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2013)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2013)

又名: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下) / 因为爱情:在离开他以后(台) / 离开他以后(港)

导演: 内德·本森

编剧: 内德·本森

主演: 詹姆斯·麦卡沃伊 杰西卡·查斯坦 妮娜·阿里安达 维奥拉·戴维斯 瑞安·艾戈尔德 比尔·哈德尔 塞伦·希德 伊莎贝尔·于佩尔 威廉·赫特 凯瑟琳·沃特斯顿 杰丝·威克斯勒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3-09-09(多伦多电影节) 2014-10-10(美国)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3720788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因为爱情》系列电影之一,叙述一对夫妻从相识、相爱、结婚到分离的过程。导演奈德班森从编写剧本直到拍摄,历经整整八年时间,女主角洁西卡雀丝坦在受邀拍摄后,建议他再推出女方版本的《因为爱情:在离开他以后》。

演员:



影评:

  1. 这个是《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那一版影评的搬运版。三部曲中,我只给《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的那一部打了四星。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其实也是个温柔细腻的故事,但是太过温柔细腻,看起来有点累,偶尔还会觉得女主有点作。
    两厢对比,尤其喜欢他们从自己的公寓搬出来的那一段剧情,在她的回忆里,他独自一人睡醒过来,她坐在他身边,在他的回忆里,他醒来的时候,她坐在离沙发一段距离外的地板上。有的时候,男人和女人的心,就差这一米的距离,却失之千里。


    -------------------------------------------------------------------------------------
      
      关于写作有一个基本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常常作为小学生作文入门参考手册,在刷完第一遍《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今日,就让我们借用5W+1H原则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1、Who
        首先要列出这部电影的适宜观影人群,No.1和No.2都是充分条件,两者合体更佳。
        No.1 詹一美或是劳模姐的粉丝,尤其是脑残粉。
        楼主作为一只婶婶的沦陷在詹一美的蓝眼睛里的痴女纸,就是在一种脑子里不断闪着“WTF?!!”的情绪中结束观影的。
        No.2文艺青年或至少伪文艺青年
        看过预告片的筒子应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come on,N个多小时的片子,讲述一个简单到逆天的故事,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少的可怜的对话和慢的要死的叙事结构中不睡着又能不骂娘这样的文艺青年必备技能是一定要get的。
        
        2.What
        关于电影,我来复述几句废话,这部电影应该是最早上映于2013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导演Ned Benson大人颇为豪迈的拍了三个版本,分别从他、她、他们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真心超级简单,大致来说,它是酱紫的:
        从前有对恋人,各自出身中产富裕之家,然后他们相爱结婚了。后来他们有了个孩子,somehow,孩子死了,然后女方不能接受,出走跳河了。女方获救后两人分居,两人几度接洽没能圆满,女方去了巴黎读书,男方破产后接管父亲的饭店,一年后,两人又在初恋的公园一前一后走着,over。
        好吧,这么说来,故事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
        
        3、When+where
        鉴于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三个片子加起来有N个多小时长,所以建议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环境安逸心情良好手头无功课无工作,身边无宿敌无基友无恋人的情况下观看。
        因为观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1)入不了戏类:困倦、走神、骂导演、点右上角的×、开始和基友胡侃、莫名愤怒;2)入戏过深类:抑郁、想把him和her的版本重新看一遍试图搞清状况、对爱情失去信心无法摆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想法……(相比入不了戏类,这一类副作用较为少见)。
        
        4、why
        1)参照who一栏。
        2)就楼主个人而言,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预告片里詹一美的一句话。他搂着他心爱的姑娘,不经意的说:我只有这么一颗心,请好好待我。(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萌点和泪点,忍不住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还自动脑补了詹一美同学念出这句台词的中文矫情版:鲨鲨,我把自己的一颗心好好放在你手上,你可要好好待我……噗……
        (其实这句话台词才是驱使我写影评的关键动力啊!!)
        
