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初吻 La boum(1980)

简介:

    薇卡(苏菲•玛索 饰)是个13岁的女孩,不同于班上的其他同学父母离异的状况,她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她总是觉得被母亲忽略,伴随青春期到来的,除却敏感的对父母之爱的需要,还有对异性情感的渴望。然而,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母亲与薇卡的德语老师燃起了爱火花;而在舞会上认识的拉乌尔,让她感受到初恋的美好同时也领会了爱情的伤害。

演员:



影评:

  1. 先允许我表白苏菲玛索啊,眼睛和脸型特别有中国古典美,甚至很多人把她当成了中国人,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法国人很早熟,也真的很浪漫,对待爱情随性随心又盲目】

    十三岁的我在干嘛?初一初二的时候还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熏陶,被学业搞的压力好大。学校同学有一丢丢的早恋念头,学校广播就会通报批评,很可怕的好嘛!法国的青少年,十三岁已经开始谈论约会,举办party。苏菲玛索一句很经典的台词:约会,是会拥抱接吻的那种约会,真是让我这个老阿姨看过之后心塞又心酸,怎么懂这么多啊啊啊啊!现在还没和小男生牵过小手啊!!!

    【影片中三种爱情,你看懂了吗?】

    维和她的历任男友们,小姑娘很有魅力,很多男生喜欢,自己也没定性,对于她,爱情可能就是夏季里的暴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维的父母之间互相吃醋,出轨又和好。经营一段婚姻远比一场恋爱复杂的多,相互磨合,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感情才能长远。

    维的曾祖母,年纪很大了,身体很好,也非常懂时尚,思想很独立很新潮。一直有追求自己的老先生,却不破坏别人的家庭,直到老先生孤身一人,才答应求婚。经常飙车,连最后结婚都是酷酷的。

    【法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棒】

    我喜欢他们家庭的教育方式:很支持自己孩子的决定,很尊重孩子的选择,也给予孩子很多自由的空间。维谈男朋友之后,家里人除了告诉她女孩子要自尊自爱,不能和男孩子在外面过夜,几乎没有什么干涉。爸爸送她去舞会,在朋友面前给她面子,曾祖母和妈妈都很认真地倾听孩子,耐心听孩子说青春期的烦恼。

