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没有我的日子 My Life Without Me(2003)

没有我的日子 My Life Without Me(2003)

又名: 无我新生活 / 无我的日子 / 无我生活

导演: 伊莎贝尔·科赛特

编剧: 伊莎贝尔·科赛特

主演: 莎拉·波利 阿曼达·普拉莫 马克·鲁弗洛 斯科特·斯比德曼 蕾欧诺·瓦特林 黛布拉·哈里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西班牙

上映日期: 2003-03-07

片长: 106 分钟 IMDb: tt0314412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尚不满24岁的清洁工安妮(Sarah Polley 饰)被确诊为癌症,只剩下两至三月的寿命,安妮的丈夫是她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人,丈夫让她在17岁、19岁时分别生下女儿,入狱的父亲无法为她提供庇护,同母亲的关系又不甚良好,一家四口居住在拖车里,所幸丈夫最近得到了修建泳池的工作。安妮决定将病情隐瞒家人,并写了十条身故前的愿望,包括找到又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为女儿准备未来生日的祝词并和一个继母,跟父亲见一次面和享受余下的人生。安妮在洗衣房里偶遇从阿拉斯加归来的测量员,两人彼此摩擦出了爱的火花。但她将满脑子只有节食计划的女同事介绍给丈夫时却遭遇了失败,不久一名与安妮同名的女邻居到来,她似乎是安妮理想的人选。所有事情在按步骤实现,还有安妮的死亡……

演员:



影评:

  1. MY LIFE WITHOUT ME...


        一般心情沮丧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会独自躲在家里,反反复复地看同一个电影,《白色》,但是我昨天找遍了屋子里的碟,没有找到。于是我看了这部——《my life without me》。也很好,我想下回就用她吧。一个23岁的女孩,童年时父亲就进了监狱,母亲万念俱灰并开始抱怨整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抽烟,看老电影躲在房间里偷着哭并决定就这样渡过余生。她15岁的时候,看NIRVARA的现场不插电的时候,大哭,旁边的一个男孩Don,比她大不了多少,准备把手绢递给她擦眼泪,但是他也没有手绢,于是脱下T恤给她。于是他俩开始住在一起,开始母亲家院子里的拖车上的生活,和这个唯一和她接过吻的男人,17岁她生下第一个女儿,19岁是第二个,一家四口在拖车上生活着,同样充满笑声,她每天晚上去一个大学里当清洁员,身边都是和和她同样岁数的人。医生告诉她,她得了癌症,因为实在是太年轻,癌细胞扩散地飞快,她只能活两到三个月了。23年的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她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走进一家咖啡馆里,从容的掏出一个小笔记本,问服务员要来一只笔:THINGS TO DO BEFORE I DIE——并且在下面划了一条线,然后稍做沉吟,便落笔如飞的写下去——

         1,每天向女儿们说几遍“我爱你”。

         2,替Don找个女儿们喜欢的新老婆。

         3,用磁带录下女儿们18岁前的生日贺词。

         4,一家人到海滩野餐。

         5,随心所欲的抽烟、喝酒。

         6,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7,跟其他男人做爱,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8,让一个人爱上我。

         9,去监狱看一眼老爸。

         10,弄水晶指甲,捣腾一下发型。

     
         ……她的那些事一件一件的竟然都实现了。她觉得生活很美妙,活着的时候很美妙,死了以后也一样美妙。

         我一直不知道什么叫“cult”电影,但是我喜欢的几部电影都被他们归类为cult。

         我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用来睡觉和看电影,只有这两件事可以让我感觉很自在,但是若非工作关系,我讨厌和别人谈及电影,电影不是用来谈论的,我想,尤其是对于一部已经完成了的电影,是这样的。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得谈论她,这很让我难受。

         谈论人生同样也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尤其是和和你一样打算好好活下去的人。你的人生和别人的一样悲惨,无非是你意识到了而别人没有觉察,或者别人意识到了而你故意装傻,而且结局都是一样,老了然后死去。除非你决定自己结束人生,或者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只有两个月而已。我所说的这些,并非是无聊的话,因为我们如果觉得人生无聊到了极点,或者悲惨到了极点,你完全可以选择结束。你不愿意结束,有时候不是因为你自己,而是你害怕爱你的人因此而悲伤,爱你的人因此而怨恨你,而恨你的人因此而得意,恨你的人因此而终于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或者你害怕结束,你可能害怕轮回,害怕结束的只是另一段苦旅的开始,或者你是基督徒,害怕自杀的人只能下地狱受苦;又或者你害怕你会后悔…… 那么你不妨和我一样,以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心态活着。这样就会很开心,你完全可以说服自己,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找到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抑或必须去做的事情,但是你会很开心,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都会让你觉得意义非凡,不过如此。不过如此。人生。