        5、How
        好了,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这部电影三部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Him——Her——Them。
        Him采用的是男性视角,相对来说客观冷静,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整个故事,詹一美的演绎也比较细腻,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观影需求。
        Her中是以女方视角讲述故事,补充了him中看不到的细节,女性观众可能更能在观影中产生共鸣,但是只看Him也完全可以get到整个故事,有基友反应先看了Her会对him产生莫名敌意。
        Them是三部中最无聊最无聊的视角,说真的我觉得导演剪辑出这个版本完全就是多余的,男女对爱情的不同见解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领悟在前两个版本中都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看them版本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飘过的就是……………………。
        
        6、废话
        1)在IMDB上这三部片子的评分都在7.5左右,平均四颗星。
        2)男主女主的生活可以说是过的一团糟啊,但是在结尾俩人都基本上拥有了正常的生活,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因为他们都有个好爸爸。
        今天《卫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上1%的人占据了全世界50%的财富,投胎真的好重要哦。
        3)关于导演拍三个版本这个事,虽然楼主觉得玩的有点脱,但是拍个him和her的版本还是必要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在于女人想了太多而男人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4)詹一美同学在这个片子里的角色叫康纳,看到这个名字我真是又要奸笑了,法鲨同学在《鱼缸》里演的那个勾引小妹妹的帅大叔也叫康纳是不是,你俩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还有就是,虽然劳模姐那么漂亮那么有演技,我还是觉得,詹一美,你真的是和法鲨站在一起最有CP感,那眼神之间电光四射的,行了我啥也不说了。
        5)这片子好像国内不会上映了吧。
  2.     在很安静的夜晚看的,先看的him再看her,觉得并不沉闷,反而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演员表演的细节捕捉的到位。
        中译版本的电影名很不错,孤独情事。这其实是个很成熟又真实的关于爱情和生活的故事,毫无疑问这是相爱的一对,但是由一个悲剧加一点点中年危机,他们相爱却并不感觉被爱,或者说知道爱的存在,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好受一点。尤其是面对不幸,两人表达悲伤的方式并不同,想挽救,想好好谈谈,似乎也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情感甚至找不到对接点。
        结尾很有意思,两个人的记忆里都是对方说我爱你,自己说I know。最后的最后,她在他身后说Hey,他转身,就真的能抛开过去重新开始了吗?我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但是只要希望在,爱在,愿每对有情人都有勇气跟生活搏一把。

        说起来这种双视角电影的创意真的不错,再加上男女主角的演技扎实,背景音好评起码也得有四星的。只是个人不喜欢them的剪辑,看完him和her的可以不看。詹姆斯属于外放型演技,感染力超强,杰西卡有一点冷感,这种搭配挺带感,这种不在同一层面上的沟通障碍莫名给故事可信感233。
  3. (劇透) 《離開他以後》(Her)和《她消失以後》(Him)的製作者真是勇氣可嘉,連這些療癒系文藝小品都膽敢分拆上市。在香港同期上映的不是上、下集,而是同一個故事(原名是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分別從男、女主角兩個角度敍述(分為Him和Her兩版本)。一對夫妻分手以後有不同的遭遇和心路歷程,但最堪玩味的則是兩者的共同回憶和經歷處處隱伏著細微差異。說這戲是「一雞兩味」並不準確,因為除了Him和Her兩個版本以外,還有第三齣Them。

    兩齣《…以後》的取材跟比利時電影《破碎之家》很相似,都是有關夫妻二人在孩子逝世以後,因哀悼的步伐和形式不同而走上生命的分歧路。在兩齣電影中,丈夫皆比妻子更急於讓日常生活回復原狀,而妻子卻久久不能走出那悲傷的幽谷。《破》的原名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已提示了這故事並非療癒類型,而是一傷再傷,悲劇到底。因為孩子的死把夫妻雙方對「世上有沒有神」、「有沒有另一個可能世界」等等在信念上的深層分歧殘酷地翻出來,對失去孩子的母親而言,盼望須在一些「不科學」的信念裡尋找,丈夫卻不斷阻撓。

