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外出旅行的机会少了,主要是不喜欢挤入人山人海,所以,仅有的出行也就是“去远乡学手艺”,既可融入少数民族的生活,亦可参与乡村振兴的公益行动中。
年纪大了,综艺节目看得也少了。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大概追了最初的5年,他主持的其他节目也会看,但不及《非诚勿扰》具有烟火气。
近几年,与和旅行相关的综艺看得比较多,至少不下十部,但看完整比较少。必竟,旅行节目不单单是风光片,输出“思想”和“价值”才是主核。
孟非和刘震云的搭档效果不错,看着两个老家伙(无贬义,我亦是一个老家伙)得一个“小孟”、“小刘”的称谓倒也有趣。
小刘的“断舍离”定义是第一集的主题,也是能感受到节目内容与这个主题的完美契合。不知道后续是一直是保持这个主题,还是会有其他的价值输出。
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看来也是花了心思请了有流量的飞行嘉宾,第一期的飞行嘉宾阵容不错,表达很真诚。希望其他期的飞行嘉宾也有类似的表现。
最后希望节目不要烂尾,必竟符合我等中老年观众的旅行节目太难得了……
以后会不会来浙江省瑞安市、或“去远乡学手艺”的相关少数民族村寨,这几处我熟悉,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资讯。
首先说这是一个有门槛的综艺。它的门槛,无关学历、阅历,而是一种孤独等级。如果你是一个自认为孤独的人,恭喜你,你捡到宝了。
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不喜欢听到“老师”这个称呼。曾经只有教书育人的园丁才称“老师”,但是现在,你工作中对接的所有人都是“某某老师”,生活中不熟的人都是“老师”,问路开口就是“老师”。不可否认,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需要学的吗?曾经的老张、老刘、老李,师傅这些接地气的词到哪去了?
刘震云叫大张伟老张,孟非叫刘振宇老刘的时候,我真感觉,这个称呼十分的亲切,没有那种“假客气”。不叫老师不等于不尊重,不等于没文化,恰恰是在过去的许多电视综艺节目中,旅游加真人秀的形式已经司空见惯了,老师们的剧本已经俗套了。刘振宇、孟非他们的率性而为,才让我觉得《非来不可》有点意思。
李雪琴、大张伟和陈鸿宇安排了一天的行程,主题叫做“断舍离”。当大家侃侃而谈断舍离中自己总是纠结丢东西时,刘震云直接反问“为什么年轻人总把断舍离理解为丢东西”。其实不是年轻人把“断舍离”理解成丢东西,而是年轻人放不下的东西实在太多,刘震云的“简单”有些不理解现代年轻人的“复杂”。
在陈鸿宇的安排下,一行人来到独立的空间,每个人的状态都像是安上了年龄的放大镜。这里让嘉宾“断”的是什么?时间。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时间的概念下生活,到点起床、上学、吃饭、睡觉。我们的一生都在“时间”的安排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就是天经地义一般,现在的年轻人听到最多的是不是“该结婚了”?
其实宇宙本身是没有时间的概念的,事物变化的过程被人们定义为“时间”。时间其实是一种状态,如果说我们忘掉时间,将自己的状态从40岁,变成10岁,算不算穿越?在陈鸿宇的众方纪中,唯一不符合年龄特征的就是大张伟,90分钟做出9个作品,还有20分钟在东摸西摸,最后留下一张纸条给下一个人:“您钱没地花了吗?来这干嘛?”您看这人像40岁的人吗?您就说《非来不可》是不是很真实。
为什么看这个综艺想到了孤独等级这个词呢?
其实也是源于刘震云的一段话——“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感觉到孤独吗?孤独是产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在众人的喧嚣中感觉到孤独,独处的时候一个人,内心反而是更加的热闹和喧哗了。”
先想想刚看完综艺的你,是什么样的情景下,是边吃饭边看还是洗完澡躺在床上准备放松一下?还是说在安静的房间想听个声响。那此刻的你,是孤独还是喧嚣?
