在《醉画仙》里出演李素云,导演林权泽凭此片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是的,我知道姜受延,是因为孙艺珍。2015年孙艺珍在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以一身白裙飘飘如仙子般临场,站在红毯尽头拥抱她的正是担任开幕式主持人的姜受延,姜受延抱着孙艺珍说太美了太美了。这是两个美丽的女人,两个林权泽的宠儿,惺惺相惜的一次拥抱。

    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姜受延拥抱孙艺珍

    “太美了,太美了”

    美即是真。

  2.        在我看来,好电影有三种,一种是故事内容的精彩深刻,一种是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还有一种就是前二者兼有的顶级神作。而《揭谛揭谛》属于第一种。
    这是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电影,但格局不小,不仅仅是局限于寺庙的生活,而是随着主要人物的命运扩展到尘世的各个角落,触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虽然以佛教为题材,但电影中几乎无一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似乎只有开篇不久,顺女所跟随云游的老和尚一人,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他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无比宁静,祥和。而其他的角色,女主顺女,女二锦宋,开头的高中教师,爱上顺女的男人,甚至是寺庙的老主持,不是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挣扎浮沉,就是心怀某些放不下的执念。这些角色的命运充满无奈,甚至是些许荒诞。
    女二锦宋律己持戒,斩断一切俗世的尘缘,然而她的修行却似乎没有多大进步。一直纠缠锦宋的那个男学生投身政治运动,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追求理想的平等与自由,却变得无家可归,东躲西逃。开头的高中教师一直沉浸在丧妻的悲伤中,为了不连累女主辞职离去,却一直对女主念念不忘。那个在山里想要自杀,被女主救下,并爱上女主的男人,本来重获了新生,与女主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却死于矿难。寺庙的老主持同样是未能解脱之人,她为了寺庙的安宁赶女主下山,叫女主戴上帽子“不给寺庙丢人”,到了弥留之际却一直挂念女主,等待女主回来才溘然长逝。应该说老主持也是有所成就的修行人,但她并未彻底开悟,而是心怀善念又有所执着。她也深知自己未能证悟,所以让弟子们不要浪费力气去找自己骨灰中的舍利子。最后女主在骨灰中没有找到舍利也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女主,她的寻求解脱之路更是曲折艰难,她的命运更是充满无奈与荒诞。一开始她因为家庭的矛盾和感情的失落打算在深山中潜心修行,迫于压力无奈下山后,她又决心以自己的肉身供养她遇到的迷途的男人,以自己的爱普度众生。然而命运的嘲弄她无力招架,她所爱之人都死于非命,无奈的她才又再次回到了深山中。
    虽然女主的修行没有获得解脱,但她的人生态度却不无启示。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转折,她都坦然接受。被迫下山后,她改变想法,在尘世中修行,以己度人。辗转于三段感情,爱人相继死去,她也不抱怨,只是在不断接受现实之后,再次返回深山。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有逃避。”
    究竟怎样的修行能获得解脱,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许,红尘俗世还是要去经历才能够看破的,像女主那样不逃避才是修行的正道。
    纵然人物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电影的结尾仍然给人希望。片尾女主走在人群拥挤的闹市,脸上浮现出耐人寻味的笑容,或是开悟,或是释然,为这绝不完美,但值得经历的人生和生命。正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不要期望证悟,但一辈子都要修行。”
  3. 沿着路一直走的人,未必就能走到去处。那些任由生性的人,却又只能漫无尽头的走在路上。
    那些说杀佛的人,不过是杀掉内心的自己。
    没有看过经历过人生种种,没有看过人世繁华的人,苦修,是否真的能指一条明路?我之前有个在香格里拉支教的朋友告诉我,喇嘛们告诉她,要得到过了,才能说放。如果你没吃过蛋糕,你会知道蛋糕的味道,会知道自己不喜欢蛋糕吗?你还没有试过就要放弃,这样真的可以吗?
    那些在世俗里翻腾,顺由自己欲望的人,又是否能明白繁华世事,尽在虚幻?欲望在那里,一直都在,你怎么面对它,直视它,而又不顺从它?你不是欲望的载体,你是欲望本身。

    里面反复的说“为什么达摩没有胡子”,我是真的没有看到胡子,不是我的眼睛没看到,是我的心没看到。我都没看到达摩。只有一张纸,纸上画着画。你真的相信你眼睛看到的吗?你在的世界是真的吗?这个世界的真实到底是什么?

    顺女的童年,那个放高利贷的母亲,承受这母亲所有债务的顺女,那段不算爱情的经历。很多东西,在一开始就写好了。唯有相信有种更强大的力量在外面推动着。虽然这样说,不过也是对人心统合在一起的称呼。
    顺女的人生痛苦吗?还是痛苦的其实是她的心?


    至于锦宋,面对诱惑的不为所动,到底是虔诚还是自私?那个反复挑衅她的男学生,一直视而不见。是她活在自由中,还是被内心禁锢了方向?世俗的走访,打坐的修行,洞中的3年都没有让她明白更多。一个人,总是有限的,只要你还禁锢着你自己。
    锦宋的人生自由吗?有心还能自由吗?

    那些本我,无我的道理,那些说了三千八百遍的人们。
    看完的时候瞬间想起海子来——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4. 世人之所以苦,皆因有太多执念,荣辱得失,感情牵绊,苦其一生去追逐虚幻,到头来大多如镜中花,水中月,一场空。

    影片中的顺女和锦宋,她们以各自的方式修行向佛。顺女为情所困,遁入空门,但怎奈尘缘未了,六根未静,不得已重入红尘,并再结三段尘缘,皆不得善终,只叹世事无常。佛劝人向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她爱世人来度世人。 但后得知初恋老师原对她情真意切,她放声痛哭,缘生缘灭,兜兜转转,意在局中,她终不能做到五蕴皆空,又何来度一切苦厄。

    与之相反,锦宋寺内静修,面对青灯古佛,恪守清规戒律,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不越雷池半步,不为世俗所动,物我两忘,但是她也始终不能悟道,后离寺居山洞三年, 但亦徒劳无功,与顺女不同,她守清规来度己,一无所贪,一无所恋,但怎奈她从未阅过世间繁华,不谙俗世,又如何参透诸法,大彻大悟。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她执念于“为何达摩没有胡子”,不能自拔,未悟诸法空相,空中无色,无色声香味触法。

    她们皆还在苦海沉浮,遥望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