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米果的秋天》讲述的是小女孩米果因为思念父亲,将情感寄托在放牧的小羊白雪身上,在白雪“丢失”之后,走上了寻找小羊的旅程,在看过了世间种种,经历过人情世故之后,最终与自己和解的故事。
电影构思的巧妙在于,寻找丢失的小羊的过程,其实是米果内心自我寻找的历程:她不能面对父亲的死亡而产生了“选择性失忆”症,小羊不过是她对父爱、对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性”象征的外化。导演娴熟地在米果“找羊”的现实世界和米果“找自己”的主观世界间驰骋穿梭,摄影机带着观众拂过秋天乡村的美丽风景,看到了小女孩眼中城市的花花世界,还有形形色色的浮世人生,直到影片最后,谜底才揭晓:原来米果内心的心结是爸爸的离世,一直“冷眼冷语”的妈妈还有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在保护她,隐瞒事实,而直到她来到爸爸出事的山洞,面对真相,才在想象中找到了那只“丢失的”小羊,也和悲伤的自己最终和解。
影片在编剧上完全符合“好莱坞编剧法”,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母题”的故事:一个人如何战胜穿越内心的黑暗丛林,最终战胜自己直至成长的故事。而影片在艺术电影的风格下,还巧妙地借鉴了“公路片”的类型模式,米果一路找寻的过程,也折射了乡村少年对城市化进程的新奇和迷茫,其间伴随着米果对“成功学营销”店长、街头流浪汉、菜场集市的旁观,也表现了导演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形态的描绘和思考,最后米果在小伙伴带她去游乐场坐摩天轮的场景中找到了欢乐,也象征着她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这种美好缤纷也好似摩天轮一样,忽高忽低,世界原本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影片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很新颖的,因为米果有一个身份是“替人上坟”,这个职业具备一定的写实意义,也反映出乡土中国内在氏族传统与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这一点在同类的影片中罕见且难得。
当然,影片在人物处理上有些过于简单的倾向,比如:母亲对待米果的态度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后期的转化稍显突兀;台词上也有些生涩,小伙伴的语言显得成人化,不像孩子说的话;而且方言和普通话的交互,在视听上也显得不统一。
不过,这仍然不失为一部用心制作的,有艺术片品质的影片。
这个秋天,雪越下越大
我很好奇,如果那天没有下雪,导演会不会停止拍摄,一直等下去?
我想会的。
米果的秋天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成年人自以为是的正确会永远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没有人会检讨,没有人会真的关注。楼下的一个奶奶一边打吵闹着要玩具的孩子,一边向围观的人群解释:“这孩子不听话啊,我 一个人带着他,他爸妈在外地半年都没有寄钱回家了啊……” 。我们理解奶奶的艰辛不易,我们见惯了这种不听话的熊孩子,我们不曾检讨过我们做错的那些蠢事。
米果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了,最心爱的白雪也丢了,我都没有哭……。米果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最重要、最不好的事情劝慰着失魂落魄的超市促销员。米果真的不想哭吗?我们在影片中同样哭的死去活来,我们误解米果的妈妈,我们误解杀羊的马大,我们误解为阻拦米果进城找羊而出口恐吓的牛奶奶,我们误解成人,我们更误解了孩子。 感谢亿万年的进化让人类能够自我疗伤,自我痊愈,愿所有遇到家庭不幸的小米果们能够和她一样。秋天里的这一场大雪,尽管未来更艰辛,但仍需你一步一个脚印。
漫天大雪中,米果搀扶着妈妈,亦步亦趋的走在乡村小道上,屏幕上出现《米果的秋天》的片尾字幕。我安静的抽泣着,想努力掩盖自己的眼泪,粗心的老公打着游戏,身边阳光灿烂,一切都没有异样,而我内心被这部儿童故事片彻底击溃,泪眼朦胧。 米果失去了她的白雪——一只安静的黑色小羊,说它安静是整个影片中它只鸣叫过两次,一次在影片开始的黑暗中,另一次在黑暗的山洞里诡异现身的时候。米果整天带着白雪, 白雪陪着米果走过山坡,走过溪水,米果说:“以后啊,我就是你的妈妈……”。