    他们对待孩子的早恋采取的事引导而不是禁止。女孩子在青春期好奇和早熟都是不可避免的,初吻呢,也只是荷尔蒙催动下的下意识动作,而不是权衡之后给了最好的那一个。

    比较庆幸影片的最后,维还是慢慢定下来了吗心性,开始认真经营爱情,没有迷失自己。

    其实,初恋那个小男生是最适合维的,我说真的。

  2. 早早地上床妄图驱赶寒冷,意外发现中央六套蒋小涵正在主持佳片有约,长大了的蒋小涵早已不是那个楚楚可怜的玻璃美人了,她剪了今年最流行的BOBO头,在镜头前滔滔不绝,说的是法国玫瑰苏菲•玛索。说来,两人还是又相似之处的,少年成名,如今无论是否坚持本行仍都活跃在银幕前。
    约的影片是《初吻》,苏菲•玛索的处女座也是成名作,我也是因为《初吻》认识了她,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很多时候,接触一个演员在时间上是颠倒的,就像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列举了观看苏菲•玛索影片的时间,先是《勇敢的心》,再是《芳芳》,然后是《安娜•卡列尼娜》,总之兜了一转,最后才是《初吻》,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也时常这样,可是这次不是。
    这是我第二次看,距离上一次已有10年。张爱玲在《浮萍》里有过一句精辟之言:对于30岁以后的人来说,10年8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3年5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那么这10年对我呢?不说翻天覆地,至少也变化万千,长相、心态、环境都变了,而且在大学的最后阶段我恋爱了,告别了22年单身,再回过头来看70年代出产的“青春偶像剧”,竟然有种曾经沧海的幻觉。
    14岁的少女微微扬起的嘴角,对父母的忙碌表示明确的反抗,昏黄的灯光下回旋着《reality》,年轻的身体可以贴的这么近……“初吻”不是主题,如果有人仅仅是怀着猎奇的心态冲着这两个字去观看的话那就错了,不仅辜负了它本身的美好和纯洁,同时也狭隘了它的涵义。在这里,“初吻”更多的是一个时间名词,点出的是故事的时间段,因为初吻,只有年轻人才能拥有,才值得拥有。
    乍一看以为说的是青春期的爱情,“刚刚萌发的性意识,对异性好奇却又不敢接近”,多么熟悉的段落似乎才刚刚出现在政治课本上,转眼间我们已经过了不设防的青春期,没人再用“早恋”来约束我们,父母不会再对电话里的异性盘根问底,甚至可以和大人们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谈那个心中的他。当书页翻过,才觉得遗失了美好。
    《初吻》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尽管情节、关系很多,家庭、夫妻、朋友、同学、恋人多种关系,还有最出彩的祖孙关系糅合在一起,而且大量运用平行剪辑,时空经常处于交错跳跃状态,却始终有着一个不变的核心——所有故事都是围绕着年轻美丽的维,也就是苏菲•玛索在其中饰演的角色。当很多人疑问最后那个拥抱换了人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并不重要,每一个人都是过客,都是配角,只有维才是真的,是主角。
    到底是浪漫多情的法国人,给片子起了一个动人的名字,换作现实的德国人,估计会起名叫《维的青春时代》或者是《少女维的生活》,诗意的中国人很又可能会叫它《含苞欲放》,各领风骚却独有《初吻》犹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般传神。
    迫不及待地下载了《初吻2》,是导演看到《初吻》的惊人效应立马赶制的。续集历来达不到第一集的效果,而且稍有差池就会被人诟病,号称《傲慢与偏见》的续集《专横》压根没有激起一丝波澜,《还珠格格》更是吃尽了苦头,《冬季恋歌》算成功,不过它对外从不叫《蓝色生死恋》续集……都知道,我都知道,可还是要看,就算是为了苏菲•玛索也要看一下。
    故事仍然简单,和第一部一样,维的父母关系好转却面临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分离,维的第二次恋爱起伏不断,森马花长大了,也谈了恋爱并且献出了初吻,当然还有那个最最可爱的祖母,在续集里她找到了归属。
    主题曲换了,一样好听,有一点哀伤,却没有痛彻心扉;有一点迷离,却并非恣意唱游。和《reality》一样,总是婉转低回说尽了那个特殊年龄阶段所有的细语碎言。
    维长大了两岁,和父母的冲突加剧,每次都是那么巧合:晚归又碰上包被偷走无法联系到父母;和男友夜晚出去,不想父母度假提前回来;做游戏假扮妓女正好被父亲开车经过时撞到。但是我们善良的父母终究会原谅她,爱护她,当维梨花带雨地解释,父亲的拥抱是最好的答复。当我看到维最终没有答应在男友家过夜时,作为一个传统而又保守的人,我始终记得楼梯下维微笑地摇头时的画面。我为她叫好,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爱,要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真的是越青春越聪明,并非单纯地贪恋“青春”本身,而是因为不怕犯错,所以敢于尝试,这朵不灭的火花,才是青春最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得到过这份礼物,或者说都有机会得到这样的礼物,可是终究是短暂的,我们要长大,维要长大,苏菲•玛索也要长大,当成熟散发着女人魅力的苏菲玛索再次登场时,我们会不会让记忆闪回到40年前那个青春的小姑娘呢?如果可以,那是因为14岁的少女太过深入人心;如果不可以,那是因为眼前的苏菲•玛索足以让人驻足和幻想。总之,都是好的。
  3.    法国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沉静叙述的感受,《La Boum》(初吻)仍旧遵从一个静谧的开场,镜头安静的俯览巴黎,视线透过清淡的雾停留在紧致的建筑,浪漫的屋顶与阳台,细密攀爬向四面与远方的街道,还有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捍卫巴黎浪漫与艺术气质的姿态上。这种对影片环境最坦白的视觉描述方式往往适用于欧洲电影,《Al di là delle nuvole 》(云上的日子)也许能更好的体现这一点,不用过多音乐的渲染与描摹,只是告诉你这是法国巴黎或者奥地利萨尔斯堡(《The Sound of Music》拍摄地),电影需要传达的基调和旋律就会像有生命的植物一样在人心里油然而生,这种对于情绪的把握也是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观赏而不是观看法国电影的的原因之一。因为那是巴黎,我们有了对城市的直觉,这对故事的讲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默契,一种认知,于是深邃或者清淡,美好或者坎坷,安详或者忐忑都仿佛在卢瓦尔河水的流淌蔓延中进行。定格的每一个画面,色调、线条、构图毫不遮掩的进入人的视线,几秒钟的停留让彼此抓住对方,又并不压抑情绪而是怡然于这种感受,这超出了镜头语言的范畴,舒适感是与生俱来的。