    《破》和《…以後》的妻子都曾嘗試離開丈夫,同樣抑鬱到自殺。前者最終被丈夫逼上了絕路,後者則自殺不遂而慢慢重新上路。若果「距離」是人面對哀傷的關鍵(最少對戲中的女性而言),那麼《…以後》的創作者Ned Benson便把兩齣電影之間的距離恩賜予其女主角Eleanor--那幾乎是兩個世界的距離。原戲名暗示了女主角的重要性更甚於男主角。若你先看Him,大概會感到納悶而就此打住;若你先看Her,或會想看另一版本,藉以充份地了解整個故事。

    《她消失以後》(Him)比較悶是因為太現實:如何找回妻子和繼續工作都是現實問題,眼淚須先收起來才能走下去。男主角把孩子的遺物全塞進儲物室裡,其哀傷只是被壓抑、推延(影像卻把角色的內在情感形之於外,保持著低沉的藍色調子),工作成了他給自己的藉口,直至他生意失敗之後才不得不面對。最後他搬家之時,幾番躊躇才有勇氣打開密室之門,觸碰亡兒舊物。敍事上,Him也是把「孩子死了」這事壓抑到後段,使觀眾一直不知到夫妻情變的原因,只能透過蛛絲馬跡去猜測。

    Her比較好看,故事開揚而不壓抑。雖然Eleanor一度難過得要自毁,她也一直很努力「回到正常生活」,只是丈夫成了其中最大阻礙,必須離開才不至於走上絕路。她離家實是回家--回到娘家,父母仍把她年少時的房間保存如昔。

    Her比Him豐富,因為後者雖然不斷有行動卻只是在一個框框裡打轉,前者則透過與其他人不斷的對話,以及對往事的再三回溯,讓新的可能性浮現。這樣的療傷過程迂迴但綿密,也是繼續成長的契機。《破碎之家》涉及宗教信念與哀悼的關係,當中男主角只容許一個絕對的「現實世界」,扼殺了妻子在其他「可能世界」中尋找出路的盼望,終至徹底破碎。《…以後》分成兩齣戲,讓同一事件有兩種差異的情況並存,正表示了分成兩齣戲的策略,並不只是Ned Benson用剪接技巧來達成商業目的,因為Him和Her並非同一個故事世界的不同部份以兩種方式來組合,而是兩個「可能世界」並置對照。藉著兩個差異世界的距離,Eleanor才得以從喪子的悲傷草原拐回來。

    原載於「730視角」2014年09月22-23日

  4. 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的死。

    在《他》中的电影简介是:相爱多年的妻子在留下成堆费解的话语后,就消失了,康纳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她》一开头就是女主跳水的画面,她沉浸在孩子死亡的悲伤中,为了脱离这种麻木的悲伤,她选择了消失。

    康纳真的不知道妻子为什么会这样?他当然知道,是因为孩子的死。但是他无法理解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的妻子,就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女主无法理解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走出来的男主一样。在康纳看来,孩子的死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这种痛苦是可以克服的。但对女主来说,孩子的死是一种无法弥补、无法忘却的灾难,她无法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过去,然后重新生活。

    最近看了几部女儿失踪,父亲都无法接受母亲一直沉浸在痛苦中而选择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母亲却只能一直独自承受痛苦。像《消失的女儿》《公园里的孩子》等。

    不论是刚开始,女主自杀,还是后来离开这个地方,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都在说男主怎么怎么好,却没人看到女主的痛苦。康纳可以用出轨和事业(餐馆)来排解自己的痛苦,那女主呢?本来失去孩子这种事对女性来说就是难以接受的打击,这个时候丈夫还出轨还不能理解,谁都会想要逃离这种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