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听说好,可是从来不敢看影评,不想在看之前有个主观的印象。 很喜欢,很喜欢。 不想再去说王家卫的电影语言,镜头运用得如何如何。再怎么好,说到底就是看一部影片能否让人感动。我。真的很感动,被一对gays的感情所打动。那个时候的tony 和哥哥的气质还是跟现在有些不一样的。有些青涩,很真诚。 最近突然对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感兴趣。觉得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极为丰富。王家卫是不想去刻意强调《春》所涉及的同性恋问题的,我也同意。但正是这种感情,淡化了妻子和丈夫的天然关系,及所谓的坚强与柔弱的对称,而使两个人的形象都更加丰富。 何宝荣会很依恋的拥抱黎耀辉,眼神极俱温柔之能事,而他也会心甘情愿被人打的鼻青脸肿就是为了一块送给阿辉的手表。坚强又妩媚。 而阿辉则是何宝荣的港湾,一个漂泊狂欢后的栖居地。同时他也会极度阴柔的默默为何宝荣擦洗身子。 两个人都如此互相依靠,互相安慰,互相取暖。有时坚强,有时受伤。 “我们不如从头来过”真的很有杀伤力。但我喜欢这个结局。不想看何宝荣在沉迷下去,也不想看阿辉再去鼓起勇气重新开始。 他们的故事属于他们自己,包括一切绚烂,激情,受伤,希望。 听到结尾的"happy together",还是深深动情。在阿根廷街头,或倒转的香港,其实真的忘不掉,即使回到家,再从头来过。有些东西是挽回不了的,能做的就是试着不要忘记它。 他们的故事还是让我心疼,探戈继续 想到我们的青春,像午夜的屠宰场地上一遍遍洗刷掉,有一遍遍回荡的鲜红;是从天台俯视,奔跑的孩子们脚下泛滥的青绿;是南美的最南端,冰冻起来的沉重的呼吸声。很热烈,很凝重。 有时候只要一个小小的支点,我们的情绪就会毫不犹豫无可挽回的倾泄而出。这样也好,就像几米说的:为什么你每次都要求我不要哭,不如大哭一场,然后再痛快的开始。 中午吃饭时突然想起来是鹭鹭教会我用筷子的,眼泪就从肚子里一点一点的冒出来,不知道是怀念,还是伤感,还是寂寞。身后树人的小孩儿还在全情投入的叫嚣着划拳,打闹。四周都是锅碗瓢盆撞击的猛烈的声音。喧闹真实冷酷。于是我吞一口米饭,把眼泪赛进去。 一切依旧 一切只是我的絮语 终于知道,真正伤人的寂寞,不是对影三人的茕茕孑立,而是狂欢后无尽的空虚