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我看见了邪恶(港) / 屋檐下没有烟硝(台) / Who Do I Belong To / Motherhood
导演: 梅亚姆·朱贝尔
编剧: 梅亚姆·朱贝尔
主演: 萨哈·纳斯拉维 穆罕默德·格拉亚 马利克·梅切尔吉 亚当·贝萨 Dea Liane 雷纳·梅切尔吉 Mariem Jlassi Akkari 奈吉·卡纳瓦蒂 海伦·卡萨拉斯 努门·哈姆达 查基卜·罗姆达尼 巴赫里·拉哈里 伊梅内·加祖阿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突尼斯 挪威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法国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24-02-22(柏林电影节)
片长: 117分钟 IMDb: tt14680834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该影片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艾莎(Aicha)住在突尼斯北部的一个农场里。她的长子迈赫迪(Mehdi)和阿明(Amine)去打仗了。当迈赫迪带着一个神秘的怀孕妻子回到家时,黑暗随即降临,似乎要吞噬整个村庄。(摘自柏林官网)
这是Meryam Joobeur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近几年女性导演持续在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可能有人认为是某种“政治正确”(尤其是在当下电影产业的某种生态之中),但,毋宁说是在该行业中尊重女性变得十分紧迫。
不知是因为最近接触国内的女权主义研究变多,在这一方面变得敏感,还是导演确有这样的考虑,此次长片中导演对“母亲”这一角色的着墨相较于她六年前的短片而言,不仅占绝对的篇幅,甚至有“力透纸背”之感。只是,“纸已经破了”。
导演的这部长片《我属于谁》(Who Do I Belong To,又名Motherhood)改编自她2018年获奖无数的短片《手足情深》(Brotherhood)。在篇幅上,影片并非单纯地对后者进行延伸,补充故事背景和细节,而是完全进入了不同于短片气质与风格的走向。值得一提的是,长片中的主要演员和短片中是同一批,且饰演完全相同的角色,但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塑造。如果说,之前25分钟的短片游走在家庭关系和宗教战争意识形态对阵的暧昧之中,显得十分轻盈和恰到好处。那么这部两个小时的长片,则囿于表现母亲(的“护犊情切”)和宗教战争的残酷。并且,这种残酷的表现过分地诉诸于一种或恍惚或梦魇式的ptsd——母亲困于对两个儿子的思念和担忧之中,归来的长子困于宗教战争带给他的悲惨之中——充盈着绚烂的视觉情绪,意象堆叠,象征意味繁复。再加之三段式的章节,4:3的画幅,整部影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学院派”三个大字在观众脸上不停地闪烁。其中以或将为人乐道的摄影(沿袭了短片同样的风格)方面尤甚,特写的篇幅几乎占据1/3,而且过浅的景深和(大)特写相互作用,使得焦点总是不合时宜地游移不定,似乎玩得有点过火。 时隔六年,导演将短片中的“父亲”部分地转嫁到长片中的“母亲”之中,却抹去了“母亲”原本内心的柔和与安定。矫枉过正的结果是拥有强大主权的“母亲”极度情绪化地迷失在孩子身上,反而失去了自主性。孩子作为唯一连结“母亲”和“战争”的中介,令“母亲”失魂落魄。在宗教战争中惨死的孕妇,以某种实体存在被长子以妻子身份带回家中——这或许是长子的癔症——两个母亲在片尾才最终相识。母亲怀抱着母亲的遗体,孩子在悬崖上纵身一跃,战争的真相以男(孩)子们的自杀袒露无遗。不曾消逝的长风横掠过青葱的麦田,悲痛如同母亲手掌上永不复愈的伤口。
在这里,建议在观看长片之前,不要去看短片,否则很容易失去观影的正真乐趣。而且评判时很有可能失去尊重这部长片其自身作为一部独立作品的客观性。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这部长片于六年后推出,十分有利。
(于二月十日)
电影以恐怖分子的母亲艾查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序章和三个章节(余波、阴影浮现、苏醒)依次分别讲述,全面铺设开整个故事,叙事很完整,电影的配乐和画面都是绝美无比,仿佛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了突尼斯的北部农村家庭,透过艾查一家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叙利亚战争背景下带给人的创伤与无助。 小编认为母亲艾查是电影的灵魂。她是一个朴实无华、普普通通、勤勤恳恳的农民,操持着整个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两个孩子加入极端圣战组织而产生了巨变。面对大儿子梅迪的归来和二儿子阿敏的死亡,她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波动。她既要保护大儿子梅迪不被同村人举报,又要忍受二儿子阿敏离世的悲痛。另外,电影对母亲这一角色,用了很多怼脸拍摄的近镜头,每分每秒都能看到母亲身上细微的情感表达与变化,可以称得上是淋漓尽致。她的保护与隐忍,既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揭示了战争带给普通家庭生活的残酷与创伤。 除了母亲,父亲和小男孩亚当都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父亲在电影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属于谁,我生来就属于这个现实世界”,我觉得这句话奠定了电影的主题与主旨,他对归来的大儿子梅迪充满了悔恨,对失去二儿子阿敏流露出更多的苦衷和不舍。小男孩亚当,满脸雀斑,但我却被他这样一个小孩子的善良与纯真的面孔所打动,对好友比莱,他们之间偶尔开开玩笑,但好似兄弟情深;对梅迪,凸现了兄弟之间的那份撒娇与宠溺;对待哥哥梅迪的妻子蕊姆,更多的是害怕,因为她带给了这个家无数的不幸与创伤。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和小男孩亚当角色形象的塑造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深感痛心。 另外,电影对于蕊姆遭遇的描述,揭示了她来到这个普通家庭背后的真实缘由。同时,她也是叙利亚战争背后的受难者,片中唯独说过的几句话只有在被恐怖分子欺凌时出现,其余部分全带着面纱,一句话都没有,孩子死了、心死了,看到了她的无辜与无奈,结尾部分,满身的伤痕更是看到她的孤立无援与无助。 总的来说,电影并非完美无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整体节奏稍显慢了一些,会让观众感到沉闷;二是关于第一章《余波》的部分对于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的交代让我感觉到不太清晰明了,一度会令荧幕前的观众感到困惑。整体而言,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作品。我会给电影打8分,很棒的题材,通过细腻的刻画和深入的探讨,成功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家庭和人性的思考、反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