        以上只是说法国电影共有的视觉美感与舒适度,《La Boum》并不是一部从头到尾安安静静,专注于价值和本质之类深刻讨论的艺术电影,懵懂的爱恋、真挚持久的爱情、青春的不羁随性才是电影的主题。此片上映于1980,此时的苏菲瑪索只有十四岁,《La Boum》是她的第一部作品,然而从这部电影里苏菲玛索的夺目的表现力和她天生的气质已经可以看出她必定是法国电影永恒的一部分。十四岁,已然透出一个成长中的小女人的魅力十足和一种远离天真却亲近纯净的小性感,你会爱上她棕色的眼睛和目光的穿透力,她鼻子自然轻巧的线条,她嘴唇微张的程度,爱上她被青春打磨的身形,被城市和血统注入的灵魂,被恩赐的言语,你会忽略物理与现实的差距嗅到她的情绪,这正是神往该有的状态吧?十四岁,一个洛莉塔的年龄,你会忍不住以为这个岁数的小女孩既美好又邪恶,所以她们动人心弦。 克劳德皮诺托因为有了“少女般的”苏菲玛索轻而易举的成就了这部电影,因为她的存在,对故事好像并不值得特别提出什么意见,你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她一个人身上,对故事的接受和理解仿佛都变成对她的注视、关怀、奢望与体会。比起成熟后的苏菲玛索,这个时候的她对我来说才是一种完美,就像《Léon》里的娜塔里波特曼,我习惯将她们跟小时候区分开来,如果一个女孩的成长永远只被锁定在十三四岁的区间内,这必是一种地狱与天堂并存不悖的审美觉悟。我庆幸《Hard Candy》里的Ellen Page还未长大,眼前的感觉是足够了。

        这是一部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电影,片子里年代的痕迹现在看来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展示,周末舞会,爵士乐,美式一刻钟,如今看来奇怪但还是会觉得有意思的舞步,当时房屋的装修风格,酒吧的灯光,溜冰场,人物的着装发型妆容,偶尔出现的电影画面,对话里跳出来的阿兰德隆、《感官王国》(1976年),甚至包括那会儿的镜头调度、色彩风格、人物关系里稍稍过时的细微感觉都有一种吸引力,特别当它又成为译制片,虽然没有了法语韵律感,但看到与口形不一样的另一国语言有时候也可以感受这种差异带来的小味道。看过这个版本应该不是早年的配音,所以这种感受出处较大,或者说完全没有了,所以宁愿忽略不计吧。

        贯穿始终的影片主题曲——《Reality》对于气氛与基调的渲染也是功不可没,好听的旋律,在每一次薇卡(苏菲玛索饰)少女情愫的灵动中响起,音符是法式浪漫的吐露, Richard Sanderson的声音配合着一种温柔的感情收缴了梦境与真实——Dreams are my reality.

    Reality

    -Richard Sanderson

    Met you by surprise I didn't realize
    That my life would change forever
    Saw you standing there
    I didn't know I cared
    There was something special in the air
    Dreams are my realize
    The only kind of real fantasy
    Illusions are a common thing
    I try to live in dreams
    It seems as it's meant to be
    Dreams are my reality
    A different kind of reality
    I dream of loving in the night
    And loving seems a night
    Althoughj it's only fantasy
    If you do exist honey don't resist
    Show me a new way of loving
    Tell me that to do show me what to do
    I feel shomething special about you
    Dreams are my reality
    The only kind of reality
    May be must fool is ness has past
    And may be now at last
    I'll see how a real thing can be
    Dreams are my reality
    A wonderous world where I like to be
    I dream of holing you all night and holing you seem try
    Perhaps that's my reality