看完这个综艺,我想我的大脑、房间、宇宙处处是声音。
恋综让年轻人不用亲自谈恋爱,体会别人的心动。
旅综让大家看别人出去玩,“云”看祖国大好河山。
生活类综艺让好不容易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我们,向往起曾经简简单单的生活。
但江苏卫视这个《非来不可》刷新了我对综艺节目的看法。
如果让我给这个节目归一个类,我想称之为“哲学”综艺,它居然让我在百无聊赖的放松时刻,在反思。
一种很新的反思,反思此刻的我真的下班了吗?又或者真的放下了吗?看着一会没看就99+的群消息,看着1000多人的微信列表一个单独的红点也没有,消息提示音响起的时候突然一阵心悸的感觉,一看是微信运动,放松又失落。我想此刻,是孤独吧,对吧没错。如果给这种孤独加一个等级,我想是一级。
因为就在前段时间的夜晚,一个人在电影院看了三个小时的《奥本海默》,看之前以为奥本海默是著名的科学家,看完才意识到他其实是一位情绪稳定的项目经理!出电影院已经11点,从不喝酒的我拿起电话打给住处离我最近的同事:“喝点?”“我在闹离婚”。我一笑,真好,他还有人吵架呢。此刻我感觉是十级孤独。
说回节目本身,剧本痕迹就很少,就你们聊嘛,反正都有文化的感觉。遍见绿水青山白云出岫,洞悉市井街巷烟火人间。节目以沉浸式行旅方式记录秀丽山河,展现历史文化底蕴。以文人的口诛笔伐斥当代的急功近利。
至少看完没有以往刷了几个小时抖音或是其他综艺的空虚感,别的不说了,等第二集。
第一期呼伦贝尔大草原,好家伙刘震云老师总是不经意就露一手,可爱极了。断舍离,“断”指的是断自己的烦恼,是跟自己的关系;“舍”指的是扔东西,是自己跟物的关系;“离”指的是离开那些不是你朋友的人,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虽有说教之嫌,但还是好玩的。当然了,大老师真是心直口快,他可能是娱乐圈最幽默的人了吧。看了多半集,我一直以为张罗“众方纪”的是陈飞宇呢,心里对他突然有了一种新的印象,谁知竟然是看错了。 第二期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河,提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看到了原始森林里的驯鹿,主要还是跟鄂温克族人有了交流,确实不错,可以说是游学类节目的典范了。主要确实这几个人选的真好。 第三期成都,没想到这就换人了,来了《森林进化论》的俩熟人,还不错。没想到成都人民也喜欢茉莉花茶,和北京人民有同样的爱好。提到了《一日三秋》,值得一看。仁科也很好。 之后竟然是牙牙和张颜齐作为常驻,有点不够看,弃了。光一个刘震云,很难吸引到我。
最初为了张颜齐去看这个综艺,没有报太大的期待。 没想到真的被内容深深吸引 看嘉宾们去到每个城市,年轻人(张颜齐和伢伢)用他们的喜爱带大家游玩一天,叔叔组(刘震云和孟非)为大家安排一天他们的游玩喜好,看到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年龄段的可游玩内容和方式,一种文化的碰撞,对我来说是多元化的认识城市也多元化的认识长辈的爱好。 在跟随他们的旅游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活样本:巍山古城里坚持为大家写字50年的李萌爷爷、突然有一天起床嘴巴张不开决定辞职来到大理一边支教一边寻找人生目标的小姐姐邓开丹、旅游到巍山古城就决定在这里开家小店的夫妻,在仿若世外桃源的云南石鼓镇维岛自然农场生活了8年只外出3-5次的叶子,让我一次次看到生活的多样性,被外面的世界和嘉宾们的话语治愈。 在每天的旅游结束,还会有一场关于今天见闻的考试,考嘉宾的同时也是加深我的观看印象,为嘉宾们的游玩感受分享创造自然输出口,很有意思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