     
  2. 纪伯伦的诗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婴儿并不比垂暮老者更远离死亡,同样,也并不更接近生命。我想他的这句话并不仅是对暮年之人或将死之人说的。相反,他的话值得各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思考。

    我曾经看过一本有关死亡恐惧的书,其中提到不同的人面对死亡有不同的反应:有人绝望,让死亡提前;有人不承认,躲进被子里;有人沉浸于懊悔遗憾,而不是弥补;有的人却在得知死亡的临近之时,重新活过来,有生以来头一次抓住生命的意义。那本书的作者说,他曾经和许多癌症晚期病人谈话,有些病人告诉他,当他被告知晚期癌症之后,忽然感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活"过。在死亡的黑色前提下,生命首次被理解,被感悟,被赋予含义。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彼此依靠,两极相容。生命的过程也是死亡的过程,死亡的过程也是生命的过程。如果否认死亡,生命将无法被定义,也无法被感知。在忽视死亡的前提下理解生命,就好比放弃冷让人理解热,放弃好让人理解坏,放弃远让人理解近。反之,若以死亡为背影审视,人也许更能够看透什么是生命。

    我曾经看过一部讲述一位肌肉萎缩患者的纪录片。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全身肌肉将会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萎缩,坏死。史蒂芬霍金罹患的就是这种疾病。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一个32岁的白人男性,身高却不比一个8,9岁的男孩高。他有一个大的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头,四肢如骨架。虽然他现在还可以活动他的面部肌肉和手指,在可见的未来他可能将会面对全身瘫痪的命运。但是,他还活着。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他到美国寻找曾经在他只有1岁的时候预言他,作为一个典型肌肉萎缩患者,活不过6岁的医生。最后他找到了。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他特有的,发音奇怪的一次独白。他说:“死亡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相伴了32年。很多次,他让我跟他走,我拒绝了,所以我还在这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跟他走。但是最关键的是,我现在还在这里。”

    死亡不单单是他的老朋友,死亡是每个人的老朋友。死亡就像生命的反物质。在生命被创造的同时,死亡也被创造。当生命与死亡相遇,物质与反物质相撞湮灭,转化为纯能量。但是,绝大数健康年轻的灵魂并不察觉死亡,并不思考死亡,也更不会说出“死亡是我的老朋友”这种话,虽然事实就是这样——死亡并不离任何人比他更远。忽视死亡的好处是可以阳光的肤浅的活着。坏处是,缺失了矛盾的另一端,生命的本质与深度将无法被理解。那位32岁的罹患肌肉萎缩症的人他有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他消瘦残缺的身体里装着一颗哲学家的心灵---幻灭,理想,虚无,爱,痛苦,悲伤,但是坚强。这些看起来孩子气十足的元素可能每本煽情小说电影里都有不少,但是我知道,越降到底层的东西,会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越复杂。只有经过亲身的理解,这些符号才会回归原本的意义,降到地面,不再飘在天上,仅仅是一个符号。

    回归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生命的电影,我没有感到死亡排山倒海的倾轧过来,我看到的是生命,以黑色的死亡作为背景,绚烂的绽放。

    苦难触发思考,愚蠢使人安逸。最后,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安逸之年思考死亡,因为,就像纪伯伦说的,死亡并不离你更远。

    更新:

    在斯坦福大学2005学年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总有一天你肯定是对的。你瞧,他说对了。
  3. 有没有想过当地球上没有你,生活会怎么样?我想过。我想,如果我有一天永远消失了,会有一些人因为这而不幸福。可是我相信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即使没有我存在,地球照样转,人照样生活。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认知让我有些忧郁。然而更多的,是欣慰。
    令人深思的片子。我们活着,可我们是真的活着吗?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心而做的吗?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做着事情,那就等于没有真正的活着。影片中女主人公得了绝症后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她觉得这时候她才活出了自己。她说:“我喜欢寒冷,因为它让我感觉活得真实。”
  4. 很久没有看到能让我如此哭泣的电影了。这样一部平实的独立电影竟让我久久感动,感觉不到一丝做作,只有生命最后的珍惜和不舍,当然更多的是那份敢于面对的洒脱,而其实真正让ANN独特的是她身上那份无可替代的善良。
    善良的人和那些勇于付出不求回报只求他人幸福的故事似乎总能得到我的好感及敬意,AMILIE如此,ANN也是如此,似乎她们都愿意付出一切去换得自己喜欢的人的幸福,当然,在电影中,尤其是如此理想主义的电影中,女主人公通常都也会很幸福,哪怕像ANN一般会提早离开人世,但我可以说她没有虚度她最后的日子,并且让最后这些日子特别有意义特别特别。
    不知道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列出什么样的单子……
    或许
    1。全身心地爱上一个人
    2。告诉我的每一个朋友我对他们的感情,并且告诉他们我的忠告
    3。尽我的能力安排父母的生活,每天给他们拥抱
    4。跳伞一次
    5。每天对每个人微笑
    6。完成捐献我的所有器官的文件和手续
    7。去西藏,并且尽可能地旅行
    8。写下我所有的想法与感慨,如同陆幼青那样……
    可能现在我依旧年轻,没有爱人孩子,似乎很多都是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做的,但是当自己想到那样的问题时似乎发现其实每个人都随时可能死掉,为什么这些事情只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会想起来要去做呢?其实每天都可以做啊,生命中很多东西是每天都要去珍惜的,你的呼吸,空气的热度,绿草,天空,朋友的嬉笑,陌生人的微笑,父母的关怀……如果以失去生命为前提,所有东西都是值得去珍惜的。珍惜是我看过这部电影后在脑中出现最多的词汇。
    再者就是善良。
    其实女主角是非常幸福的,虽然她即将失去生命,她有麻烦有可爱的孩子,贫穷但温柔的丈夫,罗嗦却真挚的母亲,甚至那个在监狱的父亲都是值得珍惜的。换个角度的话她就将是不幸福的,她17岁就和唯一接过吻的丈夫有了孩子,没有体验过任何其他恋爱,并且一直比较贫穷地生活着,父亲自六岁就没见到过,母亲厌恶每个人,工作卑微朋友只会不断地计算卡路里……但是,ANN始终没有埋怨过,她爱他的丈夫,想念父亲,了解母亲,邀请朋友到家中吃饭以解决节食的痛苦,她善良热爱着一切,生活似乎没有给她什么,却给了她最美丽的东西——那份可贵的善良真挚。
    当中还有ANN期待的丈夫之外的爱情,朋友称之为婚外情,的确,是的,但是我异常厌恶朋友说话的那种口气,把那样一个将死的人渴求人生唯一一次恋爱之外的一次爱情套上那顶肮脏的帽子不是太卑鄙了么。喜欢里面的爱情,ANN和丈夫:为了擦干ANN的眼泪丈夫脱下的汗衫俘虏了少女的心,再简单不过,却动人万分,那份善良和怜爱之情是一切。
    ANN和情人:咖啡店的初遇,LEE对ANN一见钟情,这个安静地在深夜埋头写东西的女子是如此动人,如此独特,应该是ANN的哪种淡定明亮的特质吸引了LEE吧;第二次在洗衣店,LEE欣喜地看到心仪的女子再次出现,笨拙地搭讪,ANN依旧那样淡定地笑。(若不是心中的那个计划她一定会礼貌地拒绝他)当LEE买咖啡归来,ANN已经累坏了,躺在沙发上沉沉睡去。LEE只是安静地看着她,给她盖上衣服,一点一点凑近地看着她,他的爱人,帮她洗衣服叠衣服,并且巧妙地在洗衣袋中留下一本书和联络方法,希望他心仪的女子会来找他。离开时是双眼紧紧地目送,那份不舍与忐忑让人明白那份爱来得那么突然那么真那么重;ANN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找到LEE,LEE的家空无一物,他局促着尴尬着,ANN善解人意地微笑着提问,两人四目向对心意已明,在LEE的车上,伴着音乐和雨声,ANN在气息凝固时说:“你再不吻我我就尖叫!”LEE还犹豫着,ANN真的尖叫了起来。“SHUT UP!”LEE吻了上去,那么认真那么专注,那样幸福的吻……两人的相恋如同所有情侣一样,那样的缠绵,而他们的分离是必然。ANN虽然只是想体验丈夫之外的男人,但似乎她真的被这个真挚的勘探员打动了,她的那份不舍那份痛苦那份决绝,一切的一切表明了她也爱上了他,的确,但是,她又能怎么样呢?只有在最后分离的时刻再回去吻最后一次,抱最后一下,哽咽着离开心爱的情人……
    录下了对孩子的生日留言,录下了对丈夫,对母亲的话,修过了指甲,看过了父亲,为丈夫引入了一个未来的新娘,也离开了生命中最后的那份爱情,ANN几乎把所有打算做的事情都完成了,她很累了,隔着帘子看着丈夫孩子们和那个她希望可以在将来代替她照顾丈夫孩子们的另一个ANN,她眼中充满了安详快乐,当然也夹杂着酸楚眷恋,总之,那一刻她的心是淡定而平静的。
    至此,我几乎放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