而突然间,白雪不见了。妈妈说:“丢就丢了,别找了”。牛奶奶说:“人有人命,羊有羊名,找什么找?”。固执的米果背起书包,带上妈妈丢在桌上的创可贴,漫天大雾中走上了寻找之路。
米果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还算漂亮的公交车司机,因为男人遇到狐狸精差点把车开到沟里;亢奋的红姐披着鲜艳的围脖在人群中挥舞着手臂,大声的宣告着“我可以,我能行,我最棒”;漂亮的超市姐姐正开心的讲述着和送货的憨子甜蜜,却被不怀好意的同事兜头一句:“憨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击的粉碎。
米果的寻找之路上,像极了我们的生活,一地鸡毛,一路尴尬着。
直到米果遇到被霸凌的小男孩,米果把疗伤的创可贴温柔的递给了他, 被打的小男孩说,“我可是会功夫的,我来教你吧,你学会了就再也不会被人家欺负了”。米果认真的学,小男孩认真的教,城市偏僻的一角中,一段像模像样的拳脚,仿佛真的可以保护自己,对抗那些不好的事情。男孩说,“走,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
接着,我们看到影片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们如同包场了游乐场,他们上天入地,他们拉着小手,在人群中穿梭,童年的歌手伴随着他们。然而快乐的时光过的特别快,自告奋勇的男孩挺起胸膛要帮米果找回白雪,两个人手拉手来到菜场。
突然,人群中一个男人揪住男孩,劈头盖脸的殴打:“她偷人,你偷钱!” 短短的几个字就描绘出男孩的一身遭遇:在家被暴虐的父亲家暴,在外被霸凌。本是成年人的问题却被加注到他的身上,菜场的人群安静的看着人家自己的家务事。
而被震惊的米果不顾一切发出尖锐的海豚音,试图用自己弱小的拳头推开一个成人!徒劳无功的米果被推倒在地,此时的一直被打的男孩用头猛的撞向自己的父亲:“我和你拼了……”写到这里,眼泪忍不住落下,无法继续,又恐剧透太多,言尽于此吧。 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好片子,阳光灿烂的秋日,乡村掩盖不住成人世界的一地鸡毛,最美好的童真直面烟熏火燎乱七八糟的成人世界。孩子啊,你终将长大,唯愿你长大后忘却那些阴暗往事,善待你自己的孩子。
致敬《米果的秋天》,致敬成人世界那些所谓的尴尬,致敬影片中努力认真的每一位演员。
我打五分。
偶然看到的影片,这部影片很让我很意外。 故事讲的稀巴烂,最后却让我眼泪浸湿了眼眶,这是为什么?因为米果的演技太强大,影片中,给米果的特写镜头特别多,这也很能看出演技,也许米果并没有专业演员的超强演技,可就是一最朴实的小孩子的演技征服了我,米果最后在大洞子里给爸爸上香的独白,是最朴实也最真实的一段,假如我不看前面剧情,单只看到这一段,影片中米果体现出的痛心,恰到好处的眼泪,也会牵引着我,感动着我。再加上影片中有几个不错的镜头,画面朦胧,唯美,也凄冷,更是衬托出米果的内心凄冷。几个比较漂亮的镜头画面和米果的不是演技在撑起这部影片。 影片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前面在铺垫后面在解释。铺垫的太多,解释的又硬是要符合逻辑。铺垫米果为什么会被人看作是啥子,脑子有病,为什么这么爱护羊,为什么妈妈让她吃米国自己都不知道得了什么病的药,为什么点点一直强调大洞子里不能去出过事等,这些都在影片后半段强硬解释出来了,就连米国最后一次去大洞子里给爸爸上香,点点都说会下雪,最后真的下了雪在大洞子里,开始的逆光,最后只有头顶的一束光,周边漆黑,加上音乐一出,宛若舞台剧,米国出来看见妈妈那段儿,雪停了,地上全是雪,这如果不是暴风雪,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铺上一层的白雪? 导演会不会吧米果的人设设置的过于厉害了些,米果自爸爸出事儿得了心因性失忆,结果米国去了趟城里回来居然自愈了,就因为遇到的那些人儿?如果是这样,那这个病也太容易治疗了吧。米果指认马大杀了自己的羊后突然出现的心心姐,说的那一段台词仿佛是菩萨上了心心姐的身警告马大莫要杀生。 在影片前篇时妈妈再给弟弟喂奶,米果自己跑去拿瓶牛奶,给弟弟说故事,米果把羊抱在床上学着妈妈抚摸羊也讲故事,给人看着像是米果因缺少母爱,而把自己幻化成母亲的形象自己创造母爱是什么,可影片并非找办法化解米果与妈妈的关系,反而是制造米果想爸爸找爸爸,最后化解开米果的心结,顺而化解了与妈妈的关系。导演这设置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容易误导观众,让观众有摸不着边的感觉。 所以导演没有把这个故事讲好,很简单的铺垫铺垫解释解释,反而是铺垫的太多,就已经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 本想给两颗星,为了米果的演技我给三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