    Met you by surprise I didn't realize
    That'my life would change forever
    Tell me that it's true feelings that are you
    I feel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you
    Dreams are my reality
    A wonderous world where I like to be
    Illusions are a common thing
    Try to live in dreams
    Although it's only fantasy
    Dreams are my reality
    I like to dream of you close to me
    I dream of loving the night
    And loving you seem try
    Perhaps that's my reality
     
  4.        知道《初吻》这部片子是因为苏菲玛索,它是这位法兰西玫瑰的银幕处女秀,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看了。彼时的苏菲玛索只有十四岁,正值青春年少,她扮演的女主角叫薇安,也只有十三岁出头,在这个年纪里,每个人都会对爱情产生些憧憬和迷惑。薇安像其他人一样,上课、下课,学着德语,练着芭蕾。打扮甚至还有些男孩子的感觉:干净的短发,舞会上蓝色条纹衬衫,带着东方美的面孔,稚嫩的声音……
        直到某天,薇安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某个男孩子,他骑着摩托单车,清逸俊秀,不是王子,却似乎是每个少女心中理想的情人。年少的薇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份情感,羞涩、暗喜、担忧……所有的情感元素一齐涌出,交织成一份零乱的心绪,年少的薇安甜蜜着,也痛苦着。
        在party上,大家踩着轻快的舞步,薇安却成了旁观者,直到他——玛菲,那个她倾慕已久的男生将耳机戴到她头上,音乐响起世界只属于他们。这首歌的名字叫《reality》,从电影的一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就一直在萦绕,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听到歌声,就像隐藏已久的感情终于得到释放一般,令人愉悦。歌曲的曲调清新甜蜜,宛如初恋。Dreams are my reality,the only kind of reality……歌词中沉淀了很多浅浅的小幸福。不得不说这首主题曲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即使有一天这部电影被人遗忘了,这首《reality》也永远不会。
    幸福的同时,薇安也迷茫。影片中就出现了她的曾祖母,一个时尚开放的老人。薇安的父母忙于事业,婚姻也不是很美满,无暇顾及薇安喜怒哀乐,而她的曾祖母却有着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她关注着薇安的成长,与薇安分享着那些小秘密。
        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么一段青葱岁月,单纯、无邪,那时的爱纯真而又简单,正如一湾清水不带任何杂质。很幸运的是,薇安比我们大家多了这么一个领路人,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时时给她指点。这也是中西方教育对待问题上的不同。试想一下在中国,家长面对十三岁的孩子找到初恋的情况时,会是何等雷霆万钧愤怒异常,“早恋”“学坏”“不懂事”“不好好学习”……一系列大帽子相继扣将上来,不给人一点辩白的机会。我们年少时便已学会了在家长的说教与压力下压抑自己的情感,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爱情观是否一直都是畸形的呢?电影中德文老师评价薇安“像只快乐的小鸟”,夸张但又不是得当,可惜在我们喜欢上某个男孩儿不知所措时,只能暗自神伤,何曾有长辈给我们指引过任何方向?
        薇安与玛菲的初吻发生在电影院里,那一吻是那么的自然。反观薇安的父亲,纠缠在情妇与妻子之前不能自处,爱着妻子的同时又割舍不下自己的情人。观者们都明白,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爱。当薇安的初恋遇到波折时,她父母的婚姻却出现了转机。没有哪一段爱情会没有波澜,即使初恋也是一样。这就是爱情,充满了变换,永远难以捉摸。我不知道这位叫做克劳德.皮诺托的导演是不是想告诉我们这些,我甚至没看过他的其它任何作品。但是这样一部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摘下金棕榈奖的作品,确实触动了很多人,我们开始追忆自己的年少时光,然后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爱。
        三十年过去,那个曾经穿着牛仔上衣坐在摩托车后后座的女孩渐渐成熟。看过率真热情的《芳芳》,称赞过《007黑日危机》里让邦德也落泪的“邦女郎”,我们还是对她在《初吻》里面的表演津津乐道,真正的好电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响起前些日子跟朋友一起看卓别林大师的《城市之光》,一部喜剧,看到结尾我们的眼眶都湿了。《初吻》虽没有像《城市之光》那样与我们隔着世纪的光阴,却也成了我们心中不变的回忆。影片中幕幕的经典一直在脑海中回放,一遍一遍给我感动,这种感动,无关苏菲,也无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